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胡华文集(第六卷)
9450800000117

第117章 附 胡华生平年表(2)

胡华生平年表(1921—1987)

1921年(诞生)

12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大桥镇北街村,取名胡家骅,乳名阿灿(抗战胜利后更名为胡华)。

父亲胡明伦,店员出身,曾为当地盐署庶务,正直守身,擅长诗书画。母亲钟惠梅,出生在奉化山岙底村农民家庭,勤劳俭朴,克己助人。姐姐胡雅卿6岁。

1927年(6岁)

7月入本县北街村北山庙岫云小学读一年级。1928年(7岁)

秋随父胡明伦(时在上海瓯盐公所做文牍)到上海生活,全家租住跑马厅(现人民广场)附近睦合路亭子间。就读于宁波旅沪同乡会小学和培本小学。

1931年(10岁)

因时局动荡、社会混乱、生活艰难,随母亲、姐姐返回奉化,续读北山庙岫云小学后转县立锦溪小学。

1934年(13岁)

秋于锦溪小学高小毕业,考入奉化中学读初中。

1935年(14岁)

在全国抗日爱国运动特别是“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下,关注民族危亡,经常阅读《申报》、《大公报》、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生活书店出版的《青年自学丛书》、鲁迅著作等进步书刊,萌发了抗日救亡、追求革命,反对国民党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思想。

△因用心求学,前两年每学期都获得学校颁发的“品学兼优”奖状。

1936年(15岁)

下半年在学校出墙报并率领学生反对校方灌输“法西斯精神”,抵制童子军统一着装,险被开除。而学校学习意大利、强制推行呢料童子军服这件事,终被抵制。

1937年(16岁)

春组织同学抗议奉化当局将有不满蒋介石言论的校长撤职。

夏初中毕业。

秋因家境贫寒,考入免费供学的浙江省立高等师范(附设于浙江慈溪锦堂师范)就读。

冬因日军进犯,杭州沦陷,浙江省立高等师范学校被迫停办。领取肄业证书返回家乡,与母校奉化中学校友共同发起组织“醒民剧社”抗日宣传队。在中共浙东地下党组织的指导和支持下,深入乡镇宣传抗日。

1938年(17岁)

3—4月在宣传抗日的同时,兼任乡下霄霅小学初小课程代课教员。

△受中共浙东临特委指示,负责联系与组织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陆续联系到邬汝蛟、张林冬(女)、洪启华、方宗惠、傅赛英(女)、王大舜等,并商定5月5日启程。

5月送邬汝蛟、张林冬(女)、洪启华等四青年启程,与其他三人因家人阻拦或路费问题未能同期奔赴延安。

△在中共浙东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与严圣荪、方宗惠、陈天健等同学凑钱主办《战时大众》报宣传抗日,将该报逐期寄给延安的毛泽东。报纸每三日一期,受到民众欢迎,销量甚好。

7月《战时大众》报收到毛泽东亲笔复函,大体内容是:“《战时大众》报执事先生:收到贵报。你们用通俗的文字,向人民大众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这一工作很好。希望报纸由宣传工作,进而起到组织群众的作用。此致敬礼!毛泽东×月×日”

8月考取奉化县萧王庙镇公所事务员,以镇公所名义在群众中宣传抗战,同时积攒赴陕北的路费。

10月5日带着中共浙东地下党组织的介绍信(以“剑虹”署名致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再由那里介绍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与校友张岱由奉化搭乘汽车出发。当晚至金华县,遭受盘查。

10月6日自金华乘火车横穿江西抵湖南株洲,又以卖苦力免费搭乘运煤火车到长沙。

10月7日因水路、陆路受阻,滞留长沙。坐舢板渡湘江到橘子洲头躲避日军飞机轰炸,遇长沙八路军新四军驻湘办事处同志,找到办事处负责人龙潜(1930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等职),遂经介绍以新四军学兵队队员的名义,乘小火轮过洞庭湖赴武汉。

