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9476000000014

第14章 关于发展性教育的若干思考(13)

勇于实践,注重发展,推动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正处于一个重大的调整、变革期。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重庆一中根据20年学校改革之经验,上下求索,力图构建新模式,达到更高目标。尤其是在近4年进行了“两改两导”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其间有实践的成功与失误,有理论的偶合与迷惘,但无论怎样,我们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饱含了对过去教育反思性总结,饱含了观察未来的新视野。教学改革体现现代性,科研体现未来性,环境体现创造性,这就是我们的发展之举。

一、教学改革的现代性

素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返璞归真”,它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在发展个性中,既含有生活的主动性,又含有对社会的责任感,还含有自立自主的精神,这既符合当今社会的现代规律,又反映出个体生存的主动适应性。所以,教育不仅强调社会需求,更关注学生个体需求;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以满足理性与感性的综合需求,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发展个性不是发展性格,也不是发展人格,是一个人精神活动方式的全部呈良性态势,是异于他人的心灵构架。我们的教学改革,立足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又以当今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类型为导向,注重对新世纪教育的理想目标的确认。教学改革的现代性是以21世纪是高科技世纪、信息世纪、知识经济世纪为背景提出来的,重点是“优化教育教学,造就两类人才”,这与我们承接市级“双百工程”重点课题“两改两导”不谋而合,体现了重庆一中教学改革的立体框架。

“优化教育教学”是指“两改”,即“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初中教育整体改革”:前者的特点是“因材施教,分层提高”,体现了“时间规定的效率观”;后者的特点是“作用主体,全面发展”,体现了“行为规范的确定性”。“造就两类人才”即“青年教师分段培养指导”、“学生自我教育指导”:前者的特点是“教人做人先自己做好人”,体现了现代教育“人生模型”的教师观;后者的特点是“做人要学会好好做人”,体现了现代教育的“自律一体”的生存观。教学改革如果只停留于某一细节的敲敲打打,或囿于教材某一点的反反复复,都容易落后于时代。所以,教学改革应着眼于教育的长远和发展的大局,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克服长期落后于时代的状况。“两改两导”这一课题的实验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其成果经专家认定,已顺利通过评审,我们将继续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信心百倍地走下去。

如果说“两改两导”是“在固本强基中稳步推进”,那么“调整课程结构”就是对“旧有知识结构”的破坏。调整课程结构,我们注重了课程的综合性,课程的实践性,课程的现代性和课程的选择性。教师在对课程进行系统研究、认真验证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作教法上的调整,并与之配套的是教学组织模式的改变。既有传统班级教学,又有组合式分层教学;既有小组教学,又有个别教学,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保证了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培养、发展。

调整课程结构是以“不增上课时数,软化学科界限,培养科学思维”为前提。课程大致可分3类:一是增强科目,开阔视野,如《计算机硬件与编程》、《当代科技发展》、《桥牌》、《女子形体课》、《世界文学巡视》、《影视评论》、《美学》等;二是必修课的补充延伸,如《英语听力训练》、《诗文阅读与鉴赏》、《环境与化学》等;三是特长技能强化课,如《田径技能》、《声乐技巧》、《绘画技能》等。课程调整后,学生学得愉快,兴趣浓烈,有不少学生已在重庆市、全国性比赛中崭露头角。这些都把我校以发展性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推到了与时代发展的同步轨道。

教学改革突出现代性,是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新世纪的主人,他们现在处于成长阶段,不让他们呼吸时代的空气,他们就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教育又要滞后于时代,何谈发展呢?科学的教学改革观就是要突出时代性。由于坚持了这一点,所以重庆一中的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在1995至今的4届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奖384人次。通过参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竞争意识和成就感,又产生群体效应,学习的目的性更为明显,积极性更为高涨,在老师帮助指导下,学生博览群书,总结方法,探索规律,提高了现代社会所需的学习素质。同时,与之相应的应试能力高素质也得到充分展示。另外,我校继1994、1995年高考获重庆市高中教学工作特别优秀奖后,1996年又获此殊荣,以高考升学率73%的佳绩在重庆市27所重点中学中名列前茅;1997年高考再拔头筹,升学率为92.8%;1998年仍居全市第一,仅清华、北大、复旦等一流大学录取人数就近70人,全年级有50多人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占理科考生的22%,加分人数在沙坪坝区名列前茅;高1999级不逊既往,384人参考,上线331人,升学率为95.1%,仅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获一等奖就有13人,85%的考生上重点大学线,同时,沙坪坝区文科前3名均为我校学生。

