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9475000000018

第18章 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发展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产业结构优化度居西部前列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分布特征,已进入工业化中前期阶段。2008年,成渝经济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377.37亿元、7744.39亿元、5766.7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49∶36,其中工业增加值6736.75亿,占GDP比重为42.4%。在西部地区,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度处于前列,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已占主导地位。

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比重偏大。2008年,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53.5∶43.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下降到3.3%;珠三角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50.3∶47.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下降到3%以下;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0∶44.8∶49.2,第三产业发展较好,三大经济圈总体已逐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二)产业集中度较高

作为老工业基地,成渝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比较雄厚,汽摩、重装、船舶等多个产业链集群已经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并在机械、电子、航空、交通设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了在全国具有优势的工业行业和企业集团。如重庆的长安、嘉陵、建设、空压、望江、江陵等军工企业,形成了长安汽车、嘉陵摩托车等民用汽车、摩托车集团公司。全国两大重型制造业基地之一德阳的第二重型机械厂、全国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的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重庆的水轮机厂、自贡的东方锅炉厂、重庆铸锻厂、四联集团等大型企业,形成了以重型装备和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等等。成渝经济区崛起了一批现代工业城市。如重庆是全国汽摩装备制造业基地,成都是全国四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绵阳是全国著名的中国科学城;德阳是全国重型机械装备工业基地,长寿、自贡、泸州等地是全国重要的化学、工程机械工业基地,宜宾、涪陵、合川是食品工业和能源工业基地。

(三)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成渝经济区有良好的工业、交通和科技基础,已初步成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水电能源基地、天然气化工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西部最富饶的农牧业区。成渝经济区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全国40个工业大类中,成渝经济区有39个,电子信息、冶金化工、汽车摩托车、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航空航天、铁路交通设备、数控机床、仪器仪表、彩色电视和通讯设备、食品饮料和国防军工等产业具有相当的优势,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和成套机械装备制造业,是成渝经济区具有全国领先地位的重要优势行业。

(四)产业在园区集聚度较高

工业不断向园区集中,集聚度较高。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特色明显。高技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布局较为集中,基本布局在大城市核心区域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中信息产业主要分布在成德绵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区、德阳高新区、绵阳科技城)和重庆北部新区以及西永微电子工业园。生物产业主要分布在重庆高新区、万州工业园、涪陵太极工业园、荣昌板桥工业园区和成都、绵阳地区。

(五)产业竞争力较强

成渝经济区双核产业竞争力都比较强。一是研发实力强。2008年末,成渝经济区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7个,省市部级重点实验室7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0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5个,两院院士65名。二是品牌企业较多。成渝经济区拥有上市公司90多家,境外上市近10家。成渝经济区汽摩、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和高技术产业等特色产业中,销售收入或利税总额居全国前列的产品超过40个。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全国51个重点城市的十二个分项竞争力的比较中,重庆在综合区位竞争力上排名第6位,人才竞争力上排名第9,科技竞争力上排名第10,成都在发展成本竞争力上排名第7,在企业管理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上均排名第9,并且在世界城市网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表6-1成渝经济区重点上市企业分布

地区公司名称重庆市长安集团、嘉陵集团、太极集团、华邦制药、宗申动力等29家上市企业成都市川化股份、四川汇源光通信、四川成发航空科技、四川全兴等共29家上市企业乐山市四川东泰产业(控股)、峨眉山旅游、乐山电力、四川金顶(集团)南充市同人华塑、四川金宇汽车城(集团)德阳市四川金路集团、蓝星石化科技、四川宏达、东方电机泸州市泸州老窖、四川泸天化自贡市四川托普软件、东方锅炉(集团)、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东新电碳遂宁市四川美丰化工、华润锦华、四川明星电力、四川沱牌曲酒内江市四川方向光电绵阳市四川长虹电器、四川湖山电子、四川新希望农业、绵阳高新发展(集团)宜宾市宜宾五粮液、四川长江包装控股、宜宾纸业广安市四川广安爱众(六)产业分布总体呈现资源性特点

资源加工业的资源性特点最为突出。冶金产业主要分布在四川自贡(钨钼合金)、乐山(铝业)、眉山(铝业)、达州、重庆长寿区(钢铁);石油天然气化工主要分布在渝东地区和川东地区,包括德阳(石化)、达州(天然气化工)、南充(石油化工)、广安地区(煤化工)、泸州(泸天化)、重庆长寿区(天然气化工)、涪陵(农用化工)、万州区(石油化工);盐化工产业主要分布在川南地区和重庆万州地区,川南地区包括自贡、遂宁、宜宾。

能源产业主要分布在水、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地区。包括四川的乐山(水电)、达州(天然气)、广安(水电和煤炭深加工)、南充、开县、城口、垫江、梁平(天然气综合开发)。

重大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老工业基地。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汽车和摩托车、仪器仪表、船舶等总装和配件基地)、成都(高精尖配件生产)、德阳(重装基地)、绵阳(汽车及零部件)、眉山(车辆生产)、资阳(机车和汽车)、内江(普通配件生产)、泸州(起重机和挖掘机生产)、自贡(装备制造总装和配件生产)、南充(机械汽配)。

高技术产业分布在人力资源丰富区域。成渝经济区科教资源富集,拥有200余所独立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64所高等院校,116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开发区4个,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产业、核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农产品生产加工业遍布整个区域。成渝经济区各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农产品,但是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比重并成为支柱产业的地区主要有绵阳(啤酒、肉类、乳业等)、德阳(酒业)、成都(饮料食品)、眉山、泸州(酒业)、内江、南充、遂宁、宜宾(酒业)、资阳、自贡、达州和重庆涪陵区(榨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缺乏联动效应,产业结构趋同

由于长期以来政府主导力量较强,地方利益的存在使得成渝经济区目前并没有跳出以行政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区域间产业协调配合不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经济区内的共同市场,要素难以合理流转和优化组合,行政布局不够协调、经济能量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成都、重庆两市都要做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在产业结构方面,重庆的机械制造业与成都的电子信息业、旅游业都是在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当前两行政区均把发展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其基础配套产业环节薄弱,产业合作互补性不强。

(二)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

对于第一产业,成渝经济区域内除成都平原外的大多是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农业生产效率低。二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含量、附加值较低。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信息生物等高技术产业比重太低,特别缺乏核心技术。知名品牌较少,全国百强企业数量不足10家。企业更新改造和研发投入长期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高素质研发人才流失严重,职业教育不发达。

(三)承接产业转移面临中部等地区的激烈竞争

成渝经济区处于中国西部地区,属典型的内陆经济区,海陆空对外交通均不够发达,相比中部和东北地区区位优势不明显,由于成渝经济区域内交通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加之建设成本高,地方财力不足,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快速干道网路尚未形成,已建成公路网络收费体系混乱,运输成本高,使进驻企业物流成本较高,承接产业面临被截取的压力。

(四)产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

根据国家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成渝经济区地处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带,国家生态保护要求更高,责任更大,这导致区域产业选择受到许多限制。另一方面,国家从持续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加快完善了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方面法律和法规,提高了企业排污和排放标准。同时产业转移的特性表明转移的多是低端产业和具有污染性的产业,在全国招商引资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下,成渝经济区同东部和中部同时竞争的情况时,处于不利地位,常常只能引进到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这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相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