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
9450200000023

第23章 就业创业指导(1)

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职业与“饭碗”的矛盾经常会发生。有的人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标准选到合适的职业,于是索性不就业,坐等理想职业的出现;有的人随便谋个有收入的职业混日子;也有的人对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相符的工作怨天尤人,无所作为。这些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在于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另一方面在于缺乏就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大学毕业生要认识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前奏,要胸怀抱负,坚信理念,不畏困苦;人要有所作为,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本部分包含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两方面内容,从端正职业观念出发,对就业和创业的必备能力和技巧进行了阐释,以期指导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具体实践活动。

5.1 就业指导

引例

要求苛刻令单位无法接受

某校现代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与某集团公司经过双向选择、面试考核,终于进入签约阶段,协议书首先由毕业生本人签署应聘意见。该生在“应聘意见”一栏中写下了以下6条要求:从事财会工作;每周工作五日,每日八小时工作制;解决户口,提供单身住房;住房公积金、劳动保险、养老保险等相关支出均由公司负担;每半年调薪一次;公司不限制个人发展。单位鉴于以上条件不能完全答应,将协议书退回,并建议修改后再签。最终,该生因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未能被录用。

简析

从表面上看,该生未被上述单位录用在于其所提要求过于苛刻,而从背后的原因来看,则是该生对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够了解,没有掌握职业选择的基本技巧,也没有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由此可见,端正观念、学会择业,是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的关键。

5.1.1 正确对待就业

1.就业的含义

什么是就业?这是面临毕业的学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过去,我们通常把就业定义为“就其身于一业”,即个人进入一个正式组织,获得一个正式职业。“正式组织”主要指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被排除在外。这种就业观念受到计划经济下的计划用工、统一分配、城乡分离就业的特征所影响,就业被看成是一次性、简单性、终身性和政府性,带有传统自然经济观念的特征。现在,就业被定义为“劳动力得到有报酬的使用”。这一定义的特点有二:一是突破了传统定义中否认劳动力是商品的思想禁锢,强调了就业本身就是劳动力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过程;二是认为随着市场经济和人才流动的加剧,就业不再是“从一而终”和“一劳永逸”的简单过程,就业、择业应该是伴随一生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放宽就业认知,要把从事各类劳动而获得合法报酬和收入的活动都视为就业。从这一角度出发,所谓就业就是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在一定的岗位上从事有报酬或有收入的合法的社会劳动。

2.就业观念

1)树立正确就业观

(1)要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

就业观是指人们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成分。价值观是指个体看待客观事物及评价自己的重要性或社会意义所依据的观念系统,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种价值取向。但在就业过程中,很多毕业生更多地表现出个人价值取向,把个人的价值看得很高。他们凭借所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竞争性流动”,把自己作为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把个人的品质、人格、技术、知识、情感都溶化于商品中,把学习和工作当成一种纯粹的投资,以期“在市场上成功地出卖自己”,以求最大限度上实现个体价值,而对社会价值予以淡化甚至忽略。马克思曾指出:“劳动本身,不仅在目前条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们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它就是有害的、造孽的。”任何自我价值都只能在国家命运与社会价值下获取。因为个体的需要离不开社会的制约,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个人价值就实现得越充分,社会给予你的尊重、肯定、承认就越多,如果一味追求名与利,抛开为社会服务,个人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对毕业生来说,就是要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报效祖国的思想,把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于社会,献身于事业,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国家重点单位和需要人才的基层单位、艰苦行业、边远地区,就是国家的利益所在,也是我们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大局,更是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服务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在事业的发展中求得个人的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和自我成才的抱负。

(2)职业无贵贱

职业从最基本的意义上看,只是一种社会分工,最初并不具有功利色彩,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从自己的一己之利出发,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将职业划分出三六九等,将不同的劳动者划分为高低贵贱,形成了“职业歧视病”。本质上看这是封建等级思想在现实社会的反映,与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人人平等思想背道而驰。职业并无等级差别,并无贵贱之分,每一种合法正当的职业都是社会需求的结果,每一个诚实的劳动者都是在为社会作贡献。职业可以不同,但职业的地位是完全相同的,劳动者在职业所作的贡献可能不同,但劳动的品格是相同的。从本质意义上看,所谓职业就是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计,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作贡献,这是何等光荣之事,美丑之别何以产生?因此作为掌握了先进文化科学知识和具备崇高思想境界的未来劳动者,不应随波逐流,带上有色眼镜看职业,而应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职业,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击不健康的社会偏见,让劳动光荣、职业平等的思想回归社会。

