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胡华文集(第六卷)
9450800000123

第123章 附 胡华生平年表(8)

1月1日为曹治雄(中少社编辑)题写书名《在今天的日历上》(该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月2日接待中国工运学院梅岱、李生林带哈尔滨师范大学张志和来访。接待王建初、林代昭来访。

△复刘贯一、谭双泉、张从丽函。写出冯亚春学术评语。

1月3日接待井冈山纪念馆杨群宝来访。

△致《人民日报》宁培芬函,谈开辟专栏连载党史人物传之事。

1月4日与高放至中组部招待所出席国家教委学位第三批评审会。

△看望莫文骅将军。

1月5日上午,主持国家教委学位第三批评审会法学组会议。下午,到政协三楼听教委黄辛白、吴本厦、朱开轩讲评审博士、硕士点问题。

1月6日上午,讨论评审会文件。下午,看申报博士点材料。

1月7日上午,讨论博士点、博士生导师。下午,主持本组组长会,与会赵宝熙、高铭宣、高放,讨论本组成员申请者。晚,到万寿路看望刘贯一、叶蠖生。

1月8日上午,进行法学科博士点投票。下午,看资料。晚,人民大学袁宝华校长招待评审会与会人员。

1月9日看硕士点材料。下午,讨论。晚,讨论并投票,至12时结束。

1月10日接郑杭生来电,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钱伯斯博士拟由英国之中国研究会邀请胡华赴英讲学。

1月11日同高放谈中苏社会主义异同。

1月12日上午,井冈山市委黎德濂副书记等6人来访。下午,江达飞来访,谈写“冯雪峰”传。

1月18日在党史系期末教工大会上讲加强科研及改善青年教师待遇问题。

1月20日撰写《“文化大革命”起因》,至晚12时。

△清华大学刘桂生来访,带来译出之美国林如莲读《中共党史人物传》的赞诗和书评。

△得知助手侯兆水的祖母逝世,补其旅资回山东奔丧。

1月21日撰写《“文化大革命”起因》。

△南京师大赵锡祺来访,谈硕士点事宜。

1月22日将《“文化大革命”起因》复印3份,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伟斯博士、沈钜光博士各一份。把美国林如莲读《中共党史人物传》的赞诗和书评分别寄《人民日报》宁培芬以及郭洛夫、陈志凌。

1月24日上午,看清庆瑞整理的《邓子恢和合作化问题》。下午,山西省委党研室杨小池副主任、李丁来访,送来《党史文汇》3本。

1月25—27日写《林彪的起落》。

1月29日写《从林彪覆亡到“四人帮”被粉碎》。

1月30日写中国政法大学陈志平职称评审意见。

1月31日写湖南吕芳文职称评审意见。

2月1日为曹润英、潘贤英之《中共机关组织史》写序。

2月3日与宁培芬、郭洛夫、陈志凌、彭明讨论在《人民日报》连载党史人物问题,初步拟定36位重要而鲜为人知者。

2月4日发给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伟斯博士《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精装本10册。

2月5日与宋涛看望成仿吾夫人张琳。

2月8日除夕,人民大学袁宝华校长来家看望。

2月14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宋嘉沛、郑一奇来访,谈编中国近现代史读物事。

2月15日写怀念刘型文章《重视党史以身作则》。

2月17日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伟斯博士函,提出20余个问题。

本月撰写出《中国革命的三个法宝——纪念〈《共产党人》发刊词〉发表四十五周年》;撰写出《关于人民民主专政建设高度民主问题》。

△在《党史研究》第1期发表《关于党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和写作问题》一文。

3月12日至4月14日赴澳大利亚进行学术访问并讲学。

在澳期间,应邀到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拉特布大学、墨尔本大学、达墨尔本大学、阿德雷得大学、富林德大学等多所大学作《“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等报告;与泰维斯、李锷、雷诺兹、陈敏昌、布拉格、颜清湟等学者和中国留学生交流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并解答疑问;受澳大利亚广播电台之邀进行广播讲话;参观澳大利亚国会大厦、中国城、战争纪念馆等。

4月15日写赴澳汇报《访问澳大利亚的报告》、《访澳一个月的简况汇报》。

4月16日接待日本研究中国现代史著名学者成蹊大学(东京都)教授宇野重昭来访。宇野重昭提出访日邀请。

4月20日收到李鹏给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来信:“《中共党史人物传》的审定、编辑和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它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起着重要作用。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完成《中共党史人物传》的编辑出版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4月23日接待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麦克法夸尔访谈。

本月在何干之诞辰80周年学术纪念会上发表《他始终站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的讲话。

