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谢苗诺夫娜·戈卢布金娜(1864——1927)是俄罗斯象征主义雕塑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曾拜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为师,因而其作品有罗丹的风格。戈卢布金娜为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制作过一件巨大的半身像。托尔斯泰身穿宽敞的农民袍子,胡子零乱飘洒,双指扶额,目光凝聚,陷在沉思之中。戈卢布金娜是20世纪俄罗斯最优秀的雕塑家之一。
在新圣女修道院公墓里有戈卢布金娜的雕塑作品《风中的少女》。这件作品与她的其他作品不同,散发着更多的女性妩媚,它是戈卢布金娜雕塑多年都没能完成的一件作品。《风中的少女》站在戈卢布金娜纪念馆馆长薇拉·戈卢布金娜的墓碑上。薇拉是安娜·谢苗诺夫娜·戈卢布金娜大姐的女儿。有人认为,《风中的少女》形象可能是雕塑家根据她的外甥女雕塑的,所以就让它站立在她外甥女的墓碑上。这位少女似乎反映了雕塑家本人的思想感情,像一棵白桦树挺然屹立,经受风吹雨打,谛听历史的絮语,瞻望俄罗斯的未来。
戈卢布金娜早在革命前就同情受苦受难的人民。她从国外回来不久,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了。满怀正义感的雕塑家积极投入反暴斗争,面对镇压革命群众的沙皇哥萨克骑兵们,她无畏无惧地拉住马缰大声怒斥:“你们是刽子手!”
她的家里成了革命者们秘密集会的地点。她为此被捕入狱。由于大姐亚历山德拉的多方斡旋才使她获释,但必须接受当局的监管。
戈卢布金娜的作品《莱蒙托夫》、《行走的人》、《坐着的人》等,并不追求外形逼真,而是努力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她认为献身文学艺术的人必须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与精力。她曾对一位从事文学的女友说:“如果你想在写作方面有所成就,就不要嫁人,不要成家。艺术不喜欢捆绑的双手。必须带着自由的手走进艺术。艺术是立功创业,从事艺术就应当忘记一切,而成了家的妇女就是俘虏。男人则另当别论。”
这是戈卢布金娜的肺腑之言。她曾经爱过,也曾被爱过,但都已烟消云散。然而她渐渐地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慰藉,忘记了悲痛与苦恼,进入自己的艺术天地。从她的作品中可以感到她那桀骜不驯的性情。
戈卢布金娜生前只举行过一次个人作品展览。然而生活在贫困中的她却将这惟一一次作品展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给了救济伤员的单位。那是1914年,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
十月革命后,象征主义流派雕塑在苏维埃国家受到了排斥。她去世后,她大姐根据她的遗愿把她的工作室连同150多件作品一起献给了国家。她的工作室曾改建成纪念馆。到了1952年,苏联掀起反对世界主义的运动,意识形态领域某位权威人士指责戈卢布金娜作品“丑化”了苏联人民,她的纪念馆理所当然地被查封了。
20年过后,到了1972年,加在戈卢布金娜头上的罪名被取消。政府决定把原来的纪念馆恢复起来,可是为时已晚,很多作品已经散失,完全恢复原貌已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