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次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法治意识是一个范围极广、内容极丰富的概念,因此精确无误的概括法治意识包括哪些内容是不可能的,故只能无限接近的去考查。本次调查共设计了20个问题,涉及法治与人治、良法之治、法律之上、权利本位、宪政、人权、法律的作用、私权与公共利益、罪行推定、程序正义等法治的基本问题。具体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1.您如何评价自己的法治意识?
A.有很强的法治意识
B.法治意识不强,
C.一般
在这个自我评价中,超过半数的公务员认为自己有很强的法治意识,但也有5.51%的公务员自我评价认为自己的法治意识不强。
2.您会从法律的角度看待一个公众事件吗?
A.总是会
B.一般不会
C.一般会
D.从来不会
是否习惯从法律的视角看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具有法治思维,因此可以作为衡量法治意识强不强的一个指标。从回答情况来看,回答“总是会”和“一般会”的占到了82.54%,8成多的公务员还是有较强的法治意识的,而且几乎没有人选择“从来不会”。但也有17.46%的还没有真正树立起以法律的眼光来看待公众事件的法治思维,这个比重也不算小,而且在选择“总是会”和“一般会”的人群中,选择“总是会”的人群相对偏少,而“一般会”的人群超过了半数。
3.您平时过马路会遵守交通灯指示吗?
A.总是会
B.从来不会
C.有时会
D.很少会
守法意识是法治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将近九成的公务员总是会遵守交通灯,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这说明我国至少是宜昌地区的公务员在遵守交通规则等方面的情况还是做得相对较好的。
4.您怎样看待“走后门”这一现象?
A.正常,情有可原
B.不正常,坚决抵制
C.看情况而定从本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选择“坚决抵制”的人不到一半。有近20%的公务员认为走后门是正常的情有可原的,这对于执法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个严重的问题。
5.当您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您更愿意选择法律途径维护权利吗?
A.是
B.不是
C.看情况而定
一个具备较强法治意识的人在权利受到侵犯后首选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调查中,有295人选择了会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占比例为54.23%,仅仅只有28人选择不会,占比例为5.15%,另外有40.62%的人说需要看情况而定。说明在我国公务员群体中相信法律能解决问题的占多数。
在“意见栏”上,一些同志针对此题给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后,考虑到用法律的途径来解决,但是法律解决不了。并给出如下原因:(1)某些司法部门滥用手中的权力,作出不公正的判决。(2)法律本身不完善,有很多问题没有规定到,存在着法律的盲区,也有很多的问题规定得模糊,界限不清楚,不是很明确,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没有得到法律的遏制。
6.您认为我国应该选择哪种治国方略?
A.法治
B.人治
C.德治
D.法治和德治并重
德的多元性、任意性、自发性使得德治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人治,所谓法治和德治并重实际上是个伪命题。不能不说这个结果是让人担忧的。
7.你对我国未来法治建设道路的态度是?
A.看好
B.不看好
C.不知道
对一个国家法治道路的看好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关系着一个人行为处事的态度。只有我们对法治满怀信心,法治的观念才会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根植心中。调查来看,虽然超过7成的公务员对我国法治道路充满了信心,但仍有15.44%的人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不看好,11.03%的人处于迷茫状态。
8.您认为无论法律规定是否合理都应予以遵守吗?
A.是
B.不是
C.不知道
法治应是良法之治。但合不合理的评价是很主观的,如果超过4成的公务员要先评价一下法律是否合理才决定是否需要遵守,说明在公务员心目中,法律并没有足够的权威,并未获得我们的普遍信仰和遵守。
9.长官意志和法律有冲突时,你会与长官争辩吗?
A.会
B.一般不会
C.有时会
近6成的人面对长官意志和法律的冲突时态度暧昧。说明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水平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更为重要。也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10.您赞同以下关于宪政的哪种说法?
A.宪政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不讲宪政
B.宪政不分姓资还是姓社,其核心要素就是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生活中居于最高地位
88.24%的人认可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生活中的最高地位,这一点是我们进行法治建设的基础。
11.您认为人权来自于?
A.法律赋予
B.与生俱来
C.统治者赋予
认为人权是来至法律赋予的人群比例为58.27%,高于认为人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这一人群。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人权来由的陌生,尽管人权在我国已提及多年并受到广泛关注,但人们很少考虑过它究竟来自哪里,它究竟包括哪些权利。而实际上对人权最朴素的理解应当是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基本的条件。但是人权被写入法律乃至宪法则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它甚至被当作衡量现代国家的民主法治的标杆之一。部分人权被写入宪法而成为了宪法权利,所以说人权与法律人权不同,法律人权是通过法律规定而赋予的所以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而人权本身是与生俱来的带有“自然属性”。而少数人选择统治者赋予显然违背了“一切权力源于人民”的公知。
12.您认为权力与法律的关系是?
