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草根宰相诸葛亮
9508300000012

第12章 了却君王天下事(5)

职业武官出身的魏延基本属于半文盲水平,跟诸葛亮叫板纯属没事找抽型的,而且一出招就咋咋呼呼的,什么实话都往外掏,高境界的诸葛亮先生自然不会跟他一般见识,收拾妥当以后就是一句话。走不走,随便你。

高手就是高手,一出招就是狠招,像魏延这样的人永远只能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还是多学习一下知识是正事。

提高素质最重要。

第一硬汉郝昭

公元228年12月,再次出发,一样的目标,不一样的过程,因为这次诸葛亮决定先取关中(因为据可靠情报,关中虚空),所以就走了一条新路线,非常快捷而且方便,就是要出散关,取陈仓。

因为是乘虚而入取关中,当然是要抓紧时间了,这次出军的将领也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有镇北将军魏延、参军杨仪、讨寇将军王平、扬武将军邓芝等人,而上次的老将赵云因为实在是老得跨不上战马了,所以就没让他去发挥余热。

好了,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能上场的都上场了,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全力奔赴战场,以速度取胜。在诸葛亮看来,这次的战役完全是一场速度战,因为现在陇右已经加强了防备力量,而关中的守将现在还在从荆州回来的路上,关中现在里面只有一小股兵力,只要速战速决,一定可以得到关中。

兵贵神速,诸葛亮的认识并没有错,只可惜他在一个正确的时间、一个正确的地点,遇到了一个不正确的人。

在蜀军撒丫子往这边跑的时候,魏军里一个名叫曹真的大将军也布置好了防御。说起此人来,确实值得佩服,未卜先知,能掐会算的本领不在诸葛亮之下,自从上次的战争,他们在陇右吃了亏以后,这位将军就派了重兵把守在那里。而且他也想到了诸葛亮反攻的时候一定不会再走老路,而是会选择陈仓和散关这样地广人稀、防御较差的地方打,所以他也提前在那里加强了防御,派了两个大将把守着。

所以虽然等蜀军气喘吁吁地赶到陈仓时,忽然发现这里实在是比铁桶还要结实,看来丞相又在忽悠我们。

这是怎么回事啊,跑得这么快,那些原守军一定不会赶在前面回来,但是为什么陈仓会如此牢固?诸葛亮的忍耐终于到达了顶点,他一大把岁数了还要风餐露宿地出来打仗也就算了,居然次次都不顺,真是没天理。

诸葛亮同志,不是只有你才精通军事战略,战争经验丰富的同志多了去了,看来你还是要跟他们好好切磋切磋才行啊。

气是生过了,但仗还是得打。

陈仓虽然不是一个险要的关卡,但是这里和西北、西南通往关中的交通要道接壤,正西方连接天水郡,北面是安定郡,东面是长安,易守难攻,天然的军事屏障,而且渭水从陈仓经过,补充物资是很方便的事情,这样一个地盘在诸葛亮眼里简直就是一个金灿灿的大金猪,一旦得到手那就是干啥啥成了。

这个只要是地球人就都懂的道理,曹真更是了然于心,你虽然狠,可是我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尽管过来试试,哼。

曹真之所以这么有信心,是因为他安排在陈仓的大将郝昭,这位仁兄虽然在史书上留墨不多,只是寥寥几笔就带过了,但是在这里还是需要重点介绍一下的,因为这是一个有良心、有理想的硬汉。

郝昭,太原人氏,据说长得又高又壮,十分有男子气概,行军打仗也是风格硬朗,从他早期参军,到后来不断立功高升的过程就可以看出,这人属于多干活少说话的那种实干家类型,别人还在研究地形呢,他已经把敌军首将的头给拎回来了。

郝昭兄弟在镇守陈仓之前的十几年里,一直是负责河西一带的安全工作,大家应该知道河西就是如今甘肃西部一带,当初那里非常不安定,那里不论汉人和胡人都不是好惹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大路就吃抢劫这一碗饭了,成天惹事,让上头很是头疼。

但是自从郝昭去了以后,大家都消停了,上面也不闹心了,捣乱的人也不捣乱了。因为郝昭干得很不错,一直找不到接替他的人,所以郝昭在那里一待就是十多年,成天吃沙子,追得那些犯事的胡人到处乱跑。

所以曹真选择他来守住陈仓自有一定的道理。

诸葛亮这次带来了10万大军,他是下了血本要打下陈仓了,但是守将郝昭不慌不忙的,好像诸葛亮是带团来陈仓旅游的,兜一圈就会主动离开。

郝昭这个态度急坏了中央的一帮高级领导,在他们看来守着陈仓的兵加上搞后勤的也不过1000多人,而诸葛亮可是货真价实,10万的大军,就算撞也能把陈仓的城墙给撞倒了。

他们不理解郝昭,诸葛亮却能识得真英雄,他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真是一个用兵领将的好人才。如果能有这样的下属,自己也就能少操几年心,多活几年了。