10月12日到达武汉,与来自各地的四十来个青年在汉口八路军办事处楼下大厅水泥地上打地铺数日等待出发。

10月中旬在武汉被编入40人的“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由新四军上校参谋罗征远率领,乘火车到达湖北广水,即千里步行,经鄂北的应山、随县、枣阳到河南的南阳,复经临汝而达洛阳。洛阳有火车通往西安。国民党借口新四军驻地不在西安,被扣了一天。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同洛阳国民党军卫戍司令部通长途电话交涉后,乘火车到达西安。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换装编为一二九师教导团,翻山越岭奔赴陕甘宁边区。

11月7日经700里行军到达陕甘宁边区。随即进入位于旬邑县看花宫的陕北公学学习,入关中普通队一区队48队(在看花宫附近坪坊村),学制三个月。

12月作为留校学员,参加陕北公学为开赴晋东南前线或到敌占区、蒋管区及到国外做秘密工作的毕业同学举行的欢送活动。

1939年(18岁)

2月普通队学习期未满,考取一年学制的高级研究班,入高六队。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概论”、“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问题”、“游击战争”、“群众运动”等课程。

△由高六队指导员曾毅民、潘任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预备期三个月。

春响应党中央开荒生产的号召,一边学习,一边与陕北公学师生一起到几十里外的何家山开垦荒山,种粮种菜。

2—6月在陕公高级研究班,认真听课,并以惊人的速度读完马克思、恩格斯的五部经典著作、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和当时所有能找到的毛泽东著作以及政治经济学、哲学选辑、耶鲁斯拉夫斯基的旧本联共党史等书;数次参加学校的大型军事演习。

6月由中共预备党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任党小组长、课代表。提前从陕北公学高级队毕业。

6月下旬随陕北公学师生由旬邑看花宫村出发赴延安。驻地在延安桥儿沟天主堂后面山坡的窑洞。

7月9日与新成立的华北联合大学(由四校整编合并:陕北公学改编为社会科学部,鲁迅艺术学院改编为文艺部,延安工人学校改编为工人部,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改编为青年部【1】)师生在延安桥儿沟天主堂西侧的大场院聆听毛泽东作的报告(此次报告主要内容,于当年10月发表为《〈共产党人〉发刊词》)。

7月10日与华北联大师生在延安桥儿沟天主堂内,聆听周恩来作国际形势和抗日战争形势的报告。

7月11日在延安北门陕北公学礼堂,参加党中央为陕北公学干部和学生代表举行的欢送晚会。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及中央各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大会,李富春代表中央致欢送词,成仿吾代表师生致答词。

7月12日随编为第三梯队、番号为“独立旅”的华北联合大学1700余师生和第一、二梯队抗大5000余师生,在成仿吾、罗瑞卿等率领下,背负行囊奔赴太行山晋察冀、晋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华北联大准备就地开展国防教育,培养革命干部,为前线输送生力军)。

7月随队伍长途跋涉,行军经清涧、绥德、米脂、葭县,到黑峪口、府谷一带渡黄河。行军时担任独立旅一团团部联络员和连部通信员及党小组组长。

8月17日渡过黄河,在兴县曹家坡一带休整。

9月23日下午4时,随队伍轻装急行军150里,先赶到距同蒲路40里的集结地,然后由太原以北、忻县以南的麻会镇、豆罗镇地段,趁夜冒险越过同蒲路日伪控制区。

9月29日到达灵寿县陈庄一带。适逢八路军反“扫荡”,进行陈庄战斗。与抗大二分校和华北联大部分同学立即投入战斗。

本月因行军中及通过敌人封锁线时吃苦耐劳,积极勇敢,表现突出,受到独立旅一团团长江隆基在全团大会上的表扬。

10月中旬到达胭脂河畔阜平县城南庄,随华北联大在此落脚建校。学校开始在平山、灵寿、阜平、唐县一带招生,一边抗日打游击,一边训练干部。

11月7日参加华北联大在城南庄打麦场举行的开学典礼。作为“马列主义理论队伍的新生力量”(江隆基语),被分配到华北联大政治研究室中国问题研究小组,一边准备政治理论课,一边参与进行边区和国内外政治问题的研究;刻苦研读成仿吾、何干之提供的、从延安通过敌人封锁线带到边区的书籍和资料。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研究的生涯即从此时开始。