A.权力制定并执行法律
B.权力来源于并受制于法律
“法律”按照工具论的观点是指统治阶级(国家)为了维护和巩固其阶级统治的地位,由其制定出来并约束人们(公民)的工具。长久以来,它与权力一样,被视为一套工具而已,导致人们把“法律”和“权力”统一化。这在我国长久的封建社会时期乃至近现代都是流行的观点,但是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增长,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的观念的强化,法律被视为保护人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的后盾,甚至是一种价值理念,针对权力与法律的关系,有121人认为权力制定并限制了法律,占比例为22.24%。另外423人认为权力来源于并受制于法律,这一比例占据了77.76%。
这反映出了长期的法律工具论和权大于法的观念仍未从根本上剔除,这将严重制约着我国的法治建设。
13.您赞同以下关于法律的哪种说法:
A.法律是用来保护私权利,限制公权力的
B.法律不是万能的,所以有时候必须依靠人治
C.统治者必须依靠法律管理百姓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本题旨在了解公务员对法的作用的认识。有283人认为法律是用来保护私权利,限制公权力的,占52.02%,也有人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所以有时候必须依靠人治,这样的人有108位,占19.85%。剩下的153位占比例28.13%的人认为统治者必须依靠法律管理百姓并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一结果反映了部分公务员对法治和人治的一些模糊认识。
法律有什么作用呢?现代的法治观念就是法律是用来保护人民利益(私权利),并限制国家权力(公权力)的。而持“法律不是万能的,所以有时候必须依靠人治”观点的人是把“人治”和“人的作用”等同起来,认为“人治”即是“人的作用”。法律不可能把世间万象包罗进去,但若发现有法律“盲区”,只能或新增或变更或废除法律,而不能用“人治”的方式来解决。“统治者必须依靠法律来管理百姓并巩固自己的统治”的观念容易导致当权者拥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14.您认为该如何解决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A.私权总是小于公共利益,所以私权应当让位于公共利益
B.私权神圣不可侵犯,因此私权不必让位于公共利益
C.私权和公共利益是平等的,法律应予以同等的保护
D.要看情况而定
私权和公共利益的冲突时有发生。针对此问题,持有私权和公共利益平等受法律保护的人为292人,占53.62%,还有172人认为私权总是小于公共利益,所以私权应该让位于公共利益,占31.62%。认为私权神圣不可侵犯,因此私权不必让位于公共利益的有23人,占4.23%。而剩下的57人认为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
根据宪法,私权和公共利益一样神圣不可侵犯。但从调查结果看,4成多的人对此问题态度模糊。
15.您赞成法院“宁可错放不可错杀”的原则吗?
A.赞同
B.不赞同
C.不知道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罪刑法定原则。法院“宁可错放不可错杀”彰显的就是“疑罪从无”的罪刑推定原则。调查中,赞成法院“宁可错放不可错杀”原则的有334人,占61.40%。
但我们也看到有171人不赞同,这一比例高达32.90%。另外,还有37人选择了“不知道”。对于法律上明文规定的司法原则,还有如此之多的人选择相反的结果。这一形势是不容乐观的。
16.您赞成为了侦破案件可以不讲法律程序吗?
A.赞成
B.不赞成
C.不知道
程序正义在欧洲500余年的法治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它与法律职业并列称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法治两个推动力。程序正义也成为现代法治的特征之一。针对赞不赞成为了侦破案件可以不讲法律程序的问题,有41人赞成和23人不知道,他们共占比例为11.76%,而不赞成这些说法的占到了88.24%,共480人,对于长期只讲结果正义忽视程序正义的中国而言,能有将近9成的公务员认识到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是个不错的结果。
17.您认为政府和法院的关系应当是?
A.分权与制衡的关系
B.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C.不知道
虽然有少数人对“一府两院”关系的态度模糊,但有510人选择了“政府与法院应当形成分权制衡的关系”,占到93.75%,说明公务员群体充分认识到权力分设和权力制衡的重要价值。
18.您认为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A.法律不完备
B.老百姓不守法
C.执法者不守法
D.执法不严
E.不知道
本题是个不定项选择题,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所以统计出来的结果总数为555份,比544份多11票,统计方法为各个选项简单相加,如:甲选A,乙选A、B,丙选A、B、C,则统计出来的A有3票,B有2票,C有1票。
在本题中,有34.41%的人认为我国现代法治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法律不完善”,选择“执法不严”的人占31.89%,其次是执法者不守法,为25.23%,而选择“老百姓不守法”的只有8.47%。这至少说明在大多数公务员心目中,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不能归咎到老百姓身上,而在当权者身上。
19.新法出台,您会关注并主动学习吗?
A.总是
B.从不
C.有时
本题旨在调查公务员关注并学习法律的程度。有168人,占30.88%的人回答总是会主动关注并学习法律,承认有时关注并学习法律的人最多,为359人,占到了65.99%,而只有3.13%的人从来不主动关注并学习法律。说明法律精神已经较好的渗入大多数公务员的学习中了。
20.您认为您的工作和法律关系程度如何?
A.紧密联系
B.关系不大
C.没有联系
公务员的公务活动不可避免会涉及法律。调查中有509人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认为他们的工作与法律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占到总人数的93.57%,只有35人选择了“关系不大”,占比6.47%。这种结果可以视为对宜昌市公务员整体法治水平的一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