5月18日与清庆瑞合写《一面历史的镜子——〈记叛徒张国焘〉一书评介》在《光明日报》发表。

5月19日在杭州主持《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3次审稿会,感谢浙江省委、省党史学会、杭州大学等单位的热情支持;介绍外界对《中共党史人物传》的高度评价;说明当前和今后的计划:本次审稿会收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送来的人物传稿314篇,计200多万字,估计可编3卷书,70多万字。此前已编32卷,付印30卷,计750多万字。这次编到35卷的话,可到800多万字。距离50卷的目标,还有15卷。11月争取再编3卷,到38卷,那么到1987年、1988年(50卷)可基本完成……

5月24日出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次评议会。

5月红旗出版社出版《中国城市改革丛书》之《中国首都北京》,其中介绍中国人民大学一栏刊登胡华在辅导博士生牛军、王东及研究生樊天顺的照片。

6月9日会见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阿普特和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讲师安东尼·詹姆斯·塞奇,分别就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2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问题,同他们交换意见。

△收到日本成蹊大学教授宇野重昭的邀请信。行程:10月15—25日,共10天,其中18日、19日两天出席日本国际政治学会30周年纪念大会,作一次讲演;其余时间访问成蹊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广岛大学四所大学,与有关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就访日事宜向袁宝华校长、黄达副校长写报告。

6月12日写出《访问澳大利亚的报告》。

6月13日继续会见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阿普特和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讲师安东尼·詹姆斯·塞奇等。

6月21日参加人民大学职称评审会议,通过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共800人左右。

6月23日上午,与党史系应届毕业研究生合影。下午,参加硕士生樊天顺论文《八大前后》答辩。接待唐曼珍、何仲山来访,请为《卢沟桥风云录》作序。

6月24日上午,重新校看陈修良写的《陈同生年谱》稿并附信寄回。复马洪武、李淑信,谈关于硕士点事。下午,修改成仿吾《长征回忆录》第一章。晚,为硕士研究生张兆本、樊天顺写毕业评语。

6月25日校阅完成仿吾《长征回忆录》并交人民出版社陈汉孝。

6月26日上午,为华东交通大学陈哲群写的《黄道传》写出评审意见,寄回。下午,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列室贺世友推荐《杨贤江传》为优秀成果。

寄湖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何定华函,并附与何长工共同署名的致省委函。寄湖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刘晴波函,附与何长工共同署名表彰湖南省写党史人物传百篇致省委函。

6月27日出席并主持北京市高教局职称委员会及评审组成员会议。晚,接待徐焰来访,谈“和平民主新阶段”等。

6月29日上午,接待汪士汉来访,谈写《伟大的长征》。下午,到陆军总院看望张文秋。晚看望李春辉,为其夫人冯秀明病故致唁。

6月30日发荷兰莱顿大学安东尼·詹姆斯·塞奇博士函。发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系阿普特教授函。

本月撰写出《建国后意识形态斗争的几个问题》讲稿及《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几个问题》。

△在《文史哲》第6期发表《中国革命史研究荟萃(代序)》一文。

7月1日与博士生王东、谢春涛谈话。确定王东论文选题为《中国建国初期与东欧的比较》。

△为自己10月访日写出申请书和简历,以办签证等,送至人民大学外事办公室,得知国家教委已批准此行。

7月2日到香山双清别墅出席北京市革命传统教育座谈会并发言。晚,发给宇野重昭并日本国际政治学会、成蹊大学亚洲及太平洋研究中心函,请对方办签证信。

7月3日与博士生刘利华谈论文《毛泽东的思想历程》。晚,复郭洛夫函,鼓励编《中共党史人物传》到第三十二卷。

7月4日收到英国学者安东尼·库根函,称:“我读过《中共党史人物传》很多卷,觉得这套书很有意思。因为我研究中国东北历史,所以东北人物的传记特别有用。《中共党史人物传》的注释常常提到参考的原始资料,80年代以前这种详细的注释罕见。外国人误解中国历史的原因,常常在原始资料最难得。”

7月5日到国家文物局出席抗日战争纪念馆会议,朱穆之主持,研究于7月7日在宛平城举行抗日战争纪念馆奠基典礼事。

7月6日参加邹谠教授的答谢午宴,与邹谠谈麦克法夸尔邀请明年5月到哈佛大学事。邹谠希望胡华届时能去芝加哥。

7月7日在人民大学给暑期在校学生讲“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林彪事件。

7月8日上午,复堪培拉国立大学王赓武教授函。下午,复联邦德国魏林格博士函,并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向青来访,告知:“胡耀邦接见邹谠时,邹谠说,现在美国人民对中国了解不够,中国形象还不够高大。这需要通过美国知识分子去影响美国的人心,而美国知识分子的认识,需要通过中国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影响。这就需要提高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影响。例如《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索尔兹伯里,如果没有历史学家胡华教授的帮助,是完不成他的著作的。”

