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给小学生讲国学常识
9509400000022

第22章 佳节礼俗文化之窗春节的由来(3)

古代的男子一般都是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举行冠礼的,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有些人家会在娶妻的前几天举行,而也有些人家并不举行这么繁杂的仪式,不宴请宾客,只在本家或自家范围内小规模进行。

古代女子的成年礼仪古人非常看重成年礼,一直把这种礼节作为年轻人踏入社会的关键。与男子一样,古代女子在成年时也会举行特定的仪式——笄礼。

古时候,男女均留长头发,在幼年时,每个人的头发都是自然披散的,最多也只是扎成两束垂在脑后。成年之后,头发就要精心收拾了,男子加冠,女子加笄。在完成笄礼之后,女子才算成年,有资格参加成年人的活动。古代女子举行成年礼的时间要早于男子,一般是在十五岁举行。

笄是一种盘头发用的簪子。所谓的笄礼,就是将女子的头发挽起来,用簪子绾好。从周代起,国家的礼仪制度就明确规定女子要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比起男子的成年礼,古代女子的笄礼并没有那么隆重。

在举行仪式时,主持笄礼的人是女孩家的女性家长,一般多是自己的母亲。行笄礼要提前三天通知宾客,提前一天登门邀请参加仪式的重要嘉宾。举行仪式的当天,家人要提前到门口迎接客人,并请有德望的女宾为女孩加笄,然后是换衣、祭酒等,最后女孩由父亲带着去祭拜祖先,向长辈们行礼,宴请宾客。较之于冠礼,笄礼的仪式要简单一些,如并不用与地方的长官或乡绅见面。这是与传统社会中人们重男轻女,认为女子的主要职责就是“主内”的思想有关的。

笄礼完成之后,女子就算成年,可以出嫁,也必须担任成年人的责任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的人们已经不会在成年时举办这样的仪式了,然而,礼仪中蕴涵的角色转变、责任心等的内容特质却是应该被现代人铭记的。

古人最常用的见面礼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度,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一些最常用的交往礼仪。我们现代人在交往时最常用的礼仪主要有见面打招呼、握手等,而在古代,人们在见面时最常用的礼仪则是拱手和作揖。

拱手,也叫捧手,是古人最常用的见面礼仪。现在社会,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人们在见面或表达感谢时仍会用到这种礼仪。

拱手礼最初的姿势是双手抱拳,形态就像奴隶带着枷锁一样。古人以这种方式来表示愿意为对方效劳的意思。后来,拱手的姿势有了新的变化。行礼的时候,施礼的人双手合抱于胸前,以示恭敬。如果是男子行拱手礼,就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合抱;如果是女子,就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合抱。拱手礼在我国周朝,也就是孔子生活的那个时候就已经很普遍了。孔子的学生见到他的时候,都要以拱手礼来表示问候。其实,不仅是学生见到老师,在当时,晚辈见到长辈或是见到自己尊敬的人,都要行拱手礼。

除了拱手,古人最常用的见面礼还有作揖。行礼时,施礼人两手抱拳于胸前,轻轻晃动,身体略微弯曲,嘴上说一些谦虚的话或恭敬的话,以此来表示问候、致谢、邀请或请求指教的意思。根据对象的不同,古人在行作揖礼时又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实际上,作揖是以拱手为基本姿势而形成的一种礼节。拱手时双手是不动的,而作揖需要在拱手的基础上加一些动作,它们原本是两种不同的礼仪。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便渐渐将它们合二为一了,所以又常称之为“拱手作揖”。

古人的交往礼仪我们今天在拜访朋友或到别人家去做客时,并没有非常严格的礼仪讲究。如果是在平常日子去朋友家,我们通常会带上一些小礼品,有时甚至什么都不带。可是古时候的人并不是这样,他们在交往时非常讲究烦琐的礼节。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代士大夫的交往礼仪。

“士”是古代社会中有身份的人,与普通的老百姓“庶人”是不一样的。古代社会中的权贵,有知识、有涵养、德高望重的普通人也可以是士。古代的士人通常会根据对方身份、地位等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交往礼仪。

一般情况下,士人在见面之前要备礼物,冬季用雉,夏季用干雉。雉是古代常见的一种鸟。求见的人要双手横捧雉,雉头向左,请门人通报。而被见的主人要到大门外迎接,双方行礼。

进门时,主人要从门东侧入内,宾客要双手捧礼物从门西侧入内。主人接受礼物之后,宾客要出门,然后如果主人挽留,宾客返回与主人再一次相见,然后告退。这就算是见过面了。主人送宾客至大门外,就告别了。

不久之后,主人要带着宾客所送的礼物到宾客家回礼,表示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厚礼,但这只是一种形式,最后还是要在宾客的盛情下拿回礼物的。

如果是下大夫相见,就用雁作为礼物,用布裹着大雁,用绳子捆好雁的双腿。送雁的礼节姿势与送雉是相同的。如果身份是上大夫,就用羊羔作见面礼,其他方面也是一样的。

了解一下古人的这些交往礼仪,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

古代严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向来有着讲究座次的传统,在出席重要会议或是在庄重的场合用餐时,人们通常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次序就座。其实现今人们的这种传统是从古代传承而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人们主要以座位的朝向来显示身份的尊卑和地位的高低。身份和地位高的人坐好的位置,反之就坐差的位置。

