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给小学生讲国学常识
9509400000027

第27章 建筑服饰绚丽多姿(2)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防止其他北方部落的入侵,就加强了修筑长城的工作。相传,当时秦始皇几乎动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也就是相当于全国十分之一的人来修筑长城。在那个年代,没有机械设备和工具,所有的建筑劳动全部由人力完成。因为修筑长城所用的石砖大而沉重,而且修筑的环境又是地势险要的崇山峻岭之间,环境非常艰苦,所以很多劳动者都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累死了。孟姜女为寻夫而哭倒长城的故事,也是由此而流传出来的。

在秦始皇之后,很多朝代的统治者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巩固自己的统治,都会修筑长城。在长城中,只有极少数是借助陡峭的山势作为天然的城墙,而其中的大部分还是人工修筑的城墙。由于年代久远,一些长城城墙已经在风雨的冲击下破损了,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是修筑于明代时期的长城,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万里长城。它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东西绵延近万里。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力量。

尽显威严气派的紫禁城雄伟的建筑、高高的院墙、威严的宫门、皇族们奢华的生活……这就是我们从古代宫廷剧中了解到的紫禁城。紫禁城是古代皇帝的居所,它的威严和辉煌是让人惊叹不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最初的好奇与惊叹,去了解一下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吧!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故宫,意思也就是过去的皇宫。故宫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修建于明成祖朱棣时期,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因为是古代皇帝的居所,所以故宫在建造、布局上是非常讲究的。

故宫由很多建筑群组成,宫城的周围环绕着高大的宫墙,像一个长方形的池子,墙外有一条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壁垒森严的城堡。故宫中的建筑主要分为前殿和后宫。前面的宫殿宏伟壮丽,庭院宽敞而气派,象征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后宫主要是古代妃嫔的居所,东西六宫连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秩序井然,在豪华之余也显出雅致的情趣。故宫中所有建筑的布局和装饰都体现出了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如宫中屋顶一般采用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宫中的建筑上一般都刻有龙凤、狮子或是其他一些吉祥物的图案,等等。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而中轴线两边的建筑呈对称排列。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了整个紫禁城,而且还几乎贯穿当时的整个京都,非常雄伟壮观。

相传当初为了修建故宫,朝廷不仅调集了全国数百万的工匠和役夫,而且还调运了全国各地的原材料,几乎集合了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造就了这举世无双的宏伟气派的故宫。

北方传统建筑四合院对于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南方的人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而北方人则较为熟悉。在今天的北方地区,大部分居民都搬进了公寓和小区,原汁原味的四合院也就越来越少了,可在几十年以前,四合院却是北方建筑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北京地区的四合院至今闻名,很多游客到了北京,都要去看一看四合院。

开门就能见到正房、左右是东西厢房,围成一个四方或者长方形的庭院形状,这样的住宅就叫做四合院。在四合院中,北房为正房,它比其他房屋大,是长辈的居室;院子的两边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正房和厢房之间有走廊,供人行走和休息;在院子的南面建有南房,与北房相对应。除了这些基本的格局外,有些四合院还会在一些角落处修建耳房,用于储存粮食或者当做厨房等。在院中的空地上人们会种植花草树木,修建石桌石椅或摆上桌椅,用来休息。

四合院通常采用南北对称的方式来修建,整座院子只有一个院门,这个院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而不是正中间。而四合院内部还分为一个个封闭独立的院落。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尽管四合院在布局上一目了然,但在屋内设计上很讲究传统,比如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它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的“四大名绣”

现代社会中,懂得刺绣的人非常少,即使是略懂一些十字绣,也常会引来众人羡慕的眼光。可在我国古代社会,刺绣基本上是古代女子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当时的女子基本上都懂得并喜爱刺绣。由此,我国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刺绣文化,同时也出现了让人赞不绝口的“四大名绣”。

我国的“四大名绣”指的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

苏绣最早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精细、素雅著称。相传苏绣中所用细线仅为一根丝线的十六分之一,一般人用肉眼都很难看清楚。苏绣的主要特点是图案秀丽、构思巧妙、针法灵活。

