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9476900000029

第29章 信仰崇拜(2)

第二节 动植物崇拜

动植物崇拜多表现为一种图腾崇拜。图腾,意为“他的亲族”,这是原始人类在追溯自身来源时而做出的一种选择和认可。图腾信仰是人类原始信仰文化之一,其主要特征就是把某一动物看成是与本部族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或祖先神,它是本民族的保护神,是本民族文化发展之根。图腾崇拜信仰图腾物具有某种神秘的“超能力”,认为只要部族对之进行祭祀和崇拜,它就会尽力维护部族的生存繁衍,并保护人们不受自然界其他灾害的威胁和危害。

一、白虎崇拜

白虎,是土家族崇拜的图腾,它来源于其先民之一巴人的白虎崇拜。《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云:“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在巴人的白虎观念体系中,白虎有着极为特殊的含义,白虎是巴人的图腾祖先、英雄始祖廪君、山神猎神崇奉的战神。

在今天土家族区域,巴人曾经居留时间较长,故广泛存在敬祭白虎的习俗。不过由于巴人支系较多,特别是廪君蛮和板楯蛮在巴人居地影响较大。因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现今土家族的几大区域对白虎的态度是不同的。若以地域而论,大体而言,鄂西地区是敬白虎,湘西地区是赶白虎,而广大乌江流域则是既敬且畏。所以,李绍明说:“现今土家族敬畏白虎习俗的大体分野是:鄂西为敬,湘西为畏。鄂西较普遍地信奉‘坐堂白虎’,所谓‘白虎当堂坐,无灾必有祸’,民家堂屋里多设有白虎坐堂,视为家神。湘西则多以敬虎为特征,所谓‘白虎当堂过,无灾也有祸’。酉水地区土家族对待白虎的态度是既敬且畏,敬坐堂白虎,忌过堂白虎,敬畏之风兼而有之。”董络认为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崇拜白虎,以白虎为祖神,乌江流域的土家族人,有崇拜白虎的,也有不崇拜白虎的。酉水流域的土家族人,不是敬白虎,而是赶白虎。

石柱土家族有祭拜白虎的习俗。石柱漆辽坝一带每年在七月十二日或腊月间要祭白虎神;石家坝一带田姓家家堂屋挂白虎神像;七曜山和方斗山区,以虎命名的地名,各处皆是,如漆辽乡有白虎岭,蚕溪乡有麦虎威,黄鹤乡有黑虎岭,中益乡有黑虎寨,鱼池乡有虎头寨,石流乡有木虎槽,石家乡有马虎岭等。石柱土家族还流传有“还人头愿”的习俗。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三十》记:“明万历年间,永顺土司祭祠时,杀人献首于其庙……闻楚徼外,保靖、石砫、酉阳诸土司皆然。”直到民国时期,在七曜山区的马武、沙子、黄水一带仍流行“还人头愿”,不过已演化为用人血、猪羊血或草人代祭。

二、鹰崇拜

鹰崇拜本是一种氏族图腾,后演变成为一种家族图腾。《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巴郡南郡蛮,本有王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诚落钟离山。”据考证,覃、潭、谭与瞫有密切关联,因此,鹰最早应该是巴人五姓中瞫氏的氏族图腾,后演变成为谭、潭诸姓的家族图腾。相传远古时,因为部族之间的战争,佘氏部落仅剩下1个叫佘香香的姑娘,只身逃往山洞中,遇一神鹰搭救,将她背往八坪山,并与她一同开荒种地。后佘香香梦见有两只小鹰闯入其怀中,因而有孕,生下一儿一女,姐姐叫芝兰,弟弟叫鹰飞,因其临潭所生,便以潭为姓,后改姓谭。佘香香去世后,姐弟俩经神撮合,结为夫妇,生儿育女,才有了八坪山谭姓土家族,因此,谭氏土家族以鹰为图腾,把鹰当做本家族的保护神,直到解放前夕,还有“谭不打鹰”的习俗。鹰崇拜,原主要流行于清江流域的巴东、建始、长阳、恩施一带,后随着巴人的散布而及于原川东地域,至今石柱谭姓土家族仍然奉行鹰的古老图腾禁忌,并始终坚信本家族为神鹰的后裔。

