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编应用文写作
9449800000039

第39章 科技文书写作(2)

第二节 科技论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科技论文的概念及种类。

(2)掌握科技论文的格式及写作方法。

(3)学会写作科技论文。

二、工作项目

杜×是“碱蓬栽培技术”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研究结束后,杜×根据研究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果,准备撰写一篇科技论文。

三、项目实施

(一)感知文体

【例文8-3】

从绿豆象生活习性中探讨防治办法

×××

(××学院××市 150000)

摘要 绿豆象是危害豆类种子的主要仓库害虫。绿豆象的生长发育与温度、食料的关系十分密切。绿豆象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堆尖诱杀法”、“压盖灭虫法”、“隔离法”“增加粮食自身的对抗能力”。

关键词 绿豆象 生活习性 防治办法

前言

绿豆象属于鞘翅目豆象科,是危害豆类种子的主要仓库害虫,现已遍布全世界。目前,我国除青、宁、新、藏等省未出现外,其他各地均已普遍出现,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它以幼虫形态潜伏在豆子里越冬,既能在仓库豆堆中反复产卵繁殖,又能飞到田间的豆子上产卵,然后随收获的绿豆回到仓库。一年中繁殖的代数甚多,相互感染,循环感染,循环传播,其危害率有时高达43%~69%。凡被其侵蚀的绿豆,十料九空,不能食用,因此,研究绿豆象的生活习性,从中摸索出防治方法已迫在眉睫。

一、绿豆象的生长发育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昆虫和其他生物有机体一样,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有选择地从环境中取得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它们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受环境条件制约。因此,研究绿豆象就必须与它的周围环境条件联系起来,认识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的矛盾性与统一性,从而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和改变储粮环境,运用有效的防治手段,达到控制和消灭的目的。

(一)绿豆象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绿豆象同其他一切昆虫一样,是变温动物,所以它的新陈代谢和生产、发育等生理机能,在一定温度和范围内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绿豆象对于温度有一定的要求,这个要求是它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把带虫的(越冬昆虫)绿豆,放在玻璃缸里,每天7时、15时准时记录室内温度并按旬平均温度计算出每个世代所需日数和平均温度。记录显示绿豆象的发育速度与温度关系密切。在适当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越快;温度越低,发育则越慢,发育所需时间随之延长。旬平均温度在22℃时,完成一个世代需35天,旬平均温度在28℃时,只需23天。其中以幼虫期最长,除越冬幼虫外,一般在12~25天;成虫次之,为7~9天;卵与蛹两个时期最短,仅4~6天。

(二)绿豆象的生长发育与食料的关系

食料是绿豆象生存所必需的能量来源,所以食料是影响它个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有人曾经做过观察试验,分别挑选完整无虫的绿豆、赤豆、豇豆、芸豆、树豆、大豆、蚕豆、豌豆、玉米、小麦各300粒,单层摊放于玻璃缸底面,然后内放新羽化出来的雌、雄绿豆象80对。结果显示绿豆象对食物的选择性很明显,在温度、湿度、水分等环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在其最喜吃食的绿豆、赤豆、豇豆上发育快,在其他粮种下则发育慢或很快死去。

二、绿豆象的生活年史及生活习性

(一)生活年史

绿豆象一年可繁衍4~6代,如环境适宜可达10代。成虫善飞,在仓内产卵于豆粒上,每天平均产卵4~5粒,每只雌虫可产孵11~102粒。幼虫寄生在豆粒内,直至化蛹成成虫。成虫蛹化后半小时即可交尾产卵,循环往复,完成一代需24~25天。

(二)生活习性

成虫具有假死性和趋光性,喜飞翔,爬行速,气温上升到25℃时最活跃。绿豆象还具有上沿性和群集性。

成虫在温度22℃~29.5℃,相对湿度88%~100%的条件下,发育最适宜;在温度31℃,相对湿度68%~79%条件下,发育最快;温度低于10℃或超过37℃时,则停止发育。