强烈的现代竞争意识通过教学改革的科学引进,已潜移默化地浇注于学生的心理意识之中,通过各项活动表现出来。

排球是我校的传统项目,有深厚的发展基础。近年来,我校排球队参加各级比赛,共获得冠军5次,亚军3次,有51名队员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48人升入高校,升学率为94%。同时,我校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尽管我校场地窄小,学生多,经体育教师较为科学合理的调整、安排,在时间和授课的内容、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教学改革,保证了每人每天不低于一小时的有效锻炼。我校每年春秋两季的运动会从未间断,各种单项比赛几乎周周都有,无论教师学生都积极投入到群众性的体育锻炼中去。“在校健康、愉快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健康、愉快地工作和学习”是我校把握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提出的锻炼口号。同样,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进行具有现代意识的教学改革,不仅在脑力,还有体力,不仅是理论,还有实践。我校坚持了40年的学生劳动也体现了我们教学改革的现代意识。通过劳动,进行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训练,感性向理性的升华训练,让学生懂得劳动的价值和如何做人,明白劳动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意义。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是教育的重点。

此外,重庆一中的清洁卫生在全市也是一流的,设施完善,管理严格。1998年“11所中小学贯彻《食品卫生法》”现场会就在本校召开。

教学改革的现代性的最大特点就是不限于知识和经验,还重视感受与体验。

二、科研的未来性

我们说,教学改革要体现现代化,是说教学改革的思想、教学改革的任务和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目的,都不能落后于时代,要瞄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来调整。改变不适应时代的教育思想、行为。这个教学改革,受升学考试学科内容的基本限制,又受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限制。所有变革必须尊重这个前提,立足于现在。而科研就不同了,它是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这才具有新生意义和研究价值。否则,它就永远只是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附庸。教育科研要具有放眼未来的前瞻性。纵观人类发展史,有的时代的某些民族重视道德、智慧、审美的发展,有的时代的某些民族仅仅重视其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他们都把教育停留在理性的层面上,着眼于人们非理性发展并不多见。试想,一个人仅有丰富的系统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难以有高水平的创造,甚而有可能成为限制创造的桎梏,因受理性支配的大脑思维活动,不再具有随机性、能动性、创造性,而这一切,又恰好是21世纪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基本点,因为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变了:现在的学生不再唯唯喏喏,强调自我的主体性增强了,有独立的要求;现在的学生不再孤陋寡闻,知识全从老师听来,书中得来,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影视与网络教育使他们视野开阔而表现出知识性,此外,由于社会的开放程度提高,学生关心的层面扩大,学校虽然只是他们生活的一个方面但仍然表现出社会性;当今世界愈来愈体现知识的价值,社会成员的层次分明,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呈现出多样性。所以说,教育的发展如果不以科研来开辟道路,教育必定后天失调,谈不上发展了。现在的学生将是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必须立足于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进行认真研究,针对未来的时代特点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心理教育的研究、学生自我教育的研究。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努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计算机技术是各种现代技术的龙头。尤其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这些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重要的是,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还会带来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模式和教育过程的深刻变革。学习过程呈现出多样化、社会化、立体化的趋势,真正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为加快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发展,本着实效性、前瞻性的原则,我们近4年内投资达200多万元,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向网络化发展。1997年,我校在原有基础上增添网络设置,初步建成校园网络化。学校现有多媒体网络教室3间(有盘工作站、方正原装赛扬400/15英寸彩显及14英寸彩显微机各60台),教师课件制作工作室一间(联网,方正原装PⅢ450/17英寸彩显20台多媒体机、非编系统、数码相机、刻录机、扫描仪、视频采集卡),网管中心一间(IBM专用服务器3台)。网管中心连接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课件制作工作室,并通过路由器(CISC02621)和Moden池连接学校已有的校内电话网,形成连接教研组、各处室和教师家庭的网络。学校网络通过互联网(接通学生多媒体教室和教师制作室)DDN专线(重庆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及C网与校外连接,方便了教师资料的获取和校外对学校的访问,也有利于在学生中普及互联网知识和扩大学生视野。同时学校加大教师多媒体课件和网页制作的培训力度,逐步要求教师制作有个人特色的网页,供教师间和学生访问。

现在,在对现代技术的应用方面的研究有3个课题:①加快教育教学信息开发,服务于各个学科,推进学科改革;②进行分层培养,每年有1/3的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机语言,所有的学生在应用上得以提高;③大力推进人—机结合,尽快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