7月9日收到宇野重昭寄来日本国际政治学会之正式邀请函。

7月10日到何长工会长处,汇报《中共党史人物传》工作。何老说,自己年事已高,建议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要改选。胡华表示,待把50卷编完再说。

7月11日发致王首道、程子华函,邀请参加11月《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会。

7月22日在大连向海军政治学院全院作“纪念长征50周年”报告。

7月25日致张援远(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翻译)函,校正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差错之处。写出致索尔兹伯里函。

7月26日复美国读者安东尼函。

△收到宇野重昭函,希望胡华访日讲“中国革命史中的社会主义”或“中国革命史的再探讨”。

△收到呙玉临来函,云:收到何长工给关广富的信;何定华已着手准备会议前期工作,并拟会中办一讲习班。

7月29日至8月13日在海军政治学院。1.审看了该院党史室撰写的《人民民主专政问题》的书稿以及关于祖国统一、毛泽东思想等论文,谈修改意见;2.为海军政治学院编写的《历史的结论与现实的道路》一书写序言;3.接待院各级领导、教员(包括其他院校)、研究生来访;4.自7月22日以来,利用讲学的间隙,审看完从北京带到大连的“邓中夏”、“王稼祥”、“廖承志”、“钱壮飞”、“鲍罗廷”、“杨虎城”、“陈为人”、“张昆弟”、“吕振羽”、“季振同”等近40篇传稿。

8月15日上午,看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午,看万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8月19日为杨世兰写评教授评语。晚,写致宇野重昭及泰伟斯函。

8月21日广州外语学院熊泽初来访,谈“何思敬”传。下午至晚,拟定“中国革命史中的社会主义”提纲。收到龚育之寄来“龚饮冰”传并复信,将“龚饮冰”传看完转寄郭洛夫。

8月22日复麦克法夸尔函。

8月24日为施宏寒写评审语。为马洪武之《中国革命辞典》作序。为何鹄志之《向警予传》作序。

8月25日开始撰写《中国革命史中的社会主义》。

8月26日上午,写《中国革命史中的社会主义》之“农业合作化”。发致宇野重昭函,问入境签证之事。晚,接待何仲山等来访,邀为《卢沟桥风云录》写序。

8月27日在北京师院外事招待所出席高教局之教授、副教授职称委员会。

8月29日写《中国革命史中的社会主义》。

8月31日孙敬之的女儿孙小琳和经贸部的记者来访,谈孙敬之生平。

9月1日写完《中国革命史中的社会主义》。

9月2日接待许永跃(陈云秘书)来访,送来陈云为《中共党史人物传》题写的书名(自第三十一卷启用)。至凌晨1时,抄出《中国革命史中的社会主义》讲稿全文。

9月3日写致宇野重昭函。

9月4日上午,陕西人民出版社郭洛夫来访告知:某某写信给中宣部,说“《中共党史人物传》把党外人物也列入传中……”。郭向中宣部出版局陈述:1.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章程有此明文,并经中央批准的,党史人物,不只是党员英烈传;2.胡耀邦同志198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共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列了30多名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奋斗的党外人士;3.刘澜涛同志也曾专门提出这一建议。朱厚泽部长批示同意人物研究会意见。下午,与陈志凌、侯兆水看望何老长工并汇报:1.陈云同志题写了书名;2.本书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3.已请王首道、郭述申、乔明甫、李立、陈修良等老前辈参加武汉审稿会。

9月6日发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伟斯博士、沈钜光博士函。

9月7日上午,校看《中国革命史中的社会主义》讲稿。下午,应张文秋之邀造访聚会。

9月9日收到宇野重昭函,言数日后寄来签证申请并附日程表。

△撰写回忆江隆基文章。

9月11日参加党史系70名新生的迎新会并讲话。

9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乔石在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的汇报》上批示:“编辑出版《中共党史人物传》有很重要的意义,希望继续努力,圆满做好这项工作。”

9月15日收到宇野重昭寄来的日本外务省批准“入国理由书”和“保证书”。

9月16日出席中国老年历史研究会“纪念长征胜利和抗日战争胜利”会议并发言。下午,发致宇野重昭函。收到竹内实函:欢迎赴日访问。

9月17日复竹内实、狭间直树函。

9月18日致京都大学池田诚函。

9月19日致东京大学野泽丰函。致马场毅函。致函伍修权、乔明甫,邀请参加11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共党史人物传》审稿会议。

