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英是一名某媒体杂志的记者,这家杂志一直以抓深度新闻、抓独家爆料为主要卖点,严英进入公司两年多来,以自己的努力和技巧,早就对业务精熟无比,逐步成为这家媒体中的骨干力量。
可是,严英充其量也就是在薪水上有了一些上涨,这离她的一个梦想有一段距离。实际上,她视角独特,文笔很好,沟通能力很强,能够采访到很多其他同事采访不到的人。但是严英自己并不太想总是去做一个记者,她进入这家媒体杂志的最大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媒体杂志类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因此,她更希望在做一个记者的同时,能够更多地接触到媒体类企业管理层面的事情,站在一个更高的职位和角度上更好地挑战和证明自己。可是,即便是严英如此全面,工作也在诸位同事中独占鳌头,采编部的主任位置却在上一任主任离开之后一直空悬,岗位上的一些职能由老板亲自兼任,她并没有得到提升。
严英思前想后,决定亲自去找老板谈一谈自己的升职问题。
没谈几分钟,老板就明白了严英的来意,只见他一脸苦笑,把两手一摊说道:“严英啊,不是我不想给你升职,相反的是,我绝对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很希望你能够把采编部主任的担子挑起来。我作为老板,还得担着这个采编部主任的活,我也累啊!可是前一任采编部主任自己跳槽了不说,还带走了一批骨干,现在公司的一线人员有许多都是新人,公司里像你这样能跑、能写、能访、能编的一线人员实在是不多,提你当采编部主任,你会不可避免地面对很多琐碎的管理工作,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很担心你把大量的精力投入管理工作中后,咱们杂志的稿件质量会在某一段时间内大幅下降。要不然这样,我把你的薪水提到采编部主任的级别,但是管理工作你还是别碰了!”
严英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结果,能够提升薪水自然是好的,但是和自己想做管理方面工作的想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甘心的严英做最后的争取:“老板,请您放心,我可以一边做管理一边做采访工作,绝不会耽误公司的稿件问题!我自己辛苦一点,不会对公司造成什么不利影响的。”
老板思忖了一下,还是不准备冒险,反而回过头来力劝严英先专心地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
话说到这个份上,老板也决定给严英加薪了,可是升职的问题却无法落实,再和老板顶下去不仅拿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且很容易给老板留下不通情理的不良印象,严英虽然见好就收,但是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让她很是郁闷。
其实这也不能怪老板,在前任主任带领一批骨干跳槽出走之后,这家杂志社新的记者、采编人员并没有快速成长起来,老板把采编部主任的活儿做了,虽然累点儿,但是勉强也算熬得下去。现在这家杂志最缺的不是管理人员,而是优秀的记者和一线采编。稿件是否能够保证质量,才是老板现在最关心的,这时候他绝对不愿意冒险。
这样一来,老板宁肯给严英一个与主任级人员相同待遇的薪水也不升职的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很多女性在职场中都会遇到这一类问题,我工作努力,我成绩优秀,我是公司内部评比第一的员工,老板经常夸奖我,团队伙伴们也都很喜欢我……可是我就是没有得到晋升!
得不到晋升的原因很多,但是如果自己各方面都已经做得很有成绩,很多能力都已经得到了高层的认可,周围人的关系也很好,却依旧发现自己得不到晋升的话,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获得升迁,首先得有所谓的“接班人”。
严英想明白了这一点后,立即回过头来培养自己身边的那些新手,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中国有句俗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严英作为杂志社里的骨干,又是属于那种能力全面的熟手,自然有不少手段可以教给那些新人们。而与此同时,要想有人快速接手自己的一些工作,严英更需要把自己的一些人脉、渠道、社会资源等介绍给自己的“徒弟”们。
实际上,不仅是媒体行业,像销售、广告、公关乃至研发等很多行业和岗位,都面临着熟手员工带新人时的资源转移问题。因为在职场中,很多事情要想有人尽快接手,都有着和一定资源相辅相成的一面,很多时候要想培养接班人,不仅要进行能力上的辅导,更要进行资源和权限上的调拨。
当前,很多的职场文章都选择了“少带徒弟”、“留一手”之类的论调,一时间,似乎又把我们的某些陋习捡了起来。
这时候严英该怎么办?
