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
9508200000036

第36章 发展经济学(8)

第四,金融深化理论对中国的改革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比如,把金融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把金融业发展的好坏看作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再比如,对引进外资应有一个清醒的合乎实际的认识。把国内金融和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作为根本,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资金,外资和外援当然应该尽力争取,但它只是辅助条件。加强外资管理和利用不当,减少国内金融、财政和国际收支方面的扭曲等。

当然,任何理论都可能会有一些缺陷和不足,《经济发展与金融深化》一书中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也不例外。比如它过分强调了金融体系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问题考虑不足,同时,对金融自由化和经济自主发展等政策估计过高,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特殊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当然,所有这些不足并不会掩盖金融深化理论对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影响,事实上,这一理论本身也正在得到完善和发展。此后,金融深化论在金融学说方面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有货币债务中介说、货币与投资互补说、金融经济发展要素说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经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解决了不少难题,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也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金融业仍然不够发达,金融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地发挥。目前我国金融业的一些特点同肖所分析的金融问题仍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十余年,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更显得突出。因此,金融深化理论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所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张也有可借鉴之处。

扩展性阅读文献

[1]金中夏.爱德华·肖和唐纳德·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的贡献与不足[J].世界经济,1988(06).

[2]王东京.从“金融抑制”到“金融深化”[N/ oL].中国青年报.[2001-02-04]http:/ / finance. sina.com.cn/ d/34583.html.

[3]王允贵.金融自由化理论导致经济崩溃[J].经济管理,1999(3).

[4]曾康霖.金融深化论对金融经济学的发展的述评[J].经济学家,1997(4).

[5]王继祖.金融深化论的反思与发展[J].经济学动态,1997(10).

(作者: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坤宇)

小罗伯特·E·卢卡斯

经济发展讲座

Lectures on Economics Growth①

①[美]小罗伯特·E·卢卡斯著罗汉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一、作者简介

小罗伯特·E·卢卡斯(Robert E.Lucas,Jr.,1937— ),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1995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被誉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第一巨人”。他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视角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发展了有关经济政策制度的“卢卡斯批判”,以理性预期概念为基础创立新古典派宏观经济学,对凯恩斯学派宏观经济学提出了极其有力的挑战,不仅改变了此前由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统天下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格局,并为宏观经济模型的微观基础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此后,卢卡斯为新增长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公认为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与1986年罗默的《收益递增和长期增长》的著名论文交相辉映,1988年卢卡斯的《论经济发展的机制》堪称里程碑式的论文,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增长理论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局限性,强调知识外溢、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劳动分工以及主动性研究和开发投资在经济增长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这为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主要著作有《经济周期理论研究》(1981)、《理性预期与经济计量实践》(合著,1981)、《经济动态中的递归方法》(1989)。

二、本书精要

该书收录了作者关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代表性论文。

首先,作者认为:尽管新古典增长理论在逻辑上符合一些经验事实,但它的解释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外生的技术进步远远不能揭示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一开始我将延续罗伯特·索洛、爱德华·丹尼森以及其他许多人的工作,运用一个当前标准的新古典模型研究20世纪美国的增长。然后我会问—这有点不公平—像目前这样一个模型是否足以研究经济发展了,答案是否定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有两个核心假设:技术外生与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卢卡斯认为这两个假设都不符合现实。从社会角度来看,技术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是追求利润极大化的行为主体投资决策的结果;从历史上看,生产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而非不变。为了深入探讨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必须超越新古典增长理论。因此,该书的主题是:修改原先仅用来描述工业国家经济行为的所谓增长理论,使之能对存在巨大收入及增长率差异的富裕经济和贫穷经济作出一致的解释。从技术内生和规模收益递增出发,就给沉寂已久的增长理论注入了强有力的生命力,从而将经济增长理论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经济增长原因研究的角度看,与罗默认为技术进步表现为私人厂商投资于研究活动而生产出新知识的观点相区别,卢卡斯则强调技术进步是人们在教育部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积累的结果。从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来看,人力资本不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它的进步就也不能简单被技术进步所替代。显然,由于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更加关注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类似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经济基础比较落后的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深入探讨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就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经济增长理论不应仅考虑未来几十年的增长,而应揭示出经济长期增长的机制、源泉;不应仅仅揭示某一国家的经济增长,而应研究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与以外生的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完全不同,卢卡斯认为现实经济是以不完全竞争为市场条件的,因而产生规模收益递增,这种结果是由于人力资本积累的特征带来的。通过将人力资本因素引入索洛模型,视其为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的另一种经济增长动力形式,进而视人力资本积累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并使之内生化,从而把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归结为人力资本内生的积累与增长。