△接待抗日战争纪念馆陈鼎文来访,谈陈列问题。

△为江苏社会科学院程中原、云南财贸学院周寿文写出评审材料。

9月20日参加华北联大高中班校友在北京工业学院主楼的聚会并讲话。

9月25日因尿潴留而心率过速入安贞医院住院。

本月《树立理想要靠革命理论指引》一文载入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理想的召唤》。

10月13日转入解放军301医院住院。

△原定10月15日访日因病未能成行(已向日本国际政治学会30周年纪念大会寄去题为《中国革命史中的社会主义》讲稿作为书面发言)。

本月为李安葆著《长征史》写出《〈长征史〉简评》。

11月3日在解放军301医院南楼病榻著文《读张闻天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

11月4日至12月28日接受前列腺手术及术后治疗。

△密切关注正在武汉华中大学举行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暨《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4次审稿会情况(虽然未能到会,但领导筹备了这次会议,提出了会议的目的和要求。审稿会后,抱病审看经过复审的稿件,继续完成终审任务)。

△在病床上指导博士生论文等。

12月29日复日本马场毅函。

12月30日审看反映吴玉章的电视剧本《百年震荡》。

△接待赵予平来访,谈“赵品三”传。

12月31日何沁、黄文安、彦奇、彭明、刘炼、刘振寰、杨云若、吴玉林、周朝栋、王顺生、侯兆水等先后到家中看望,谈及有人建议改系名。胡华称,不要扬短避长。

△竺佩芳来访,谓其父竺扬(大革命时中共浙东临特委委员,胡华参加革命启蒙人之一)党籍已自1926年算起(胡华曾为此事奔波)。

△宁培芬、凌虹等来看望。

1987年(66岁)

1月1日上午,袁宝华校长来家中探望,约吴大琨、高放一同会面。胡华谈:“成仿吾”传的编写及张琳的意见;老教授就医住院问题等。与吴大琨、高放一致谈道:一所大学要有一批有声望的教师才行。袁校长讲,民主德国卡尔·马克思大学要人民大学派人去讲科学社会主义。大家一致讲,高放教授可去。下午,接受自贡电视台采访,谈吴玉章事迹。

1月3日为陈志凌写出晋升教授评语。

1月6日麦克法夸尔发来访美邀请函(出席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年会)。

△邹谠、西村成雄、汤山土美子来函问候。

1月7日致函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麦克法夸尔和杨炳章博士。致函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伟斯博士,约其4月来京。

1月8日致日本汤山土美子函。

1月10日发致美国邹谠等函。

1月12日发致美国耶鲁大学阿普特教授函。

1月17日复函日本西村成雄、井上久土,英国安东尼·塞奇等。

1月20日看“罗炳辉”传。

1月22日发给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伟斯博士函。

1月23日审完“罗炳辉”传。

1月24日汤山土美子和天儿慧来访。

1月26日到校参加学位目录修改问题会议。

1月29日春节,与宋涛至袁宝华校长家中看望交谈并一起合影。

1月31日校看《新时期拨乱反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一文。

2月2日复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伟斯博士函。

2月8日收到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麦克法夸尔的正式邀请函。

2月10日收到麦克法夸尔来信,建议4月25日或5月1日赴美讲学。

2月16日与高放到万寿路招待所出席国务院学位修改目录会议。

2月17日主持国务院学位修改目录会议政治学、社会学组会议。

2月18日参加国务院学位修改目录会议,通过社会学、国际政治和政治学修订。

△中国三S研究会秘书刘力群电话告知,黄华致信胡华:1.请接待美国《革命中华》电视片摄制组;2.3月请接待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来访,谈新长征。

2月19日国家教委张仁贤处长介绍增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会议通过本次修订方案的对照汇总和说明。与会专家分头撰写专业介绍,由胡华定稿。

2月21日复黄华函。

△韦庆远来访,介绍哈佛大学及费正清研究中心情况。

2月23日致函美国索尔兹伯里,欢迎其来华访问。

△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伟斯博士4月访问,给王光美、刘英写信。

2月24日按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安排,为接待美国《革命中华》电视片摄制组准备提纲。

2月25日会见美国《革命中华》摄制组,谈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回答该组提问:辛亥革命的成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原因;国共能够第二次合作的原因;近十年中国国民经济为何能发展;国共合作的利弊;等等。