11—12月参加晋察冀边区冬季反“扫荡”战争,任冬季反“扫荡”华北联大平山、井陉两县参战实习队副队长、党支部宣传委员,与地方游击部队一起,在冰天雪地的太行山区与敌人周旋,行军之余研读《资本论》。

1940年(19岁)

1月在反“扫荡”中,随华北联大迁到平山县元坊村。

2月入华北联大校部政治研究室,研究“中国问题”。

4月开始在华北联大社会科学部和工人部担任“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教员,为华北联大第二期学员(学制半年)讲课,从此登上大学讲台。

夏与华北联大师生从平山北部山区元坊一带移驻滹沱河边李家沟口、长桑一带。

秋在日军进行的秋季“扫荡”中,经常孤身穿梭于连家沟和河西之间,传达上级指示和校部军事情报部门提供的敌情,鼓舞师生战友增强反“扫荡”必胜的信心。一次在村中遭遇日军搜捕,扮作堡垒户乡亲“发高烧的儿子”躺在炕上,躲过敌人刺刀。

冬率部分师生转移到晋北第二军分区的盂县、五台山一带参战实习。插到敌人外围参加了破击战并开展扩军工作。

1941年(20岁)

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按照华北联大教务长江隆基的指示,撰写《论中国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性》一文,经江隆基修改,以“华维清”笔名,发表于晋察冀军区《抗敌月刊》三月号,此为第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

3月反“扫荡”结束,随华北联大转移到唐县神南庄一带。调任华北联大法政学院教员,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等课程。担任政治研究室中国问题组组长。

秋在日寇集中日伪军13万人,对晋察冀腹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时,担任秋季反“扫荡”华北联大阜平五区参战队队长,后转移至阜平北部一带,晋冀交界的太行山北段。

11月八路军粉碎敌人的“扫荡”后,随华北联大在滹沱河边继续办学。由于学员多为来自平、津等大城市和冀中平原的革命青年,华北联大成立了高中班,此时担任高中班中国历史课教员。

1942年(21岁)

春随华北联大迁至阜平平房、河西、井儿沟等村。

夏随华北联大高中班转移到阜平高阜口村。

秋在华北联大校部中国通史研究室继续任教“中国近代革命史”,担任校部支委、实习支书,参加整风学习。

△在日军对晋察冀腹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时,任华北联大校部反“扫荡”实习参战队副队长,一边战斗,一边教学。(敌人采取残酷的“三光”政策,根据地粮食供应十分困难。党中央决定华北联大缩编,保留教育学院并成立师范班,其他转移到延安。)

1943年(22岁)

1月15日作为华北联大代表,到阜平县温塘村参加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

春粉碎日军“扫荡”后,华北联大教育学院开始在神仙山南麓,阜平县平房、河西一带进行正常教学。教授高中班、师范班“中国革命史”课程,并参与华北联大驻在区区委工作,领导驻地村支部。

秋参加晋察冀边区整风学习班。

冬与学员一起与敌周旋,协助所在区政府征粮支前,与民兵一起侦察敌情,埋雷阻击,打麻雀战。一边战斗,一边教学。

1944年(23岁)

1月25日与华北联大师生一起和驻地军民欢庆反“扫荡”战斗的胜利。

2月在教学的同时,参加大生产运动,与学生一起种菜、纺纱、制糖、搞运输。

至4月底在晋察冀边区数年来,遵照华北联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办学宗旨,还曾带学生参加过边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建政运动、扩军运动、统一累进税工作、拥军优属和抚恤救济工作。

5月至年底在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参加整风学习,被编在整风审干学习班一队,担任文艺干事。在坦白运动中,因是蒋介石“同乡”,被怀疑为“特务”,审讯中患严重风湿症以致昏迷。

1945年(24岁)

