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9476000000026

第26章 学校管理与队伍建设(2)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发展——再谈治校方略

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否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校长的正确领导。校长既是学科的专家,又是社交的专家,同时更是管理的专家。作为重庆一中的校长,近年来我获得了很多荣誉:担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重庆首届“十佳校长”等。我认为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校长的灵魂和他对社会对人民最大贡献是他的治校方略以及在他治校方略指引下优质的学校。科学的治校方略,来自于校长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领会,来自于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外部形势的全面把握,来自于对学校历史和现状的全面了解。

校长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学校工作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陶行知说道:“做一个校长谈何容易!说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人的事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术的兴衰。”校长应当是根据党和国家所确定的教育方针而确定新思路,构建出实施管理新格局的理想的设计蓝图。

一、锤炼办学理念,用科学的文化理念引领全校

校长观念的更新、观念的领先,往往成为形成独特的学校气氛和工作风格,促进特色学校建设的认识与实践的动力。所谓办学理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学校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认识。即要把这所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成这样的学校。办学理念实际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想,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治校方略首先要有先进和科学的办学理念,而先进和科学,定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学校在办学理念上也应该与时俱进,赋予更多的现实内涵。

1989年的时候,我到华东师大参加培训,老师给我们讲课,讲的是发展性的教育评价,对我的启发特别大。1992年下半年我到美国讲学,在深入接触美国教育之后,有了更多的启示。回国后,先后担任重庆八中的校长和重庆一中的校长,在学校领导岗位上,不断地思考和求证这一理论,使发展性教育观最终走向比较成熟。发展性教育观是一个很新也很科学的教育理论,但它毕竟只是一个理论,离实践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经过逐步摸索,我不断思考自己的办学理念,于2001年11月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了我的文章《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同年《人民日报》也整版刊登了该文。随后我在《中小学校长》杂志上又写了一篇文章《学校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打基础》。这个时候我感到我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我现在提出的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我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经过10年多的时间,慢慢地走过来的,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也正逐步深入和发展。

办学理念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学校的精神,作为学校运行的灵魂和核心,贯彻到全校每一个教职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贯彻到学校软、硬件设施的每一个细节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校长“不仅应当宣传和把科学知识推广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且要用自己的创造性的意图和思想把全体教师组织和联合起来”,还应当“力求做到使学校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全神贯注于这些思想”。教育是不允许花架子的,一切改革和发展其最终目的都要落实到培养人才和发展学生能力的基点上。发展性的教育观和“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其目的就是要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旗帜,带领全校教职工去实现这个教育理想。正因为如此,重庆一中作为一所名校,在新的教育革新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在新的时期展现了新的风采。

二、营造和谐校园,赋予管理人文精神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首要的就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从生命的视角去确立我们的管理理念,让我们的管理赋予人文精神。

列宁十分理解知识分子的特定职业习惯,强调要“少玩弄行政手段”,“少发号施令”,“要采取异常慎重和灵活的态度”,“像我们爱护眼球那样爱护一切勤恳工作、精通和热爱本行业务的专家”。现代教育管理科学所强调的校长效能,包括了校长的思想、才能、品德、行为在教师身上产生的某种示范性影响。学校是个特殊的单位和群体,作为校长,要使教师满意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才智,就要在情境上开创一个以淡化人为的行政手段为前提的人文管理的模式,即强化文化意识,创设有着文化特色的校园氛围——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氛围,使之成为一种颇具凝聚力的文化现象,校长要以人格力量去熏陶教师,以心理力量去吸引教师,以学术力量去影响教师。尤其需要提出的是,现今学校中,必然会存在着具有较优的个人潜质、较好的知识修养、较强的工作能力的教师,他们思维敏捷,能独当一面,因此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容易滋生一种逆反心态,这就更需要校长以自身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业务素养去加以感召,以心服人,以理服人。一句话,是以学者风范去联结教师,这是营造和谐校园的基本原则。

当然,这并不排斥其他方面的行政行为。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教师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任,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这些都应该通过民主的方式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得以实现。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少一点强制,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疑虑,多一点信任;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在“管”与“护”中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

人文精神在细节中表现得最充分,有些细节需要校长架子放低一点,多和教师走近一点,多和学生走近一点。比如我和教师学生一起参加学校举行的趣味运动会,和他们一道端乒乓球跑,和他们投篮球,和他们跳绳,这些活动就很好地和教师学生打成一片,感觉距离很近了;上早自习前,我会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教室之前走进教室,和学生说说话,聊聊天,听听他们的读书声;我还写过一篇文章《校长,学校阅读的引领者》,带头读书,让书香充满整个校园。细节处做的看来是琐碎的小事,在实践中往往能带来特殊的效果,人文关怀不是挂在口头上,校长应该多用心,在自己的学校内多走走,多看看。

三、建设学习型组织,推动教师多向发展

现代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不断从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的场所,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是学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型组织是教师生存和成长的环境,其最终目的是成就名师。名校呼唤名师,名师支撑名校。学校名师脱颖而出,层出不穷,必将带出高品位的教师群体,从而办出高档次的特色学校。

学习型组织如何构建?校本教研是基本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校长“应当成为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人,他们不仅要宣传和在实际工作中去体现科学知识,而且要以创造性的设想和主张作为契机把全体教师组织起来”。教育科研既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它能让所有教师把时间和精力真正花在对自己工作的研究和思考上,同时,教育科研又是培养青年教师,尤其是名教师的重要途径。

学习型组织要求有和谐的教研环境,作为校长,给教师的人文的关怀和激励,是和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的催化剂。用教育的爱心去欣赏教师,发现每一个教师的优点和特长,顺应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使教师的这些优点和特长发挥到极致。我们可以引导教师不断地选择新的需要,创设环境,使这些需求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满足,得到超常的发展。这也是一个校长在管理一所学校上应具备的一门艺术。

四、优化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育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功能,我们的一切工作和努力,最终都要回到这个地方来。校长的职责和方略,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对育人目标的定位将直接决定着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式、手段和结果。对于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6年日内瓦召开的第47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发表的公报和建议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全球化概念,并指出,基础教育要“确保所有青年人的个性自主、公民意识、融入劳动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尊重自己个性、接受外界事务与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的能力”。以人为本,在教育范畴内,其本质和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我们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校长的使命,应该以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中心,分析全球化产生的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制定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只有高考上了600分或者500分的才算好学生吗?课程已经改革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到来,如果校长还不能改革育人目标的话,就要严重落后于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也将落后于教育发展的大局了。

五、开拓视野,面向未来,全方位提升学校品质

优质学校的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境地追求卓越与不断成长地过程。作为教育发展新时期的中学校长,要不断地根据学校的使命来考虑自身的使命,在国家、社会和家长的共同需要中寻找到平衡点;要立足时代高度,拓展世界眼光,着眼全面发展,富于创造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紧跟时代步伐,立于时代潮头,使思想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只有这样,学校的工作才有新思路,改革才有新突破,发展才有新跨越,才能以开阔的眼界和国际的眼光,不断探索学校新的发展点,才能富于创造性地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为校长,不仅要对治理学校有战术的技巧,更应该用战略的眼光去审视自身和环境,未雨绸缪,周密计划,能有效地减少由盲目性和短期行为造成的损失。在纷繁复杂的改革大潮中,敏锐地觉察环境的各种变化,据此对自身的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至更改。重庆一中是一所传统名校,在新的发展中,必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校长,开拓思想,大胆打开工作局面至关重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只有尊重人的志趣,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长处,发挥人的才干,关心人的生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真正赢得信任和拥戴,才能使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

(发表于《教育家》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