2.心理教育

现代教育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教育的触角伸入到学生的身心。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新旧观念冲突,必然波及到每一个家庭,内心的焦虑,遭受的挫折,希望的破灭,失落的悲伤,所以说,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有不同的心理障碍,不及时排遣,会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毁了一生。重庆一中1997年11月就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职教师,主要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动机与信念的唤醒与支持,情感与意志的激励与调节,用想象的引发、榜样的示范、人格的陶冶、气氛的感染来实现。

我们开设了心理健康指导课,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开辟了心理咨询热线,同时还不定期地在全校或部分年级进行针对性强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人际关系、情感危机,用以确定心理教育的重点,也为班主任做学生思想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我们开展的心理教育,近两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仅以心理咨询热线为例,包括家长咨询在内,据统计每周平均不低于60人次,有时更多,较好地进行了学生的心理疏导。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主要是通过普及心理学知识,剖析有代表性的热点,具体帮助个别特殊的学生。为了普及心理学知识,我们自办了校刊《校园心理》,每期介绍一些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和解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心理现象及疑问,至今已出刊13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对全体学生,所以心理课都是用于解决学生具有共性的心理问题。如考前不少学生心理紧张,有的失眠等,教师就予以分析并指出消除的方法。还有“如何走出自卑”、“怎样对待青春期的萌动”等,帮助个别特殊的学生是指帮助那些不为多数同学接纳的个别行为怪僻、心理封闭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自我。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光靠一两个专职教师是不行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加大了对队伍的培训。首先,请专家学者办讲座,如请了西师大心理学系张庆林教授、重庆市教科所研究员蒋辅昆等,两年内共办了8次专题讲座;其次,为了提高教师的心理学教育素质,我们选派了26位教师参加西师大“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学习。同时,我们还鼓励全校教师钻研教育心理学、教育行为学、青少年心理研究,现已写出较高水平的论文30多篇,有12篇获不同级别的奖励。

对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好评。我们准备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3项研究:一是将心理学引入自然科学知识的课堂学习;二是将心理知识引进对学生的生活管理之中;三是运用心理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测定。以上3项研究我们期以在3年内有所突破,取得进展。

3.学生的自我教育

督促、帮助学生学会进行自我教育,是未来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高要求提出来的。学会做“人”,就是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甚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涉及到一个人的价值观、民族精神、思想境界等非智力因素。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大。”重庆一中历来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一贯以政治思想为主渠道,抓基础理论教育;以养成教育为重点,抓基础文明教育;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老师为主线,抓伦理常识教育。无论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情感冲突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无论多么丰富的精神世界,面对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力不从心。教育学生,未来社会就是需要这二者兼具的人才,你不能自控,就得接受他控,你不能接受他控,就得接受互控。总之,你必须要学会约束自己,才能自我发展,否则,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你的一席之地。这一切,都需要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形成、固定下来,以使其追求目标和个体价值得以实现。

我校在对学生的自我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研究探索,仅从1998学年度教学改革年会来看,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文章有了30多篇,有的注重情感,有的创设条件,有的利用环境,有的虚拟诱导。这里列举一种自我教育法,即“辐射自我教育法”:目标确定,积极评价,重新定位。“目标确定”是设计一张图表,拟列了学习生活的10个方面,即每天必做的,记外语单词多少个、做数学题多少题等学习方面的事;做清洁干的什么、看了什么课外书、看的报刊杂志是多少页、平常锻炼项目是什么等生活方面的事,每一项的后面都有应花多少时间、是否超过、哪些效果好、哪些效果不好,用一句话填写原因。这是对自己进行效率和效果的自我教育。“积极评价”是将全班所有的同学姓名列在表上,并在姓名后留一小格,要你在每一位同学的小格内写上他哪一点值得你学习。一个人只有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得以生存,求得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的满足。嫉妒使人自伤,冷漠使人消沉,仇恨使人低下,攻击使人猥琐,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一个看不到别人长处的人是有害于己,无助于人的,只能遭厌恶,被淘汰。未来社会是没有这种人的生存之所在。“重大定位”是将自己何时何地为他人或集体做了什么事,这件事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进行评定。此表的填写事无大小,即使你主动借给别人橡皮擦也算。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利他和“我有集体”的自我教育。如果一个人在集体或他人眼中可有可无,那就等于自行消亡。未来社会里,每一个人在一个生活与工作环境中都面临一个定位的问题,别人愿不愿与你合作,你是否能与人协作,都取决于现在自我教育的程度。

