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草根宰相诸葛亮
9508300000005

第5章 躬耕南阳隐隆中(5)

张肃冷汗都出来了,为了不让张松连累到自己和家里人,他连夜把张松和这封信一并打包送到了刘璋那里。刘璋看过信后大为光火,好啊,我说你怎么一直说刘备好呢,合着你俩是一伙的啊。

刘璋当机立断,把张松给砍了,又吩咐下去,不许刘备离开益州,等天一亮就去收拾他。这么热闹的夜晚,可惜刘大叔早早地就洗了睡了,没能看到。

第二天起床,刘备准备去接受刘璋刚派发给自己的4000兵,却突然被告知:兵不能给你,你本人也被软禁了。

失去自由的刘备先生非常生气,后果比较严重,他把两名为首的军官就地砍头,然后带着人马就向成都方向杀了过去,那架势有直捣刘璋老窝的意思。

刘璋慌忙应战,心里叫苦不迭,真是把狼招来了,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冲突,而是最后的较量,谁输了谁就得离开益州。刘璋虽然边战边退,但他不想输,这里是他的家,他不想离开,本着这个信念,在最后的广汉县城,刘备遭到了刘璋最为顽强的抵抗。

刘璋会反抗这是诸葛亮预料之中的事情,但会如此激烈的抗拒却是让他始料未及的。在诸葛亮看来,那位老哥就是一只绵羊,可以安守一片草原,却无法抵抗恶狼的袭击,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刘璋对这片草原的情感。

有着强烈家园意识的刘璋决不能容忍自己的家被人抢走,所以在最后的反击中拼死一搏,虽然后方坐镇的诸葛亮说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破城是早晚的事情,但前方打仗的刘备却是咬牙切齿,啥时候能破城啊,真是累人。

里面的刘璋也同样痛苦不堪,什么时候能撤退啊,真是熬不住了。

围城,真正的困兽之斗。

这次小小的战役耗时一年,死伤无数,而且最令诸葛亮悲痛的就是他的挚友和战友庞统在这次战役中中箭身亡。

又一个战友离开了,如果说徐庶是生离,那庞统就是死别,没有想到为了那看不到影子的理想,好友会一个接一个地以各种方式离开。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诸葛亮擦干眼泪,握紧拳头,这还只是刚刚开始,以后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人离开,为了毕生的信念,死又何惧。

仰望天空,留下一声叹息,诸葛亮继续埋首奋斗,将来的胜利终归是会到来的,只要坚持下去。

打仗是个技术活

隔行如隔山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分别带兵来与刘备会师。而马超也脱离了张鲁投奔了刘备,一时之间,刘备周围人才济济,占领了益州,成了益州的新主人,而且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戴。

幸福来得太快,让半生坎坷的刘皇叔一时难以接受。他虽然脑热,但还没忘记这是谁的功劳,诸葛亮再次升官,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刘备还专门放出话来,谁也不能不服,有意见者保留,通通闭嘴。如此正大光明的袒护,让一些人心里更不满了。

打仗出血出力的是我们,冲锋陷阵的也是我们,凭什么一到封官的时候就是这个坐在家里喝茶、扇羽毛扇子的家伙优先呢?伤心,太伤心了。

刘备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诸葛亮确实受之无愧。那些不满的人包括关羽、张飞,他们都没真正认识到诸葛亮先生的能耐,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从小没读多少书,长大后又成天跟着刘备过盲流的日子,没时间学习,深造自己,当然看不出诸葛亮的潜能。

刘备是对的。当日诸葛亮在新野为他断后的那一仗让他意识到打仗其实也是讲技巧的。让我们把时间倒回,看看诸葛亮同志是如何做的。

当日刘备先一步离开新野,诸葛亮留守断后,诸葛亮不是不怕死,而是他知道曹操的兵快,如果不事先拖延一下,很可能他们都走不了。

一同留下的张飞和关羽不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想的,他们只看见这个之前还打包袱说要走人的家伙,现在又慢悠悠地坐在屋里喝茶,真不知道他脑子里是怎么想的,自己不走还不让我们走,读书人就是奇怪得很。

曹操多疑且非常谨慎,每次出兵总是先派猛将出来打一阵先锋,诸葛亮料到这次也不会例外,只要将他的急先锋打退,凭曹操的性格一定会迟疑,这样就为刘备他们的逃脱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诸葛亮让张飞带人多准备火把,预先潜伏在新野南边的芦苇荡里,关羽带人埋伏在西南的路口,赵云则是堵在了另一个路口上。从下午开始蹲点,连晚饭也没顾上吃,蹲得腰酸背疼的张飞恨不得现在就用手里的火把把诸葛亮给烤了吃了。