三、绿豆象好防治方法

从绿豆象的生活习性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寻找到突破口,探索防治方法。

(一)堆尖诱杀法

利用绿豆象的上沿性和群集性,可先将粮堆表面翻动后堆成一市尺以上的很多小高峰,在小高峰的顶端再插上草把或脱粒后的玉米穗,经过一段时间,草把或玉米穗上就集满害虫,取出后用沸水烫死或集中用药处理。

(二)压盖灭虫法

利用绿豆象以幼虫在粮粒内越冬,次年春季羽化为成虫而且要钻出粮堆表面进行交尾和产卵活动的习性,在每年2—3月时,用沙包将粮面封密闭严,防止其成虫钻出粮面交尾产卵,以控制第一代成虫的出现,杜绝其后代。同时压盖可防止外来的蛾类或甲虫类贮粮害虫侵入粮堆为害。压盖时必须做到平、紧、密、实;否则会影响效果。

(三)隔离法

想方设法将无虫粮和有虫粮隔离开来,也可以减少绿豆象的危害损失。

(四)增加粮食自身的对抗能力

有实验显示,绿豆象以大豆为食料时,孵化率为100%,成活率却为0%。因为大豆含碳水化合物低,含脂肪、蛋白质较高。所以我们应培育产量高,脂肪、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较低的优良品种,以增强其抗害性能。

小结

绿豆象是危害豆类种子的主要仓库害虫,它一年繁衍代数甚多,喜食绿豆,被害绿豆往往成为空壳。绿豆象具有上沿性、群集性、假死性和趋光性等生活习性。利用它的生活习性,采取堆尖诱杀等方法,能收到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昊.绿豆象的生活习性[M].北京:××出版社,2009.

[2]张玉,李明杰.贮粮类害虫的防治方法[J].××植物,2010(4):8-10.

(二)搜集相关知识

1.科技论文的概念与种类

1)科技论文的概念

科技论文是论述科技领域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成果、新见解和新知识,或者是总结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践所取得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科技文献。科技论文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主要载体,是获得科技信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

2)科技论文的种类

按发挥的作用,科技论文可分为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和学位论文。

(1)学术性论文。学术性论文是以报道学术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论文。学术性论文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水平和发展动向。这类论文具有新的观点、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数据或结论,具有科学性。

(2)技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指工程技术人员为报道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而撰写的论文,研究成果主要是应用已有的理论来解决设计、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具体技术问题。技术性论文对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力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3)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指学位申请者提交的论文。论文应反映出作者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科技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论文一般只涉及不太复杂的课题,论述的范围较窄,深度也较浅。

按研究的方式和论述的内容,科技论文可分为专题研究型论文、综述型论文、假说型论文和批驳谬误型论文。

(1)专题研究型论文。专题研究型论文反映的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或虽有研究但不充分的问题。在论文写作中要对所阐述的问题提出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创新性是专题研究型论文的重要特点。

(2)综述型论文。综述型论文不是对科学专题作首次探讨,而是在他人探讨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全面的论述。它或对某一新理论、新成果加以介绍,或就某项科学成就进行述评,或综述某学科的发展概貌,或就某科学课题作完整的阐述。写作综述型论文时要对论述的问题作全面的了解,要明确该问题的产生由来,了解其发展的概况,甚至对其细节也要了如指掌,因此,了解所论述问题的全貌是写作综述型论文的前提。同时,综述型论文不是简单地重复他人已经说过的话,而是要对某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作深入的再现。

(3)假说型论文。假说型论文是对某一科学领域的新问题在已有的事实和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而提出未经证实的推测性的看法而写成的论文。假说型论文必须以一定的事实和科学实验为基础。假说虽有一定的依据,但这依据是有限的,所以它具有推测的性质。假说是否合理,即假说能否成为科学理论,尚待实践的检验。因此,写作假说型论文,首先要紧紧抓住赖以建立的基本事实,指明建立假说的契机;其次,要清楚地阐述假说的基本概念,对假说作出详细的正确说明;再次,要列出假说建立的依据,对假说的基本概念进行论证,并对与假说对立的论点进行反驳,对相关的论点加以讨论,从不同的侧面增强假说的可信性;最后还要指明假说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丰富假说,纯化假说,为其向科学理论转化准备条件。

