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盛宠之名门医女
9448700000884

第884章 师父(1)

入夜,宫内灯火通明,一片混乱嘈杂声。

前方,一个身手敏捷的黑衣人跳跃前进,不过两三个呼吸的工夫,就和后面追赶的大内侍卫拉出一段距离。

黑衣人停下身子,挑衅地回头,对着一众做个鄙视的动作,似乎在嘲笑侍卫们的废物。

“抓住刺客!”

为首的侍卫统领挥舞着随身的佩刀,银光闪过,如夜空中的闪电一般夺目。

黑衣人在小路穿梭,丝毫不惊慌,他对后宫的布局掌握得清清楚楚,专找不好走的空隙,让一众弓箭手抓不到机会。

统领相对冷静,临时调整几次战术,但是都不敌黑衣人狡猾,折腾小半个时辰,还没抓到人。

一行人越走越远,御林军被远远地甩在身后,勉强跟上的大内侍卫心不由得一凉。

此人只在宫内绕圈,耍着他们玩,实在被逼急了才动手,也是躲闪的成分居多。

如果这样一个人进入到御书房中,怕是要惊扰到皇上。

“不要跑,乖乖束手就擒!”

眼瞅着,前面是宫墙,黑衣人只要借力轻轻一跃,他们就失去掌控的机会。

这么多的人,被耍得团团转,皇上怪罪下来,一众人都要被打板子。

乖乖束手就擒?

黑衣人翻了个白眼,当他是傻子呢?

就在侍卫们以为黑衣人要跳出宫墙的时候,他转身折回,找准目标,向着御书房的方向狂奔。

“分散,抓刺客,不然提头来见!”

当值的统领从未见过如此难缠的对手,派人先一步禀告皇上万俟玉翎。

彼时,莫颜正在御书房看关于鲍知县提交的关于修改大越律法的意见。

这是个硕大的工程,从律法颁布到传达各个城池,要让父母官们对律法了若指掌,还需要一定时间。

最好的办法,把新律法作为大越科举的内容之一,慢慢地渗透下去。

未来官员们都是在科举中培养,这样省时省力,也好普及新律法。

其中有一条,关于百姓们提出质疑的案件,不可直接定案,要上交到各个府城,由当地所在知府重新审理。

如若还是引起比较大的争议,继续向上级递交,交由刑部各位大人研究解决。

“恩,必须明令禁止私刑。”

莫颜翻看几页,把重点誊写出来,并且下方用朱砂划线。

各地呈上的卷宗,每年都有厚厚一沓关于私刑的案例,其中多为迫害女子,浸猪笼,沉水塘,屡见不鲜。

还有一些对于偷窃的惩罚,过于严重。

莫颜在颍川靠山村的日子,听说村里有人偷鸡摸狗,村民们对本村人采取容忍的态度,最多就是夜晚站在村中的小土包上吼几嗓子,指桑骂槐,不敢点名道姓。

一个村里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不想把关系闹得太僵硬,有那老实本分的人家,丢点东西,就自认倒霉,吃个哑巴亏。

但是,只限于本村人。

对于外来者,他们就没那么好说话,同仇敌忾,抱成一团,用私刑鞭打偷窃者,轻则重伤,重则致死。

大越的村子通常都是族人聚居,他们对自己人和外人分得清清楚楚。

法不责众,整个村子的人打死外来偷窃者,县老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从审理。

鲍知县在上丘做官,非常厌恶“法不责众”,其中存在的漏洞要填补上。

万俟玉翎坐在龙椅上,低头批阅奏折。

自从允许大越各地父母官上书,御书房的奏折就翻了几番,摆满整个桌子。

南边水患,灾民正在被安置转移,南水北调,挖隧道的工程正式开启,要银子。

聊城和北地的士兵需要大笔军需,洛峰领着部分大越军队,和大吴冯相正在对峙,一方进攻,一方死守,僵持不下。

下丘被蛮族控制的铁矿,打铁的匠人造出大批武器,还未来得及运走,全部在山洞中被大越截获,下一步运往边境,作为己方的军需补充。

“吕志的奏折。”

吕志是莫颜的大舅舅,目前在西南任职,因水患忙得焦头烂额,同时,还得派人不声不响地查官员们的贪腐问题。

莫颜揉揉眼睛,晃动下僵硬的腰身,好奇道,“舅舅上书,西南可是出了什么乱子?”

自家人,她还是得关心一下。

吕志在奏折上禀报南水北调的进度,上面还说了一件事,官差和百姓们爆发冲突,最后闹到调动城防军,死了几十人。

一般情况下,百姓们敬畏官差,此次群体事件的起因是祭河神。

西南多雨,河流分叉多,往年雨季来临之时,百姓们都会到河边烧纸,给龙王磕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金沙河年年涨水,今年决堤冲垮大桥,民不聊生,无数百姓们死于水患中。

民间传说,新帝上位惹怒河神和龙王,所以才降雨报复。

最好的平息河神怒火的方式,用童男童女献祭,祈求河神的原谅。

童男童女必须是生辰八字为阴,民间乡绅,地主老财们主动捐献大笔的银子,献出祭品的人将得到一百两银子的奖赏。

“岂有此理,真真愚昧!”

莫颜气得拍桌子,大越民间习俗大多很有特色,但是百姓们的愚昧思想根深蒂固,很难扭转。

有重金奖赏,刚失去田地和屋子的人心眼活儿,虽说衙门愿意给银钱,提供饭食,但是前提是要去挖隧道。

如果能卖了赔钱货,换取百两银子,他们完全可以换个地方生活。

八字为阴,这可难不倒有心眼的百姓,众人花银子找“半仙”掐算时辰,随口编出生辰八字。

才几天的工夫,乡绅地主收到童男童女几十人,凑够九十九人,马上开启声势浩大的祭河神仪式。

几十人中,童女占大半,可见不能给家里延续香火的女娃是多么不受爹娘待见。

人命如草芥,不值钱,麻木的百姓们被左右,竟然对祭河神一片叫好声。

吕志看不下去,他博古通今,不是迂腐之人,对民间自发做法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