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9511000000014

第14章 购物花钱要花得明明白白——购物经济学(1)

有定位,就有大方的客户

雷克萨斯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日系豪华车,中国市场主要有GS300和GS430两款车型。2008年国内GS30068.8万的售价跟德国市场约合人民币44万的价格比起来高了20余万元。雷克萨斯GS430,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为51500美元,在欧洲市场售价为54200欧元,折合人民币均只有40万元左右。而同一款汽车,在国内的售价却超过90万元。这就是歧视定价的一个案例。

价格歧视的前提是市场分割。如果生产者不能分割市场,就只能实行一个价格。如果生产者能够分割市场,区别顾客,而且不同市场具有明显不同的支付能力。这样企业就可以对不同的群体实行不同的商品价格,尽最大的可能实现企业较高的商业利润。雷克萨斯通过分割市场,将中国市场的富豪支付能力视为最高,从而为它的“歧视定价”提供了依据。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在出售完全一样的或经过差异化的同类产品时,对不同的顾客制定不同价格的行为。这些价格反映的并不是产品的真实价值,所以价格歧视是非线性定价策略的体现,属于定价策略的范畴。

这里我们来谈谈有关“价格歧视”的策略问题。

首先,一级价格歧视指的是对每个消费者实行不一样的价格。对于企业来说,把每个消费者分开,针对每一个人收取他愿意而且有能力支付的最高价格,是企业获得最高利润的最佳方法。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这样的市场细分不太现实,耗费的精力过大。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完全分开、互相不通消息的消费,这种价格歧视策略还是能够实现的。

在国外,商家为每名顾客设定身份,装上跟踪软件,了解每一名顾客的消费动态是每个零售商的梦想。但很显然,想要在超市购物中实现这一点不太容易,因为超市要想实现这种销售模式,前提是保证有合适的技术,保证超市能够实现商品价格根据客户身份标签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技术要求显然太高,然而网络零售商实现这一点就相对容易得多,他们可以为顾客装上跟踪文件,经常性地根据顾客的网络消费记录调整针对每个人的商品价格。同一本书,提供给不同读者的价格却不相同,这个价格是根据对其购买力的评估确定的。

当然,根据单独个体定位价格的方法也有漏洞,一旦客户发现,他们将电脑上的追踪文件删除,就可以修改价格,这样所得到的价格相对更低。

与这一模式大相径庭的是,第二种模式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同。第二种模式就是“群体定位”的策略。该策略以群体为单位,向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价格,相较于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似乎更易于接受。人们认为对老人和儿童提供乘坐公交的优惠是理所应当的,旅游景点对学生、军人、残疾人实行票价优惠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中的理由是,某个群体的人付出的钱比其他群体多,是因为他们有钱,有钱的人就不太在意价格。这样的情况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企业要想扩大利润,所要寻找的不是能够多付钱的人,而是愿意多付钱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大方的客户。

以游乐园为例,它对本地人口实行折扣票价群体。因为票价低廉的原因,本地人会经常性地光顾这个乐园。而对于旅游者来说,不管票价如何,他们光顾乐园基本也就是一次而已,一般不可能因为票价的原因来第二次甚至更多次。如果游乐园提高门票价格,经常光顾的本地游客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他们会因为提价而减少光顾的次数,从而影响到乐园的收益。同样,门票价格无论升降,对外地游客的光顾次数影响并不明显。

并非富人在任何时候都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比如一个地区中心区的餐厅价格会对本地工作者优惠10%,是因为本地工作者经济状况不好吗?显然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活、工作在此地的人,因为熟悉周围环境,自然会选择性价比高的餐厅去消费。下班时,本地工作者涌出办公室,他们可以走向任何方向用餐,优惠销售就是为了留住这些对价格敏感度高的人群,他们同样是富人,敏感度却一点都不低。而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价格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外地游客不了解周边哪里还有餐厅,即使这一家卖得很贵,也很少有人愿意再费周折去货比三家。

通过价格歧视,不同的需求得到了不同的供给和满足,从需求和供给平衡的角度来讲,实际没人遭到歧视。对价格敏感、需求弹性大的普通百姓而言,如果不被“歧视”,他们也许会很愤怒。价格歧视可以看做是另类公平的一种体现。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好价格歧视策略,将会帮助你迅速发现“大方”的客户,从而得到更高的效益。

超市为什么要打折

A君喜欢吃鱼,经常去他们家附近的超市买鱼吃。那儿新鲜的鲈鱼10元一斤,但若是刚死去放在冰上的就8元两条,其实同样新鲜。A君为了省钱,常常一下班就往超市跑,但鱼还是时不时地会被手脚利落的人买走,A君于是就站在鱼缸前等,当然,有时候老半天鱼也不死一条。

有一天,A君等不耐烦了,就用网捞出一条鱼然后猛敲鱼的头。

这时,服务员走过来说:“先生,昏过去的不算……”

俗话说,商人不做亏本的生意,就算是上文中将刚死的鱼定价8元两条,超市也肯定是有利可图的。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个超市几百种商品同时大减价,或者整个商场全部打折促销,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们可以想到促销肯定是为了赢得更多的销售额,除此之外还有别的目的吗?大减价是要降低超市所有物品的平均价格,本来整年可以只降5%~8%,那为什么要一年降价两次,每次都降3%~5%呢?要知道,任何价格变动都会给商店带来很多麻烦,不仅要更换标签、广告,还有员工培训、宣传等各种费用,这其中蕴藏着什么经济学奥秘呢?

