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致命的败局:企业绝境案例研究
9513800000031

第31章 创新精神的缺失(1)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领导的创新。这种创新既包括观念的创新,更包括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把握,对整个企业创新精神的塑造。这也是中国企业家成功的关键所在。

战略专家哈梅尔指出:大公司兴旺发达靠的是改变游戏规则,它们或者彻底改变了本行业的竞争基础,或者创造了全新的行业,或者完全改造了现有的行业。

比尔·盖茨说:“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只要存在,企业就有危机,这就要求企业永远保持在创业的危机中不断创新的精神。

企业失败与创新精神缺失

的关系研究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国加入WTO,贸易保护壁垒的逐渐消除,竞争日趋激烈并更加残酷,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现代企业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品种、质量、价格、服务、经营信誉、促销手段的竞争,但其竞争力却源于企业管理者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企业常盛不衰的源泉,是新经济的核心。综观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引导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历程;创新开创着人类社会的前途未来;创新蕴藏着人类发展的无限生机。就目前而言,传统的经营观念已失去了生存能力,只有创新、超前地着眼于未来,不满足现状之思想的企业家,才能对未来市场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产生各种参与竞争的举措。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

对一个企业来讲,最高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对企业的生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超前的市场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企业必须把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作为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使生产经营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以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代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消费结构是多层次并存的结构,消费需求也千差万别,如果一个企业不具有对市场预测的超前意识,就会被市场所淘汰;相反一个企业管理者具有这种超前意识,他就会对未来市场做出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正是由于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才有生命力。百年不变的企业不等于企业内部什么也不变,相反,一个企业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企业内部就必须在组织体系、管理模式、产品结构、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地变化,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创新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方面是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内在变革要求。企业在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管理模式和产业结构是不同的。在企业发展初期,管理上高度集中,同时,为了迅速发展壮大,产业往往呈现多元化结构,有什么机遇就上什么产业。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就带来了风险,因为领导者不可能事必躬亲地去管理每一件事,分层管理和授权经营就成为改革的必要。同时,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带来管理上的盲点增多,不能形成产业优势,产业的相对集中就成为必要,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必然选择。调整过程包含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一系列创新活动。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横向的外在的变革压力。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地变革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经营模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在竞争中保持主动权,这就包含着不断的创新活动。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不断地进行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经营模式的创新。海尔的产品销售体系由自销到建立国内外销售网络到建立物流体系,包含着一步步的创新。微软的产品平均更新周期为18个月,使其竞争者不难跟上其发展的步伐。企业创新不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主动性活动。现代的企业经营者要求有高瞻远瞩的素质,在走第一步棋时,必须看到第二、第三步棋,对企业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早地进行研究,拿出对策方案。创新方案的形成过程吸收当时国内外企业已有的最先进的成果,使企业推出的创新活动代表了当时国内外的先进水平。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一个企业形成了一种创新活动,一旦在一定范围内被许多企业接受,就会使社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发展。重要的企业创新活动,如现代公司制度、证券交易制度、企业财务制度,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人才中心所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0年8月中旬曾实施“2000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经营者比较重视企业创新工作,把创新视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学历高、年纪轻的经营者风险意识较强,更有创新精神;企业经营者普遍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持积极乐观态度,技术创新方式逐渐步入以国内自主开发为主的道路;企业管理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管理技术与手段的信息化程度日趋提高;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制的企业比重在增加,企业经营者的收入逐年增长。

调查结果同时表明,虽然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但总体创新水平还不高;许多经营者感到观念创新难度较大;管理组织形式的创新相对滞后,技术创新人才缺乏;现行企业经营者的任用制度与经营者的期望尚有较大差距;政企职责不分和产权改革滞后仍是制度创新中的主要障碍。为此,企业经营者希望全社会培育和倡导创新文化,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建立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突破制度创新瓶颈,加大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力度,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迎接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

什么是真正的创新精神

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3月评出了当年美国业绩最优秀的50家公司。这50家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积极创新,首先是公司领导者在经营方法上敢于创新,其次是他们高度重视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正如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所说的,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新经济时代,一个企业家最差的表现就是缺乏创新、不思进取。没有知识和技术创新,对一个企业是非常危险的致命信号,西方企业界流行一句话:“不创新,即死亡。”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和社会的敬重,除了要有出色的内部制度和良好的商业环境之外,还要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种能激发员工积极性,让企业能随时进行改革的活力。这就是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使3M公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8年,该公司向市场推出500多种新产品,销售收入达120亿美元;美国辉瑞公司也因推向市场的新药最多最好而名声大震,这其中的动力也是创新精神;英特尔公司也是在这种创新精神激励下重新振作起来的,它的优异的新型处理器使全世界计算机产业趋之若鹜。那么,什么是最具活力的创新精神?

