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开了两天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选出了全俄罗斯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会)和工农临时政府人民委员会。乌克兰的工人农民在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彼得留拉的武装斗争中,于1918年11月成立了乌克兰苏维埃临时政府。1919年1月1日白俄罗斯苏维埃临时政府也成立了。到20世纪20年代初,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存的有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胜了内外反动派的各独立共和国出现了走向联合的趋势。苏俄领导人就新联邦内部关系的原则问题展开讨论。列宁与斯大林产生很大分歧。1922年8月,斯大林拟定出一个各共和国联合的草案。根据斯大林的方案,在当时的6个独立社会主义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将变成全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他5个共和国以自治共和国的资格加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列宁反对斯大林的方案,认为这样会助长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有损俄联邦以外各共和国的利益。列宁强调民族平等的原则,谴责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习气。最后,斯大林不得不按照列宁的指示重新修改了草案。
1922年10月6日,俄共(布)全会通过了列宁批示的建立新联盟国家草案,并确定了新联盟国家的名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在新的形势下,所有的苏维埃共和国统一成一个联盟的问题提上了日程。保卫苏维埃国家的主权,消除经济破坏现象,建设社会主义等任务,都迫切要求各苏维埃共和国把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军事力量最紧密地联合起来,要求它们采取一致的外交措施。
1922年10—12月,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召开中央全会,都赞成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12月举行的各民族共和国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包括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第10次代表大会,一致赞同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1922年12月30日在莫斯科举行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大会选出了最高立法机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米·伊·加里宁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列宁当选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人民委员会主席。
1924年,在苏联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第一部宪法。它用宪法形式确定统一的联盟国家是苏维埃多民族国家的联邦结构的最高形式。
苏联宪法明文规定了已经取得的革命胜利的成果,确认了各民族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无条件地承认各族人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宪法确定了各平等民族联合的自愿原则,各加盟共和国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现有的或将来成立的各苏维埃共和国可以随时加入联盟。
联盟的权利包括对外政策、对外贸易、建设武装力量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其他方面则属于各加盟共和国的权限范围。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由两个平等的院组成,它们是由出席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产生的联盟院和由各共和国和民族州的代表选举产生的民族院。每个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各选出5名代表,每个民族自治区域选出1名代表组成民族院。
1925年,苏联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又接纳土库曼共和国和乌兹别克共和国(两国正式加盟时间均为1924年10月27日)加入苏联。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哈萨克斯坦自治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格鲁吉亚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均从1936年12月5日起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塔吉克斯坦自治共和国从1929年12月25日起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加上1940年6月28日归还苏联的别萨拉比亚(位于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之间)于1940年8月2日组成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宣布独立后改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
1918年12月——1919年1月在立陶宛的大部分地区曾建立起苏维埃政权。1940年6月立陶宛又恢复了苏维埃政权。1940年8月3日成为苏联的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18年12月17日至1920年初拉脱维亚曾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40年7月拉脱维亚又恢复了苏维埃政权。1940年7月21日成立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于同年8月5日加盟苏联。
爱沙尼亚在1917年10月底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11月29日在纳尔瓦市曾宣布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共和国,1919年被推翻。1940年7月爱沙尼亚又恢复了苏维埃政权,同年8月6日加盟苏联。
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独联体条约,宣布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