我国古代的建筑通常是有前堂和后室的,后室主要用于居住,前堂则相当于现在的客厅,是招待客人的地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古人就座时都朝向四方。在前堂的位置中,最好的位置是朝向南面的,其次是朝向西面的,再次是朝向东面的,最后才是朝向北面的。家里来客人时,主人往往会根据客人的身份、地位等给他们安排位置,如果是非常尊贵的客人,一般都会安排他坐朝向南面的位置。同样,为了显示尊贵,古代皇帝在宫殿中的位置也一定是坐北向南的,臣子的位置与之相对,是朝向北面的,所以古人常有“南面为尊,北面称臣”的说法。

如果是在自家居住的后室,礼仪又有所不同。由于古代的建筑中后室的东西方向长而南北方向窄,所以在室内最尊贵的位置是坐西向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后才是坐东向西。

随着时代的发展,隋唐以后,能供多人团坐聚餐的圆桌出现了,于是人们在座次安排上又有了新的讲究。通常来说,圆桌中的座次安排往往根据整个屋子的朝向、室内的装饰风格等来确定,一般将朝向门、采光好或是厅中突出的位置设为首位。

直到今天,在重要的场合,这些严谨的座次讲究仍被人们遵守着。

古人写书信时的措辞规范对于相隔两地、不能经常见面的朋友,我们现在往往会以发短信、发邮件的方式来表示问候或交流感情。可在古代,根本就没有手机、电脑等现代科技设备,古人们是怎样联系远方的朋友的呢?最基本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写信。古人见面的时候要相互问候,不能见面的时候,也时常会通过书信来相互问候。

书信是古代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且古时人们在写书信时是很讲究的,除了文从字顺,还在书写用词方面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常用固定的称谓来贬低自己、抬高对方,以表达谦卑和尊敬。古人用于表达这种感情的词语主要有以下这些:

1.敬禀者:这是写信人对自己谦虚的称呼,意思是说自己是在恭敬地陈述事情,请对方倾听。这种称呼一般用在写给父母或是长辈的信中,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2.敬启者:这个词一般用于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以用在给同辈的信中,也可以用于写给长辈的信中。

3.古人在请求对方回信时也有很多种说法,比如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万望不吝赐教、敬祈不时指正、敢请便示一二等。

4.如果是要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古人一般会说“谨此奉闻,勿烦惠答”、“勿劳赐复”等。

5.如果是想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古人则会在书信中说“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等。

讲究书信用词的规范,是古人非常重视的礼仪,理解了这些词语的用法,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

古代的“长跪”礼节有些人喜欢望文生义,一看到“长跪”这个词,立即就将它解释为“长时间地跪”,这其实是不对的。“长跪”在古代并不是表示长时间地下跪,而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坐姿。

古人居住的环境与我们现在有着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汉代以前,由于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古人的家中并没有正式的桌椅。古人如果想坐,通常是在地上铺一条席子,直接坐在席子上。坐的时候,两个膝盖着地,脚面朝下,屁股落在脚跟上,古人将这样的坐姿称为“跪”。如果在坐的时候,臀部不落在脚后跟上,而且直起腰让上身保持直立,古人就把这样的坐姿叫做“长跪”。

那么,古代的“长跪”礼节主要用在什么时候呢?

日常生活中,古人一般都会采用比较安稳舒适的坐姿,而不用“长跪”的姿势。相对来说,“长跪”的姿势显得谦恭有礼,一般都用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或是用于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和急切的心情等。比如,《论语》中说道,有一次孔子询问他的弟子子路、冉有、曾晳、公西华的志向,当问到曾晳时,曾晳为了表示自己恭敬的态度,就用了“长跪”这一姿势。长跪是当时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时通常要遵守的一种礼节,就像现在课堂上的起立回答问题一样。除了在与老师闲谈中回答提问时用这一动作,古人在回答长辈、地位高的人的提问或是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时也常用这一动作。

总体来说,“长跪”的动作虽然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下跪”有些相似,但含义是很不一样的。

古代的“九拜”礼节常看古装片的人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古人经常会下跪。其实,并不是因为古人喜欢下跪,而是因为当时社会有着严格的跪拜礼仪,如果不跪,就是不守礼仪。我们就来说说古代社会最重要的“九拜”吧。“九拜”并不是指拜九次,而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九种跪拜礼。

“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向对方表示尊重和敬意的礼节,行礼时都要先屈膝跪下,但在具体过程中又有所差别,主要表现在:

一为稽首。行礼时,行礼人先要跪下,然后左手按着右手,放在地上,头也要慢慢地趋向地上,停留一段时间。这种礼节是跪拜礼中最隆重的一种,主要用在祭天、拜神、拜祖以及臣子拜见君王等重要场合。

二为顿首。行礼人要先跪下,然后以头碰地,碰到地面后马上又将头抬起来。这种礼仪通常用于地位相等的平辈之间。

三为空首。这是古代男子最常用的跪拜礼,不同身份的人之间都可以通用。行礼时行礼人先要跪下,然后两手拱地,将头慢慢低下,放在两手之上。

四为振动。这是一种两手相互击打合在一起后,向人叩拜的礼节。主要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

五为吉拜。行礼时,行礼人要先行空首礼,后行顿首礼,拱手时,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

六为凶拜。它的基本动作与吉拜相似,只是在拱手时男子右手在外,女子左手在外。

七为奇拜。奇拜也就是只拜一次,“奇”表示的是奇数的意思。

八为褒拜。是行礼人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九为肃拜。这是古代女子见常行的一种拜礼。行礼时,行礼人只下跪,不磕头,微微低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