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9508800000023

第23章 觉知:烦恼于我如浮云(1)

来果法师茶语:无须自卑,只需真实地活

李白诗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个真正有才学的人不会害怕自己没有位置,而只会害怕自己没有才能。真正等到自己的才能具备了,学问真的达到了,就不会再担心自己没有立身之处了。

寺院里有一个角落,那里没有充足的太阳,阴暗潮湿,垃圾满地,只生长着一些不能食用的花蘑菇。

一个小和尚路过此处,觉得这个角落水分充足,土壤肥沃,有些可惜,于是他清扫了垃圾,又在土地上插了很多树枝,其他人跑过来看热闹,纷纷问道:“你这是在干什么啊?”

小和尚说:“种花。”

其他人都劝他:“这个地方阳光也不充足,能养什么花啊?”

小和尚笑了笑,依旧每天来施肥捉虫。

很多天过去了,那个角落依旧被人遗忘,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寺院里多了很多蜜蜂与蝴蝶,大家便跟着蜜蜂和蝴蝶去探个究竟。

跟到小角落的时候,大家都明白了,原来,这里开着灿烂的山茶花!

世界上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都有其优势,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具有自卑心理的人,总是过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缺乏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自己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客观地分析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尤其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而不是妄自嗟叹、妄自菲薄。

依据自己的心作出判断,不被外界的境遇所左右。哪怕飓风暴雨,你也能岿然不动,神情自若。

孔子曾对仲弓说:“犁牛之子,蛉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天地之神不会把有用的材具平白无故地投闲置散。南怀瑾先生说,孔子是在告诫仲弓,你心里不要有自卑感,不要介意自己的家庭出身如何,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别人不用你,天地鬼神都不会答应的。

盏茶铭心

来果法师说:“无须自卑,只需真实地活。”一个人断然没必要自卑。世间沧海桑田,但总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才能便是其中的一种。才能永远不会贬值,更不会变质,关键是要相信自己,不自轻自贱,不要对自己产生怀疑;否则,即使你再有才能,也会如同蒙尘的珠玉,被视为毫无价值的沙粒。

月溪禅师茶语:法无正末之差,人无上下之别

孤儿院里有一对好朋友,后来都被富裕家庭所收养。两个人都上过世界著名的学校,但他们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其中一位是40岁出头的成功商人;而另一个是学校教师,收入低,并且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

有一天,他们在寺庙祈福时偶然相遇,于是互相诉说这些年的遭遇,商人去过很多地方,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诉说周游列国的趣事,而那位学校教师只是一味地诉说自己的不幸:她是一个如何可怜的亚洲孤儿,又如何被领养到遥远的瑞士,自己是如何的孤独。

随着她的怨气越来越重,商人终于忍不住制止了她的叙述:“够了!你一直在讲自己有多么不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养父母当初在成百上千个孤儿中挑了别人又会怎样?”学校教师直视着商人说:“你不知道,我不开心的根源在于……”她描述着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终,商人朋友说:“我不敢相信你还在这么想!我记得自己25岁的时候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周围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似的。我很伤心无奈,也很沮丧。我那时的想法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报怨。但当我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幸运之后,我摆脱了顾影自怜,同时也获得了现在的成功!我劝你不要再这样对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运,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儿那样度过悲惨的一生。你负有帮助别人脱离贫困旋涡的责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围起来。”

人,就是一条河,河里的水流到哪里都还是水,这是毫无异议的。但是,河有狭、有宽、有平静、有清澈、有冰冷、有混浊、有温暖,而人也一样。

故事里的商人很清楚地说明二人在同样的环境下经历的挣扎,而不同的是他通过清醒的自我选择,看到了有利的方面,而不是不利的阴影,“凡墙都是门”,即使你面前的墙将你的人生封堵得密不透风,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视作你的一种出路。

不同的心态,对所发生事件的评价是不同的,它必然会对处理问题的态度产生影响,也会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影响。活着是需要睿智的,如果你不够睿智,那至少可以豁达。以乐观、豁达、体谅的心态看问题,就会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以悲观、狭隘、苛刻的心态去看问题,你会觉得世界一片灰暗。两个被关在同一间牢房里的人,透过铁窗看外面的世界,一个看到的是美丽神秘的星空,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垃圾和烂泥,这就是区别。

盏茶铭心

月溪禅师说:“业无正末,人无贵贱。”不要悲观,悲观会让你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会让你身处逆境的同时失掉奋斗的勇气。积极一点,乐观一些,如果我们以欢悦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对我们“笑”,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愉快。如果总是以一种痛苦的、悲哀的情绪注视生活,那么生活的整个基调在我们心中也会变得灰暗了。

济群法师茶语:沐浴心灵,体健心舒

心若清净,凡事简单。如此,才能尽享生命的清闲之福。暇满之身就是健康有闲,可世界上的人有清闲不肯享受,有好身体也要去消耗掉,而真到了清闲暇满的时候,自己反而悲哀起来。这类人的内心是喧嚣的,他们不知道清净的感觉,不懂清闲的滋味。

县城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院内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里的年轻人,从小就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那些做了爷爷的,也是从小看着老和尚扫地长大的。老和尚虽然很老很老了,却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其再抽枝发芽,可也不见其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老路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刻着字,字迹大都磨损,老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刻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据说,军阀孙传芳的部队中有一位将军在这小城扎营时,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恳求老和尚收他为佛门弟子。这位将军丢下他的兵丁,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向他唱了一首偈:

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上无处不净地。

物质欲望太盛的人也许会讥笑这位老和尚除了扫地,还是扫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其实这位老和尚就是在这与世无争的生活中,给小城扫出了一片净土,为自己扫出了心中的清净,扫出了137岁的高寿,扫出了一生的平淡美。世人心中之所以有诸多痛苦和烦恼,都是因为自己的心不净,如果不能去除淫心、贪心、怒心,于是陷在尘世里各种诱惑、迷惘中不能自拔,从而难以享受到生命中最本真的快乐。

如果心灵是污浊的,人的道路就会坎坷不平;如果心灵是清净的,人的道路就会宽广平坦。净心不仅要去除怒心、嗔心、淫心,还要从根本上去除私心。去除私心不是在表面上标榜大仁大义,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心灵净化,从心底里为他人着想,把他人的苦痛当成自己的苦痛,为了让他人脱离苦海,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

拥有清净心的人,必定由此而生出无尽的大爱。

盏茶铭心

济群法师开释录有云:“心若清净才能有心思吃茶,才能品味出茶的美好。”一个想得太多的人,心灵如同投进石子的湖面,波纹带走了原来的平静。若常常如此,心湖没有静止的时候,那他的人生真是极其可悲了。要达到佛境界的人生,就不要想得太多,也不要求太多,就像母体中的婴儿,处于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快乐无忧的境界,这就是内心清净的人生。

圣严法师禅语:悟有心灯可燃,何愁天地污浊

开悟之人常言世间处处是净土,处处存佛法,人人皆可成佛,而佛法的真正奥义却并非语言所能描述。修行一生,未必能得正法、成佛身;一心说禅,未必能够点化众生。悟与惑,就在众生一念之间,佛祖禅师皆可引导,却从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