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证研究:以宜昌城市管理为例
9472600000036

第36章 后记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区域人口和经济、社会、文化设施高度集中的地域,是政治、经济、社会活动高度集中的场所,同时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过程的体现。城市管理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正是基于宜昌城市管理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选取宜昌为蓝本进行分析。宜昌正在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这为宜昌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城市的飞速发展不仅给政府,也给社会公众带来了许多发达国家都没有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立足国情、立足地方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地方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本书的撰写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也是落实贯彻高等学校与社会主体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本书最初的思路得益于宜昌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熊文斌先生的点拨,让我们鼓起勇气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宜昌市城市管理局王长益副局长鼎力支持,不仅在百忙之中为我们答疑解惑,还亲自撰写“第五章宜昌城市管理的突出成效”部分。宜昌市城市管理局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科)王孝兵科长和乔裕峰同志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并多次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时间与我们畅聊课题,为我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丰富了我们的写作思路。另外,宜昌市伍家岗区城市管理局办公室陈瑾女士也热心帮我们搜集、提供宝贵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本书的编写历经了整整一年时间。一方面说明研究这一课题并不轻松,另一方面也说明编写组对这一课题保持着认真谨慎的态度。尽管笔者水平有限,这本书的质量还未尽如人意,但毕竟展示了宜昌这座世界文明的水电之都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一些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总之,宜昌在城市管理中锐意进取,不断创新,造就了宜昌这座宜居之城,相信未来的宜昌在不断追求建设“全国一流城市”的目标中,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时间仓促、能力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学界同人和城市管理实践工作者批评指正,以使我们的后期研究能够更上层楼。

本书编写组

2013年12月6日于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