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盛宠之名门医女
9448700000204

第204章 二哥归来(2)

“恩,但愿大年三十那天也下雪。”

莫颜想象了一下,卫子纤原来在北地生活,和她讲述了北地如何过年,百姓们穿着厚厚的棉衣,顶着冷风出门采买,回到家里,坐上热乎乎的炕头,吃着冒着热气的炖菜,这种温馨让她很是向往。

“现在又喜欢京都了?当初也不知道谁说京都太冷,不如颍川呢。”

莫轻云从外面回来,掸了掸身上的雪花,伸出粗糙的大手,掐了一下莫玉的小脸蛋,莫玉红了脸,小声地道,“那还不是因为没适应么。”

“颜颜,你别听我大哥胡说。”

莫玉怕莫颜误会,觉得是御史府没有招待好,她真不是那个意思。初到京都,被京都的繁华震惊,尤其在朱雀南街上闲逛,经常遇见各府的千金小姐,莫玉嘴上不说,心里却有些胆怯,觉得自己与她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堂姐,哪里也不如家好。”

古人都有雏鸟情节,就算是少时离家,到老了也要回到家乡落叶归根的,在一个地方生活得久了,就会产生感情,来京都,莫玉是为了见见世面而已。

大堂哥莫轻云在一旁小意的对着莫玉赔不是,莫颜的眼神黯淡下来,她想二哥了,那个从穿越过来之后,给她无限温暖的二哥,会给她买好吃的烤鸡腿,怕她喝苦药汤子,给她买干果蜜饯,会为了她和别人打架。或许,莫轻雨在京都的名声很差,人人都说他的纨绔子弟,可莫颜不在乎,那是他的二哥,谁都比不上。

“莫轻雨这个小兔崽子,这眼瞅着要过年了,到哪里鬼混去了?当初就不该让他离开。”

似乎明白莫颜所想,莫中臣在偏厅地叫骂一句,“简直无法无天,老子怎么有这样的儿子?”

“你是谁老子?”

还不等吕氏说话,莫守仁吹胡子瞪眼,中气十足,“那是你儿子,你的种,有你这么当爹的?”

“爹……”

莫中臣立刻没了气焰,给一旁的吕氏使眼色,而吕氏假装没看见,淡定地品茶,心中也开始担忧,莫轻雨走的时候,说好腊月里回京,一定会回府过年,现在还不见踪影。

因为想念二哥,莫颜整日情绪低落,连下晌墨冰回来,她都一直蔫蔫的,看起来心事重重的模样。“小姐,您看看,这是半个月的账册,赵掌柜让奴婢带回来。”

墨冰掏出一本厚厚的账册,从腊月初八开业至今,生意火爆,每天都要入夜时分,京都宵禁才打烊,很多老爷夫人想在过年之前染好头发,让自己年轻一些,连宫里的太后娘娘都心动了,派出嬷嬷来打探方子。

“什么,太后?”

莫颜随意翻看了几页,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了日期时间和收入,染发坊的价位根据所用药材的分量而定,若是头发全白的老年人,就要花费的多一些。不过能到朱雀南街的都不差钱,听说给染发伙计的打赏非常丰厚。

不过半个月,收入直线攀升,先去染发的夫人们出府参加宴会,等于为染发坊打了广告,那些观望中的人立刻挤上门,染发坊的门槛都被踩坏了两三条。

短短的半个月,收入五千两银子,当然,除去药材成本,人工等费用,也要净赚四千多两,这只是一个开头而已。如此暴利,难怪在后宫的太后眼红,借着想染发的名头,让人送方子,这不是摆明了强取豪夺?

“小姐,您看……”

墨冰很是头疼,对方是太后娘娘,若是强行施压,己方也没有好办法,毕竟有些事情是在暗地里,不能拿到明面上说。

“太后是穷疯了?”

莫颜不置可否,她想过染发坊生意会很火爆,但是吸金能力,出乎意料,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火爆一段日子。莫颜没有指望会一直这样,现在染发坊刚开张,人们有新鲜感,赶时髦而已,等过一段日子,会有人跟风。

方子不是什么大秘密,何首乌加青黛粉的效果更好,一些高人还是会从中间寻找到蛛丝马迹,配置山寨版的染发膏,到时候卖的便宜,自家的生意肯定会被抢。

“小姐,太后娘娘最需要银子,她的亲兄,亲弟都在北地驻守边关,养着三十多万大军呢。”

这些人,全部是万俟御风的心腹,前几年打仗,明明可以调动北地军队,万俟御风舍不得让自己的心腹受损,愣是派出南平王迎战,以战争之名,削弱万俟玉翎的军权。

“想觊觎我的染发坊,就是太后娘娘也没门。”

莫颜讥讽一笑,琢磨给太后找点事干,省得没事总是惦记别人的东西。她刚回到京都不久,对形势还没掌握的透彻,需要仔细研究研究。

“小姐,好样的!”

墨冰竖起大拇指,对着莫颜做了一个点赞的手势,那个老妖婆没少最坏事,手上不知道沾染多少血腥,偏偏又是个强硬有主意的人,不然也不能在先帝在位产下野种,还能扶持野种登上皇位。

“先拖着,最好拖到过年之后。”

过年还要是要欢天喜地的庆祝,这是莫颜来到大越过的第一个年,对她来说很有意义,不想被不相干的人破坏掉,等到过年之后,她有了心情,想办法和那个老妖婆斗智斗勇,表姐夏若雪这张好牌,没准还能利用上。

不管怎么说,手头有银子心不慌,莫颜留下一千两的银票,支给戏班子,这些人一直辛苦排练,不得闲,很是认真,尤其是胡班主,疯魔了,吃饭时候偶尔还能飙出几句台词。

“大家只有一套棉衣,让成衣铺子的人来订做几套,过年了,有个新气象。”

院子在城西,并不引人注意,众人排练新戏也没有瞒着街坊,所以大家都以为戏班子是从南边过来到京都发展的,谁也没有好奇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