(4)批驳谬误型论文。写批驳谬误型论文时,应该特别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这是写好批驳谬误论文的必备条件之一。写作时首先应摆事实,讲道理,防止片面性,多做深入、细致、具体的研究。同时,不能因为某人在某个问题的研究上不够完善或出现错误,就全盘否定其科学业绩;也不能因为某人在政治上有不同见解,就将其科学上的成果一笔抹杀。

2.科技论文的格式与写法

中国国家标准GB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和编排格式有详细规定。中国期刊对科技论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依次是:标题、作者署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本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

1)前置部分

前置部分包括标题、作者署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

(1)标题。标题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表现出论文的主要内容。中国国家标准GB7713—1987规定:“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标题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要揭示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

①标题的特点。标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准确。标题应能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而不实的辞藻。当前很多科技论文的标题存在命题范围过大,而实际研究的内容面窄的问题。还有一些标题不注意分寸,有意无意地拔高。

●精练。标题在准确反映、清楚表达“最主要的特定内容”的前提下,字数越少越好,以便记忆与应用。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要尽可能删弃多余的词语。同时避免将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如“……问题的分析与计算”、“……的研究和探讨”、“……的分析和研究”,这里的“分析”与“计算”、“研究和探讨”和“分析和研究”在该处是近义的,一般可删除其中的一个。

●美观。标题的文字组织应做到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序正确,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和逻辑规范,给人以美感。排版时,如果标题较长,题头空4或5格;如一行写不完,另起一行,比上一行退两格书写;如有副标题时,另起一行,比主标题退两格加破折号书写题名;标题较短时,应居中书写。

②标题的写作要求。标题的写作有以下几个要求。

●应符合编制目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规则,如有助于选择关键词。

●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英文与中文相对应。

●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另行排。

●在科技论文题名中,最好避免使用缩略语、首词字母缩写、字符、代号、化学分子式、专利商标名称、行话、罕见的或过时的术语。

(2)作者署名和单位。一般在标题的下方居中写清作者的姓名,另起一行居中写清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地址和邮政编码。工作单位名称、地址和邮政编码一般用括号括起来。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和邮政编码。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以便于作者与其工作单位建立联系。

(3)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论文信息交流和检索的需要。论文的摘要能让各类读者方便快捷地了解论文的关键内容,以便决定是否需要通读全文。

①摘要的种类。摘要按其性质可分为3种类型: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又称概述性摘要或简介性摘要。简单介绍论文的论题,或概括地表述研究的目的,说明文章的主题。技术期刊上的技术论文的摘要,一般属于指示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又称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以摘录论文要点的形式,向读者提供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信息。

●报道—指示性摘要。又称中间性摘要。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最重要的内容,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作者认为不太重要的内容,以突出重点,避免摘要写得太长。

②摘要的写作要求。摘要的写作要求有以下几点。

●用第三人称。作为一种可供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部分,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而不用其他人称来写。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如实报道,以增强客观效果,排除主观因素。

●简短精练,具体明确。简短是指摘要的写作应字字推敲,达到多一字有余,少一字则不足的效果。最短的有十几个字,长的达300~500字;精练是指要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的话;具体明确,指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的词语,应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术语规范,文字为主。摘要中尽可能用规范的术语,正文中的图、表、公式等非文字部分一般不列入摘要,通常也不举例证。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一般不出现插图、表格,以及参考文献序号,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如果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在第一次出现时要予以说明。

●独立成段。摘要一般不再分段落。“摘要”二字左起空两格书写,后空一格书写摘要的内容。

(4)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一般每篇用3~8个。关键词应尽量从标题、摘要和论文内容中选取。“关键词”左起空两格书写,后空一格写关键词。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空一格书写。