虽然诸葛亮对攻下陈仓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毕竟实力摆在那儿呢,不过他还是抱着求才的目的派了一个名叫靳详的手下去劝郝昭投降。

这个靳详也是太原人,和郝昭是老乡,不过郝昭却没给老乡面子,直接对他吼道:“要杀要打,直接上,痛快点,老子不怕。”

诸葛亮不死心,让靳详再去试试,结果郝昭面都没露,只是让手下给捎出一句话来:“再来烦老子,就灭了你。”游说失败,面对油盐不进的郝昭,诸葛亮只能开始准备下达进攻命令,看来最终只能是兵戎相见了。

誓死护卫自己的国家,这就是郝昭的觉悟,虽然他没读过很多书,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但他知道尽忠,在已经不年轻的生命中,他遇到过很多人,也经历过不同的事情,在得到许多,同时失去无数的时候,他始终记得做人有两样东西不能丢弃,一样是良心,一样是理想,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所有人。

这是我应尽的本分,你也一样,不也是为了本分而拼死奋战吗?既然如此,让我们战场上见。

太有才了,诸葛木匠

围攻陈仓的战役正式开始了。

关于陈仓这座城池的面积、体积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不过根据那时候的大多数城池来估计,陈仓应该大不到哪里去。在这些年的战争中,陈仓应该已经被战火摧毁了大半,和废弃的旧城差不多了。

不过为了有效抵御诸葛亮的进攻,陈仓在郝昭工头的带领下,新砌起了围墙,但是时间很紧,而且人力资源也很有限,很怀疑是把城里的房子扒了,来补修的城墙。所以这样一座城池应该规模不大,质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在诸葛亮的眼里,陈仓就是一座毛坯房,水泥都还没干呢,哨楼是木制的,还歪七扭八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整个城池只有一个城门,看起来也是很不结实的样子,唯一达标的工程就是城里面构筑的高台,因为这是为了方便将军指挥战役、控制城内活动用的,所以马虎不得。

总体来说,这样一个“豆腐渣”工程骗骗三岁的婴幼儿,也许还能蒙得过去,不过请注意诸葛亮同志现在已经快50岁了,郝昭简直就是在侮辱他的智商。

反正这就是我能做到的一切了,看我不顺眼就来打我啊,郝昭气焰嚣张地俯瞰着城外的诸葛亮,同样诸葛亮也非常不屑地看着城里的郝昭,还以为你能整出点儿啥呢,就这样还打算把我拦住,真是癞蛤蟆打哈欠,你好大的口气啊。

既然如此,诸葛亮就决定对郝昭多关照一下,不光派人去攻城,还亮出了一样新式武器,起名曰云梯冲车。

所谓云梯冲车就是云梯和冲车的组合,大家看电视上的古代战争片都有这样的情节,一方攻打另一方的城池,总是有很多士兵扛着一个长长的梯子竖在城墙下,然后借助这个工具爬到城墙里,除了个把运气不好的被挤下去以外,其余人还是能很顺利地到达的。

而冲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种大型的、靠冲击力来损毁城墙的器械,将这两样东西组合在一起,可是诸葛亮的独创。他坚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所以一直没有丢掉在隆中学习到的木工活。

到底是多年的老军事家,郝昭兄也不是吃素的,你跟我玩新科技,我照样有法对付你,蜀军顺着云梯爬得正带劲呢,忽然觉得哪儿着了,抬头一看,真是不得了,魏军把梯子上半部分给烧了,上是上不去了,只能往下爬,不然等火烧过来,自己就该被烤熟了,还是保命要紧啊。

结果还没爬到地面上,冲车就被魏军拿石头给砸碎了,云梯也倒了,没被烧死也该被摔死了,郝昭没有让诸葛亮的新发明派上用场。

没想到自己的得意之作就这样被郝昭给破了,破了不说还给毁坏得只剩下木头渣子了,诸葛亮这才发现眼前这个敌人还是很难对付的,远比他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为了保存实力,也为了能快速结束战斗,诸葛亮再接再厉,继续在他的发明领域中再创新高,用技术取胜,是他这次战役的主题思想。

既然你下狠手,那我也玩大的,诸葛亮让蜀军砍伐了大批树木(破坏环境,从三国就开始了),制造了一种更为新型的武器,诸葛亮给它起名叫“井阑”,这种武器的特点就是高,非常高,足有现在的六层小楼那么高。

弓箭手站在上面朝陈仓城里放箭,一射一个准,那句俗话不是说吗,站得高,看得远,不光看得远,射得还很准。

郝昭终于招架不住了,蜀军的箭像雨一样在他头顶铺天盖地地就下来了,而他的弓箭手射出去的箭连蜀军的脚脖子都够不着。这就是“井阑”的精髓之所在,我够得着你,你就是累死也够不着我,气死你活该。

