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记载,六祖大师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也没有到外面参过学。但他善根深厚,卖柴的时候,听人家念《金刚经》,听了几句就开悟。我们读了几百遍、几千遍都不开悟,他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他能,我不能?因为他听经的时候没有我执。
佛之所以为佛,就是没有那个“我”,与万物一体。心佛众生,宇宙万物本来是一体,一旦分别开来,就有了“我”,就有了烦恼。佛的知见是把“我”连根斩了,没有佛的知见,那个我执是断不了的。
盏茶铭心
憨山大师在《母子铭》中说:“我见我母,如木出火。木已被焚,火元无我。”这说的即是不要心存“我执”。无法破除“我执”的人,感到凡是“我”所想的理所当然是对的,凡是“我”所要的理所当然要得到,“我”理所当然高于一切、优于一切。这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偏执、征服欲、痛苦、贪婪、怨恨。人心成了炼狱,人间就成了地狱,佛所说的各种痛苦和罪恶就都出现了。只有破除“我执”,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和世界观,才不会执迷于凡尘琐事。
证严法师茶语:对人恭敬,是庄严自己
证严法师说:“辞亲修行,是为了普度众生。而恭敬待人,是最基本的爱,从而也让自己变得庄严。”
生活中,一个善于欣赏和赞美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欣赏和爱戴;而一个动辄批评和指责他人的人,往往会把人际关系搞僵,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佛经有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只有于人恭敬,才可方便自己。例如同事相处中先认同对方,给予适时的赞美与鼓励,当建立良好的关系后,对方才容易接受劝导,认同自己。
1921年,路易斯·劳斯出任星星监狱的监狱长,那是当时最难管理的监狱之一。可是20年后劳斯退休时,该监狱竟成为一所提倡人道主义的机构。而当劳斯被问及该监狱改观的原因时,他说:“这些都源于我已去世的妻子——凯瑟琳,她就埋葬在监狱外面。”
凯瑟琳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她有三个孩子。劳斯成为监狱长时,第一次举办监狱篮球赛,她就带着三个可爱的孩子走进体育馆,与服刑人员坐在一起。
她心中的想法是:“我要与丈夫一同关照这些人,我相信他们也会关照我,我不必担心什么!”
当凯瑟琳得知一名被判定有谋杀罪的犯人瞎了双眼时,她立刻前去看望。她握住犯人的手问:“你学过点字阅读法吗?”
“什么是‘点字阅读法’?”犯人问。
于是她教他阅读。多年以后,这人每次想起她还会流泪。
凯瑟琳在狱中曾经遇到一个聋哑人,为了与他更好地交流,她自己到学校去学习手语。许多人说她是耶稣基督的化身。
后来,她在一场交通事故中逝世。第二天,劳斯没有上班,代理监狱长管理监狱的工作。这个消息立刻传遍监狱,大家都知道凯瑟琳出事了。
接下来的一天,她的遗体被放在棺材里运回家,她家距离监狱不是很远。代理监狱长早晨散步时惊愕地发现,一大群看上去最凶悍、最冷酷的囚犯,竟齐集在监狱大门口。
他走近去看,见有很多人正在流泪。他知道这些人爱着凯瑟琳,思索再三后,他转身对他们说:“好了,各位,你们可以出去,但是今晚记得回来报到!”然后他打开监狱大门,让一大队囚犯走出去,在没有守卫的情况之下,走路去看凯瑟琳最后一面。
结果,当晚回来报到的囚犯,一个都没少。
佛陀对于世间的万事万物,无论大小,都报以恭敬的态度,没有丝毫的差别心。这不仅是佛法的众生平等理念的体现,更是一种博大胸襟的体现。
一个人无论地位和才干多么卓越,他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做天地间大写的人。每一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尊严,给别人尊重胜过给别人黄金;尊重能换来情感,情感却不是黄金能买到的。黄金能使人弯下自己的腰,尊重却能使人付出自己的心。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是真正能虏获别人心灵的人!