上半年患严重的风湿症和胃溃疡,于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医院治疗半年余。

7月病愈归队,返回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由党校教务长周荣鑫等签署的整风审干的组织结论为:“无论如何没有政治问题,历史也是清楚的。”

8月下旬日本投降后,受党组织派遣赴察哈尔省张家口市,从事新解放城市的工人运动。

9月9日进入张家口。

9月10日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工运前辈萧明领导下发动工人运动,筹备张家口市总工会。

12月9日在《晋察冀日报》发表《张市总工会发动批评与提案讨论运动,拟以最大的民主集中全体工人意志》一文。

12月15日在晋察冀边区工、农、妇、青、回各团体合编的《群众》杂志第2卷第7期(工运专号)上发表《领导城市工人斗争的经验》一文。

12月21日出席张家口市第一次全市工人代表大会,被选为市总工会执行委员,并先后担任市总工会宣传部副部长、部长。

1946年(25岁)

1月继续深入铁路、电灯、运输、烟草、理发、人力车、面粉、印刷等行业工人中发动群众,进行调研;以清算复仇斗争为起点,经过民主评定工资和组织生产合作,转入大生产运动。

2月20日在《晋察冀日报》发表《张家口工人组织和斗争的主要经验》一文。

5月1日在《北方文化》半月刊第1卷第5期发表《新的工资制度和工人生活》一文。

5月16日在《北方文化》半月刊第1卷第6期发表《张市失业职工怎样被解救》一文。

5月在《晋察冀日报》发表《人民解放的伟大时代——工人运动在新时期的新高潮》一文。

7月1日在《北方文化》半月刊第2卷第3期发表《英勇斗争的二十五年——中共诞生后张垣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一文。

7月6日、10日在《工人报》连载《可歌可泣的二十五年——中共诞生后张家口工人的英勇斗争》一文。

7月16日在《北方文化》半月刊第2卷第6期发表与吴小武(又名肖也牧)合写的《张市的劳资合作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文。

8月27日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形势下,深入各行业,发动工人开展劳动竞赛支援前线,并组织工人报名参军,上前线保卫解放区(我晋察冀军区所部正在抵御国民党军队从东、西两翼对边区的侵犯)。

△至此,在张家口参与领导工人运动一年。组织工人进行反对汉奸恶霸的清算斗争130多次,在工人中发展党组织,并为发展工业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前线宣传和动员群众,以及总结经验付出了忘我的努力。

9月上、中旬受党组织安排,往返张垣和蔚县西合营,经怀安、涿鹿下花园、宣化等地运送档案物资等,进行总工会机关撤离张家口的前期工作。

9月20日与工会同志从张家口撤出南下。

9月下旬至11月底经怀安进入蔚县、广灵。再经灵丘进入晋察冀腹地——阜平县城南庄。在晋察冀中央局组织部征求本人工作再分配(晋察冀日报社或华北联大)的意见时,表示希望重返华北联大教学岗位。

12月在地方游击队护送下,由唐县趁夜过平汉路国民党军封锁线,经安国县境行军到冀中平原束鹿。到大李庄华北联大校部报到,遂被任命担任史地系副主任(教育学院分三个系:教育、国文、史地)、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支部书记、政治八班班主任,讲授“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

1947年(26岁)

1月奉党组织指示率华北联大学生开始参加河北束鹿的土改运动。

3月担任校刊《联大生活》编委,艾思奇、何干之任校刊顾问。

△在《联大生活》第2期发表《略谈近代史教学》。

△担任华北联大中国近代史研究室主任和研究生导师(华北联大决定各学院成立培养研究生的各种专业的研究室,加强教材建设、师资培养,为过渡到新型高校正规教育做准备)。

6月10日由河间冀中新华书店出版新作《日本投降以来美帝国主义侵华史略》(校长成仿吾作序)。

6月29日制订半年写作计划。

7月15日积极参与学校发起的立功运动,制订出半年立功计划。

8月由冀中新华书店出版与彭明、邓毅、王赓合写的《日本投降以来中国政局史话》。

1948年(27岁)

