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科学与信仰
9468600000017

第17章 宇宙中的迹象(2)

(六)雄伟的宫字

长老——这座宫宇由真主创造、布置和装修,其中配备了一切享受设施。难道此中有偶然的成分吗?海拉!

海拉——长老,你说的哪座宫宇?

长老——就是地球这座宫宇。我们从摇篮直至坟墓都在里面,这里有我们栖身、取暖、照明的设备,还有为我们提供各种食品和饮料的食堂,其中有各种肉食、乳汁、蔬菜、水果,甚至还有甜食,还有御热防寒的各类服装。你不觉得其中有计划、关注和精心设计吗?你看看组成这个宫宇中的沙土微粒,人类将这种物质分解、剖析,到达原子,进入核内,发现了它的能量,于是用它去破坏、焚烧、毁灭和杀戮。你说他们是认识了物质的本质呢,还是对其一无所知呢?过去,科学家只看到物质的表面,深入不到它的内核,只知道几种元素,不知道元素间相互排斥和吸引的秘密;只见到光有几种颜色,却不知道光色多样的道理。今天,他们深入核心,在那里见到了真主……如果有人问远古时期的科学家,宇宙由哪些元素构成?他们一定会说:由四大元素构成(土、水、火、风)。后来科学发展了,人们才认识到这四大元素本身由许多元素构成,而这些小元素又是由看不见、分不开的小成分构成的。直到上个世纪,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发现原来认为不可分割的成分由许多更小的原子构成。海拉啊,一个原子小到估计只有五千分之一英寸,原子的重量根据元素的不同,介于百万亿亿分之二克到百万亿亿分之二百九十五克之间。

海拉——太神奇了!

长老——在科学家看来,这一体积相对于构成原子的电子和质子来说还算是大的。为了便于我们理解它们之间的大小区别,科学家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记得的话,他们曾在尘埃、地球和仙女座之间作过比较——他们说:“原子和原子内电子的差别,就像一粒尘埃与我们在坐的屋子。”

海拉——太奇怪了!这样小的原子还有外壳和内核吗?

长老——是的,科学家发现,原子有外壳,里面有一个或许多个原子核在运动。至于外壳则是由一个或几个电子同一个或数个中子组成,根据元素的不同,多少不等,唯有氢元素中没有中子。

海拉——电子、质子和中子,都是些什么东西?

长老——电子是指一个带负电的基本粒子,质子是指带正电的基本粒子,中子是指不带电的中性粒子。

海拉——那么,物质、整个世界及我们,都是电粒子的集合体了?

长老——这是事实,海拉啊,构成世界和我们本身的物质,是指以分子和原子的形式汇集起来的电子能量。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的观点,他说:“质量与能量是同一回事。”在人类能够分解原子,把物质转化成能量以后,他的观点才得到了证实。

海拉——如果质量和能量是同一回事,人类已经把物质转化成了能量,而且经过分解原子,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那么,终有一天,能量转化成物质也不是不可能的了。

长老——这为期不远,海拉!你是否已相信从无到有地造化物质世界的可能了?“一切能量是属于真主的。”(2:165)“真主是强大的,万能的。”(57:25)

海拉——长老!你还从未向我谈起过相对论哲学。

长老——相对论不是哲学,它是一种纯科学理论;如果你想了解的话,我可以谈谈。现在,先让我继续谈论原子,向你揭示其中的规律和秩序。我的目的是向你指出规律的存在。

海拉——请便,长老!