一些大学毕业生认为“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服从祖国的召唤和实现自我表现理想并不冲突,相反成功的概率更大,因为“孔雀东南飞,人才东南涌”会导致岗位竞争剧烈,就业难度增大,例如2005年上海市首批计划招聘公安机关文职岗位工作人员778名,然而有近2万青年参加招聘报名。而在中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相对薄弱,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梯级推进,它们对人才的需求量和吸收量成倍增加,无论是国家和地方对高层次人才都给予了相当优惠的政策和待遇,从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毕业生会获得称心职位的几率和事业成功的可能已高于东部。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对中西部艰苦的工作环境过分夸大,对较低的工资待遇过分敏感,由此羁绊住了他们迈向西部、走向农村的步伐。中西部条件的相对艰苦和待遇的相对较低是客观的事实,但任何事物总有自己的优缺点,没有剧烈的竞争压力和低廉的物价水平何尝不是一种弥补,况且中西部具有无穷的发展空间。

(3)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

在就业这件大事上,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总体形势,认真考虑所学的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又要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尤其是当自己的主观愿望同现实需要发生矛盾时,既要看到自己的所长,又要看到自己的所短,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明确就业的大体方向和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增加成功的概率。

正确评价自己的方式有三种:一是自我反省,即通过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理想、需要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潜力;二是社会比较,即将自己与社会上的其他人进行比较,既可以通过与自己条件、情况类似的人比较来认识自己,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和态度来认识自己,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社会活动,从活动的结果分析来评价和认识自己;三是心理测验,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测验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点,找出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从而减少择业的盲目性,避免承受不必要的心理挫折。

(4)职业成功靠奋斗

每一个大学生都渴望自己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能够开辟一片天地,成就一番事业,为此他们对纳入就业视线范围的每一岗位进行审慎的评价,力求选出最优者,这本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无可厚非,但是很多人只注重对岗位客观的外在评价,而没有看到岗位本身的优劣只是为成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不是唯一的条件,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从业者本身的努力和勤奋,三百六十行,行行皆辛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无论将来的职业是国有还是私营、是经商还是从政、是事业还是企业、是沿海还是内地,成功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因此在未来的职业中只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不在意个人得失,明白勤快是赐福而不是吃亏的道理,就会很快进入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小资料】

名言警句

世界上没有卑贱的职业,只有卑贱的人。——林肯

职业是天然的医生,对人类的幸福来说是根本性的。——克劳狄安

最低微的行业和职业也是很有用处的,最低微的工匠或机械师对人生筵席的贡献远大于深刻的学者和雄辩的理论家。——塞·约翰生

2)选好就业方向

(1)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就业门路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组织形式。劳动力是社会生产中最主要的资源,劳动力的流向是根据市场的经济走向进行调节。进行职业选择,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把面向市场选择职业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考察市场,我们应当研究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市场的行业需求和地域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而找到就业的方向。

国家相关部门每年会通过调查,发布有关的就业信息,从而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性意见,就近年的调查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了以下变化:一是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量将会呈现下滑趋势,而非国有单位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将会增多。预计非国有单位能为毕业生提供55.2%的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能分别为毕业生提供26.1%、14.4%、4.3%的岗位。二是不同城市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各有不同侧重。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目前又正处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因此对土木工程、汽车技术及应用、机电一体化、道路与桥梁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大,学习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更容易在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找到用武之地。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近年来也有一定的发展。西安、成都、武汉这三个城市,对财会、临床医学、数学、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有较大需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作为各个省的经济贸易中心,青岛、南京、济南、广州、厦门、深圳、杭州、宁波这八个城市则更多地关注管理学、建筑学、国际贸易、经济学等专业毕业生。各个副省级市的专业需求类型异中有同,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信息与电子、市场营销、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在十五个城市均有较大需求。

(2)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就业方向

由于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整体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已深入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中,成为指导他们就业的指南。通过短暂的“先就业”,在职场一番摸爬滚打,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再去“择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务实、简单的“先就业”策略在现实的压力下容易转换成“随意就业”,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利影响:一是由于这种“病急乱投医”式的“先就业”是在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学生对该职业缺乏充分的认知和心理准备,在遭遇压力和挫折时极易灰心而放弃,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的指引和兴趣、专业能力的强力支撑,学生将来职业的稳定性和成功的几率会降低,从而职业生涯的曲折性会增加,职业活动的挫败感增强;二是将会导致学生原来花费巨大成本所学的专业知识逐渐荒废,原本具有的职业含金量下降,有的甚至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这样无疑会严重削弱他们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匆忙就业引发的毕业生频繁“转业”、“跳槽”会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出现不稳定状态,对毕业生诚信度的社会评价会下降,从而有可能导致企业招聘人才时设定更为严格的毕业生流动条件,给今后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在劳动者和市场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下,市场的需求无疑是劳动者选择职业的导航仪,但劳动者受时间、精力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将社会上所有的职业都纳入到自己就业的考察范围中,而必须跟根据自身的条件在众多的职业中划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范围,在比较中进行自主、有限、有效的职业选择,即职业选择必须以自身条件为依据。这里自身条件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兴趣爱好、性格特质。