5月担任新成立的华北大学(由华北联大与晋冀鲁豫北方大学合并成立)一部政治11班班主任。

△开始兼任华北大学吴玉章校长的学术助手(直至1966年吴老逝世)。

8月任华北大学一部(政治理论部)中共党史教学组组长、主讲教师,并负责编写教材。时华北知识青年成群结队投奔革命阵营,华北大学学生激增。胡华以在广场讲授数百数千人的大课为多。据戴逸(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为胡华指导的研究生)回忆:“胡华的课程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分析史实精辟而深刻,讲课带着充沛的革命感情。至激动处,往往声泪俱下,满座动容,成千青年的心灵被课程内容深深地打动。”苏星(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求是》杂志主编,当时在一部政治11班做胡华的助手)回忆:“胡华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内容丰富,很受同学欢迎……听了胡华老师的讲课,使我们看到了新中国的未来。”

10月22日因批评一些解放区土改和整党中产生的“左”倾偏向,被迫作书面检查。

1949年(28岁)

3月根据中央决定,华北大学向北平迁校。3月初,校部已开始在平、津等地公开招生,新的培训教学在即,奉命率助手戴逸、彦奇等同乘一部“四野”大卡车从河北正定华北大学校部出发到达解放了的北平城。

4月初担任华北大学第一部第八区队队长、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招收新学员千余人。

4月15日于第八区队驻地(北平铁狮子胡同和敬公主府内)主持召开第八区队第一次全区队会议。

4月30日主持区队会议,听82队张志明、83队徐禾、84队刘度、85队杜枚、86队高潮、87队于民、88队崇生等汇报学员情况及特情并布置工作。

5月6日在华北大学出版《中国近代革命史讲话(初稿)》,共三编。此书是根据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以十多年来积累的研究和授课史料,总结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而编写的,成为华北大学全校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学习的教材,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一书的雏形。

5月11日、28日听本区队七个队汇报学生思想情况。

7月主抓毕业分配工作。当时70%~80%的毕业生南下,口号为:“南下最光荣,解放全中国”。

7月16日至23日在《北平解放报》连载发表《苏联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一文。

7月23日早晨,为八区队毕业南下学员作动员报告时,临时接到通知,去听周恩来的政治报告。受华北大学八区队84队17岁的女学员李湄(李少石烈士和廖梦醒同志的独生女、何香凝老人外孙女)的委托,捎去她给周恩来的一封信。胡华把信交周恩来,并回答了周恩来对李湄学习情况的询问。下午,赴清华大学千人大课堂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7月27日组织召开第八区队学员毕业恳亲会。

7月31日组织第八区队全体参加华北大学一部第五至九区队毕业典礼。吴玉章校长主持,朱德总司令亲临祝贺致辞。

8月与廖盖隆合著的《中苏问题讲话》由天津联合图书出版社出版。

8—12月在华北大学一部第八区队学员毕业分配后,8—12月该部没有招收新生。此时,在吴玉章校长关心下,在给华北大学三部和其他高校讲授“中国革命史”之余,在《中国近代革命史讲话(初稿)》基础上,赶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以适应新中国对这一学科进行教学与革命宣传的急需。这一时期,每写出一编革命史稿,即送吴老审阅。

9月毛泽东、周恩来要求全国政协委员系统地学习社会发展史和中国革命问题。全国政协常委会经讨论,决定成立学习干事会(后改称学习委员会),除推定徐冰、王昆仑、章乃器、施复亮等参加外,又决定聘请年轻学者进行理论学习的组织和辅导。与于光远、王惠德三人受聘。

△回故乡浙江奉化探望阔别11年的双亲。

11月9日参加全国政协学习座谈会第8次讨论会。

11月23日收到吴玉章亲笔题赠的新著《新文字与新文化运动》。

12月在听取校领导和中宣部多位领导的审阅、修改意见后,于华北大学驻地(北京白米斜街张之洞故宅)初步完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书稿的编写。

1950年(29岁)