长老——存在于内部规律和谐调中的奇迹是:原子外壳的电子数量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量相等。如果原子核有一个质子,外壳就有一个电子,如氢原子那样。就这样,粒子数量从轻原子到重原子一个一个增多。原子的电,就由电子和质子的平衡而保持稳定。至于原子核内中子的多少,却与电子数量无关,因为它是中性的。海拉啊,你想想这奇妙的安排吧!更奇怪的是在原子外壳中控制电子次序的周期规律。它控制着原子轨道中电子的次序,并控制根据电子的次序和数量构成元素;科学家发现,原子外壳中的电子数,以八个为一层而组合,如果达到八个,这一层就算满了,再也容不下另一个电子;如果元素有九个电子的话,第九个电子就自动形成第二层的第一个,就这样形成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等等。奇怪的是各元素依照八分制的规律进行组合。颇有“请客”的风范。各元素的配合在电子之间进行,若基本元素的原子外壳上电子数量少于八时,即有空缺地位时,就能以宽大的胸怀接受和款待另一个元素,条件是“客人”元素的电子数恰好等于“主人”元素的电子空缺。如果电子数刚好八个一层的话,就无法再接纳别的元素了。如果电子层中少一个电子的话,可以接纳带一个电子的元素来“做客”;少两个的话,可接纳两个电子的元素“客人”,等等。宇宙间各种元素的不同,正是由于其中的电子数量的不同所致。知道了某一种元素的原子量,就知道了它的一切特性。苏联科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根据原子量,对各元素进行了研究,绘制出了一张元素周期表,可是突然发现那里有几个空格,就像天文学家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发现的空缺那样。元素的序号本来是连续上升的,可是突然出来了三个空缺,这样,要么元素周期规律不正确,要么规律正确,而序号中的三个元素没找到。有趣的是,门捷列夫坚信他的元素周期是正确的,他只是没有找到这三个元素,它们一定在地球上存在。他根据自己的元素周期规律,预定出了那三种元素的化学属性。令人惊奇的是,门捷列夫有幸在他去世前的1907年看到他的科学预见成为现实,科学家们发现了那几种没找到的元素,每种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特性与门捷列夫预言的丝毫不差。海拉啊,在原子和原子核的奇特规律和安排中,还能想象那是盲目偶然的结果吗?

海拉——长老说得对,今天的科学家从物质的表面进入到了内核,在那里发现了真主。

长老——海拉啊,《古兰经》在许多明文中提到的这种光明,它的创造结构、规律程序,它的色彩的多样性,它输送到视线之中……其中有多少偶然的机会呢?《古兰经》说: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他创造天和地,造化重重黑暗和光明。”(6:1)

“失明者和明目者不相等,黑暗和光明也不相等。背阴和当阳也不相等。”(35:19—21)

“你说:‘你们告诉我吧!如果真主使黑夜为你延长到复活日,那么,除真主外,哪一个神灵能把光明带给你们呢?难道你们不会听话吗?’”(28:71)

“我以你们能见的和不能见的盟誓。”(69:38)

我们用以观看事物的光,是什么?真主用以盟誓的,我们能见和不能见的又是什么?真主的能力是至高无上的,他在《古兰经》中用以盟誓的,必定是他在被造物中设立的他的最重要的迹象。从太阳和其他星球上射到地球的光线,经太空(或被称之为“以太”的东西),以不同幅度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射向地球。但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这些波中的一小部分,即产生七色光的光波。至于其他更多的光波,加在红外线和紫外线中射来的,我们的眼睛却看不到。光波的长短不同,决定了光的颜色和作用的不同。波长大约有几英里。不短于六分之一英寸的波,是无线电中产生作用的波。如果波短于这个数,便会产生热量,我们称之为暗热波,因为它的波长短至三万分之一英寸,我们无法看到。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对我们的视觉产生作用,我们称之为光波,它产生七色光。能见到的光波的颜色随速度的不同而改变,如果在一英寸内产生三万四千个光波的话,会呈现出红色,若少于这个幅度,便呈现出桔黄色,而后依次是黄色、绿色、蓝色和青色。如果光波再短,每英寸发出六万个光波,出现紫光;光波再短的话,就看不见了,这时会出现一种光叫紫外光,它会对化学元素产生影响。

此外,光还有许多等级。能见的世界与不能见的世界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目前众所周知的无线电波排列于二十七层以上,其中能见的只有一层,其余的层次一律看不见。

现在,海拉啊,你明白了真主所说:“我以你们看见的和看不见的盟誓”的意思吗?这种排列、规定和安排中有偶然的迹象吗?

