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9511000000021

第21章 走出蜗居,未必安居——房产经济学(1)

出租还是出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在手头宽裕之后往往想置换一套更好更大的房子,那买了新房子之后,原来的旧房该如何处置呢?是出租每个月获得租金,还是出售一次性取得收益呢?

对于这一问题,首先考量的是收益率,哪种收益率更高,当然就倾向于该选择。房屋的收益率除了考虑房屋所处的地理位置、房龄、房屋的整体保养程度等条件外,还与当时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银行的利率等紧密相关。

若房地产的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将保持小幅攀升状态,而且房产作为固定资产,其流动性较差,再加上房屋出租每年难免有折旧、维修等费用,所以可以适度考虑出售房屋。当房屋出售以后,房主要根据收入支出的情况合理进行投资,如一些银行会根据储户的具体情况,推荐储户购买短期、中期、长期等债券基金或其他银行理财产品等,以规避流动性和投资风险。但是当房地产行情相对较弱,如国家一直在调控房价的时候,未来房价的涨幅有限,最好持有房产以取得房租为收益。

因此,在决定卖房还是出租房屋的时候,权衡收益率时,相关政策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是必不可少的参考因素。

除了考虑房屋收益率外,房主在决定出租或出售的问题时,还要考虑到自己日后的需要,可能子女会需要一套住房等,不能图一时的收益而草率出售房屋。

一些房产专家建议房主在做决定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如果房主手头资金非常充裕,又不着急用钱,不妨守一守、等一等。而且理财规划师还建议那些将售房的钱用于投资的人,进行稳健的投资规避资金的流动性和投资风险,并根据收入支出情况合理地配置手中的资金,比如按照2∶3∶5的比例分别投资股票型基金、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或定期存款)和债券基金。

房子虽然属于人们的刚性需求,但很多人将房子看做是保值品甚至增值品,但保值或增值的其实并非房子本身,而是土地。因为房子在购买之后就存在着折旧,而土地则是不断增值的。因此房主在考虑出租或出售的时候,还要结合考察房屋的折旧率以及土地的增值率。

低收入家庭的专有购房攻略

男:亲爱的,等我挣了钱就给你买套房!

女:那我要等到啥时候啊?

男:挣个首付,再办贷款就是喽。

女:等你还完贷款那房子也成遗产了,那是给我买的吗?

2009年,中国楼市出现井喷,从“冰点”到“高烧”,房价“一击冲天”,社科院蓝皮书甚至断言:我国已经有85%的家庭买不起房。“蜗居”、“蚁族”、“房奴”、“裸婚”等热词的流行,表明高房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在这种情势下,上文中的贫贱夫妻之间进行那种无奈而自嘲的对话就不足为奇了。不过我们大可不必那样悲观,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照样可以有一套现实的、完全适合他们的购房计划。

对于收入并不是很高的家庭,在买房的时候除了有计划地累积金钱外,还要注意一些买房的小法则:

第一,买房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面积。对于人数相对较少的家庭,买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房间的布局,够用就好。具体说来,就是不要造成房屋面积的浪费。房屋面积过大,所承载的消费支出也多,徒给家庭增加负累。

第二,尽量买首期房。房地产市场存在这样的规则:开发商在销售第一期房产的时候价格相对较低,随着房产销售增多,价格也会陆续上涨,即“低价入市,高价走”。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买房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在充分考察房屋的情况下做出购房决策。

第三,留意国家针对低收入群体的购房政策。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购房困难,有些地区推出了与市场接轨的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房时可按个人与政府的出资比例,共同拥有房屋产权,产权比例多为7∶3或5∶5。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这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第四,购买内部认购房。在未得到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会在小范围内推出楼盘的内部认购,价格相对较低。但其中有一定的风险,购房者需要详细考察开发商的实力和信誉。

第五,相对于水景房,优先购买绿景房。水景房社区一般都有人工湖,要定期对水进行更换,养护水的成本往往会转化为小区的物业管理费,住户就要承担相对较高的物业管理费;而绿景房的植物一般都是天然植物,养护费用相对较少。在购买同等面积的房屋时,低收入群体可以优先考虑购买绿景房。

第六,选择团购房。如果以单位或者机构的名义团购买房,其价格肯定要比零售便宜。购房者不妨在留意单位的购房政策时,多参加一些可靠的媒体和机构举办的看房团,和大家一起团购买房。

