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脆弱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东起古浪峡口,西至甘肃、新疆交界处,绵延千余公里。走廊南边是逶迤的祁连山,祁连山外是青藏高原;北边是时远时近、高低不一的北山,北山外就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两条山系之间,除了一条苍凉至极的明长城,自东向西,依次是武威、张掖、酒泉三个绿洲。
绿洲本是盆地,全赖内陆河滋养而成。千百年来,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分别是三个绿洲的母亲。对于甘肃,这三个绿洲非比寻常。它们不仅养活了绿洲内的400万人口,还是全省的商品粮基地,并且要承担河西钢铁、有色金属的冶炼和石油化工等重工业所带来的生态压力。
而河西则是一条又一条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水渠。水渠悉数来自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条水系;三条水系又全部源自祁连山。是南侧祁连山上的常年积雪和冰川养育了河西走廊,是独特而决非优越的地理、气象条件决定了河西走廊的农业耕作方式和工业发展规模。决非优越的气象条件是,走廊上空的降雨根本不够自身的蒸发。东段武威的年降雨量是180mm左右,蒸发量则超过2000mm;中段张掖的年降雨量大概有130mm,蒸发量接近2100mm;西段玉门、安西一带每年降雨30~60mm,而常年的风吹日晒却使此地蒸发量高达3000~3500mm。因此,自古以来,河西走廊“非灌不植,不浇不长”。三个绿洲1000万亩耕地上的所有庄稼果木,不管茂盛与否,不管是何季节,都是由祁连山上的冰雪融水浇灌而成,即便是打井取水,那地下水的源头也是祁连山。事情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简单:就用水而言,偌大的河西走廊,420万人聚居的武威、张掖和酒泉三个绿洲,只有一个水源——祁连山的冰川和积雪。
关于河西走廊的水,有三个环节不能出差错:一是祁连山这条生命线的生态不能再遭破坏,山上的水源涵养林必须得到妥善而有效的保护;二是必须以水定地,理性、科学地用水用地;三是内陆河上下游用水必须真正做到统一而科学的规划。河西人非常清楚自己“命悬一线”的现实。
“山上一片林,山下数眼泉,砍了山上乔和灌,旱了山下米粮川。”这只是河西走廊诸多关于祁连山生命线的民谣中的一个。但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面积减少,雪帽子在变小(雪线上升),冰川后移,祁连山生态环境恶化等等,都是令人担忧的事实。当然,这其中有气候的原因,比如雪线上升冰川后退,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
解放前,山区林地已遭破坏。解放后的六七十年代,农业上山,林业下山,留下的遗患至今未消。1980年,国家成立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目前,保护区内农挤牧、牧挤林、农挤林的现象依然存在。保护区内人口太多而且仍在快速增长(解放前天祝县人口不足7万,现在高达20万),脆弱的祁连山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而据甘肃省林业厅有关人士反映,现在保护区内乱砍乱伐和盗伐林木的现象还是很难杜绝,盗伐者大多团伙作案,林保人员管不了,不敢管。祁连山区生态恶化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出山口的水量减少。中科院兰州分院杨根生教授提供的数字显示,现阶段祁连山出山口的总水量是69.7亿立方,比以前少了许多。
出山口水量的减少意味着下游的三个绿洲正在萎缩,就目前现实来看,就是这三个正在萎缩的绿洲,每一个都在被超支超载地利用。国家林业总局林业研究所的贾宝全博士说,河西走廊提前和过量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地方的做法简直就是杀鸡取卵、饮鸩止渴。