其实这是商场或超市进行自我定位的有效方式。比如女人在高档商场里总是转悠、犹豫很久之后才决定购买或不购买某件商品;而有的顾客则相反,看到喜欢的物品总是毫不犹豫地打包带走。对于这种情况,最理想的方式是,以低价位取得前者口袋里的钱,而以高价位赢得后者的忠诚度。价格不够高,无法取得高收入人群的钱;价格不够低,又无法取得低收入人群的钱,走中等价位最吃亏。如果商场一直保持稳定的高价或者低价的政策,就会导致人们对这个商场的价格失去敏感度,继而导致这个商场很容易被其他商场所代替。因此,价格要定期跳来跳去,不能一直高价或者低价。

打折现象是商场之间争夺客户的一种常用手段。比如两家相邻的商场,定位大致一样,但其中一家的大部分商品定价可能比另一家稍微贵一些,如此就可能让保持低价位的商场赢得更多的客户。不过,如果保持高价位的商场定期举办打折促销活动,就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客户群,从而打击低价位商场的利润。

消费者很多时候都是跟着促销走,似乎价格决定走向,而不去关注此家商场其他的一切,例如地理位置、服务、舒适度、便利度,或者相似商品本身所提供价值的差异。直观地跟着价格走,导致消费者被打折促销的表象牵着走,而没有关注打折背后的真正原因,生活中因打折而买了很多无用商品的不乏其人。

但是综观周围,为什么大型超市的东西价格会比较便宜?这个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一般大型超市入货都是从厂家直接采购,签订供销合同,省去了中间环节(如从商贩手中入货),减少了一部分成本。在这点上普通商贩的采购量不可能与之同日而语。大型超市大买大卖,有利于厂家的现金回流,这样厂家通常也会在价格上有所降低。在货源上,大型超市的价格就便宜很多。

第二,有的大型超市会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想方设法减少成本。比如某大型超市为了做到物美价廉,其经营者就想出了一个中心辐射配送战略,即选取一个中心地点为物流中心,以开车行驶不超过一天的路程为半径,在这个范围内设立的分店都不需要大型仓库,直接将仓库变成卖场,以取消仓储环节。运输保管成本减少了,商品的价格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另外,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并不是大型超市里所有的商品都便宜。企业要赢利,大型超市也不例外,为了生存,它不可能什么商品都便宜,顶多是在那些顾客比较熟悉的商品、价格感知比较敏感的商品上降低价格,从而在顾客心中树立大型超市的“平价”形象。对于那些大家还不太了解、还很新奇的物品,大型超市的定价就并不便宜。

“薄利多销”“会员价格”都是大型超市赢得消费者的经营策略,实际上其利润空间还很大,只是人们在内心形成了其价格便宜的印象,便毫无顾虑地购买它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型超市都会不停地推出特价商品来吸引顾客。首先让消费者产生该超市里商品价格最便宜的错觉,再摆出琳琅满目的商品,激起消费者更强的购买欲望。可实际上,在某些商品上便宜了多少,零售商一定会在另外一些商品上赚回来。毋庸置疑,低价手段是大型超市常用的、也是对消费者最有效的手段,更是大型超市能够在诸多销售商中制胜的手段。因此,顾客在购买商品时需要更理性一些。

你控制了会员卡,折扣定价却控制了你

情人节之际,章先生到花店买玫瑰。平时玫瑰2元一朵,情人节标价20元一朵。章先生想:花虽贵,但不能不买。可是,买了还真心疼,毕竟买少了,面子上挂不住,买多了又费银子。

正在犹豫,店家走了过来,说:“先生,买花?”

章先生:“嗯。不过,玫瑰能不能便宜点?”

店家笑道:“送女朋友吧?哈哈,追女孩子怎么能怕花钱?若是因为这一大束花,换来了你的幸福,那可是太划得来了!”

章先生犹豫不决。

店家接着说:“要不这样吧,您在我这里办张会员卡,我给您五折优惠。”

章先生:“啊?有这个必要么?”

店家说:“怎么没有啊,谁家红白喜事不送花?难道非要等遇到了才知道买啊?”

章先生想想也对,就办了张卡,买了束花。

类似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消费者往往受商家会员制度的各种优惠政策所吸引,办会员卡成为其会员,当消费者成为某一商家的会员之后,他所选购的商品多多少少会在价格上比非会员便宜一点,这不但节省了金钱,还省去了来回奔波的成本,看起来比较划算。然而商家通过会员卡制度也受益了,他们留住了一批稳定的客源,尽管价格降低了些,但销售商品数量的增加,同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从营销策略上来讲,开发一个新客户,其成本是服务老客户的5倍。所以,会员制度就为企业节约了开发客户和营销的成本。所以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商家来说,会员制度在理论上讲都是一种双赢。

然而这看似双赢的背后也有着商家设置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