【相关链接8-2】

科技论文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1.在题名中选择:题名是论文的主题浓缩,最易找到。

2.在摘要中选择:摘要是论文的内容浓缩,最重要的方法、结果、结论、关键数据都能在其中反映。

3.在小标题中选择:小标题主要是反映论文主题的层次标题。

4.在结论中选择:结论中可找到在题名、文摘、小标题中漏选的较为重要的关键词。

2)主体部分

科技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引言、本论和结论。

(1)引言。引言又叫前言、绪论、绪言等。引言是文章的开场白,其作用是向读者揭示文章的主题、目的和总纲,便于读者了解本文所论述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中国国家标准GB7713—1987规定:“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①引言的内容。引言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提出问题的现实情况和背景,即为什么写此文;

●说明问题的性质、范畴及其重要性,突出研究的目的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评价;

●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实(试)验设备;

●研究工作中的新发现、新突破等。

一篇科技论文的引言当中并不是要包含以上所有的内容,但是研究的背景、目的和结果是必须包括的。

②引言的写作要求。引言的写作要求包括以下3点。

●开门见山,不落俗套。引言要避免铺垫过多,绕了一个大圈子才进入主题;同时不要落入俗套。特别是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科技论文写作中,要特别谨慎使用“国内少见”、“首创”、“首次提出”、“首次发现”等词。

●言简义明,条理清晰。以最精练的语言表述清楚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及研究的成果。

(2)本论

本论是论文的正文部分,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其水平标志着论文的学术水平或技术创新的程度。论文本论部分的构成模式并不是固定的。

①本论的立意与谋篇。本论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其立意与谋篇显得特别重要。立意与谋篇是科技论文写作的中心环节。

●立意。本论的立意就是把论文的主题思想在本论部分确立起来。立意的总体要求是:新颖而深刻,集中而鲜明。第一,新颖而深刻。所谓新颖,是指科技论文要研究、解决、创立和提出前人没有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选题时必须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前人的工作;研究时应从新的角度去探索;所谓深刻,就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事物的主要矛盾,总结出事物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使主题深刻,就不能停留在简单地描述现象、堆砌材料、和盘托出实验或观测统计数据的阶段上,而应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分析材料、整理实验或观察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能反映客观规律的见解,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第二,集中而鲜明。所谓集中,是指一篇论文应只有一个中心。要使主题集中,就不能面面俱到,凡与本文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应涉及,否则会使问题繁杂,脉络不清,主题淡化。所谓鲜明,是指论文的中心思想地位突出,除了在论文的标题、摘要、引言、结论部分明确点出主题外,在本论部分更要注意突出主题。

●谋篇。谋篇就是要安排好正文的结构,选择典型的材料,充分而有效地表达论文的主题。谋篇时必须考虑整篇论文打算分几层来论述,先阐述什么,后阐述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每一层意思将怎样阐明,运用一些什么材料;各层、各段、各点之间如何呼应,才能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说理体系。本论的篇幅长,容量大,层次较多,头绪纷繁,如果不按一定的次序来安排文章内容,就会层次不清,结构混乱,大大降低表达的效果。根据层次之间的不同关系,可以把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划分为3种类型。一是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的特点是围绕中心论点划分为几个分论点和层次,各个分论点和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二是递进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对需要论证的问题,采取一层深于一层的形式安排结构,使层次之间呈现一种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逻辑关系,从而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透彻的论证。三是混合式结构。有些论文的层次关系特别复杂,不能只用一种单一的结构形式,需要把并列式和递进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混合的结构形式。采用混合式结构,又有两种形式:在并列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并列的层面上,采用递进式(并列中的递进);在递进的过程中,在每一个递进层次上,采用并列式(递进中的并列)。这种方法比前两种更复杂,也更难掌握一些。为了避免由于内容过多而使条理不清,写作本论时,常在各个层次之前加一些小标题。每个小标题均应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1”、“2.1”、“3.1.1”。所有的序号均左顶格书写,序号之后空一格写标题。当用小标题对正文分层时,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如“2.2.1.1”,最后一级标题如果还要分层可用“(1)”、“(2)”的形式表述。总之,本论部分的层次不论是分成若干个自然段,还是用小标题来表述,都要注意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本论对材料的要求。所谓材料,就是为了表现主题而收集到的各种事实、数据和观点等。选择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必要而充分。“必要”即必不可少,缺此不能表现主题。写作时应紧紧抓住这类材料,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则不论来得多么不容易也不要采用。“充分”即量要足够,没有一定的数量,难以论证清楚问题,即所谓“证据不足”。有足够的量,才能从中选出足够的必要材料。