1.创新精神是一种新的企业行为风范

创新精神是能坦然接受,甚至是积极地去追寻新思想,敢于变革,勇担风险和能承受失败的一种新的企业行为风范。公司要与众不同,就必须让这种创新精神广泛地渗透到企业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家必须为创新投入大量资金。对全美800多家公司的调查表明:这些公司投入开发研究的经费与其市场份额的占有量,在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司排名榜上并不重要。对许多公司来说,研制开发经费与可以感受到的创新意识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普强制药公司把总收入的18%用于研制新产品,这比业界任何一家大公司的投资都要多,然而这家制药公司在创新公司排名表上仅列第368位。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虽然开始时他会以利己为出发点,但最终的境界却是利人的。美国的寇克旅游公司事业的发端,则恰恰是来自创始人寇克想方设法帮助穷人戒酒的服务创新。

为了帮助人们戒酒,他特意组织了一个戒酒会。嗜酒的人,多半是精神苦闷、意志消沉。为了帮助他们摆脱精神上的苦恼,寇克决定让会员们看看外面广大的世界,接近大自然。于是,他把聚会安排在铁路沿线的几个重镇上,让会员们有一个旅行观光的机会。为了减轻会员的负担,他还要求铁路当局在票价上打折优待。这就是他发展旅游事业的起点。

每次的聚会,就成了这些穷人廉价旅行的机会。接近大自然与沉溺醉乡的生活,判若两个世界,由此很多人戒酒成功,寇克的名字也就越来越响。

戒酒会的成功,使寇克酝酿出发展旅游事业的计划。他认为,不但戒酒的人喜欢旅行,一般的人也一定会喜欢。于是,他成立了一个旅游服务处,代客人安排交通工具。经营旅游代理业务稍具规模之后,寇克辞去了传教士的工作,成立了寇克父子公司,专心开拓他的旅行事业。由于寇克的精心服务意识和不断扩展业务的战略,使得该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创新精神是一种革新的观念

富有特色的新点子是创新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正如金力奇酒店总裁史蒂·温斯特所说:“许多公司这类新点子并不少,几位高级经理坐在一起,不用几分钟,就会冒出30多个新点子来。”而现在比较困难的是,如何让不断涌现出来的好主意,通过生产和销售渠道,最终到达用户的手中。而一旦正确运用这些革新观念,你就可能改变整个行业的行规,当然还有利润。实际上,在最受赞赏的创新公司的排名榜上,几乎所有在创新上取得好成绩的公司,都对本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公司的总赢利和市场总价值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84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制定了一个管理13条,当时中国很多企业都有相当多的质量管理条例,但没有人去认真执行,当时员工根本就没有质量意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海尔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观念,为此他们砸毁76台冰箱,这也是美国《财富》杂志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案例。当时一位顾客要买一台冰箱,挑了许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还是有缺陷。他走之后,张瑞敏派人把库里的4 000多台冰箱逐个检查,发现76台有缺陷的冰箱。他把这些冰箱摆在车间里,让每一个员工参观,让大家说怎么办?当时一致的看法是:便宜处理给内部职工。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有800多元钱,而职工平均工资只有40元,一台冰箱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这相当于很大的一笔钱!张瑞敏对职工说:如果便宜处理给你们,就等于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以是760台,7,600台……因此,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张瑞敏决定砸毁76台冰箱,由责任者亲手砸毁。很多职工砸冰箱的时候流下了眼泪。通过这种非常有震撼力的手段,终于改变了职工对质量的是非标准。由于当时没有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张瑞敏承担了全部责任,罚掉全部工资,总工程师罚掉70%工资,而干部、工人只是受到教育,不做任何处罚;但张瑞敏同时也声明一条:“今后,谁干坏了谁承担责任。”这对干部、职工的思想震动非常大,抓质量是从抓观念转变开始的。

3.创新精神来自压力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会自觉地走上创新之路。有时候,常常是当一场危机或灾难降临时,那些步履维艰、不堪重负、谨小慎微的企业才迫不得以转变为敢于创新,能经受风雨并能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美国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斯蒂芬说﹕:“一家公司究竟是经营良好的公司,还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司,这种区别往往在于你是否意识到:你现在面临的是你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严重问题,然后敢于采取你以前从未采用过的解决方法。”

欧美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把企业全方位管理的目标量化定位在极限上,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不断给自己加压。勇于向极限挑战,这是冲刺效益顶峰的管理精神与动力。在企业中,“零”管理目标除了质量上“零次品”、组织形式上“零管理层”、资源利用上“零浪费”外,还有生产上“零制造”、决策上“零失误”、产品上“零库存”、服务上“零死角”等诸多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地区经济的界限日益模糊,在日本企业提出“零库存”目标之后,欧美企业都视设计与营销为企业生命,提出“利用他人生产法”,追求“零制造”产品的目标,最大限度地缩小制造产品规模,以腾出精力改善设计与强化营销。美国耐克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运动鞋经营公司,公司的中心工作就是抓设计与开拓市场。美国惠普公司商业营销负责人吉姆·麦克唐纳说:“我们拥有全部知识产权,我们将全部产品委托给别人去做,自己则全心设计与营销。”在美国年销售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都采取了MRP管理系统,广泛运用计算机精确管理,依据订单确定制造产品及原材料的供应数量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资金占用,减少库存、降低成本。这些向管理极限冲刺的做法,为企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回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有出人意料的创新举动,企业不必为了显得具有创新精神而刻意放弃自己发展良好的业务。专家认为,只要确保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能有许多好主意,这就够了。不过,一旦时机来临,就要敢冒风险。如果你要等一切就绪后再行动,那就可以肯定,你的竞争对手将会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