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生必知的国学常识
9513900000025

第25章 拾精荟萃,集结成集(5)

解读:个人在夜深人静时,自己独自静静坐着观察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觉得精神十分舒畅,应用自在之机油然而生;若这种真心能常有该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难以全消,于是心灵会感觉惭愧不安,到最后才幡然悔悟而有改过向善的意念出现。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解读:被当政者垂恩重用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从政时不可过分贪恋权位,应抱有“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态度;不过有时遭受小小的挫折,反而使人走上成功之路,因此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千万不可罢休,不再继续奋斗。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解读:能够建功立业的,大多是谦虚圆通的灵活之人;喜欢惹是生非、错过机缘的,大多是固执己见,不肯变通的人。

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解读:众人都在争抢的路就会显得格外拥挤不堪,如果选择后退一步,也就能多享受一份宽松;辛辣浓烈的味道虽然刺激,却不能长久地品尝,只有清淡的米饭和水,才是常伴人生的滋味。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恩惠要留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恩。

解读:一个人眼前待人处事的态度要放得宽厚些,只有如此才不致使你身旁的人对你有不平的牢骚;至于死后留给子孙与后人的恩泽,则要把眼光放得很远,才会使子孙万代永远怀念。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解读:不论如何完美的名气和节操,都不要一个人自己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人,只有如此,才不会惹起他人的怨恨而招来灾害,从而保全生命的安全;不论如何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也不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一定要承担几分,只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能而多一些修养。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解读: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是无以济人利物。

解读:尽心尽力去做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使心力交瘁,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来是一种高风亮节,但如若过分清心寡欲,对社会人群也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霭;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解读:先站在低矮处然后才知攀登高处的危险性,先在阴凉处然后才知过分光亮的地方会刺眼睛,先保持宁静的心情然后才知道喜欢活动的人太辛苦,先保持沉默心性然后才知道话说多了很烦躁。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解读:要想制服邪恶必须先制服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己内心之恶制服之后,一切其他邪恶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动的情绪,这样所有外来的横逆之事自然不会侵入。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灌足,如何超远;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鹅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解读:立身处世若不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就好像在泥土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洗灌双脚,又如何能出人头地呢?处理人世事物若不抱多留一些余地的态度,就好比飞鹅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会使身心感到愉快呢?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解读:大地上有很多污秽腐烂的东西,但是却因此滋养了世间的生命,有动物也有植物;但是在非常纯净、毫无杂质的水中,却很难找到鱼虾,因为水太干净,它们没有食物可吃。因此君子也应该像大地一样,有适当的接纳污垢的气量,而不要总是追求高洁纯美,因此而没有朋友。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解读:与其得到人前的赞誉,不如追求让人不在背后说长论短;与其与人有初次见面的欣喜,不如与人长久地相处,而相互不曾厌烦。

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

解读:只扬一半的船帆的船在航行时更加安全,不容易被风浪突然袭击,又能够凭借风浪前行;只装一半容量的水的器皿更加稳妥,水不会因为太满而溢出,起舞也不会因为水不够而摇晃。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解读:不要趁着自己高兴时就随便对别人许下承诺,不要因为喝醉酒就不加控制地乱发脾气,也不要因为一时的痛快儿惹出事端,不能因为感到疲倦而有始无终。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要在无意中就作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的事情。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解读:人生在世不必勉强去争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算功劳;救助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图报,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知恩图报了。为人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过多地强求自己和别人,才更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幸福和满足。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咏,金屋茅舍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解读: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连以慈悲为怀的维摩诘和屠夫刽子手的本性也都相同;世间到处都有一种合乎自然的真正的生活情趣,连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与简陋的茅草屋也没什么差别,可惜人心经常为情欲所封闭,因而就使真正的生活情趣错过,结果造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局面。

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解读:一个人的幸福莫过于无事牵挂的了,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只有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才知道没有事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的人,才知道多心病是最大的灾祸。

§§§第十节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概说:

在国学史上,王国维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不仅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国学大师,还是我国近现代出现的一位文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奇才。王国维先生在中国文坛的影响非常深远。而说起王国维,我们就不得不说说他的代表作《人间词话》了,时至今日,这本书仍然是各大书店中的畅销作品。

《人间词话》大致创作于作于1908~1909年间,是王国维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文学批评专著。王国维是近代的人,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进行了品评,由此写下了《人间词话》这本书。在本书中,作者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论的精华,又引进了崭新的西方评论视角,因而提出了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总结的理论问题也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

《人间词话》已经初具理论体系,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它在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作为词学的教科书和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深远。如学者朱光潜就认为“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有人甚至认为:“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诗品》将诗歌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人间词话》则是将诗歌分为不同的境界。王国维的诗歌境界有三种,第一层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的诗歌三境界,直白来说,第一个境界是寻找诗意,第二个境界是在创造诗意,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不用刻意创造,而诗意浑然天成了。这种三境界的观点,即有诗的优美,又有理论的深度,因此常被人引用。

《人间词话》名句: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解读:什么叫做有境界呢?就是能用一颗真心去描写景物,表达出真挚的情感,而不是胡乱堆砌辞藻,但是没有真情实意。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和诗句是很难感染人的。华丽的辞藻、工整的对仗,虽然能给人以言语上的美感,却不如真情容易打动人心。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解读:有境界的诗文自然就会卓尔不群,留下千古名句。五代、北宋的作品能够超群的原因也就在这里。诗文贵在有境界,而境界的高低,又取决于诗人的胸怀和情感,所以那些能写出名诗佳句的人,无不是敢于吟咏真性情的人。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解读:李白是以气象取胜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仅仅用了八个字,将所有描写登临的诗文都比下去了。古代有名的诗人在写诗行文时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想要体会他们诗歌的美,就要善于捕捉这些信息,比如读李白的诗,就要留意他的气象。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解读:读过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人,当记住他的三境界说。需要补充的是,第一境界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