海拉——赞美伟大的造物主。我看你老似乎不相信以太的存在,那可是科学家一致认为存在的东西。

长老——主张以太存在的科学家中,没有一人知道什么是以太,他们只是假设它的存在。因为对某些问题他们以为只能假设以太的存在来作解释。他们把光与声音作比较,说必须有一种中介物质贯穿各物质之间,以起传递作用。但我们要问,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到我们时,是靠什么东西传来?我们不见有什么东西传递,我们发现贯穿我们和声源之间的中介只有空气。它由声源的推动而振动,这一振动波到达我们的耳朵。可是空气只能作传声的媒介,而不适作传光的媒介。比如,我们看见微风中一个电灯在远处亮着,然后刮起了大风,但这大风并不能使光产生晃动和改变。而声音却在大风中改变,时强时弱。如果我们把一个玻璃球内部变为真空,里面放一个电铃和一个电灯,当把电流传到铃子上时,根本听不见声音,而把电流传到电灯时,它就会亮起来。我们以此知道空气不是传递光的媒介。传光的这一媒介便是被科学家称为以太的东西,但他们却不知道它的本质。然而,科学实验证明,以太是不存在的,用声音和光作比较是不恰当的。声音其实是在冲击空气,产生不同的振动,振动波传到我们的耳中。如果没有空气,就不可能产生声音。至于光,则由光波在空间运行,不需要中介。海拉啊,不管以太是存在的东西,或是假设的东西,我要说的主题是揭示其中的智慧和规律。你是否已注意到真主创造的传声和传光的不同方法?试想,如果声音像光一样从太阳和其他天体传到我们这里,或者相反,光像声音一样通过空气传播的话,情况会怎样呢?海拉啊,那样的话,听觉和视觉势必紊乱……你说,这一区分、组合和精密中有偶然的成分吗?

海拉——长老,你再谈点!

长老——这是人所共知的火……

海拉——可是,长老,你还没有谈到你许约要讲的相对论。

长老——我看相对论把你吸引住了。

海拉——是的,相对论否定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线;认为距离不是三维,而是四维,其中一维是时间等等奇谈怪论,将理性的基本原则彻底颠倒了。

长老——你从哪里知道这些?

海拉——从流行的报刊上读到的,听许多人讲的。

长老——你不要从新闻报道上了解科学真理,也不要从非科学家的人那里听取科学发现。不要让你的理性与基本原理和自明之理背道而驰。哪怕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让你这样做。你不要相信,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人物会和自己的理性发生冲突,而否认自明的原理。爱因斯坦没有颠倒思维,只是对它的某些方面作了修正。他没有否认理性的自明原理,但他提示我们在理解它时应考虑到空间、时间和运动的因素。相对论说直线不是两点间最短的线时,它考虑到了地球的弓形,而我们以为地球上的直线是直的,实际并非如此。直线随地球表面高低不等。只要地球表面是凸出的,我们就不能想象纽约和巴黎间的最短线是直线。可是,如果从地壳内部划一条连接纽约和巴黎所在地点的线,那么,才可以说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直线,这是自明的道理。当相对论说规格不是三维而是四维,其中一维是时间时,应知道这是相对一个运动体而言的,是相对运动发生的空间和时间,以及处于在这个时空中的观察者而言的。科学已经证明宇宙间的一切,小到原子,大到星球都以不同的速度在持续运动,物体随速度在相对地收缩;速度快,收缩大,速度小,收缩小。物体的质量是相对的,随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质量和能量成正比,即E=mc~2(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这是固定的。这使质量和能量成为一体,质量多,能量就大;能量耗尽,质量便不复存在。这样,物质就成为能耗尽的东西。站在两个运动不相等的星球上的人,对时间的感觉就不相等,因为时间是运动的连续。时间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我向你简要说到的这些科学事实中,可以推出几个科学结论:我们对运动体的规格不应以三维(长、宽、高)规格为基础,还应加上时间(即速度)的因素,它不仅对物质的质量、能量都有影响,而且它决定着物质存亡的期限。

因此,我们不应孤立地、僵化地去看待物质、体积、质量、能量、空间和时间,而应全面地看待这些事物。观察事物时,将空间、时间、运动和速度的因素也考虑在内。这就是相对论的意义。你是否觉得它扭曲了理性原则,否认了自明的道理?你也许以为我避而不谈相对论,是因为它与信仰相违背吗?

海拉——我正是这样想的。

长老——绝不是的!相对论肯定了时间和空间的非绝对性,这恰好证明了一千年前安萨里的主张;相对论向信仰真主迈进了一步。它证实了物质与能量的统一,物质向能量的转化及能量的耗尽。从而得出了一个创造和毁灭不是不可能的结论,驳斥了非创造论和物质不灭定律。后者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妨碍了我们对真主从无到有造化万物的信仰;而相对论通过这一切把我们向信仰推进了一步,使我们接近了真主。