赶紧撤吧,再不走大家都成刺猬了。就在诸葛亮以为胜利在望时,郝昭的军事才能再次体现出来,他在城内修建了一堵内墙,挡住了蜀军的箭雨。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内墙的作用,其实城池一般都有外墙和内墙两堵墙,这样相当于双保险,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防盗门,不过郝昭的这堵内墙材质非常劣质,因为被围困在城内,而且时间紧迫,无法和水泥自制砖头来砌墙,所以情急之下,郝昭便让士兵把所有门板、床板、棺材板、桌面、屋梁都收集起来,临时搭建了这堵内墙。

因为距离拉大了,站得再高的蜀军也够不着内墙里边的魏军,诸葛亮的新发明再次无用武之地。

真是愁死人了,眼看着外出打仗的魏军大部队赶回来的期限一天天临近,可是这个小小的陈仓就是死活打不下来,出来带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如果再这么耗下去,不用魏军来反攻,自己就得先饿趴下了。

内墙后面的郝昭也很愁苦,外面那位老人家真是精力旺盛,新招层出不穷,虽然这堵简易的内墙暂时挡住了攻击,但是所有建筑物能拆的都拆了来做这堵墙,关中的十二月可不是好过的,在当时全球还没变暖的气候下,怎么说也得是零下了。全军战士就指着这堵墙抗风,明显扛不住。

后援再不来,只怕自己不是战死,也得要冻成冰棍了。

双方选手进入了痛苦不堪的僵持阶段,诸葛亮虽然有棉大衣披着、火炉子烤着,但内心依然冰凉冰凉的,难道这又是白忙活一场吗?

僵局,绝对的僵局。

到底谁耗死谁

什么叫执著?看看诸葛亮同志就知道了,什么叫毅力?看看诸葛亮同志也都知道了,虽然两次攻击未果,但人家依然不泄气,不放弃,很快又找到一个新办法来对付郝昭。

这边郝昭等一干魏军在内墙里都快冻僵了,而蜀军却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进行一项热火朝天的劳动,即挖地道,他们准备挖到内墙后面偷袭。后来抗日时候的地道战绝对是从诸葛亮这里偷的师。

既然地面作战不行,那我就搞地下活动,诸葛亮看着那座破旧但却无法攻克的城墙,决定再次一搏,小子,我就不信我活了大半辈子了,还收拾不了你。

这一天郝昭刚刚睡醒,就接到侦察兵的报告,说蜀军正在往陈仓挖地道呢,估计现在已经快到城墙根了,郝昭懵了,并不是因为恐惧,而是他怎么也想不通,高智商的诸葛亮怎么会做出这么低级的决定。

对于诸葛亮的再次进攻,郝昭是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的,毕竟诸葛亮磨刀霍霍地来这里,动手是迟早的事情,但是用这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你挖我也挖,郝昭也让人挖了一条地下通道,正好和诸葛亮那条接通,在洞口对着蜀军,见一个拍一个,一个都跑不了,毕竟洞口太小,灵活性不大,所以诸葛亮的这个主意也葬送在了郝昭的手里。

就在郝昭得意的时候,那边洛阳的魏帝曹睿也是坐卧不安。诸葛亮真是会找时间,趁大部队在外地回不来,就又跑来打我,可是就算大部队赶回来,那长途跋涉的,哪还有精力打仗呢。

诸葛亮也很郁闷,真是碰到对手了,钻进地道的蜀军就是有去无回,看来郝昭已经知道自己打的是什么算盘了,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看来只能打道回府了。这是一个极为考验人耐力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精疲力竭了,就等待着有意外的机会能够反扑对方了。

在陈仓围攻战进行了十几天以后,张郃终于气喘吁吁地带着大部队赶回了洛阳,不过他还没来得及去支援郝昭,诸葛亮已经撤兵离开了。

陈仓在郝昭的坚守下最终保留了下来。蜀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因为粮草不够,再次黯然离开了战场,虽然在围攻陈仓的这多半个月里,郝昭快被他给累死了,但是他自己也几乎是弹尽粮绝,出发前什么都算到了,就是没有算到会突然蹦出一个郝昭来。

49岁的诸葛亮带着遗憾准备回成都,而郝昭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就在将士们准备庆祝这次胜利的时候,他倒地昏迷。他太累了,从开始防守到现在,他几乎就没睡过觉,精力就快被耗尽了,终于可以歇歇了,郝昭用事实告诉了天下人自己是无愧于心的。

可惜他将生命之火注入了陈仓,所以在不久后魏帝曹睿对他进行了封赏,一战成名终于可以安享荣华的他,却因为疾病过早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