先看耕地:以石羊河为例,据测算,石羊河流域最大可能灌溉面积为24.55万平方公里,而早在1993年灌溉面积已达28.60万平方公里,超过最大负载面积4.05万平方公里。人口:据联合国1997年拟订的标准,干旱地区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极限是7人/平方公里,河西则是15.8人/平方公里,而且,目前人口还在增长。与此同时,土地却在减少。1978—1993年,耕地减少了9.41%,人口增加了24.01%,人均耕地减少了35.97%。此地清朝起即有的“人满地减之忧”,今日尤甚。牲畜: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1992年的《河西地区水土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指出,全河西地区草场目前超载近1/3,牲畜头数倍增,天然草场压力过大,乱牧、抢牧现象十分严重,草场无法更新,只能退化。据了解,张掖地区草场退化800万亩,武威地区退化草场已过4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的蔡宗良所长自嘲说:“澳大利亚一平方公里的草场放养牲畜一至三只,我们这个地方是以平方米计算的。”
在河西走廊这样一个自然生态相当特殊的地区,距离水源的远近,拥有水量的多寡,往往要直接关系到一户人家、一个村庄,甚或一个县、一个地区的生存方式与命运。知名度颇高的民勤就是现成的例子。过去,民勤的名气来自贫穷以及穷极之后的治沙;现在,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的民勤出名,是因为它正在被沙漠和荒漠一点点地吞噬。被吞噬是因为缺水,缺水是因为民勤位于石羊河的最下游,最下游的民勤能从石羊河里用上多少水,从现实看,主动权掌握在上游手里。上游是武威,武威人口、耕地、工厂的数目比民勤大多了,用水量自然也大得多了。
当然民勤也有开垦荒地过多、大水漫灌导致土地盐渍化、种植结构不合理、耗水量大的农作物太多等问题,这些都是河西走廊乃至大西北的普遍现象,就目前民勤东、北、西三面的“萎缩”而言,最直接的原因是石羊河来水太少。民勤县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民勤可用的石羊河上游每年来水量以每10年1亿立方米的速度减少,40年代是6.5亿立方米/年,90年代是1.2亿立方米/年,50年间减少了5亿立方米。上游不来水,下游就打井。民勤自70年代至今,30年间浅井深井打了11000多眼,其中300米深的250眼。每年开采地下水6.5亿立方米,超过当地合理开采量3.8亿立方米。超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生态自身用水无法保证,随即恶化。
同时由于灌溉用水不足,最下游的水质差,无法灌溉,导致农田大量弃耕,发生盐渍化。目前,民勤北部70年代以来已经盐渍化2万平方公里。自武威北行,一进民勤境内,景观马上改变。沿途不再是被专家们斥为浪费水资源的白杨,而是稀疏的梭梭林和沙枣树;放眼望去,东边是一道时隐时现的金色沙梁,同行的老乡说,那就是腾格里沙漠,令人顿生恐怖;沙梁内侧,有一些苟延残喘的农田,比农田更显眼的,是一片片因为种种原因废掉的荒地。荒地从前是良田,现在是疮。过民勤县城,再向北走,毒疮一般的荒地越来越多,井也越来越深。40公里处,一片荒野之中,是与周围荒野融于一体的西渠乡三元村,一组的许开军和他的老婆正在家枯坐,身边是三个泥块一样的孩子。
四五年前,许开军就扔了十亩荒地,“不种了,种了也长不成,没水。井里也没好水。”当时组里的井是60米深,打上来的井水连牲口都不喝,太苦。许开军说他们只能再往深里打。1995年,他们请来张掖市水文队帮着勘探选址,再集资,一个人1000元,一个组集了24万元,打了眼300多米的深井,本村另外的七个组也跟着打了七眼。这样有一阵子稍微好过一点,但现在水又不够了,今年的瓜地就是按照一人一亩的定额,只浇了一次水。
烈日炙烤下,许开军说,人渴了晒了还能躲一躲,庄稼就只有等着晒死了。不过,三元村还算幸运。邻近的东胜、万顺、三附几个村子也打下去300米,打上来的还是苦水,只好到三元这边买水吃,一块钱一桶。田里的庄稼,顾不上了。
对于成千上万亩不毛之地而言,许开军家的十亩地算不了什么。但是,站在西渠乡三元村外的荒野之中,看尘沙扬起,看庄稼枯死,看老农无助的身影和无奈的眼神,你仿佛可以听得到沙漠蚕食良田的声音,你就会意识到,再这么折腾下去,已入虎口的西渠就是被吞噬的民勤的缩影,被吞噬的民勤又是武威的缩影。但愿,荒漠化最为严重的武威绿洲不会成为河西走廊的缩影。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2000年11月30日,转引自徐大建著:《企业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9页。
【讨论题】
1.河西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表现有哪些?其原因是什么?