海拉——如此说来,爱因斯坦是信仰真主存在的人了。

长老——他不仅信仰真主,而且认为,天才的科学家一旦发现造物中的部分奥秘和规律时,对真主的信仰无疑是坚定的。他还认为,科学离开信仰就难以端正,信仰没有科学则难以生辉。对此,他说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话:“当我们面对这个浩渺无穷、神秘莫测的宇宙时,我们的心灵为之震颤,那种惊喜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是通过科学和艺术认识真理的关键,不会用心灵去感受这一切的人,犹如行尸走肉;在我看来,宗教的实质和精华就在于,凡是我们所不能感知的东西,在宗教看来是真正存在的,而且是真正可以显示的;它以最高的智慧和令人惊叹的美向人揭示。但是,我们迟钝的理智,除了用一些像阴影一般原始的形式去理解外,我们对其究竟是相当无知的。”作为一个认识了科学和宗教之间相辅相成关系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并不隐讳自己的信仰:“开普勒和牛顿对宇宙赖以运行的智慧所持的信仰何等深刻!究竟是什么让他俩热切地渴望看到显现于宇宙中最灿烂的理性之光呢?我不敢想象: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会不知道世界的存在建立在一个宏大的可理解的智慧之上。没有信仰的科学像瘸子,而没有科学的信仰则像盲人。”

海拉——说得太精彩了!

长老——现在,让我们回到宫宇,回到厨房和房间中点燃的火。《古兰经》在部分节文提到“火”,向我们昭示火的恩典,让我们了解造火的目的和其中蕴藏的智慧。火的燃烧是依照特定的规律和原则进行的,海拉啊,你说,在预备火的燃料和原料,让火潜伏其中,需要时根据火的原理和特性,将火点燃,这一系列过程中偶然的成分有多少?《古兰经》说:“你们告诉我吧!你们所钻取的火,究竟是你们使燧木生长的呢?还是我使它生长的呢?我以它为提示,并且以它为荒野的居民的慰藉,故你们应当颂扬你的主的大名。”(56:71—74)“他为你们用绿树创造火,你们便用那绿树燃火。”(36:80)

科学认为,火是指由物体燃烧而产生的一种温度剧增的现象。一般意义上的燃烧,是指物体同氧气结合而引起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热量的燃烧则是氧和碳的结合。自然界的各种有机和无机物中存在碳,但植物中最丰富的植物纤维全是碳。碳几乎是构成植物体及它的营养和果实的唯一元素。海拉啊,你现在是否理解了上面经文的含义。在揭示造物主的全能和智慧方面,火的提示多么重要和显著。

火是人类在取暖、烹饪和工业上最需要的东西之一。它像水和空气一样,一旦耗尽,生命便终止,或受到威胁。你看看造物主怎样制定了它的规律和成分,让它成为绿树中的潜能,让它服从于人类,让我们根据需要利用它的光和热。当我们从充满水分的绿色嫩树中挖掘我们未曾预料的潜能时,它会启发我们,让我们参悟绿树产生的强大力量和蕴藏的绝妙智慧。如果它能使单纯的游牧人感到惊奇,向他证明造物主的大能的话,它同样能使科学家也感到惊讶,使他认识这种现象背后所隐含的能力、智慧、原理和意图。海拉啊,火并不是既成实体,因而无需说它由盲目的巧合而形成,而是一种储备,通过一种能量使之形成;它有待于一个程序,需要时根据精密的规律挖掘它。难道真主要我们参悟的火,是盲目地偶然形成的吗?

海拉——赞美伟大的真主。

长老——这是植物,《古兰经》多次提到了它,以及它的不同颜色和果实。虽然生长在同一种土壤,吸收同一个水源,但其构造、颜色、花样、味道、特性和益处各不相同。

《古兰经》说:

“大地上有许多邻近的区域,有葡萄园,有庄稼,有椰枣树,其中有二株同根生的,二株异根生的,用同样的水灌溉的,我却使这一部分果实比那一部分佳美。对于能理解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迹象。”(13:4)

“难道你不知道吗?真主从云中降下雨水,然后借雨水而生产各种果实。”(35:27)

“他从云中降下雨水,用雨水使一切植物发芽,长出绿翠的枝叶,结出累累的果实,从海枣树的花被中结出一串串枣球;用雨水浇灌许多葡萄园,浇灌相似的和不相似的榟橔和石榴,当果树结果的时候,你们看看那些果实和成熟的情形吧,对于信道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迹象。”(6:99)

“他为你们而生产庄稼、油橄榄、椰枣、葡萄和各种果实,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一种迹象。”(16:11)