(3)走出就业误区,把握就业机遇

毕业生在择业求职中存在一些误区,而这些症状将直接导致求职困难。一是看高薪酬。有数据显示,有不少大学毕业生求职对试用期薪酬的要求在1000元以上。事实上,评价一份工作的价值,薪酬水平只是因素之一,还要看企业文化、发展理念、岗位的发展空间、劳动强度、福利,以及工作地点的生活水平、工作环境等,这些都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迷信热门。目前互联网盛行,通信、汽车行业风头正劲,房地产大兴土木,物流业一路凯歌,在此背景下,很多大学生的择业目光只看行业是否火暴,而将自己囿于热门行业内,大大缩小了求职空间。三是外企情结。太过于迷恋名企、外企只会耽误择业时机。四是城市情结。毕业生大城市择业的现象依然没有消减,城市人才的供过于求直接影响薪酬水平和求职机会。

毕业生在走出就业误区上,要善于把握就业机会,做到不究性质看单位,主动从业找市场,用己所长敢创业,不贪舒适求发展。

5.1.2 就业准备工作

1.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1)进行自我评价

面临就业的阶段,首先应该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实力。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从主观上评估是指对本专业知识的系统回顾,弄清自己掌握了多少内容;从客观上评估是指对自己在学习期间所取得的各种奖励、各类证书进行清查。

(2)明确差距

专业学习都由学校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计划,结合自我评估结果,找出自己的差距。明确差距时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应仔细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应将培养目标放置于现实环境中,明确两者之间的距离,目前自己欠缺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

(3)自我充实

明确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后,下一步的问题即怎样缩短差距,也就是目标与自己现有实力的差距,并尽快为缩短这一差距找出最适合的途径。一是要温故而知新,对原有知识巩固提高;二是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适应社会的需要。

(4)制定目标

通过知识和能力的准备,毕业生选择职业时,应根据评估结果客观地考虑“目前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些什么”。通过冷静的分析,挑选自己今后“很可能会实现”的职业。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兴趣特长及试图实现的价值观,弄清楚“自己最想干什么”和“什么才是心目中理想的职业”这些问题,从而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

2.就业信息准备

1)就业信息的含义、特点和种类

就业信息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概括起来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所谓微观就业信息,是指某一用人单位具体的用人信息;而宏观就业信息则从全社会出发,包括毕业生就业的总体形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就业政策、就业活动等信息。

就业信息有如下特点。

(1)信息来源的广泛性

就业信息往往从多渠道发布,如果信息收集不完整、不准确,必然影响到对就业的判断和决策。

(2)信息量大

由于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才流动频率增强,用人更新快,社会上往往有形形色色的各类用人信息。

(3)时效性强

就业信息通常是在一定的时段提出的用人需求,加上就业竞争剧烈,时效性非常强,过了特定时间后,也就失去了其现实意义。

(4)有一定的范围和层次

就业信息的指向性强,对用人的需求标准比较明确,用人的范围及层次要求清晰。

就业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种类。从信息的来源划分,可以分为校园招聘信息、互联网招聘信息、老师的介绍和推荐、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招聘信息、社会上的招聘会、亲戚、朋友介绍的就业岗位、直接登门或电话求职获取的信息、各地人才、职介服务机构发布的招工信息及其他。

2)就业信息的捕捉

(1)加强联系,拓宽信息捕捉渠道

为了寻找一份满意的职业,毕业生要主动出击,善于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主动与人沟通,尽可能多收集相关单位的信息,了解其内容。不仅要了解单位的知名度,还要了解这个单位的特性、价值观等与自己的设想是否一致。

(2)快速出击,把握信息、捕捉机遇

就业信息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十分丰富,面对众多的信息,如何抓住信息,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机会。如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将会加大,从而就会提供不少的就业岗位。就业信息的一大特点是较强的时效性,尤其是就业市场供需见面活动之类的信息。信息就是机遇,不能及时捕捉,便失去了实用价值。

(3)全面准确,提高信息捕捉质量

在捕捉信息时,一方面先要弄清自己的需求,只有针对自我就业的目标,才能捕捉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保证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注重信息的来源渠道的正规化,只有从直接的用人单位、政府、学校等部门获取的信息才有质量保证。