学会尊重每一件事物,尊重每一朵花的恣意开放,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立与自由,这样,你的生命也会在他人的尊重中肆意绽放,在与他人的和谐共处中,变得更加富有美感。
恭敬地对待别人,不会显得自己低微,反而能换来别人发自内心的敬重,如此,对别人的恭敬,也是增强自己的庄严。
盏茶铭心
《杂宝藏经》说:凡事心存诚恳,而不虚情假意;凡事心存恭敬,而不藐视他人。用谦虚恭敬的态度待人处事,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同时获得别人的认可。佛家说的敬天,即对人的恭敬。恭敬是一种美德,也是人际交往的准则。像星云大师说的,真正的领导者,不是用身份的高低、排名的先后去衡量的,而是必须有懂得恭敬別人的心量。
圆悟禅师茶语:自性庄严心不贫,洒水扫地亦布施
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在一个叫逝多林的地方,看见地上不是很干净,于是立即拿起扫帚,准备清扫。这时,佛祖的弟子舍利子大目犍和大迦叶阿难陀等都闻讯赶了过来,看到佛祖亲自扫地,大家都纷纷效仿佛祖,一起扫地。扫完后,佛祖和众弟子便一起来到食堂,坐了下来。佛祖说道:“其实,扫地有至少五个好处,一是可以让自己的心更加清净,二是可以让他人的心更加清净,三是可以方便大家,四是可以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五是热爱劳动可以培养种良好的品德。”
释迦牟尼佛将扫地当做一种修行,把扫地和修行完全结合起来的方式,是本心妙明,以亲为而庄严自性的行为。
释迦牟尼身为太子时聪慧过人,孔武有力,并完成了语言、文学、哲学、数学、天文、技艺、军事等学科的学习,成绩优异。然而他为了追求人生真理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的尊荣,冲出五欲享乐的牢笼,出家参学,甚而赴雪山历经六年苦行。
当发现印度盛行的苦行并非解脱之道时,遂下山于菩提树下立下誓愿:若不悟道不起于座。七日后终于悟道成佛。成佛后他亦非自图清宁,而是悲悯沉溺于生老病死苦海、贪嗔痴三毒和陷于邪知邪见迷雾之中的芸芸众生,不辞艰辛游化五印,广泛接触、化导社会各阶层人士。其弟子不仅有王公、大臣、后妃,也有屠户、妓女、土匪与奴隶;不仅有博学之士,也有数月不识一偈的文盲;不仅有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有顽皮的童子。他组建起一千多人的庞大僧团,虽深受弟子们的推尊礼敬,却从不以统摄者自居,而说“我亦在僧数我不摄受众”。他不仅以言教弟子们,还以身教说,如服侍病比丘,给盲比丘穿针,为弟子裁衣,向小比丘忏摩(意思是说请你容恕我),或扫地或汲水或修房,完全将修行与人间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有佛教的大行于天下。
所谓佛法,如果能活用,好比苦海的航舟,黑夜的明灯,更是救世的良方。修佛不必到深山老林,只要你有心,随时随地都可以。
不要看不起眼前不起眼的小事,只要你有心,在小事中磨炼自己,照样可以修成佛法。扫地亦是修行,这是每一个修佛者必须谨记在心的真理。
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吝啬自己的爱与关怀。给悲伤中的人一点安慰,给怯懦的人一点勇气,给失败的人一点鼓励……你所付出的并不多,这既不会使你的财富减少,也不会使你的感情干涸,但对于他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把他们从困境中拯救出来的强大力量;你的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一个眼神,都能使困境中的人温暖盈心。而你,因为能奉献,心中便永远不会有孤独和无助。
盏茶铭心
圆悟禅师开释世人:“心态富贵,是真富贵。”意思是说,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布施的心。当我们送花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撒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能给予便是富有的,我们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