你在中军帐里舒舒服服地坐着,却让我们在这儿干等着,众军正满腹怨言的时候,一队人马开了过来,来的正是曹操手下的猛将夏侯惇,这个人非常厉害,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猛。

此人打仗从来就不含糊,把敌人都当杀父夺妻的仇人来砍,一直是战场上的“拼命三郎”。后来在一次作战中,他被一支流箭射中了左眼,这位仁兄二话不说,把箭拔下来继续杀敌,轻松得就跟拔了根刺一样。

从此后他名声在外,业内非常出名,绰号“盲夏侯”。

曹操把他派来用足见用心之狠,这位猛人杀气腾腾赶来时已经到了半夜,天黑杀人夜,正是干坏事的好时候。准备一鼓作气攻进新野的夏侯惇看到前方这条道路狭窄,而且两边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荡,周围山川连绵,树木丛生,时不时地刮过几阵阴风,让人不寒而栗。

这位仁兄实在是个精明人,一看情况有些不对劲就打算换条路走,打仗是重要的,但是躲避被人黑也是非常必要的。不过很可惜,他遇到了心眼像马蜂窝一样多的诸葛亮同志,走哪条路都是不通的。

接到指使的张飞命手下点燃火把,将芦苇烧起,借着风势,夏侯惇忽然觉得周围一片红光。蹲了半天、窝了一肚子火的张飞将怒气都撒在了夏侯惇身上,而此时被突然而来的大火和张飞吓了一跳的曹军有些慌乱,夏侯惇虽然猛,但还知道不打无把握的仗,掉转马头就往回跑。

接到命令的关羽和赵云一前一后把夏侯惇堵上了,小子,往哪儿跑呢。同一时间遭遇三个猛人,夏侯惇就是再厉害也扛不住,被打得节节败退,手下的士兵死在火里的无数。活命要紧,一向不要命的夏侯惇这次终于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杀开一个缺口就往许昌跑去了。

这边诸葛亮早放出话来穷寇莫追,让张飞他们收兵了,不要看诸葛军师一步大门也没出,但这一仗全是在他的指挥之中完成的,送信的兵士用最快的速度将前线战报和后方指示送达,在没有电话和手机的当年,也真是苦了这些报信的。

这一仗虽然是张飞他们在出力,其实决定胜负的灵魂人物是诸葛亮先生。

所以说,隔行如隔山,像张飞、关羽这样的体力劳动者是无法体会到脑力劳动者诸葛亮的辛苦的,但是不要紧,领导赏识就行,只要我们通力合作,发挥各自所长,就一定能够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

明天的太阳必定是属于我们的。

管家是怎么炼成的

刘备进入成都后,大肆封赏,好不容易当了主人,当然要显摆显摆,所以人人有封赏,个个有房住,在这欢声笑语的大好时刻,诸葛亮似乎预感到了即将要面临的危机,为了预防那一天的到来,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已经35岁的诸葛亮开始了他的新征程。在大家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他对刘备说:“我们的钱不多了,不能这么乱花,不然到时候出了意外就没有保障了。”刘备觉得有道理,于是便把公款交给了诸葛亮保管。

在大家搬新房、住豪宅的时候,他对刘备说:“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戒,不能让腐败之风在我们的革命队伍中风行。”刘备于是就不再对高级干部进行大规模的赏赐,只是意思一下了事。

投诚过来的法正因为功劳很大,被刘备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有钱、有房子、有了地位的法正忽然得了一种病,不是感冒发烧、头疼脑热,也不是奇难绝症,而是心理疾病,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心理扭曲。

也许是小时候遭遇过一些坎坷,导致法正养成了有仇必报的性格,记性不错的他把每个骂过他、小看他、不服他的人都记在心里,逮住机会就大肆报复,一时之间大家都怨声载道,纷纷去找刘备投诉。

刘备也对法正有了意见,想要整治他一下,但是诸葛亮说,法正虽然有点小缺点,但还是有大用处的,今后开疆扩土还用得上他。

当初刘备围困成都时,蜀郡太守许靖要出城投降,被人发觉,因为是在危急关头,不宜诛杀自己人,于是刘璋放过了许靖。但是破城后刘备不打算重用许靖。法正进谏说许靖是名士,如果不被重用会让天下贤人认为我们刻薄贤臣,刘备这才重用了许靖,可见法正也不是个是非不分的人。

法正虽然张狂,但诸葛亮明白人才难求的道理,他早就看出法正智谋过人,是个匡扶社稷的能人,便愿意容忍他一时的缺点。后来,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谏下留下了法正,而法正也为刘备日后夺取汉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战争中朝不保夕、惊心动魄的日子,诸葛亮记忆犹新,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当初年幼的自己带着弟妹没有家、孤苦无助的情景,他现在不用过那样的日子了,但他也不想让别人过这样的日子。

为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理想中的家园,诸葛亮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这位老兄从开始打理内政起,一天也没有休息过,每天从早忙到晚,不是视察民情,就是找刘备商量治国之策,这份工作实在是没多大意思,除了做事就是思考那些公文,这对高学历的诸葛亮来说是小菜一碟,可对文化水平一般的刘备来说就是个苦差事。

虽然刘备喜欢勤奋的下属,但诸葛亮每次都拉着自己一起勤奋,他就有点受不了了,怎么如今发家致富了比当初四处逃难的时候还要累呢?