1月2日拟出1月工作计划:1.写出《苏联怎样帮助中国革命》;2.改出《中国工人斗争史页》;3.看“抗战史讲义”、“近百年历史故事”、“苏运材料”;4.编《中国革命史教学参考书》,写《为什么学习中国革命史》、《革命领袖传记》;5.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1月27日到北京大学工学院讲“中国革命史”。

2月7日应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的邀约,写出《学习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一文在《人民日报》发表。

2月1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中苏盟约——斯大林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一文。

2月2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文。

2月2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移交中国长春铁路》一文。

2月2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旅顺口及大连的新协定》一文。

2月2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国》一文。

2月2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承认和保证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一文。

本月开始为本校本科生讲授“中国革命史”。

3月在北京新华书店出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这是新中国第一本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编写的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书籍。此书一面世,很快成为大、中学校的教学用书,成为新中国各界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普及读本(此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由人民出版社及东北、上海、汉口、天津等地新华书店、华东军区、广州南方大学等单位相继印行。20世纪50年代共修订出版13版次。外文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出有日文、朝鲜文版本以及国内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文字译本。1980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重印增订本;2009年9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

本月所著《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几个问题》由中苏友好协会平原省分会编印出版,《学习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由时代出版社出版。

3月2日在北京市人民广播电台的工人青年联合讲座中播讲《新的中苏条约中的几个问题》。

3月3日在清华大学干部会上报告“怎样教学革命历史”。

3月12日在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举办的“每周苏联介绍”讲座中讲“中苏条约和协定中的几个问题”。

3月20日至24日在《人民日报》连载《论中苏盟约》,1951年中国人民大学将其编印成册。

3月25日在《中国青年》第35期发表《怎样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一文。

春开始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学习干事会(后改称学习委员会)的工作,在周恩来、李维汉、徐冰等直接领导下从事组织理论学习的工作,并聆听了周恩来、刘少奇、李维汉等同志的许多重要报告。

4月1日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讲《谁领导了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大革命》。此为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为了解答京津各大学在学习“新民主主义论”政治课当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特在北京市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定期广播学习讲座。

△在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学习》杂志第2卷第2期发表《中国革命的性质》一文。

4月15日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民主主义论广播学习讲座”节目中,播讲“谁领导了抗战,谁发动了内战”。

4月23日赴天津作《新民主主义论》学习报告。

4月24日在《北京青年》第45期发表《谁领导了五四运动》一文。

5月重新修订《苏联是怎样的一个国家》,由新潮书店出版。

本月在《新华月报》第2卷第1期发表《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一文。

△寄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给周恩来总理。周恩来阅后请他的秘书于刚转告:“北伐战争不要把独立团写得太突出了。关于史料可以多多访问一下各种历史事件的当事人。”

6月27日在《北京青年》第49期发表《“卢沟桥事变”断片》一文。

△所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在华北五省两市宣传部长会议上受到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的表扬。不久,教育部通令规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为全国高中历史课本。

8月出席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学讨论会。

△《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移交中国长春铁路》、《关于旅顺口及大连的新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国》、《关于确认和保证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等文载于新华时事丛刊社编的《论中苏盟约》。

9月14日、28日参加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座谈会、讨论会。

9月30日在日文《学习之友》第15号“沈阳民主新闻”上发表《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一文。

10月3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此后曾任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

10月26日参加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座谈会第9次讨论会。

11月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美帝在走着日寇侵华的老路》。

11月9日出席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座谈会第8次报告会。

11月16日为辅仁大学全校师生员工报告美帝侵华政策。

11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书讯:新潮书店即将出版一批大众的通俗读物,定名《新潮文库》,内容以灌输各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主,已出版的计有《苏联是怎样的一个国家》(胡华著)……已付印的计有《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几个问题》(胡华著)……

11月23日参加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座谈会第10次讨论会,讨论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

本年被评为副教授。

1951年(30岁)

1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座谈会第11次讨论会,讨论阶级观点。

1月18日出席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座谈会第9次报告会。

1月21日至24日应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的邀约,写出《学习列宁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一文在《人民日报》连载。