3)就业信息的处理和运用

面对获取的不同信息,首先要鉴别真伪,不要轻信,否则容易上当受骗。曾有一毕业生轻信同学的介绍,结果落入了非法传销网络而不能脱身,这一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其次,要善于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毕业生所在的学校不同,就业的范围不同,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也各有侧重,因而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毕业生的价值也不尽相同。只有善于筛选和处理信息,从中选择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再次,要认真分析信息的内涵,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把握用人单位的内在要求,然后根据信息对自己进行评估,做到量体裁衣,做相应的应试准备。

3.就业材料准备

1)毕业生推荐表

毕业生推荐表是毕业生就业时具有行政证明性质的就业材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一般由学校统一制订。毕业生填写推荐表时应按学校要求认真填写,要做到:实事求是,表达要准确,就业意向表述要宽泛,简洁精练,字迹工整、清晰、整洁。

2)求职信

求职信就是有目标地针对不同用人单位做自我介绍。求职信书写格式与一般书信相同,在格式上,包括开头、正文、结尾、落款。开头要写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领导,如“××单位负责人:你好”等字样,结尾写上“祝工作顺利”等祝愿的话,并表示真诚希望有一个面试的机会,最后写明自己的学校、通讯联系地址、姓名和时间。

正文是求职信的主体部分,开始要先做自我介绍,如姓名、学校、专业等,书写的主要内容是谈谈自己对从事此项工作感兴趣的原因,愿意到该单位工作的愿望和自己具有的能力、特长。在书写中,对工作感兴趣的原因要简洁,一般有两个角度,其一是你对该单位或该职位有兴趣,其二是你的资历具有了应聘该职位的能力。然后详述自己的资历与职位有什么关系。学历是最重要的因素,要强调你与该工作有关的课程、优秀成绩、获得奖学金的次数、专业方向等,用最能突出你的社会工作能力的方面来表明你的适应性,并表示愿意接受挑战。

求职信书写要有说服力,以证明你有资格胜任该工作,态度要诚恳,要用语得当并能吸引读者注意力。

3)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是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经历、成绩的概括集锦。个人简历的真正目的就是让用人单位全面了解自己,从而为自己创造面试的机会。个人简历一般很少单独寄出,它总是作为自荐信的附件,呈送用人单位。简历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资料

主要指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一般书写在简历最前面,另外也可加上身高、视力、民族、政治面貌等。

(2)学历

对于社会经历较少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只能通过学历了解应聘者的智力及专业能力,所以学历写在最前面。习惯上书写学历的顺序是从过去写到现在,但实际上用人单位更重视的是你现在的学历,所以最好从现在往回写,写到初中即可。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奖学金或荣誉称号,是学生生活中的闪光点,也应列出来,如果多次获得奖学金,也可另列一项。

(3)专业知识

因版面限制,专业知识主要写与招聘岗位相关的主要专业课程。各类技能证书是很重要的材料,对于毕业生,各类技能证书表明了你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特别是专业操作技能证、外语等级证及计算机等级证等,要逐一列举出来。

(4)社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及公开发表的文章、论文

生产实习提供了学生实践机会,增加了阅历,积累了工作经验,应尽可能写得详细,内容包括单位名称、职务、业绩,并可强调收获。毕业论文展示了你的专业能力及专业方向,如果在应聘前完成,也可写进简历。有已发表的文章、论文、成果,将是简历表中一个有力的参考项目,要注明发表时间、刊物名称及文章名称。

(5)社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渴望招聘到具备一定应变能力、能够同时从事各种不同性质工作的毕业生。学校社团的活跃分子、学生干部等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毕业生颇受用人单位青睐。同时在这些社会活动中,展示了你的责任心、协调能力、社交能力、人格修养及专业能力,所以社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对于仍在求学、尚无社会经历的毕业生来说,是应聘时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书写的内容可包括职务、职责及业绩。

(6)勤工助学经历

即使勤工助学的经历与应聘职业无直接关系,但打工赚学费可显示你的意志,并给人留下吃苦、勤奋的好印象。内容可以包括在何处、担任什么工作,完成什么或从中得到什么经验等。

(7)特长与兴趣爱好

由于学生社会工作经历较少,为了能表现你的个性,可加上特长与兴趣,以展示你的品德、修养或社交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但注意最好写一些与工作性质相关的内容。