●真实而准确。“真实”即不虚假,材料来自客观实际,即来自社会调查、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而不是虚拟或编造的。“准确”即完全符合实际,写作时要尽量用直接材料,对间接材料要分析和核对,引用时要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合理取舍,避免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原意。

●典型而新颖。“典型”即材料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样的材料能使道理具体化,描述形象化,有极强的说服力。要获得典型的材料,调查和研究工作必须深入,否则难以捕获事物的本质;应善于从众多、繁杂的材料中取其具有代表性的,而将一般性的材料不吝舍去。“新颖”即新鲜,不陈旧。要使材料新颖,关键是要做开拓性的工作,不断获得创新性的成果。

③本论的写作要求。本论总的写作要求是: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本论部分乃至整篇论文总是以作者的基本观点为轴线,要用材料(事实或数据)说明观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在基本观点上,对新发现的问题要详尽分析和阐述,进行严密的论证,否则得不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说服不了读者,更不会为读者所接受。

●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科技论文特别强调科学性,科学性要贯穿论文的始终。正文部分对科学性的要求则更加突出,写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弄虚作假,粗心大意,一切材料都要准确无误。

●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本论的内容和层次较多,头绪纷繁。因此,一定要按照次序来安排论文内容,做到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否则结构混乱,将大大降低表达的效果。

(3)结论。结论并不是重复正文的研究结果,而是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科学结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要以正文的论述为基础,但较正文的表述更精练、更集中、更典型、更有价值。科学工作者查阅文献时,往往是先看结论,看是否有参考价值,然后再决定是否要通读全文。

①结论的写作内容。结论的写作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本研究结果有什么新发现,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或完善了什么理论,适用于什么样的范围。

●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理论做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出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

●本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对今后研究方向的设想或建议。

②结论的写作层次。根据正文的全部内容,可以把结论分成若干条来写,也可以用几句话来表述。如果结论段的内容较多,可以分条来写,并给以编号,每条为一段;如果结论段内容较少,可以不分条写,整个为一段。结论里应包括必要的数据,但主要是用文字表达,一般不再用插图和表格。

③结论的写作要求。结论的要求有以下几个。

●概括准确,措辞严谨。把论文中创新的内容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来,不轻易放弃或漏掉一条有价值的结论,但也不能凭空杜撰。措辞要严谨,语句要像法律条文那样,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肯定和否定要明确,一般不用“大概”、“也许”、“可能是”这类词语。

●明确具体,简短精练。结论段有相对的独立性,专业读者和情报人员可以只看摘要或结论就能大致了解论文反映的成果和成果的价值,所以结论段应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对要点要具体表述,不能用抽象和笼统的语言。

●不作自我评价。论文的真正价值是通过具体“结论”来体现的,不宜用如“本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本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一类的语句来作自我评价。

3)附属部分

附属部分一般包括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

(1)致谢。一篇科技论文的完成,必然要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对于在工作中给予自己帮助的个人和单位,都应该在论文的结尾部分书面致谢。致谢的言语应该恳切,实事求是,而那些浮夸或单纯的客套话,以及“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2)参考文献。科技论文的写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详列参考文献表现了论文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整的参考文献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译文、译著还要注明译者)、书名或论文标题、期刊名或出版社、年卷期页码或出版时间版次等信息。序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用方括号括起。不同期刊对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略有不同。