我们在自我教育方面的研究,准备提3个课题:①“学会做学习的主人”的自我教育;②“正确处理生活交往中的矛盾”的自我教育;③“克服我这一不好的习惯”的自我教育。我们准备在这3方面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估,推动和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好习惯。

总之,教育科研必须着眼于长远,对学生的一生的发展才会借以资装。

三、环境的创造性

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先入为主、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它自身独具的、无法替代的功能。因此,我校根据校园面积小、隙地窄的实际,在校园建设中突出“精巧、雅致”的特点,给人一种回味的咀嚼,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独特的校园环境应该是那一个时期学习生活的物化标志之一,给人一种情感上的归依和激励。发展性教育的校园环境物化建设,体现了规划思想的创造性、前瞻性。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教育与空间的紧密结合,逐步演化出校园这一独特景观,它悄声无息地影响学生的生活信念,对教育的希望和自己的存在的理解,具有潜在的巨大功能,因而,有的专家将之喻为“隐性课程”。它沉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1998竣工的综合大楼,外观气派,给人以高雅而又从容的信息认读;1997年竣工的标准化体育馆凝重而又敞亮,给人一种严肃而又充满激情的印象。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建成的内外两个小型花园,内花园以植物为主,一年常青,四时有花,让学习紧张的学子在课间休息时身心为之一爽;外花园是一个微缩的园林,幽径、喷池、假山、草坪、小亭、雕塑,把在这一繁华的闹市中的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表达得清晰无误。而两座雕塑“果实的诞生”与“无穷”,则分别揭示人类前进演化的曲折与艰难,也昭示了文明的内涵,即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学生在观赏它时,还会进行第二次的审美创造,从中读出无尽的哲理,引发更为美好的联想。

对校园环境的创造性思维设计,体现了我们的价值取向与追求。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改造办学条件,我们还将不断努力地创造环境,开拓环境,进行第二次艰苦创业。

第一步,我们分别用170万元、200万元和620万元完成振兴服装厂、永红服装厂、水泵技校厂房校舍土地的购买工作,完成8400m2逸夫科技楼和14000m2综舍楼的修建。第二步,在2003年以前建成新教学大楼;第三步,于2005年以前完成整个学校规划,建成校园硬件、软件一流的高级示范学校。要使学校的环境建设硬件上去,决定这校园兴衰的主人——教职工也甚为关键,为此,我校在解决教职工住房方面也加大力度。除在建70套外,另购商品房70套,面积6500m2,从根本上解决了我校教职工的住房难。

这一切环境建设的创意和实现,都得益于校办厂的及时造血和输血。校办厂以“办厂为教育”作指导思想,坚持“创收为育人”的方针,既为校园建设提供资金,又为劳动育人提供基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曾得到国家教委领导的高度赞扬。学校近几年硬件的基本建设总量是过去50年的总和,校办厂功不可没。为了改善办学环境,我们已决定厂校分离,我们1992年在高滩岩购买土地12340m2的基础上,又修建了14000m2的现代化厂房,在2001年底完成校办厂搬迁后的全面改造。校办厂的年产值已达数千万元,1998年实现利润超过500万,预计今年利润可达550万,成为重庆市中小学硬件条件第一、生产规模与效益第一的勤工俭学产业。

我们充分认识到,勇于实践、注重发展的思路中蕴藏的丰厚潜力可以抗住一切困难,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发表于《重庆教育科研》1998年第2期)

注释:

(1)摘自《列宁全集》29卷139页

(2)吴国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责任重大.中国教育报,2002:11~21

(3)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教育参考,1994(4)

(4)叶澜,黄书光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2

(5)池田大作等.展望21世纪[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61

(6)靳建设.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02(3)

(7)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6

(8)拉伯萨特.关于人的未完成状态的论文:进入生活.巴黎:子夜出版社,1963

(9)学习——内在的财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北京: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1

(10)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84

(11)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16~117

(12)柳海民.教育原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6

(13)陈佑清.教育活动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54~256

(14)杜威.教育哲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167

(15)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功能.中国教育报,2000:12~16

(16)《人民日报》评论员.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民日报,2004:3~22

(17)周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光明日报,2005:4~8

(18)钟启泉.实现学校创造性转型的时代.上海教育,2001(18)

(19)陈至立.全国高中发展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打破教育协调发展瓶颈,中国将大力普及高中教育.

(20)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126

(21)周昌忠.创造心理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109

(22)李保强.试论特色学校建设.教育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