自古以来,人都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一旦得意就容易忘形。刘备也不例外,过了两天安稳日子,刘大叔就想再出去折腾点事,过过手瘾。

诸葛亮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是一清二楚,自己的老板和以前有点不太一样了,如果说以前的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绵羊,那今天他就是去掉那层羊皮的狼。其实如今的诸葛亮还是不太懂政治,在政治的擂台上,只有一个冠军,而作为失败者,除了被淘汰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之前的刘备是软弱的,因为他没有强硬的机会,如今的刘备变得强悍是因为他不想再落到当初那样的下场,这是政治家无可奈何的博弈之道,诸葛亮还没有参透,不过很快他就会懂的。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诸葛亮有些迷茫,这会是位仁君吗?

当年诸葛亮强忍屈辱去投奔刘表,却遭到了无视,后来虽然在隐居隆中的时候,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而黄承彦的妻子则是蔡讽的大女儿,刘表的妻子是蔡讽的小女儿,沾亲带故地和刘表攀上了亲戚,可是刘表依然瞧不起他,不肯请他做事。

这对自尊心很强的诸葛亮是个严重的伤害,但是刘备对诸葛亮是十分尊重的,虽然现在刘备虎气了,但依旧以当初在隆中时一样的态度对待诸葛亮。诸葛亮虽然智商奇高,但是之前提到过,对于政治,他还有待学习。

拿人情说事是刘大叔的拿手好戏,器重诸葛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个人可以帮助自己完成大业,这本来也就是刘备当初请诸葛亮出山的主要原因。刘备虽然笨,但还不傻,知道对待有用的人该怎样做。

诸葛亮虽然不傻,但有些事情他还没有看清楚,他认为只有殚精竭虑才能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其实到底是他对刘备有恩,还是刘备对他有恩,这本就是一笔糊涂账,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只有相互扶持,彼此才能走到自己想到到达的彼岸。

诸葛亮给刘备当管家可谓是尽心尽职,一直操心了几十年,把刘备的事忙完了,还接着操心他儿子的事,直到把自己给累死。

管家就是这么炼成的。

斗争还是沉默

与此同时,一向活跃的曹操在打败张鲁,夺得汉中后,并没有一鼓作气来取益州,而仅仅是留下夏侯渊和张郃驻守汉中,自己带着大部队离开了,这个举动让刘备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曹操在想什么阴招来整自己?

自己的智商实在是有限,还是去问问高人吧。

诸葛亮对此的分析很明确,都打到家门口了,而且实力也不弱,像曹操这样的人居然有便宜不占,急吼吼地打道回府,那么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家里出事了,很大可能就是窝里反。

刘备竖起了大拇指,说分析得真是精辟,诸葛亮同志话还没说完呢,接下来的才是重点。

“我建议派兵去夺取汉中,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夏侯渊和张郃不是对手,曹操远在许昌,等他得知消息的时候,我们已经占领汉中了。”

刘备跃跃欲试,但曹操留在他心里的阴影实在太大了,实在是有心理负担。诸葛亮像他肚子里的蛔虫一样,说道:“不要担心,取得汉中,我们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巴蜀,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今后才更有实力和曹操抗衡。”

“好吧,既然军师这么说,那就去打吧。”刘备要求诸葛亮跟他一起出征,万一出点事身边也有个商量的人。

“不,我已经为你选好了谋士。”诸葛亮居然情愿留在后方坐镇,而他为刘备选的谋士就是法正。

法正虽然人缘不好,但能力还是有的,在刘备来找诸葛亮之前,诸葛亮就已经去找过法正了,就攻打汉中这件事咨询了一下法正的意见。

“当然是打了。”法正毫不犹豫。

“为何?”诸葛亮继续发问。

法正的分析和诸葛亮心里的想法差不多一致,所以诸葛亮比较满意地离开了,让他没想到的是,更满意的还在后面。敬业的法正连夜写了一份汉中军事攻击报告给诸葛亮送了过来,纵观此文,面面俱到,理论清晰,事例生动,且两者紧密联系,算得上现在军事大学的一篇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