2.怎样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二难困境?
3.企业在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案例二 汽车工业的发展
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都将汽车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汽车工业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其扩散效应有三种表现形式:前瞻效应、回顾效应和旁侧效应。
汽车带动了许多其他的产业,如石油工业、钢铁工业、供应轮胎的橡胶工业、供应漆的燃料工业以及其他制造业等,成了龙头产业。汽车还带动了道路建设。传统的砂土和石子路面不能适应日益提高的汽车速度。19世纪末,英国人马卡达姆最早铺设了沥青和混凝土路面,最后向全世界推广开来。20世纪30年代后期,德国开始修建高速公路。美国急起直追,到40年代率先建成了自己的高速公路体系。由于公路交通的发达,许多先进国家铁路运输量反而持续下降。在美国,许多老的铁路被逐步废弃。
至20世纪末,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是5.6亿辆,平均每9个人就拥有1辆。美国是世界上汽车生产和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拥有1.3亿辆。中国是人均汽车保有量最少的国家,总量只有2000万辆。汽车成为美国文化最靓丽的风景线,它象征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象征着创造和开拓的活力。它征服了时间和空间,因而显示出一种独特的力量。
然而,汽车的问题同时也是这个工业时代的巨大问题乃在于,(汽车)生产过程的非人性化、土地被(公路)大量侵占、空气严重污染、拼命消耗资源的消费模式。由于汽车是一种只能在道路上使用的商品,汽车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公路的发展,因此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高速公路和停车场。私人小汽车的发展使汽车的数量剧增,从而也使土地的侵占加剧。每个小轿车乘客的占地面积是公共汽车乘客的12倍,铁路乘客的20倍。在美国,道路和停车场约占城市面积的四分之一。汽车的大众化还带来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即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以汽车消费为榜样,美国人逐渐适应了信贷消费的方式,提前支取未来。与此同时,汽车商为了赚钱则挖空心思不断地使汽车过时、使汽车更不耐用、更耗油、更豪华从而更昂贵,这一切使汽车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掠夺呈指数上升趋势。
汽车带来空气污染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它使得由汽车带来的快感和舒适大打折扣,这也是内燃机革命带来的最大负面后果。燃油在汽缸内直接快速燃烧,生成了大量有毒物质,如氧化硫、氧化氮、苯丙烷、一氧化碳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特别是,为了提高汽油机的热效率,曾经一度在汽油中用四乙基铅做添加剂,使废气中的有毒物质毒性更强。这些有毒气体滞留在城市上空,在日光作用下形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40年代洛杉矶就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公害。目前,世界各大城市均存在大气污染问题,而汽车应负80%以上的责任。除了空气污染外,噪声污染也是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公害。
目前在城市中,汽车排出的废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伦敦经济学院的教授E.J.Mishan曾经把私人汽车称为人类的一大灾难,因为它们污染了空气,阻塞了街道,摧毁了自然环境的美,等等。但美国教授Hans Sennholz反驳说,汽车意味着高水准的生活、巨大的个人活动范围和生产力以及去乡下休闲和娱乐的可能;而且,汽车是美国农村唯一的交通工具,没有汽车,住在农村的人就会因为雇佣和收入得不到保障而涌入城市,使城市更加不堪拥挤。这样看来,消除空气污染是不可能用废除汽车的办法来实现的,为此人们只能寄希望于汽车的排气控制了。然而德鲁克却指出,汽车的“排气控制本身肯定会造成大量新的污染。它们大大增加了驾驶车子所需的动力,因而要用更多的汽油。这就要求提炼更多的石油。而后者正是最易造成污染的一种工业活动。它们同时又使得车子和汽车服务的成本大大增加。什么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呢?我们不知道……汽车制造业和公众都将为此付出代价并受到损失”。
吴国胜著:《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09页。
徐大建著:《企业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页。
【讨论题】
1.汽车工业对于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怎样认识汽车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3.你支持环保主义者的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