“我曾展开大地,并将许多山岳投在上面,还使各种美丽的植物生长出来,为的是启发和教诲每个归依的仆人。我从云中降下吉祥的雨水,就借它而生长许多果树和五谷,并生长扶疏的海枣树,它有累累的果实,用作众仆的给养。”(50:9—11)

“我从云中降下定量的雨水,然后,我使它停留在地下——我对于使它干枯,是全能的——然后,我借它而为你们创造许多枣园和葡萄园。其中有许多水果都是你们的,你们取而食之。我又借它而为你们创造一种树,从西奈山发出,能生油汁和作料,供食者调味之用。”(23:18—19)

“教人观察自己的食物吧!我将雨水大量地倾注下来,然后,我使地面奇异地裂开,我在大地上生产百谷:葡萄和苜蓿,榟橔和海枣、茂密的园圃、水果和牧草,以供你和你们的牲畜享受。”(80:24—32)

你看,《古兰经》怎样用不同的迹象确立了真主存在及其大能的证据。那些迹象表明,造化万物是出于一种目的、意志和智慧,而不是偶然成就的。对于在同一地方产生不同植物的问题,科学也感到惊奇。科学家说,构成植物的各种成分是清楚的,全部从地下同一土壤中吸取营养、汲取水分,呼吸同一的空气,由同样的碳生产营养和果实。因此,若所有的植物都长成同一类型的话,那就符合偶然的原则,但植物的果实和味道为什么都各不相同呢?——正如《古兰经》所说的那样——哪怕我们在一平方尺的面积上种上甜性、酸性、苦性和辣性的植物,用同样的水浇灌,结果,其果实各具特色,互不影响。今天科学才发现,大能的主根据植物类型的不同,在种子中预设了不同的细胞核成分,一如动物卵子中的情形;每种植物按这一规则生长出不同类型的果实和味道。在不计其数的植物中,《古兰经》特别指出粮食作物(如榟橔、椰枣、葡萄和石榴)对人类的益处,提示造化万物中存在着目的论和维护论的动机。你知道,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由维生素、碳酸糖和脂肪构成。《古兰经》在提及各种动物时暗示了其中的蛋白质;碳酸糖取自于粮食、葡萄、椰枣、石榴,脂肪取自于食油。海拉啊,你想想《古兰经》措辞中的奥秘,它用阿拉伯人所熟悉的东西来与他们对话,其中的益处对他们来说是明显的;它也与一千多年以后的后来者对话,让他们理解这些物品所含的人类必需的营养成分。

海拉——我发现《古兰经》常常提到榟橔,将榟橔树说成吉祥的树,并用它比喻真主的光明。

长老——榟橔树对自古生存在地中海沿岸的各民族来说,是吉祥而神圣的树。他们认为,榟橔树是智慧、肥沃和尊严的象征。它主要生长在地中海地带及其周边地区,那里一如真主所述,“既不是东方,也不是西方”,是一切文明和宗教的发祥地。真主使榟橔树成为吉祥的树,让它成为植物界证明真主“大能、智慧和维护世界”的最奇妙迹象之一。它包含着我们渴望却没预料到的营养、热能、火和光。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它那常绿的树叶中蕴藏着这么多的成分。我们取其脂肪,作我们身体的基本营养和热量,我们用它的油点火取光,“它的油,即使没有点火也几乎发光,光上加光——真主引导他所意欲者走向他的光明。”(24:35)

海拉——“光上加光,真主引导他所意欲者走向他的光明。”

长老——《古兰经》反复提到动物——飞禽和走兽,指出它们造于同一个源泉,但它们的形状、结构、种类、肢体、力量、颜色、声音、利与害各不相同,这里面有多少偶然的成分呢?

《古兰经》说:

“真主用水创造一切动物,其中有用腹部行走的,有用两足行走的,有用四足行走的,真主创造他所意欲的,真主对万事是全能的。”(24:45)

“你们看看骆驼是怎样被创造的。”(88:17)

“你们舍真主而祈祷者虽群策群力,绝不能创造一只苍蝇。”(22:73)

“在大地上行走的兽类和用两翼飞翔的鸟类,都跟你们一样,各有种族的。”(6:38)

“山上有白的、红的、各色的条纹,和漆黑的岩石,人类、野兽和牲畜中,也同样地有不同的种类。真主的仆人中,只有学者敬畏他。”(35:27—28)

科学认为,构成动物体质的元素是清楚的,所有的动物根本上都由地球的土和水孕育而成,后来以进化规律分化和发展。这或许是对的;正如艾勒·基斯尔所说,直接的创造并不比进化的创造更能证明真主的存在。可是,生命在进化、发展、相异(或相同)、遗传、分化过程中遵循一套规律;所谓规律,即它是目的、意志和智慧的结晶。说它偶然产生,岂不是匪夷所思?