最后写上联系电话及地址,否则会因用人单位联系不到而失去面试机会。

编写简历时通常需要中英文各一份。一份出色的简历必须注意下列几点:一是积极表现出自己的优点,专业特长;二是必须简洁有序,避免使用大块的段落文章;三是突出个性、避免平庸;四是用词贴切,言语诚恳,自信而不自大;五是长度最好控制在一张A4纸内;六是版面有吸引力,要注意视觉上的美观和利于阅读,应适当运用编辑技巧,如各种字体、粗体字、斜体字、下划线、段落缩进等,突出要点,纸张干净,无错别字。

简历的载体一般为稿纸,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历在发生着变化。目前已有了电子文本简历,还有多媒体视频简历。在镜头前声情并茂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及性格特点,并刻录成光盘做成求职简历。把视频简历寄给用人单位,会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印象,求职成功的机会会高些。视频简历的出现,无疑可以帮助应聘者更直观地呈现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快捷地让招聘方认识应聘者,但在求职路上,视频简历只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应聘者更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自传

自传是在个人简历的基础上,对自身学习经历和职业能力进行的全面而详尽的阐述。对于应届毕业生,由于社会阅历较单纯,谋求的职位一般只是普通岗位,自传的编写不必大肆渲染。编写自传时,一是语言要生动,能吸引人;二是突出重点,对自己的岗位适应能力要进行充分说明;三是要表达对用人企业和从事岗位的深刻认识;四是篇幅不宜过长,在几分钟之内能够读完;五是文章的最后要标明附录,附录一般包括有:学历证明及成绩单、技能证书、荣誉证书、成果证明材料、身份证复印件等。

5.1.3 择业技巧

1.自我“推销”的主要途径

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确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今后绝大多数毕业生要进入毕业生就业市场,通过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来确定就业去向。对于毕业生来讲,要让用人单位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赏识自己、选择自己,就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正确地宣传自己、展示自己、推销自己,这就是自我“推销”。

常见的自我“推销”主要有以下5种方式。

一是登门自我“推销”,即求职者亲临用人单位或招聘现场,直接面对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风度和才华,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二是书面自我“推销”,即发送就业书面材料,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此方式既可以扩大自我“推销”的范围,又可以展示自己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三是广告自我“推销”,即借助于网络、新闻传媒等进行自我“推销”。四是学校推荐,它是目前毕业生求职择业的一个主要途径,它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自我“推销”方式。它是以组织的形式负责向用人单位推荐,对用人单位来讲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能比较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因此毕业生要善于抓住这种机会。五是他人推荐,依靠他人的介绍达到自我“推销”的目的,这种方式可帮助毕业生扩大自我“推销”的范围,对自己的成功会助一臂之力。上述自我“推销”的方式在现实的求职活动中往往需要综合应用,才会达到自我“推销”的目的。

2.应聘应试技巧

【小资料】

调查摘录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2004年)

考量毕业生:敬业精神受重视

在需求行为调查中,用人单位在招录大学生时的考量因素是调查重点。调查结果显示,在设计的15个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时考量的指标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中的前5个指标依次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强、可塑性高;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在14个用人单位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因素指标中,用人单位选择的前5个指标依次是:敬业精神;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沟通协调能力。

调查发现,“敬业精神”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中列第二位,在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欠缺的指标中高居第一。可见,大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值得学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本人好好思考,认真对待。同时,“沟通协调能力”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中列第四位,而“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中列第五位,在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欠缺的指标中位居第二;这两个指标实际上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对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单位人提出的基本要求。

招聘行为:简历、面试是主要环节

在“用人单位给求职大学生提供笔试和面试的依据”调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5项依次为:简历;专业;推荐;工作经验;在校表现。而“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的依据”调查中,统计后排序结果为:面试结果;笔试结果;简历;关系。可见“简历”和“面试”在大学生求职及用人单位录用过程中的作用十分巨大,这应引起求职的大学生高度重视。

1)面谈和面试技巧

百闻不如一见。对于绝大多数单位来说,就业文字资料具有抽象性,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全貌,因此面试就是必需的。尽管方式不同,重视程度不同,但是要求与毕业生面谈之后再做出录用决定,是一般单位采用的普遍做法。面试的形式一般有模式化面试、问题式面试、讨论式面试、压力式面试、综合式面试。在实际面试过程中,主试者可能只采取一种方式,也可能采用多种方式。

(1)面谈、面试准备

如何取得面谈、面试成功?弄清面谈、面试的内容是进行有针对性的事前准备的关键。从理论上讲,面试可以测评应试者的任何素质,因而面试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供用人单位选择的面很广。面试随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没有固定的形式、试题和答案。综合起来看,主要有如下内容。