3月1日接杨炳章函并复,附致麦克法夸尔函。

3月2日为中国革命史研讨班(学员百余名)致开学词,主张贯彻研讨精神;发扬革命传统研究党史。给人民大学外事办公室填写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泰伟斯博士来访接待日程。

3月4日为接待索尔兹伯里续拟介绍“新长征”提纲。

3月6日到人民大会堂出席北京市人大八届八次会议。

3月7日在北京市人大八届八次会议小组会上发言,谈发展本国产品、保护革命文物、出版及不准报复人大会的代表等问题。

3月10日写出何鹄志、熊泽初职称评语。

3月1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为日本东海大学访问团师生120人作报告,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讲到吴老玉章、成老仿吾、何思敬、何干之在日本的学习和活动。

3月17日与项子明、廖盖隆、丁一岚、方孔木、苏星、张培森等落实接待泰伟斯日程计划。

△将译出的论文提要寄美国麦克法夸尔,并致杨炳章一信。

△审看《人民日报》专栏拟发的党史人物稿(高君宇、陈毅安、许继慎、黄公略)并寄出。

3月19日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弗雷德曼教授函。

3月26日致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孔飞力、纽约伯克利大学魏斐德、密歇根大学费维恺函。

3月28日为人民大学学生会组织的报告会报告“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上的新发展”。

3月30日工作照片入选北京市人大之《中国首都北京》画册(255页)。

3月31日接杨炳章由麦克法夸尔办公室打来征求访美日程安排意见之电话。

△复索尔兹伯里函。

3月底与高放相约共同参观宋庆龄故居,细看展览的文物资料。

4月3日到北京大学勺园看望来华进行学术交流的澳大利亚历史学博士泰伟斯,并谈泰氏拟讲之《西方研究中国革命史近况》。

4月4日主持泰伟斯在人民大学党史系的《西方研究中国革命史近况》学术报告会。

4月6日陪同泰伟斯在北京大学勺园采访项子明,谈毛泽东与彭真及高岗事件。

4月7日带博士生谢春涛、王东陪同泰伟斯采访廖盖隆,谈高饶事件。

4月8日带博士生谢春涛、王东在北大勺园陪同泰伟斯采访丁一岚,谈邓拓与北京市委。

4月9日陪同泰伟斯访问中国革命博物馆并座谈,苏东海、方孔木、林国良等接待。

4月10日带博士生谢春涛、王东在北大勺园陪同泰伟斯采访张培森,座谈张闻天研究。

4月11日主持人民大学党史系与泰伟斯的座谈会,陈明显、郭政平、黄文安等谈高饶事件。

4月14日接待泰伟斯到人大党史系座谈。由陈明显主谈。

4月15日在北京大学勺园与泰伟斯谈李富春。

4月21日与陈明显、康宏锦继续同泰伟斯座谈。

4月22日写完《中国中共党史研究近况》。

△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职称评定材料。

5月5—24日应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麦克法夸尔主任邀请赴美国讲学。

在美期间,应邀在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座谈会上讲《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在费正清研究中心中国革命史讨论会年会上作大会发言“前进路上的曲折和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在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讲“中国1962—1965年”;与范力沛、索尔兹伯里、史华兹、孔飞力、汉斯、杨炳章、弗雷德曼等学者进行座谈交流;并参观了胡佛图书馆、白宫、旧金山市、国会山、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等。5月24日,结束赴美讲学返京。

6月4日接待威斯康星大学弗雷德曼教授学生高麦德来访。

6月6日给党史教研室讲访美情况。

6月8日与研究生樊天顺谈农业合作化问题。

6月9日为向青的《苏联和中国革命》写出评审意见。

△为杭州大学金普森写出学术评语。

△为大连暑期讲习班校改出讲稿《中国革命史中的社会主义和历史的教益》。

6月11日审阅向青的硕士研究生王文章论文《中苏关系与中国革命》并写出评语。

6月12日阅完陈叔平的《广州公社》并约谈。

6月13日出席北京大学国政系硕士研究生王文章答辩并担任主席。

6月14日新华社北京分社徐小萍、黄智敏就卢沟桥事变采访拍照,为《瞭望》刊用。

6月15日寄出安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戴惠珍《王稼祥》等的评语及提升副研究员的意见。

6月16日为陕西人民出版社郭洛夫职称评定写出评语。

△寄出致麦克法夸尔、泰伟斯、谢伟思、李侃如等函。

6月17日应聘担任《中国革命史辞典》顾问(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系编)。

△发致泰伟斯、史卡拉宾诺等函。

6月18日发致索尔兹伯里、费能文、杨炳章、邹谠、范力沛、谢侨远、戈定瑜等函。

△与张家口地区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白俊卿等谈亲历之1946年张家口工人运动。

