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家庭幸福经济学
9510200000013

第13章 追求选择的效益最大化(3)

不过,王浩刚刚贷款买了房子,每月数千元的房贷以及都市生活的高额消费压力,又促使他需要保持冷静。虽然如今的工资不见涨,但应付房贷和生活,还不成问题,一旦选择辞职转行,就有暂时失业的可能。而且新的工作内容和环境是否能够迅速适应也是王浩需要考虑的问题。尤其重要的是,王浩有了跳槽想法的时候,正值年末,公司一般在年底会有年终奖金,虽然数额并不大,但同样对王浩有着吸引力。一旦这时候选择辞职,那这笔奖金势必会成为泡影。

基于这些考虑,王浩迟迟不愿辞职,他仍然坚守在公司,继续做着技术工作,拿着不多不少的工资。

王浩不愿辞职,就在于他看到了自己辞职的代价。虽然投身金融领域,也许能够获得回报,但这也意味着风险。王浩在权衡了成本后,选择了继续工作。王浩选择不辞职,虽然可能失去了在金融界的发展前景,不过却能继续安稳地生活。

王浩的选择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亚当·斯密没有提到,拥有安全感的农夫没有国王的权势。选择一件事,必然放弃另一件,那个被放弃事情所带来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在职场中,经常会出现在被动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行业。在通过一番努力后取得一定的成绩,也有了大量的资源。但最后却意识到这份工作并非自己理想的职业,于是想跳槽转行,那么继续留在这个行业能够创造的价值就成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高,重新选择的难度就会越大。

年过40的李先生是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虽然他很喜爱法律行业,并且在法律界也闯荡了20年之久。可是,他还是意识到自己与这个行业有些格格不入。

律师的职业其实很不错,收入也颇为丰厚,但李先生总是觉得浑身不自在。为此,他还专门咨询过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他,这是因为违反了自我意志,勉为其难工作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长此以往会对他的心脏以及其他器官造成慢性伤害。

其实,李先生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上大学的时候,李先生对广告策划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职业广告策划人。不过,因为家人的期望,他最终走上了律师的道路。

李先生如果放弃律师职业,去从事广告业,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从本科到研究生,李先生学了六年的法律,现在年薪数十万加上20年的行业经验,李先生改行去做其他事情的成本实在太大。而对于广告业,除了拥有一腔热血外,李先生毫无优势可言。这一切,也让李先生陷入了痛苦之中,他迟迟不愿放弃律师职业。

实际上,李先生的职业发展就像爬树一样。在最初律师的旧树干上他爬得越高,退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因为他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太高。

辞职不管是想法,还是行动起来了。它只是职业生涯中很正常的选择行为,而不应该赋予道德的评价。跳与不跳,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小算盘。不管如何选择,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让国王羡慕的地方。

你什么时候结束租房

买房,还是租房?这是很多中国人经常思考的问题。

讨论买房与租房的问题,首先要引入机会成本的概念。对买房者来说,付出的机会成本最直接的是首付款和月供款,最终收益则是30年后的一套房屋。租房者的机会成本,则是不断上涨的房租,最终收益则是30年积累的投资收益。只有通过比较二者的机会成本大小,才能找到一个最佳答案。

其实,如果是在一个较正常的房地产市场中,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一般而言,房屋的供求关系在售价和租价上的体现是一致的,基本反映了所在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但是,当房屋供不应求时,情况就会变得复杂。

当房屋的售价上涨时,房屋的租价也会随之上涨;房屋的租价上涨时,也会推动房屋售价的上涨。在这样的情况下,租房者和买房者只有根据各自的机会成本,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首先,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数据案例来进行分析。假设未来30年中国长期通胀率为8%,而房租也随之同步上涨;同时,假设未来30年长期投资回报率为9%(1990年12月至2006年12月,基金定投上证指数的年均收益率为8.46%),银行贷款利率7.87%不变。那么,对于一套总价100万,月租金2500元的房屋,在银行按揭贷款八成的情况下,就会有下面一个大致的现金流对比情况。

买房者贷款80万元,以360期等额本息还款计算,月供款大约在5800元,和租房者2500元的月租金相比,月亏损3300元。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的作用,房租大约在11年后会达到5800元。在此后的大约22年时间内,租房者的月租金支出会逐渐增大,逐渐回吐出先前积累的盈余,并最终与买房者达到平衡。

在22年后,相对租房者需要缴付的高额房租,买房者的优势开始显现。按8%的长期通胀率,22年后房租约为13591元;30年后房租会升到25000元。租房者在最后八年需要缴纳的房租为(13591+25000)/2×12×8=1852368元。

租房者先前省下来的20万首付款仍以9%的年收益率增长,30年后变为265万。减去最后8年中支付的185万房租,租房者在三十年后的收益为80万元,而买房者手中拥有的是一套30年的旧房。

显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估算方法,并不能由此得出买房与租房谁更划算的结论。事实上,如果租房者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达到15%,则30年后其资产甚至可以高达千万,要远远超过买房者的收益。当然,如果未来的经济陷入长期的通货紧缩之中,结果正好相反。

同时,与买房相比,由于租赁市场的规范,也会给租房者增加许多不可预知的成本。租房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出租者在承租期内会出现一些变故,比如出租者随时可以收回出租房;在承租期满续租的情况下,出租者要求提高租金等。这些都会导致承租者不得不重新寻找房屋居住,从而大大增加了承租者的时间成本和为了寻找合适房屋的机会成本。

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无论是一手房市场,还是二手房市场及租房市场都是不成熟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老百姓往往无法根据市场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再加上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不少人对于买房还是租房仍没有明确清楚的概念和判断。

对于买房者来说,由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隐性担保,房价不断飚升,迫使这些买房者提早进入房地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买房者的需求提前,又与投资者一起来推高房价。对于买房者来说,提前进入房地产市场,是否就能降低其购买的机会成本呢?

这就要看各个买房者自身的条件,看他们在购买住房时对各种风险的权衡。因为,如果买房者完全不依靠贷款而选择一次性支付房款,这样的买房者在购房时并不需要计算购买住房时所使用资金的机会成本,他的机会成本就不会太高。

但是,如果买房者购买住房时是通过银行按揭贷款或者是使用家人的储蓄来购买住房,那么它所面临的机会成本就大了,比如利率成本、父母养老保险、个人未来职业变化等。

如果买房者是在房价较高的时期进入,那么当房地产市场出现逆转时,所面临的机会成本就更高了。因此,对于个人买房,并不在于他人是不是购买房子,而在于个人财务状况、对未来收入预期、对购房后的机会成本计算。如果这些问题没有搞清楚,贸然进入房地产市场,其风险可想而知。

对于租房者来说,如果房价很高,即使个人有能力进入房地产市场,用于购房的资金其机会成本也会很高。因为,一旦购买了住房,就减少了利用资金进行其他市场进入投资的机会。比如投资股市等,如果有资金进入这种高风险的市场,可能会获得比购买住房更大的收益。对于租房者而言,如果这种机会成本大于购买房子的收益,那么个人租房是可取的。

许多人之所以租房,最根本的原因的是自身资金不足,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或家人帮助才能勉强进入房地产市场,这样买房的机会成本太大。在这种情况下,租房者会把这些因素和成本计算进去。而且,当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莫测,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经济时,选择租房的机会成本会小得多。

买房还是租房,这是决定个人财富地位的问题。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内,是借入资金持有不动产,还是持有灵活资金进行投资?这就需要个人根据自己及市场的情况,根据机会成本计算得失,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租房还是买房不可一概而论,更不能人云亦云,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