①仪表风度。这是指应试者的体型、外貌、气质、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面试时要做到仪表端庄、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符合学生身份。有一单位要招一名女性电脑操作员,应试者很多,负责人说:“请按顺序把你们的自荐书交上来。”女孩子们依次交上自己的自荐书,负责人一份份接过来,但并不急着翻看里面的内容,却在每份自荐书上都用铅笔做了一个标记。自荐书收完以后,负责人说:“好,现在我开始念名字,被念到的人明天到我们单位参加面试。”为什么呢?原来收自荐书时,负责人其实是借机观察她们的手以确定候选人。那些指甲长长尖尖、涂得五颜六色的女孩子,一看就不适合电脑操作,因而被淘汰了。

②专业知识。这是了解应试者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专业知识是否符合所要录用职位的要求,是作为对专业知识笔试的补充。面试对专业知识的考察更具灵活性和深度,所提问题也更接近空缺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因而这就需要毕业生应试前对用人要求有明确的了解,并做好知识准备。

③口头表达能力。考核应试者是否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或建议顺畅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考察的具体内容包括: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感染力、音质、音色、音量、音调等。

④综合分析能力。考察应试者是否能对主考官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抓住本质,并且说理透彻、分析全面、条理清晰,这在于平时的积累。

⑤随机应变的能力。面试者应明白,无论准备得多么充分,总会有一些问题没有想到,总会有一些突发情况需要处理。所以,随机应变的能力对求职者尤为重要。

考查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主要看应试者对主考官所提出的问题理解是否准确,回答是否迅速、正确等,对于突发问题的反应是否机智敏捷、回答恰当。对于意外事情的处理是否得当、妥当等。大学毕业生陈锋南下广州,第一次参加应聘面试,迟到了,到达该公司时,已有30个求职者排在他前面。怎样能引起主试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陈锋很快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交给老板,这非常重要!”纸条很快送到老板的桌上,老板看后笑了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31位,在你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决定。”最终陈锋得到了工作,这是他善于用脑的结果。确实,一个会动脑筋的人,一定是个富有创意的人,而这家广告公司所要的人才,就是要求其想像力丰富、有创意的人才。

⑥人际交往能力。在面试中,通过询问应试者经常参与哪些社团活动、喜欢同哪种类型的人打交道、在各种社交场合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了解应试者的人际交往倾向和与人相处的技巧。

⑦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国家公务员及许多其他类型的工作人员(如企业的管理人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考察,了解求职者一方面在遇到上级批评指责、工作有压力或是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是否能够克制、容忍、理智地对待,不致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另一方面工作是否有耐心和韧劲。

⑧工作态度。一是了解应试者对过去学习、工作的态度;二是了解其对报考职位的态度。在过去学习或工作中态度不认真、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也很难勤勤恳恳、认真负责。

⑨上进心、进取心。上进心、进取心强烈的人,一般都确立有事业上的奋斗目标,并为之积极努力。表现在努力把现有工作做好,且不安于现状,工作中常有创新。上进心不强的人,一般都是安于现状,无所事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什么事都不热心。

⑩求职动机。了解应试者为何希望来本单位工作,对哪类工作最感兴趣,在工作中追求什么,判断本单位所能提供的职位或工作条件等能否满足其工作要求和期望。

?业余兴趣与爱好。了解应试者休闲时喜爱从事哪些运动,喜欢阅读哪些书籍,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有什么样的嗜好等,通过了解一个人的兴趣与爱好,以利录用后的工作安排。

?面试时主考官还会向应试者介绍本单位及拟聘职位的情况与要求,讨论有关工资、福利等应试者关心的问题。

(2)面谈、面试礼仪

面谈、面试要讲究礼仪。面试过程包含了面试前、面试中、面试后的一个系列过程。面试中的礼仪最基本的有:第一,着装打扮朴实端庄,服饰要得体,要给人以整洁、大方的感觉,穿着以庄重一点为好,符合学生身份;第二,参加面试遵守时间,面试时一定不能迟到,但太早到达也不好,一般在面试前五至十分钟到达,等候接待,表明自身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同时要遵守面试约定的时间长度,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面试,能够体现你的办事效率;第三,行为举止稳重大方,举止要文雅,讲究文明礼貌;进入面试场合不要紧张,要把基本的社交礼仪表达出来,不要显得手足无措;对面试方谈话的反应要自然坦率,不能做出大惊小怪的表情;第四,言谈交流文明有礼,面谈时眼睛要真诚地注视对方,专注倾听对方谈话。一般来说社交注视区位于人的眼与嘴之间的区域,要表示对他的话感兴趣,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第五,充满活力有自信心,大学生要有青年人应有的朝气蓬勃,对自己的前途和事业充满信心。