在夏天的酷热中,森林中的小河边,一对蜻蜓飞快地掠过河面,它们的尾部不停地点击着水面,这正是我们很多人都曾经见过的“蜻蜓点水”。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已经知道,蜻蜓的卵产在水里,幼虫是生活在水中的,所谓“蜻蜓点水”其实就是蜻蜓在产卵生下它们的下一代蜻蜓宝宝。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蜻蜓点水”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
蜻蜓的点水,往往并不局限在一个地方,而是沿着空中急速飞过,每隔一段距离点一下或者几下,这样,往往在很大的一片区域中,都会有蜻蜓的卵。这样当由卵孵化出幼虫后,就能够形成一种生存带。由于蜻蜓的幼虫往往会自相残杀,这样的做法可以很好地减少蜻蜓同一血脉的幼虫自相残杀的概率。而且我们在上几章中曾经讲过,蜻蜓的群落往往和血统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幼虫能够长大,在某一片地区也能够形成相应的族群链,从而更好地保证种群的延续。
而在职场中,这种蜻蜓点水的做法有什么我们可借鉴之处呢?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严英。
在那次升职未果后几天,严英又找老板详谈了一次,主动表明自己愿意培养接班人的意愿,老板对此当然是极为高兴,这显然是解决了老板的大问题。于是老板当场表示,如果严英能为公司培养出更多的新生力量,那么不仅采编部主任的位置肯定是给严英的,而且保证让严英成为这个公司有史以来薪水最高的采编部主任。同时,老板还召开了公司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为严英站台打气,通告全公司,严英采用的培养记者、采编的方式,所有人必须全力配合。
想一想我们在本篇第一章中所说的“前后左右”,严英这一轮的出击可谓正当时。顺理成章地拿到“尚方宝剑”之后,严英开始自己的“蜻蜓点水”行动。
首先,严英把公司里自己觉得有培养前途的新人记者和采编们召集到了自己身边。对于文笔好的人,严英强化他们的稿件写作技巧;对于策划能力出众的人,严英开始帮助他们如何从社会热点中找到选题;对于沟通能力强、腿脚勤快的新人记者,严英则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带他们去见一些自己熟悉的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地方名流……
三个月过去了,严英并没有保留自己的本领和资源,带出来的徒弟也各个“有模有样”,只是精于采访的只精于采访,擅长撰稿的只擅长撰稿,能够做选题的只能够做选题……
严英不仅带出了一批徒弟,而且把徒弟们变成一条各司其职,各学到严英一部分能力和接受了严英一部分资源的“流水生产线”……
到了这个时候,除了严英,也没有什么人能够胜任采编部的主任了。老板也很高兴,因为这一段时间以来,杂志的稿件数量、质量稳步上升,严英也在带徒弟的过程中,很好地证明了她的管理能力,老板原有的对于严英的一点点担心,此刻也烟消云散了。
于是一切水到渠成……
蜻蜓的小贴士:
在现代职场,不仅是像严英这样工作无法替代的人要培养接班人,实际上,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尤其是大公司里,已经出现了明文规定。如果员工没有培养“接班人”,那就不能够获得升职的机会,这个时候,“留一手”之类的老法子不但低级,而且对公司也没有什么好的结果,更是很难让后继者接手自己的工作。而对某一员工倾囊相授,一个不留神又容易给自己教出一个在职场中的竞争对手来,像蜻蜓点水般地把距离拉开,把能力拉开,把资源拉开,从而在身边形成一条生产线,既避免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式的烦恼,又能够向上司体现自己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