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地区刺绣优点发展而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构图细致,针法灵活多变。湘绣独创了“掺针”法,即使不同颜色的线相互掺和,逐渐变化,富于表现力。

粤绣以构图匀称,色彩绚丽而著称。它大致可以分为盘金刺绣和丝绒刺绣两种。盘金刺绣主要以金线为主,辅以彩线来进行刺绣,所以金光闪闪,显得非常耀眼;丝绒刺绣则用细小的丝线精心制成,看起来非常精致,绣出的花鸟尤其精美。

蜀绣也称川绣,它起源于川西民间,有着光亮平整、色彩明快艳丽的特点,这点与苏绣很不一样。蜀绣主要以彩丝和软缎为原料,运用多种针法,充分发挥手工刺绣的特长,绣出的图案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四大名绣”代表了中国刺绣的高超水平,的确让人不得不叹服。

“衣裳”和“衣服”是一回事吗古代文学作品在描写一个人的外貌时通常会有对人物衣裳的描述,有人一看到“衣裳”这个词,马上就将它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衣服”等同起来。衣服是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一种事物,它一般指上衣,除了衣服,我们还要穿裤子或者裙子。可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发现,古人通常只说穿“衣裳”,却没有穿裤子的说法,难道他们是只穿上衣,不穿裤子吗?

其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之所以会有古人只穿上衣、不穿裤子的误解,原因就在于我们没能很好地理解“衣裳”这个词。古人常说的“衣裳”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衣服”并不是一回事,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将上衣称为衣,而将下面穿的,即我们现在说的裤子、裙子之类称为裳,也就是说,“衣裳”实际上包含了衣服和裤子这两部分。

古人所穿的“上衣”在形式上与现在的衣服还是比较相似的,而他们下身穿的“裳”与现在的裤子就有很大的不同了。由于古代的纺织工具非常简陋,人们并不能织出很大一块布,所以一般的老百姓在做衣裳的时候通常是先用很多块布拼凑在一起,然后再缝制成衣服的。其中下面穿的“裳”多是由七块布帛拼合而成,前面三块,后面四块,两侧还各开一道裂缝样子就像是一幅腰围。到了汉代以后,无论是男女老少都流行穿裙子,裙子也就取代了裳,只有贵族在参加重要仪式时所穿的礼服中还保留有“裳”这种形式。

到了现代社会,“裳”这种遮挡下半身的服饰完全消失了,人们只穿着上衣、裤子或裙子,与此同时,有人也常常将“衣”、“裳”连用,用来泛指衣服。

古人如何扎腰带、系扣子我们现代人所穿的衣服上一般都会有纽扣、拉链这样的配件,它们不仅能起到装饰的作用,而且还能巧妙地将衣服合为一个整体,便于保暖。可在我国古代,人们常穿的衣服是没有拉链这种设计的,古人如果想要将衣服合起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扎腰带和系扣子。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方面的知识吧。

古代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只有腰带而没有扣子。腰带就是古人在穿衣服时束腰的带子,一般是用皮革、布帛或者丝绸制成的。如果是皮革的腰带,上面通常会有带钩或带扣,就像是我们现在的皮带一样,扎起来很容易;如果是布帛或者丝绸制成的腰带,就要打结系好,在扎腰带的时候就有一定的技巧和讲究。古代人常扎的大带,即古代官员礼服中常用的腰带,就是主要用丝帛制成的。在扎这种腰带的时候,要先将带子由后面绕到前面,然后再在腰前打一个结,结后的部分要保持下垂,称之为“绅”,绅的长度一般为三尺,而且一定要求自然下垂于腰间,只有这样,才是合乎礼仪的。

扣子的出现和运用使古代的服饰出现了新的变化。古代的扣子主要是盘扣,这种扣子通常都是成对的,由一公一母两部分组成,公的一端是结,母的一端是环,把结系进环中,就能用来固定衣服或装饰了。盘扣在使用时虽不如现在的金属纽扣和拉链方便,但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而且也不会轻易脱落,如中国传统的服饰旗袍中使用的就是这种扣子。在系扣子的时候,只要先找好扣子的结和环,然后把结系进环中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