6月19日发出致威斯康星大学弗雷德曼教授函。

6月21日写致国家教委和人民大学校方访美汇报函。

△在《群言》杂志发表《勿忘寒窑》一文。

6月22—23日撰写访美报告。写出《美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见闻》。

6月24日写王建初、冯拾职称评语。看牛军博士学位论文。

6月27日写出《访问美国几个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

7月3日出席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1.发扬教学民主;2.发扬学术民主;3.扩大图书资料的开放;4.关于政治思想教育;5.校风、学风等。

7月5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爱国抗日三将军序》一文。

7月15日在哈尔滨主持于黑龙江大学举行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5次审稿会并讲话。

7月16日至8月13日审看完“瞿秋白”、“范文澜”、“刘伯承”、“毛福轩”、“唐铎”、“吴先民”、“关向应”、“刘鼎”、“曾山”等传稿。

7月22日为黑龙江省委党校、省党史学会讲“党推动领导卢沟桥抗战”、“美国对中国的研究”。

7月24日主持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部分常务理事会。在发言中谈道:1.今年12月举行广州会议,明年5月举行石家庄会议;2.后10卷要组织大稿,要开各地审稿会。

7月27日应邀到黑龙江史学会作报告。

8月27—31日及9月1—2日在北京饭店与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谈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长征。

9月6日与韦庆远、王思治、吴奇衍等接待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原主任孔飞力教授。

9月8日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讲义》由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3月重版第8次印刷,此次印40000册。

9月9日致费正清、马若德、弗雷德曼函,并分别寄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及《〈中共党史人物传〉目录》。

9月10日复泰伟斯博士函。接待中国管理软件学院苏燕燕、周佳华来访,来者言北京市今年3万高中生未考上大学;8万初中生未考上高中。拟组织青年自学,其中要以《中国革命史讲义》为教材。审出周天度的“蔡元培”传。晚,阅完本校学位授予材料。

9月11日出席人民大学学位评议会,通过毕业生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9月12日参加吴玉章奖金评奖历史组会议。

9月13日看望蹇先任,送去《长征新记》。

9月16日在人民大学资料楼(现人文楼)主持国家教委研究生司和政教司“关于政治思想教育招硕士生定点会议”。商定11所学校可以招生。

9月29日入住北京第六医院检查,接诊医生以胆石症施治。

9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黄达、陈光等携人大校庆纪念册到医院看望,希望胡华出席10月23日举行的校庆。

本月撰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与实践》、《谈谈研究生怎样写毕业论文》、《从奉化中学求学到走向革命》。

10月1日至3日在医院审看《中共党史人物传》稿。

10月21日请假离开北京第六医院,回中国人民大学准备参加校庆。

10月23日应华北大学政治11班(华北大学成立后第一个政治班,胡华为该班班主任)从各地赶来参加校庆的几十位校友的邀请,参加在人民大学资料楼召开的联欢会并发言。下午,到北京展览馆剧场出席校庆大会。会上,为主编《中共党史人物传》(一至三十二卷)获得“吴玉章奖金历史学一等奖”上台领奖。

10月24日续校看《中共党史人物传》稿。

10月26日至11月18日在北京第六医院、协和医院接受检查治疗,被确诊肝癌后,贺捷生、李振军、程振声等前来看望并帮助联系赴上海长海医院的手术事宜。

△此次住院期间,审改了70多万字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的传稿(1979年至1987年8月,共终审《中共党史人物传》传稿587篇,字数达1050余万,平均每年审定传稿130余万字);校看了30多万字的《周恩来年谱》征求意见稿;批改了3个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论文提纲;阅读了有关党的十三大的文件、资料。

11月13日对到医院来探望的在读博士生谢春涛、牛军、王东等说:“我从17岁参加革命,九死一生,对死我倒没有什么。我从小吃苦,一生辛劳,没得休息。对我来说,生是努力、奋斗,死是休息、安息。”使他深感遗憾的是,他还有许许多多没有做完的事情。他说:“我本想在自己的晚年做三件事:一是编定50卷《中共党史人物传》;二是把博士生带出来;三是写一本可读性比较强的《中国现代史》,这是范老(文澜)生前交给我做的。现在看来,老天爷不让我搞了,我要提前去见马克思了……”