三、鱼崇拜

土家族人崇拜鱼,主要是对怪鱼、大鱼进行崇拜。鱼越大,表明其寿命越长久,获得天地日月的灵气就越多,故而奉之为神明。崇拜怪鱼,主要是由于土家族先民对自然界的认识视野狭窄,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怀着畏惧不安心理所致。土家族人崇拜鱼,最早与巴人对鱼的崇拜有关。巴人生活地域山高水深,因靠山则崇虎,临水则敬鱼,据张勋僚考证甚至巴人之得名就与鱼有很大的关系。巴人对鱼的崇拜远可追溯到原始时代的大溪文化时期,其后因为巴人。

土家族长期保持着渔猎生活方式,故对鱼的崇拜也就流传久远,至今在土家族地区包括乌江流域就仍然流行着不少有关鱼崇拜的移风易俗。

酸鱼是土家族的传统腌食之一,也是传统的待客珍肴。每年八月破水割谷的时候,春日放进稻田的花针般大小的鲤鱼苗,历经了“谷子落花养肥鱼”的最佳时节,已长成巴掌大的成鱼了。乡民们把它们从脊背剖开,去掉鳃肉、内脏,通身遍体抹上食盐,放在木桶、瓷盆或瓦钵中腌制三五天,让食盐溶化浸透鱼体,再拌以金黄色的小米粒做糟料,然后一层糟料一层鱼,逐层铺放在以水隔绝空气的水坛之中。半月、一月后便可食用。一般腌放三五年,也有一二十年的。酸鱼的妙处在于酸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酸了,口里越发增添了醇香。这种用盐腌制酸鱼的习俗,实际上就是对巴人鱼崇拜、鱼文化的传承。“四五十年前川东地区犹有以油纸糊缝竹篾大篓装鱼运盐腌水鱼至内河贩卖之遗风,可见盐与‘巴’所结不解之缘渊源久远。”

四、牛崇拜

崇牛习俗至今在土家族地区普遍存在。土家族人把农历四月十八日作为牛神的生辰,将这天定为“牛王节”。在土家族人的远古神话中,牛是上天派下来帮助人们进行耕种的,它下来的这天正好是四月十八日,由于牛对农耕生产出力最大,又最辛苦,故人们于这天祭祀牛神,答谢神恩。今重庆酉阳、石柱土家族地区普遍建有牛王庙,并于农历四月十八日举行“牛王会”,唱牛王戏。

在土家族人民的民间习俗中,仍然保存有许多牛崇拜的遗风。

在建房习俗中,土家族人必用牛先破土犁屋场,并在牛角上张挂红布,谓之“披红挂彩”,主人家要鸣放鞭炮迎接“神牛”。相传牛犁过的屋场,邪魔不敢前来作祟,主人家将瑞气永驻,百代兴旺。土家族人一般不杀牛,除非如祈雨等全村重大祭祀场,家中之牛,一般要喂到老死。若祭祀需要用牛作牺牲,屠者需事先默念祭经,并祈牛神饶恕。旁观者均须背手肃立,低头默祝,以示牛神升天,并宽恕自己。

另外,牛神也具有保护小孩的功能,故一些地方的土家族小孩有祭拜牛为干爹的习俗,并取名为“硪毕(小牛)”、“旺毕(小水牛)”。

“硪巴(公牛)”等。据说祭拜以后,小孩便获得牛神的保护,可消灾避难,长得像牛一样健壮有力。

五、树神崇拜

土家族人认为,凡是古树,历经日月光华的磨炼,都具有灵气。

有的家庭小孩体弱多病,常请土老司推算,是否需要拜古树为寄父,若如此,就得备办三牲酒醴,缝鞋制袜,背上小孩到古树前参拜寄父,以求保佑易长成人。有的古树,人们凡生病就得到树前烧香化纸,向树神讨灵药,摘几片树叶或剥点树皮,捣碎吞服治病。如江口县快场水草屯坳,一棵千年古树,就有不少人前往朝拜讨药,并把树洞里的水用来治病。梵净山鱼坳的“怀胎树”,曾被来自湖南、四川。

广西等的香客称为“送子树神”,人们向它顶礼膜拜,祈求得子。在土家族地区,山村小寨里都有古树、庙树,被人们信奉为神,经常祭祀。

在土家族地区,树木是土家族崇拜的对象,人们把乌杨古树当做神树。据说人生了病,向神树许愿,便能使病痊愈,病愈即祭献树神。还有一些土家族农民,遇不吉利的事和不祥之兆,便祭树神,以求消灾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