面谈、面试礼仪所展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必将受到社会承认,也是一个人成功的保障。某单位招聘一重要职位,复试时一个个求职者进去了,出来时一个个垂头丧气,后来一复试者进去时,看到地面上有前面复试者一次次跨过的一纸团,他俯身捡起,这时考官说:“请打开纸团。”他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你被录用了,欢迎你加入我们团队。

(3)面谈、面试艺术

面谈、面试时用人单位会提出系列问题,正确应付和回答面试中所提到的问题,掌握面谈、面试艺术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把握重点、简捷明了、条理清楚、有理有据。一般情况下,回答问题首先要有明确的结论,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讲清原委,避免抽象。常言道:“言多必失。”多余的话太多,容易走题,会将主题冲淡,让人不得要领,而且面试时间有限。一位机电设备安装公司的人事经理坦率直言:“我们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大学生,这种动手能力是广义的,包括设计、制图和革新、创造,而并不是简单地会开机床会使用工具,企业不需要夸夸其谈的空谈理论家,而欢迎有敬业精神的实干家。”

第二,要明确提问内容,切忌答非所问。面试中,如果对提出的问题,不知从何答起或难于理解对方问题的含义时,可将问题复述一遍,并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请教对方以确认内容。对不太明确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不致南辕北辙、答非所问。

第三,要有个人的特色和独到的见解。主试人员接待应试者若干名,相同的问题要问若干遍,类似的回答也要听若干遍。只有具有独到的个人见解和个人特色的回答,才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如某公司对面试者提问:“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工作?”大部分都回答一些具体时间,而某人(甲)却回答说:“现在,现在就可以。我的盒饭都买好了。”甲立刻被录用了。

第四,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面试遇到自己不知、不懂、不会的问题时,默不作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的做法均不足取。如果诚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反倒会赢得主试者的信任和好感。

第五,要态度谦恭,表情自然。一般来说面试时要做到不卑不亢,但由于你是去谋职,从中国传统的心理特征出发,如果主试者是中国人,你带有一定的谦恭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在谈话中也不必迎合,更不要固执。你不必为了尊重对方而不管他说什么都一味的说“是的,是的”,因为现在许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有主见的工作人员。因此要表现你的自主,把自己的主张和观点最好说出来,但要讲究方式,切不能固执己见,对对方进行反驳。

第六,要用事实说话,中肯评价自己。面试时要充分介绍自己的优点,但最好少用形容词,要用能够反映你的优点的事实说话。介绍缺点时最好从善意的角度介绍,因为有的优点换个角度就是缺点,有的缺点换角度也是优点,可以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弱点方面介绍自己的缺点。当然,如果有不可隐瞒的缺陷,不应该回避。总之,介绍优点,不可狂妄;介绍缺点,也不必紧张不自在。要给对方一个客观公正、勇于自我反省、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印象,这就是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

第七,对于工资、福利之类的问题可以在最后“顺便”提到。在面试过程中,首先是结合正在应聘的工作,侧重谈兴趣和对于取得事业上成就的渴望、施展才能的可能性等方面,体现自己是把工作放在首位的人。而且对于工资、福利之类问题千万不要多次提到,如果事先已有大致的了解可以干脆不提。

2)笔试技巧

笔试主要是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进行测试。虽然毕业生都经过正式的专业训练,但由于用人单位为增强自身岗位的适应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选择人才时进行笔试。笔试一般分为3种:专业能力测试、智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

(1)专业能力测试

这种考试主要是为了检验求职者文化知识水平和相关的实际专业能力。测试的内容一般与用人单位需求岗位的专业能力相关。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是笔试准备的重要方式,有些课程内容,因学习时间已久,可能淡忘,事前经过简单的复习,有助于恢复记忆。一般说来笔试都有个大体的范围,可围绕这个范围翻阅一些有关的图书资料。

(2)智商测试

智商测试主要是对毕业生素质的考核。智商测试并不神秘,就一般而言,一种是图形识别,比如一组有四种图形,让应试者指出其相似点或不同点。另一类是算术题,主要测试毕业生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以及基本的计算能力,比如给定一组数据,让毕业生根据不同的要求求出平均值。

(3)综合能力测试

综合能力测试兼有专业能力测试、智商测试,甚至还有情商测试的内容。比如,应试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一组数据、一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合理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并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对毕业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的考核。