你知道,动物是由精子和卵子构成的。科学发现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原始构造,那是真主在卵子和精子中预造好的。根据这一预设的方案,各种动物在属性和本质上就有别于其他类型,尽管所有的动物都由水造成,正如《古兰经》所说的那样。海拉啊,这些构造、类别和区分难道是盲目的巧合?怎样能偶然构成了跳蚤和大象,臭虫和海马,青蛙和鲸鱼,蚂蟥和乌龟,鹿和犀牛,鸽子和鸵鸟,蝴蝶和雄鹰,蚂蚱和孔雀,狮子和小羊,蚂蚁和骆驼,还有蛇,它带有益人的毒液,蜜蜂,它酿造有益的蜜汁?

海拉——求主护佑我,免遭迷误!哪一种偶然?我从小就考虑蜜蜂怎样酿造大家喜欢的蜜汁的?我曾经自问,蝴蝶为什么不生产蜜汁?那样的话,人采蜜时就更容易、更安全了。

长老——蝴蝶怎能酿造蜜呢?问题不在于从花蕾中能采摘糖分,而在于真主赋予每种动物的特性,看它在体内具备真主意欲的什么功能,以便达到预定的目标。《古兰经》在提到蜜蜂时,特别提到那种本能,因为蜜蜂最能证明真主的造化和引导,蜜蜂也最贴近好食的人类,以便让人——被引导的对象——醒悟思考:这种奇妙的被造物具备这一结构和形式,而不是苍蝇之类,这绝非盲目的偶然。《古兰经》说:“你的主曾启示蜜蜂:‘你可以筑房在山上和树上,以及人们所建造的蜂房里,然后,你从每种果实上吃一点,并驯服地遵循你的养主的道路。’一种颜色不同,而可以治病的饮料从它的腹中吐出来,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一种迹象。”(16:69)

海拉——赞美伟大的真主!

长老——难道这大宫宇中的食堂不丰富吗?

海拉——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长老——海拉啊,你思考一下蜜蜂和其他动物的性能。你说偶然形成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少?

有些科学家认为,动物的性能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向理性化发展的;或许有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低级的智能,一如科学所说,然而,有些小动物,我们以为它在进化的最底层,但却做出进化程度高的动物望尘莫及的奇迹。于是,原来的证据反了过来,智能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程序也被打破。与此同时,那些小动物之间各自的复杂性能参差不齐,有些只能觅食,有些却能做出令人惊奇的事来,如蚂蚁、蜜蜂、蜘蛛和鸟。这些不寻常的事实使进化论的证据不攻自破,健全的理智不得不接受那是高超意志的杰作:让部分弱小的动物彼此有别,显示真主存在的大能和对万物的自由安排。

你看《古兰经》中提到的蜜蜂,它怎样酿造蜂蜜,怎样筑建蜂房,怎样按建筑学的原理布置蜂房:小房属于工蜂,大房属于雄蜂,还有蜂王的房间等;你再看它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有些采蜜,有些准备幼蜂的食品:它先把蜜嚼碎再喂给幼蜂,以便消化。一旦幼蜂不再需要关照时,酿食的蜂才停止嚼食。但是有资格作蜂王的,一直享受这个待遇。这种集体合作无论怎样天长日久,既不会改变也不会混乱,而是精密有序,让有理智的人类所经营的任何社会机构望尘莫及。

我们知道蚂蚁的奇异功能:齐心协力收集食物、营造居室和分工、互利。它有非凡毅力和运输食物、储藏食物、疏散人马和制干食物的办法,它能给谷物中间打眼,使它不致因潮湿而发芽。它以怎样的智慧和本能,做出让大象、马、狮子和猴子等进化较高的动物望尘莫及的事来?