2月1日参加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座谈会第12次讨论会,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

2月1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中苏盟约——斯大林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一文。

2月15日参加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座谈会第13次讨论会,讨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3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将曾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学习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学习列宁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两篇文章结集出版,书名为《学习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

3月14日参加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座谈会第14次讨论会,讨论社会的思想意识。

3月19日与彭明合著的《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学习方法》一文发表于《人民大学校刊》第1期,《新闻学习》第15期头条予以转载。

3月28日参加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座谈会第15次讨论会,进行总结。

3月31日在《人民大学周报》第16期发表《“三一八”爱国运动的经过和意义》一文。

4月15日《人民日报》所载文章《北京几家书店门市销售情况》(陶慧因报道)中说:大多数读者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思想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因此最好销的读物是毛主席著作,社会科学、时事及有关学习的书籍。这些读者,主要是青年学生和在职干部。销行最广的是毛主席的《实践论》、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斯大林的《民族问题与列宁主义》,以及《土地改革重要文献汇集》(人民出版社编)、《中国共产党党章教材》、《历史唯物论与社会发展史》(艾思奇著)、《今日印度》(杜德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胡华著)等。

4月26日在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的安排下,为各民主党派总部工作干部学习会作“关于社会发展史第一单元的解答和第二单元的启发”报告。

4月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戴逸、彦奇为编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9月30日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第8次授课提纲讨论会(简称授课提纲讨论会),讨论刘经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备课。(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建立后,设有“授课提纲讨论会”,以这种例会形式,检查和指导教员的授课准备。)

10月4日主持第9次授课提纲讨论会,讨论戴逸“四一二到七一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教训和意义”的备课。

10月×日主持第10次授课提纲讨论会,讨论“八一至六大”授课提纲。

10月16日主持第11次授课提纲讨论会,讨论冯拾的“发展了六大正确方面,星星之火革命形势”。

10月20日出席在中国人民大学小礼堂召开的关于近作《学习〈实践论〉与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用学习〈实践论〉来纪念党的30周年》的讨论会。听取艾思奇、何干之、王南、尹达、刘经宇、李新等提出的意见。

11月10日主持第12次授课提纲讨论会,讨论任一民的“九一八到长征”、戴逸的“华北事变到统一战线形成”的备课。

11月15日主持第13次授课提纲讨论会,讨论贾岩的“相持阶段,反共高潮”的备课。

11月22日主持第14次授课提纲讨论会,讨论冯拾的“敌后人民的英勇斗争,整风运动”的备课。

11月26日、27日出席所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修改预备会。

11月28日主持第15次授课提纲讨论会,讨论贾岩、任一民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备课。

12月5日主持第16次授课提纲讨论会,讨论:1.测验题问题;2.整理提纲问题;3.检查问题;4.科研工作问题。

12月31日主持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例会,讨论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年遭受建国后第一次政治批判。主要原因是为民营的新潮书店(原为天津联合出版公司,1950年2月成立,是一些追随共产党多年的国统区文化出版界进步人士开办的)组织、撰写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革命历史的书稿。书稿内容没有被指责存在错误,但批判的罪名是“与资产阶级书商勾结”。

△在整风镇反中,为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中心指导组负责人之一。

1952年(31岁)

2月4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革命史课程准备会议。

△日记中称:“我调动,何亲自领导,交代接替的会议;迎接15号开课的准备会议。”并为此作出详尽的建议性工作方案。

2月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中苏友好协会支会为庆祝《中苏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两周年举行的讲演会上,作题为“中苏盟约的伟大意义”的报告。

2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干)字第一号命令:胡华暂行代理中国历史与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主任。

2月16日、17日、19日分别召开本教研室“研究生大课研究会议”、“研究小组工作计划汇报会”、“本科、研究生、函授教学任务讨论会”。

3月12日收到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代收武器捐款收据”。此前,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在国内畅销,所获稿费颇丰。由胡华提议,经参与编辑者戴逸、彦奇一致赞成,三人将稿费悉数捐献,支援抗美援朝购买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