3)特殊技巧

在进行应试时,每一个应聘者都应该全力以赴回答问题。但当面对虚假考题、涉及机密、考题不切实际、考题侮辱人格、考题触及个人隐私等内容时,进行机智、委婉的谢绝作答,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家外资企业招聘技术人员,笔试的题目是这样的:您所工作过的单位经营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技术秘密是什么?这道题并不难,不少考生一挥而就。一位考生想到此题涉及商业机密,就在试卷上写下了“无可奉告”四个字,交了“白卷”。最终他被录取了,因为这家外资企业青睐的就是这种能保守企业商业机密的人。记住,要想在职场中立足,恪守职业道德、保守商业机密至关重要,即使有时要付出放弃职位的代价,也要坚持这一原则。

4)求职应试后的技巧

许多求职者只留意应试时的技巧,而忽略了应聘后的善后工作,而这些步骤亦能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应试结束并不意味着求职过程的完结,也不意味着求职者就可以袖手以待聘用通知的到来,还要注意有关事项。

(1)向招聘人员表示感谢

为了加深招聘人员对你的印象,增加求职成功的可能性,面试后两天内,你最好给招聘主考官用手机发个短信、打个电话或写封信表示谢意。感谢电话要简短,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感谢信要简洁,最好不超过一页。感谢信的开头应提及你的姓名及简单情况。然后提及面试时间,并对招聘人员表示感谢。感谢信的中间部分要重申你对该公司、该职位的兴趣,增加一些对求职成功有用的事实内容,尽量修正你可能留给招聘人员的不良印象。感谢信的结尾可以表示你对自己的素质能符合公司要求的信心,主动提供更多的材料,或表示能有机会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应试后表示感谢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不仅是礼貌之举,也会使招聘主考官在作决定之时对你有印象。

(2)不要过早打听应试结果

在一般情况下,每次招聘考查结束后,招聘人员都要进行讨论或投票,然后送人事部门汇总,最后确定录用人选,可能要等3~5天。求职者在这段时间内,一定要耐心等候消息,不要过早打听应试结果。

(3)不要坐等,继续寻求机会

面试回来后,你已经完成一次面试,但这只是完成一个阶段。如果同时向几家公司求职,则必须振作精神,全身心投入准备第二家的面试,因为没有聘书之前,仍未算成功,不应放弃其他机会而“坐以待毙”。

(4)查询结果

一般来说,如果在应试两周后或在主考官许诺的通知时间到了,还没有收到对方的答复时,就应该写信或打电话给招聘单位或主考官,询问是否已做出了决定。

(5)调整心态,做好再次求职的思想准备

应聘中不可能个个都是成功者,万一在竞争中失败了,也不要气馁。这一次失败了,还有下一次,就业机会不止一个,关键是必须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失败的原因,并针对这些不足重新做准备,“吃一堑,长一智”,以谋求“东山再起”。

3.签订协议

用人单位通过供需见面、笔试、面试等招聘活动,选拔出自己合意的大学生后,便向被录用的学生发出录用通知书。学生在接到录用通知书后,如果愿意到该单位工作,则双方进入签订就业协议阶段。

就业协议书一般应包括以下条款:工作(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劳动保障和工作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就业协议终止的条件、违反就业协议的责任等。另外,学生和用人单位可在就业协议书上附加双方认为需要增加的条款。

目前,在不少地方,就业协议书要在学生签订、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及学校签字盖章后方能生效。从1998年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由原来实行的就业协议书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签约,改为由学生、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签约,学校对协议书进行鉴证登记(鉴证登记主要指学校学生就业工作部门对就业协议书的有效性及双方当事人的资格,即对毕业生的毕业资格、毕业年份、生源地和用人单位的法人资格进行鉴别证明;并对就业协议进行登记)。就业协议书一式四份,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各执一份,第四份存档。协议书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统一制表。

跨出校门,大学生将步入另一个天地。走上工作岗位,接受更多的挑战。服从安排、踏实肯干、遵守制度、刻苦钻研、尊重长辈、团结同事等,应该成为具体的行动。机会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机会垂青于那些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人,对于择业如此,对于今后的工作,更是如此。

【小资料】

初涉职场,18个细节决定成败

1.避免学生腔和书生气。

2.做好每一件小事。

3.克服慵懒习气,展现主动热情的个性。

4.微笑面对每一个人。

5.熟谙职场礼仪,尊重身边每一个人。

6.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越雷池半步。

7.了解公司潜规则。

8.不妄加评论公司的制度和规定。

9.不要卷进办公室的是非漩涡之中。

10.不要在办公时间干私事。

11.不要向同事借钱。

12.肯吃苦和吃亏,不斤斤计较。

13.重视公司的入职培训。

14.独立做好分内工作。

15.不强出头。

16.抱着学习的态度。

17.要学会与人沟通。

18.穿着整洁、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