蜘蛛,能以精巧的建筑设计营造自己的家,并把它变成捕食的工具,如此惊人的技巧和办法,其进化的等级在哪里呢?再看看鸟类,如果脚爪受伤的话,可以自己包扎:先在受伤处放上泥和草,站在太阳底下晒干,形成一个坚固的绷带,一直呵护伤口,直到愈合。再看看我们称之为河狸的水生动物,它的本能令理性惊讶不已:它能建造房子,修筑仓室,储存冬粮。它能咬断树枝,拖到岸边,选择好修筑房屋和粮仓的地方,用树枝和泥巴将墙基筑高,再把树枝和树叶等铺在上面,而后,雄雌海狸共同在墙上用树枝和石头盖房,修起一间坚固的拱形泥土房屋。屋子有两道门,地下铺上干木料,再用树枝运来自己的食品,放在卧室下边的仓库中,随用随取。双双温暖、宁静、安全地住在自己干燥的房屋中。这些动物的本能究竟来自何处,使它做出大象、马、狮子甚至猴子都无能为力的惊人举动?蚂蚁、蜜蜂和鲨鱼之间的进化关系究竟是什么呢?

海拉——伟大的真主所言至实:“你的养主创造和选择他所意欲的东西。”

长老——《古兰经》多次提到家畜,指出了它的许多益处。真主创造它、驯服它,让它吃草,又让草变成奶、肉、毛、皮子、骨头,它还能耕地、作乘骑、驮东西等等。难道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吗?

《古兰经》说:

“难道你们不知道吗?从我所亲手造作者之中,我曾为他们创造牲畜,而他们管理它们。我为他们而制服牲畜,以一部分供他们骑,一部分供他们吃,他们可由牲畜获得许多利益和饮料。他们怎么不感谢呢?”(36:71—73)

“在牲畜中,对于你们确有一种教训。我使你们得饮那从牲畜腹内的粪和血之间提出的又纯洁又可口的乳汁。”(16:66)

“他以牲畜的皮革,为你们的房屋,你们在起程之日和定居之日,都感觉其轻便。他以绵羊毛、骆驼毛和山羊毛供你们织造家具和暂时的享受。”(16:80)

“真主为你们创造了牲畜,以便你们骑着它们,去寻求你们胸中的需要,你们用它们和船舶载运货物。”(40:79)

这是《古兰经》提到的部分明显的和潜在的益处。那么,科学是怎样说的呢?科学和《古兰经》说的一样。这些哺乳动物,吃的是草,给人类的奉献却是高级的。它给人类提供乳汁、肉和毛,并让人利用它的骨头、皮革和角。科学认为,人为了维持生命,需要营养;营养素由蛋白质、碳酸氢、脂肪、矿盐和维生素组成,蛋白分全蛋白和半蛋白两种;全蛋白的主要来源是肉和奶;脂肪最能产生热量,它的主要来源是牲畜脂油、奶酪、乳汁和肉。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据说是牛奶。各种维生素都含在肉和奶中,奶牛不仅能为人提供牛奶,还具有耕种、驮、拉的能力。

海拉啊,是什么力量使牛不仅既能吃草,又易于驯服,并成为蛋白质丰富的奶、脂油和肉的长期储室和厂坊呢?从理性上讲,以草为主食的动物应生产碳酸氢和糖分,而不是从肉、奶、脂油脂肪中产生蛋白质。是什么力量,使牛不仅集中了忠顺和不择食的品格,而且还是能耕地、驮运的强大劳力,又成为人类的食品、衣料和取暖的来源,以及家庭、住所、陈设、骑乘和耕田的工具?牛不仅能够负重,而且还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地解决人的困难,只要人供给草料即可。真主说:“地上的一切兽禽,真主担负它们的给养。”

这一切难道都是偶然的吗?

海拉——求主护佑,免遭迷误。长老啊!你把我们居住的大地叫做大宫宇,这是多么恰当、形象的比喻,这确实是一个大宫宇,造物主在其中为我们预备了一切享受的条件:衣食住行,美味佳肴,冬暖夏凉,应有尽有。

长老——我还忘了谈其中的美丽风景。

海拉——我倒没有忘记它的优美。

长老——你是没有忘记,当你为宫宇中那些五彩缤纷的景观瞠目结舌时,你是否想到要追问那些东西的实质呢?红宝石的屋顶,黄金的地板,祖母绿的庭院,奔流的溪水,还有花瓣、蝶翅、鸟翎、孔雀羽毛等,你是否要问,其中偶然的成分究竟有多少。

海拉——是的,长老!