三、论著内容

收入本书的《论经济发展的机制》的一文,发表于1988年,其中提出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内生增长模型,堪称增长理论的一个里程碑。作者将资本区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这种人力资本具有“内在效应”和“外在效应”。“内在效应”是指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能使自身产生递增收益;“外在效应”是指增加人力资本能使资本、劳动力等其他要素产生递增收益。这不但体现在使其他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的增加上,而且还体现在使单位产出的投入成本下降。

为了分别强调人力资本的内外效应,卢卡斯对新古典模型进行了修正,先后提出了两个增长模型。第一个是“两资本模型”,这是一个“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强调通过脱离生产的正规、非正规学校教育,使经济活动中每个人的智力和技能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这类似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观点,说明了通过正规或者非正规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内在效应”的重要性。该经济增长模型的建模思想则是来自宇泽弘文(1965)提出的两部门模型。第二个模型是“两商品模型”,这一建模思路体现了阿罗(1962)“边干边学”模型的思想,说明人力资本不是通过学校学习,而是通过生产中的边干边学(即不脱离生产岗位,不通过学校教育)所形成的、工作中的实际训练和经验积累也能够增加人力资本,即所谓的人力资本的“外在效应”。同时也说明生产某一种商品所需的特殊的或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即专业化的劳动技能)才是产出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卢卡斯看来,由于产品不断更新,原来的专业技术积累会被赋予到新产品的学习上,从总体上看,专业化技能积累是递增的,从而可以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1990年,卢卡斯发表“为什么资本不从富国流向穷国”一文,进一步论证了他的理论。这篇论文关注的中心问题是,“经济增长在世界不同地区造成的资源收益不等何以如此巨大,尤其是对劳动而言?如果说新的技术方法提高了19世纪英国工人的生产率,那么这些方法为什么不迅速传入其他经济体,从而提高那里的生产率?”按照新古典模型的假设条件,递减报酬率蕴含着资本的边际产品在欠发达的经济(穷国)比较高,这样的话,如果资本品的贸易是自由的和竞争的,那么新的投资将仅在较穷国家发生,并且一直持续到资本——劳动比率,工资和资本报酬率相等为止。然而,事实上并没有发生预期的那种在穷国的大量投资现象。对于两国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卢卡斯认为,关键主要在于他们各自生产商品时所投入人力资本的大小不同。由于人力资本积累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所以一国的人力资本存量是不可能无限扩大的;又因为人力资本积累具有外在效应,其增量与存量成正比,这也会导致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率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也高,同时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也限制了落后国家物质资本的流入和经济增长。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各国间人力资本禀赋的差异通过国际贸易可能更得到深化,并形成专业化生产,从而更有助于人力资本禀赋更丰裕国家的经济增长。结果各国的经济发展不仅必然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这一结论严厉地批驳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所持有的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率趋同的观点。“任何有关持续增长的经济和停滞不前的经济之间关系的理论,都面临着一个困境,这一困境源自经济理论对收入趋同的预言。”

“二战”后,韩国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发生的迅速的经济增长,被包括卢卡斯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视为是“奇迹”,在“创造奇迹”一文中,他把这种“奇迹”般的增长背后的主要动力看作是人力资本积累,即知识积累。他认为,各国生活水平的差距主要是源于人力资本差异。“物质资本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但显然只起到补充作用。人力资本积累发生于学校、科研组织以及生产和贸易过程中。对于这些不同积累模式的相对重要性我们所知寥寥,但要理解一个经济中的快速增长,在职学习似乎是最重要的。在职学习若要持续发生,工人和管理者就必须不断地接受新任务,也就是说他们必须不断地沿着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所谓的‘质量阶梯’向上攀登。”

在“写给21世纪的宏观经济学”一文中,卢卡斯提出了一个经济学模型,它不是一个对Penn World Table或者任何其他数据集进行统计处理就能得到的,尽管这个模型还有局限性,但是该模型关于未来世纪中世界经济发展的展望是不应被忽视的。

在“工业革命:过去与未来”一文中,卢卡斯指出,在新世纪的开端,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是向所有国家彻底开放的,而不管其种族和文化背景如何。所以卢卡斯预测迟早人人都会参加到工业革命中来,所有经济的增长都会和最富裕的国家相等,各国收入水平之间的百分比差距将会消失。“思想可被模仿,资源会流向而且确定流向了收益最高的地方。也许直到200年以前,这些力量都足以维持全世界各社会间收入的大致相等。工业革命在两个世纪中以令人惊异的方式推翻了这些导致平等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称其为‘革命’的原因。但是这些力量在20世纪下半叶卷土重来,我认为各社会收入之间恢复平等将是未来经济中的重要事件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工业革命。在1800年,所有经济都处于相同的贫困的萧条中,如果到了2100年,我们处于相同的富裕和增长中,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