①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代码。根据GB3469—1983的规定,各种参考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期刊文章[J],论文集[C],标准[S],报纸文章[N],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电子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联机网上数据库[DB/CD],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网上图书[M/OL]。

②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书写格式及示例。

●专著。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刘国纬.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期刊(作者超过3人者只列前3人,后加“,等”字)。书写格式为:“作者.文章名[J].刊名,出版年(期):起止页码.”例如:“王本德,周惠成,程春田,等.水库预蓄效益与风险控制模型[J].水文,2002(1):14-18.”

(3)附录。有些材料编入正文会有损于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但对正文内容又是非常重要的补充。科技论文常将这些材料作为附录编排于参考文献之后,依次用大写正体A,B,C……编号,如以“附录A”、“附录B”做标题前导词。以下内容通常用附录列出。

●由于篇幅过长而不宜写入正文的资料。

●一般读者不必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3.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

科技论文与一般的科技类文章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但它又有自身的特殊属性。

1)科学而准确

科技论文要做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推理符合逻辑,数据可靠,处理合理,计算精确,结论客观等。科技论文中对自己研究成果的阐述要确切、恰当,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对于科技论文的写作、打印和校对,应当态度认真,错别字率应当在国家校对规范允许的3‰以内。

2)规范而易懂

规范是指格式标准;使用标准的名词术语、符号、图表、计量单位;语言准确、简明、通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论述严谨。易懂是要求文章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3)丰富而简练

科技论文的写作一定要有丰富的素材,因为素材是议论的基础,也是作者形成论点的基础,是支持论点的支柱。作者只有积累了诸多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才能有的放矢,动手写作。科技论文的语言必须简练,避免重复、烦琐。

(三)写作实践

根据对文体的感性认识,结合文体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实践。

(四)成果展示

杜×撰写的科技论文式样如下。

【例文8-4】

碱蓬栽培技术

杜×

(××职业学院 黑龙江××市 150000)

摘要 介绍碱蓬的生物学特性及碱蓬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播种时间、栽植密度、水分和温度管理、采收、采种等方面的技术要点。说明碱蓬是一种适应性强、价值高的经济作物。在耕地紧缺、耕地贫瘠、淡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发展碱蓬生产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碱蓬 保护地 栽培

碱蓬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物学分类为藜科碱蓬属,在我国有20个种和1个变种,其中16种是耐盐碱的盐生植物。吉林西部主要分布盐地碱蓬、角果碱蓬、碱蓬3个种。碱蓬营养丰富,自古就是民间食用的野菜,可以鲜食、干制,还可以制成罐头,同时是一种优质油料作物。碱蓬株形美观,鲜嫩茎叶营养丰富,具有特别的海鲜味,口感好,可鲜食,可凉拌,可烹制。而且新鲜的碱蓬产品便于贮藏和运输。近年来市场价格看好,春季鲜菜售价3.0元/kg,一般每公顷产鲜菜达15000kg以上,经济效益比较可观,因此碱蓬的利用开发具有较好的前景。

1 碱蓬的栽培生物学特征

1.1 生物学特征

碱蓬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状态下株高20~150cm。茎直立,在含盐量高的土壤(0.3%以上)生长时有红色条纹,多级分枝,枝细长,斜伸或开展。叶线形,通常互生,肉质化,长1.5~5.0cm,绿色,叶绿素含量高。花两性,单生或簇生,花丝很短,子房呈卵形或球形。成熟的种子细小,呈黑亮色。

1.2 营养成分

碱蓬的营养成分全面而丰富,其茎叶蛋白质含量达40%左右,且水溶性好,与大豆相仿;碱蓬植物的种子含油量高达35%以上,出油量达28%以上,其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0%和80%左右,具有极好的营养保健价值。另外,碱蓬茎叶中含有大量的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和Ca、P、Fe、Cu、Zn、Mn、Se等微量元素,是一种优质的特色保健蔬菜。