第七,郊区的地价相对较便宜。和市区相比,郊区的房价要低出许多,而且现在交通便利,郊区出行并无太大不便,购买郊区房对低收入群体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八,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学习理财知识,把握市场动态,抓住机会,合理利用资金,提高理财收益。理财方案要定期调整,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以便及时把握机会。另外,根据市场行情,结合自己的买房目标,可以进行一些稳健型的投资。

中低收入群体仍然是当前购房的生力军。在中国社科院2011年《经济蓝皮书》中指出,“今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是8.76,比去年年上升了0.46,相当于普通城镇居民家庭8.76年不吃不喝可买一套房”。蓝皮书还对2012年的房价走势进行了预测,如果调控放松,房价将会恢复性反弹,价格可能上涨20%~25%,甚至更高。

8.76年不吃不喝买一套房,房价反弹或涨20%~25%,85%的家庭没有能力购房……这些刺眼的数字,对于低收入的购房者也意味着挑战和压力。掌握以上这些购房的小法则,可能会稍稍为你减轻一点经济负担。

房价、地价,谁是谁的老大

年收入300~1000万:二环外的房子爱买哪儿买哪儿;

年收入100~300万:三环外的房子爱买哪儿买哪儿;

年收入30~100万:四环外的房子爱买哪儿买哪儿;

年收入15~30万:五环外的房子爱买哪儿买哪儿;

年收入8~15万:六环外的房子爱买哪儿买哪儿;

年收入3万:自己刨个坑爱埋哪儿埋哪儿!

这是网络上一段调侃北京收入与房价比例的话,隐含着房地产市场中地段不同、房价不一的特点。伴随“地王”丛生的现象,地价和房价谁决定谁的问题又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在2010年,国土资源部针对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提出的土地成本在房地产开发中比例达到58.2%进行回应,其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地价占房价的比例并不高,平均仅为23.2%。这个回应也将话题转移到地价和房价到底谁决定谁的问题上。

在大部分经济学家看来,假定土地供给不变,就该是房价决定地价。因为土地的供给不变,土地的价格就由土地的需求来决定,比如亚当·斯密曾经说“地租的高低是商品价格高低的结果”,李嘉图也认为“土地产品的价格决定地租”。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房价决定了土地的需求,土地的价格也由房屋的价格来决定。

普通民众也认为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而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最终产品的价格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即房价决定地价。还有一些人认为民众的需求决定了房价。

许多国内外的实证分析也表明,房价和地价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它们可能相互影响,也可能毫无因果关系。

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中国有严格的土地规划管制,每块土地的用途基本是唯一的,政府严格控制着每年土地的批租量,理论上来讲,在假定用地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土地的供给增加会导致地价下降,房地产供给则会相应增加,从而对房价产生影响。而土地招拍挂政策(指国家土地资源出让,买卖招标、买卖、挂牌、制度)一直被部分开发商和民众诟病。人们认为价高者得到的土地招拍挂必然推高地价,从而推高房价,其背后的逻辑是地价决定房价。然而,事实上房地产市场并非严格按照供求关系进行自由竞争,而是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支配下市场失灵的市场,不完全竞争是因为土地的不可流动性让房地产商在“圈地”之后拥有了“局部垄断”的权力;不完全信息是因为需求方是千千万万的购房者,他们受开发商“供给诱导需求”的影响,疯狂购房也刺激房价攀升。

由此观之,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更多的是房价决定地价。开发商已经通过种种利益链条将土地囤积起来,然后根据相关市场价格比较先设定房价区间,在扣除建筑费用、税费等成本后确定地价和利润的总和,在政府指导下确定地价,从而实现了房价决定地价。在这种情况下,地价和利润就像。跷跷板的两端,地价上升,利润就下降;而地价下降,利润就上升。为了保障利润,房价就随之攀升了。

房价和地价的关系就像缠在一起并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藤蔓,互为参照,并互相攀高。每当房价上涨,必然迎来开发商哄抢土地,从而导致地价上升;而每当“地王”出现,周边的房价必然迎来又一轮上涨。因此,在讨论房价和地价谁决定谁的问题时,无论是地价飙升导致房价上涨,地价占房价比重越来越大的说法,还是房价上涨导致地价飙升的说法,都有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