11月19—20日学生董宏(薄一波的秘书)、黎虹(中顾委副秘书长)、滕文生(中顾委局长)、陈威(中顾委副局长)、程振声(李先念的秘书)、宁培芬(《人民日报》编审)等到家中看望。程振声电话联系上海市市长办公室给予具体帮助。高放等闻讯前来探望。

11月21日立书面家庭遗嘱:后事从简,遗体交医院解剖,不必开追悼会、告别会……

11月22日清晨,由家人陪同启程赴上海长海医院手术治疗,党史系教师代表等前往机场送行。

11月25日在上海长海医院招待所与吴孟超教授通电话,希望早做手术,不计较病房床位好坏。

△致函袁宝华、黄达校长:右肝癌变已有5厘米多大,像桃子一般,发展起来很快,“此次患此难治之症,怪我平时习惯于工作至深夜,中午有时休息不好,早上又不注意体育锻炼,是一个教训。参加革命,忽约半世纪,去日苦多,贡献愧少”。

“深谢党的培养、教育和关怀。此次患病以来,我仍抱着乐观的态度,充满信心与病魔作斗争。生就是奋斗,死就是休息,不过尽力争取多有些日子继续从事我未完成的许多工作而已。”

△在第二军医大招待所自述病程和遗嘱进行录音。

11月26日致函正在广州参加《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6次审稿会的全体同志,期盼着继续和大家共同奋斗。

12月5日接受吴孟超教授的手术。医生打开腹腔后看到,由于迅速增大的肿瘤已紧贴动脉,切除已经不可能了……

12月8日术后在接待郭洛夫、南岗、王敏(均为《中共党史人物传》编委,携陕西出版局副局长何其昌慰问函)、华东师范大学翟作君看望时,谈人物传工作:“广州审稿会一定要开好,最要紧的是团结,大家团结起来把传稿审好……还望继续努力,完成50卷的出版、发行工作。”

12月10日发生大出血,病情突然恶化,腹腔再次被打开,寻找出血点。医生对病人著书过劳和“文革”挨斗而数次胃大出血的病史并不了解,待找到出血点在胃里时,为时已晚。

△虽生命垂危,但头脑清醒。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为孙辈写下依稀可辨的“勤奋学习、建设祖国”的遗嘱。

△病危消息传到学校,人民大学副校长黄达和系总支书记刘振寰与林茂生立即赶到上海。

12月14日病情继续恶化。上海中山医院、瑞金医院、新华医院与上海长海医院吴孟超等专家会诊抢救。虽然经过上海市各方面特别是专家们的努力,但终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19时19分心脏停止了跳动。

12月15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广州审稿会全体与会人员还未接到噩耗,他们惦念主编的病情,致函称:“您为了开拓前人未做的光荣事业,从组织领导、运筹策划、培养队伍、严格把关,为《人物传》丛书的问世,呕心沥血,付出了极大的精力。我们为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好带头人感到高兴、自豪和幸福。更令人内心激动不已的,您在病魔缠身、忍受痛苦的时刻,仍然关心《党史人物传》编审工作并写信指导和鼓励我们为继续完成后10卷的任务而努力……”

12月16日遗体于上海龙华殡仪馆火化。当日恰为胡华之诞辰,时年66岁。

12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胡华同志追悼会。

萧克、雷洁琼、闫明复、邓力群、冯文彬、胡绳、李锐、高沂、黎澍、刘大年、金冲及、逄先知、沙健孙、彭云、帅孟奇、刘英、蹇先佛、王定国、刘竞雄、程宜萍、殷子烈、周巍峙、张西帆、杨伯箴、李正文、梅岱、狄子才、蔡美彪、周一良、姚远方、张静如、孙思白、陈铁健、刘健生等参加了追悼会;中国人民大学历届领导人聂真、崔耀先、刘寿彭、赵德芳、孙力余、霍遇吾、张腾霄、谢韬、李文海、罗国杰、杨德福、力康泰、郑杭生和知名教授宋涛、吴大琨、何洛、戴逸、甘惜分、高放及学校师生6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

杨尚昆、宋平、胡耀邦、闫明复、雷洁琼、费孝通等送了花圈。送花圈的还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档案馆、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共张家口市委和首都部分高等院校等单位。送花圈和花篮的还有:何长工、何东昌、林铁、洪学智、莫文骅、曾三、黄火青、张淮三、李振军、李新、刘导生、王光美、张文秋、贺捷生、邵华、佘涤清、廖盖隆、苏星及中国人民大学历届领导李培之、李震中、李焕昌、周兴健、俞家庆、吴树青等。