1.3 适应性广,适合多种栽培模式

碱蓬喜高湿、耐盐碱、耐贫瘠、少病虫害,能在盐碱土上栽培并生长良好,是一种天然的绿色产品,适于在沿海地区盐渍土或内陆盐碱土上种植。碱蓬温度适应范围广,在自然条件下3月上中旬即可出苗,栽培管理技术简单,播种至鲜菜采摘时间短,春夏季25~40d,秋冬季45~60d,可利用保护地设施进行四季栽培。

2 碱蓬栽培技术

2.1 整地

一般的盐碱土均可进行栽培,沙土或沙壤土最好,播前半个月扣棚或温室增加地温,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3000kg。栽培地如果过干,可在整地前3~4d浇水一遍造墒,以利出苗。播种前将栽培地用耙子耙平,考虑到灌水方便需要,根据具体土地条件形成宽1.0~1.5m、长6~8m的栽培畦,畦埂可以作为人行过道。

2.2 播种碱蓬四季均可以播种,根据产品预订上市时间和栽培温光条件,向前推30~50d即可确定播种时间。播种量15~20kg/hm2,采用条播方式进行播种,用锄尖开1~2cm深的浅沟,行距5cm,用细沙或细土拌种进行均匀撒播,用扫帚轻扫即可,然后浇一遍透水,再覆地膜,以利保墒出苗。3~4d幼苗出土后即撤去地膜。

2.3 生长期管理

当幼苗有5~6片真叶时进行疏苗,株距3~4cm即可,同时拔除杂草;碱蓬耐旱不耐涝,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避免浇水过多而涝根,只要保持土壤表层两指深内见湿即可;碱蓬比较耐寒,短时间处于0℃以下不会影响生长,生长期间白天适宜温度控制在18℃~30℃,白天尤其在晴天中午加大通风有利于提高产品风味,夜间以5℃~12℃为宜。碱蓬抗逆性较强,在保护地生长期间正常管理条件下,一般不需要喷洒病虫害防治药剂。

2.4 采收

碱蓬分生能力较强,每个叶腋处都能发出嫩枝,东北冬春温度较低,碱蓬生长缓慢。为提高产量,可采用连续摘心的方式进行采收。具体方法是,当碱蓬第一对真叶以上的植株嫩茎高5cm左右时,即可对第一对真叶以上的嫩枝采摘,以后每次都在上次嫩茎的一对真叶上方进行采摘。采摘后的嫩枝茎基部对齐后,放在可降解泡沫盘内用保鲜膜包装后即可出售,在20℃下可保存4~6d。碱蓬再生能力比较强,采收1h后浇水,促进再生分枝,可多次循环采收。

2.5 采种

碱蓬8月末开始大量开花,9—10月结子,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割、晾晒。碱蓬种子由下往上依次成熟,成熟后的种子易脱落,要做到适时收获。

碱蓬耐盐碱能力极强,可以在贫瘠的盐碱地上,利用咸水以至海水直接生产蔬菜、饲料和食用油,因此发展碱蓬生产在耕地紧缺、淡水资源匮乏的今天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

致谢

在论文稿件即将付梓之际,我由衷地感谢给予我指导、支持、鼓励的专家和同事。特别感谢××教授在本文的选题、立意和写作过程中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赵可夫,李法增.中国盐生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张学杰,樊守金.中国碱蓬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状况[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4):1-3.

(五)拓展训练

(1)查阅所学专业方面的科技论文,选出一篇你最感兴趣的论文,并写出阅读后的心得。

(2)细读下面这篇科技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分析它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属于哪一种类型,是否符合摘要的写作规范。

摘要:利用杂种补血草品种“蓝雾”种子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水平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丛生芽和根,完成植株再生。研究发现,其愈伤组织产生的芽的分化速度较快。最后移入生根培养基上长成完整植株。同时对栽培管理技术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3)拟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按照科技论文的结构和写法,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