长老——它的美在哪里呢?美究竟是我们脑海中形成的一种相对概念呢,还是现实中独立存在、我们可以感觉,并让理性像理解其他形象一样可以理解的东西呢?美的形式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是因为它本身给我们产生一种美感呢,还是因为它对我们的兴趣、情感、感观和爱好施加影响而习惯于以它为乐,因而认它为美呢?

海拉——我难以理解,美怎样在现实生活中独立存在呢?

长老——这不是说现实中存在一种东西叫美,就像存在空气和水一样,而是说它是否按一定的比例形成固定的形式、规格和颜色,或者说这种美是纯粹虚构的东西,由我们的理性出于对自身的利益、兴趣、感情和爱好的考虑而一厢情愿地想象出来的,比如,红色是美丽的,因为我们在满面红光中看到健康的迹象;祖母绿是美丽的,因为我们习惯在绿色的田野上看到风调雨顺的景象……美是不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实质与我们的理智对那些实质所编织的梦幻交织在一起的混合体呢?海拉啊,实际上,后一种说法是对的,现实中有真实的美,我们从物质的形式中感触,用精神去领会;如果我们再加上情感和记忆的色彩,我们的感受一定会更多。这里还存在大人和小孩之间审美观不同的奥秘。诚然,有些情况下,感情和感观的想象掩盖了美的实质,几乎连我们真正的审美观都被排外了,使我们对美的感觉含糊不清。然而,它却在我们不受感观和习俗影响的形式中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样,我们就同古人,甚至,同婴儿或其他动物一样,能在五颜六色的花草、蝴蝶和鸟类中感受到美的神奇。

因此,美确实存在于现实中。我们的理性在感知它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一原始的美,就像我们能感触和理解物质存在的各种形式一样。这种原始的美是什么?它的成分是什么呢?这种美存在于形、声、色的匀称与和谐的搭配中,它遵循着一种原则,构成适中的比例。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音乐的旋律,它由原本是嘈杂的各种音素组成,我们根据一种公认的旋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调,将这些声音做了调配,从而产生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色调和形象也是如此,在构成我们所见的美的过程中遵循了预定的比率,而这些比率源自富于真主大能的精密规律,从而形成了美。因此,我们不能把宇宙中看到的美认为是我们的理智产生的一种幻觉,它确实是我们感受到的客观存在,就像我们能感觉到物体、形式、重量、气味等由一定的比例构成一样。如果我们在原始的美上加上情感和记忆的因素,它将会更加使人赏心悦目,就像给小孩送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并说那是节日的献礼时,小孩会更加高兴一样——小孩平时看到那件衣服是美丽的,但由于对节日的美好记忆,他看到它更美丽了。你想,这一稳定而辉煌的规律产生出这种惊人的美,那样完美、精致、规范、平衡、和谐、匀称、隽永和绚丽,理性可以想象这是偶然的结果吗?

海拉——求主护佑,偶然说显然是迷误。

长老——这座宏伟的宫宇,及其中你所见到的规律、秩序、关注、启造、完整和美丽,难道会是盲目的偶然之作吗?

海拉——这确实是一座伟大的宫宇!

长老——更伟大的是它的创造者——他是无求于万物的,只要我们感恩道谢。

海拉——多么简单的回报!

长老——可是,我们却常常遗忘。但愿我们不要忘记,因为我们都要回到真主那里……

[1]或“誓以星宿……”。——译者

[2]马坚先生译为:“天,我曾以权力建造它,我确是大能的。”这里我根据本书作者的观点译了这节经文,此译法较为符合明文的本意。——译者

[3]被誉为“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1942—)在他的《我们的宇宙图象》一文中说:“按照广义相对论,宇宙在过去某一时刻必须有一无限密度的状态,亦即大爆炸,这是时间的有效起始。”(陈君主编:《宇宙简史》,线装书局,2003年第2版,328页。)

[4]本书问世于1961年左右。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

[5]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伟大物理学家,1999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在科学上杰出的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认识,以及对宇宙的基本看法。他说过:“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

[6]开普勒(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因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而被后人尊称为“替天空立法的伟人”。曾说:“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就是以真正的方式去称颂、崇拜和赞美上帝。我们这样做得愈虔诚,就愈能深刻地认识上帝创造的天地万物及其宏伟。”牛顿(1642—1727),英国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因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而著称于世,认为上帝是世界的“第一推动力”。曾说:“没有一种自然原因能使所有的行星和卫星都朝着一个方向和在同一个平面内运动,而不发生显著变化。这必然是上帝的智慧所产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