追悼会由副校长黄达主持,校长袁宝华致悼词。悼词说: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教育家、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中共党史系名誉主任胡华同志。胡华同志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不幸于1987年12月14日19时19分在上海逝世,终年66岁。

胡华同志1921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1937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师范学校。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到奉化城镇、乡村演出救亡话剧,教唱抗日歌曲,主办《战时大众》报。1938年由中共奉化县委介绍到长沙、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不久奔赴陕北抗日根据地,入陕北公学旬邑分校学习。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随罗瑞卿、成仿吾率领的队伍,长途跋涉,抵达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4月起,先后在华北联合大学社会科学部和工人部、社会科学院、法政学院、教育学院讲授“中国近代革命史”,兼任队长和党的支部、总支部工作。在这期间,他经常带领学员同地方游击队一起参加反“扫荡”斗争,足迹遍及整个北岳恒山地区;同时,在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坚持教学与科研工作,深受学员的好评。1943年1月,他作为华北联大的代表,参加了晋察冀边区参议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华同志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到张家口从事工人运动,当选为张家口市总工会执行委员,任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他出色地指导和组织了张家口工人的反奸清算斗争和生产竞赛运动。在《晋察冀日报》、《北方文化》杂志上发表多篇关于党领导新解放城市工人运动经验的文章。

1946年10月,胡华同志重返华北联大工作,任华北联大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史地系副主任。1947年参加河北束鹿县的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8月任华北大学中共党史教学组组长,在吴玉章、成仿吾、钱俊瑞等同志直接领导下,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同时开始担任吴玉章同志的学术助手。新中国成立初期,他还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学习干事会(后改称委员会)的工作,在周恩来、李维汉、徐冰等同志领导下组织、指导有关人士的理论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胡华同志先后担任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1956年被评为教授,兼任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中国现代史组副组长。

“文化大革命”中,胡华同志遭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被剥夺了工作权利,到江西余江干校进行两年的农业体力劳动。在逆境中,他以历史学家的深刻洞察力,坚信党的正确路线一定会重新回到领导地位上。他对林彪、“四人帮”篡改歪曲党史的卑鄙行径深恶痛绝。1972年恢复工作以后,在担任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顾问和北京师范大学党史系教授期间,他在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中竭力抵制“四人帮”的谎言,坚持秉笔直书的史德。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他顶着“四人帮”的压力,收集有关周总理生平的资料,满怀深情地撰写周恩来传记。后来终于在1977年出版了《青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同志》一书,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广为传播。

粉碎“四人帮”后,胡华同志焕发了青春,率先在党史学界冲破禁区,拨乱反正,为恢复党的历史的本来面目,为捍卫党史研究的科学性、纯洁性,不知疲倦地四处讲演。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路线,认真参加党中央组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稿的讨论。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胡华同志先后担任中共党史系主任、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政治学社会学分组召集人,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兼大型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主编,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学”编委、“科学社会主义”编委兼“社会主义在中国”主编,北京市高校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等10多个重要职务。他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历史研究,特别是中共党史的研究,不遗余力,勤奋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胡华同志是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曾应邀前往澳大利亚、美国讲学,对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胡华同志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环境中,他始终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于人民,忠于革命,忠于党和祖国的教育事业。

胡华同志从事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教学研究工作近半个世纪,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党史、革命史的教学研究工作,一息尚存,矢志不移。他治学严谨、思路敏捷,在担负繁重的政治工作、教学工作的同时,勤奋著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他先后编写、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革命史讲义》,成为我国大学生和党政干部学习的重要教材;他与翦伯赞、邵循正合写的《中国历史概要》,出版有日、英、法、德、西班牙、斯瓦希里文等多种译本,为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近年来,他不顾多病之躯,孜孜不倦,埋头苦干,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传》的审稿、定稿工作。这套丛书计划编辑50卷,现已出版32卷,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反响,1986年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胡华获最佳主编奖,1987年又获吴玉章奖金历史学一等奖,在国外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转载或出版。

胡华同志光明磊落,作风正派,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处处表现出了共产党人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优秀品质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满腔热忱,生活俭朴无奢求,深得师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胡华同志在病重期间始终以乐观、豁达的态度与病魔作斗争。临终前一再表示去世后遗体献给医学科学,丧事从简。所有这些都表现了一位共产主义者的唯物主义精神。

胡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教育界、党史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优秀品质和作风将成为激励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祖国教育、科学事业的力量。

胡华同志安息吧!

追悼会上,遗像两边是由胡华转战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时的战友、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著名书法家张西帆撰写的挽联:“痛失硕哲遽尔迎鹤乘风去华声正茂不期化羽珠泪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