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938900000026

第26章 交往艺术: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3)

第九章 交往艺术: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3)

但是有一天,夏娃禁不住蛇的诱惑,摘下善恶树上的果子,吃了下去;又把果子给亚当,亚当也吃了。上帝得知后将他们赶出了伊甸园,惩罚了罪魁祸首——蛇,让它一生都用肚子走路;责罚夏娃,增加她怀胎分娩的痛苦;让亚当终生劳作,才能从地里获得粮食。

在现实生活中,禁果似乎分外香、格外甜,越是禁止做的事,人们越想做。《圣经》中的这个故事暗示了人类本性中具有根深蒂固的禁果效应倾向。

越是被禁止的东西或事情,越会引来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使人们充满窥探和尝试的欲望,千方百计地试图获得或尝试。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学依据在于:无法知晓的神秘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接近和了解的需求。我们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就是因为对完整信息有着一种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在接受者心里形成接受空白,这种空白就会对被遮蔽的信息产生强烈的召唤。这种“期待—召唤”结构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

在为人处世中,我们可以灵活地利用这种心理。如果我们不想让某人做某事,最好不要直截了当地提出“禁令”,不如假装若无其事,或者有意无意地阐明某事的害处,或者根本就不发表意见而见机行事……反过来,我们有时也可以用这一技巧让别人帮我们做事,只要稍微激将一下对方,再告诉他这件事他或许做不了、不能做,如果对方是颇有好胜心的人,就有可能反被说动而自行请令。

“迁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塞车时,如果有一个司机不耐烦地按喇叭,那么这种烦躁的情绪便会传染开来,后面的司机往往也会不停地跟着按喇叭,而喇叭的刺耳声音又会使更多的乘客烦躁不安。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绪转移定律”。

情绪转移定律,指人的坏情绪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宣泄,就会转移到其他人和事上,是一种情绪的蔓延现象。这个定律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什么是“迁怒”。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发生迁怒,毕竟在一处受气了,情绪一时很难调整过来,于是很容易把负面情绪带到下一处。所以,我们的坏心情像流感一样,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不断蔓延。下面这个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

王先生是某私企的总经理,对公司管理非常严格,他本人也以身作则,每天都早来晚去。但是,有一天早晨,王先生看报太入迷,出门太晚,匆忙中,他开车闯了红灯,正巧被警察逮到,还被罚了款。

本来上班就迟到了,没想到还被罚款,王先生心生怒气。刚到办公室,正好碰到项目经理向他汇报工作,他没好气地问:“上周那个项目敲定没有?”项目经理告诉他没有。他大吼道:“我已经付给你七年薪水了,现在我们终于有一次机会做笔大生意,你却把它弄吹了!如果你不把那个项目争回来,你就别想再踏进公司半步!”

项目经理怀着一肚子不满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心想:“我为公司卖命七年,你王经理不过是个傀儡。现在,就因为我丢掉了一个项目,就恐吓要解雇我,太过分了!”正巧秘书来找他签字,他生气地问秘书:“今天早上我给你的那五封信打好了没有?”秘书回答说:“还没,我……”他立刻火冒三丈,指责说:“不要找任何借口,我要你赶快打好这些信件。虽然你在这儿干了三年,但不表示你会一直被雇佣!”

秘书愤怒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心想:“三年来,我一直很努力工作,经常超时加班,现在就因为我无法同时做两件事,就恐吓要辞退我。太欺负人了!”

秘书下班回家,看到九岁的儿子正悠闲地打着游戏,立刻叫起来:“我告诉你多少次,要好好学习,赶快给我回房里去看书!”

儿子回到自己房间,心想:“妈妈刚到家就冲我发这么大的火,真过分!”这时,平时他最喜欢的小狗走了过来,他二话没说就狠狠地踢了小狗一脚:“给我滚开!”

小狗疼得乱窜,发疯似的冲出门乱咬,还咬了一个人——那个人正好是从这里路过的王经理。

王先生的消极情绪通过漫长的链条传导,最后还是让自己尝到了苦果。

虽然这个故事有些可笑,但是这种情绪转移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一个人的不良情绪一旦无法正常宣泄和排解,往往会找一个出气筒,把情绪转移到别人的身上,有时明知不对,自己也很难控制。

但是,快乐的钥匙不是掌握在别人手中,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郁闷也好,快乐也好,其实都是由我们自己的情绪造成的。我们的幸福就是一种愉悦感,而这种愉悦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好心情。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而不能被情绪左右。正如心理学家所说,人不仅仅是消极情绪的制造者,也是积极情绪的制造者,生气郁闷只能折磨自己。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情绪。

保持积极情绪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宽容别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掌握有效的自我调节的方法,等等。如果我们不慎掉进河沟里,不妨想想正好衣服该洗了;如果我们参加一些重要的考试或活动,感到非常紧张,可以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在遭遇困难和逆境时,想想“失败乃成功之母”,振作精神,那么,我们下一步或许就会走向成功。

“对不起”三个字为什么能消解对方怒气

美国学者苏珊?杰考比说:“在我最初的记忆中,母亲对我说,在说‘对不起’时,眼睛不要看地上,要抬起头,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别人才会明白你是真诚的。我母亲就这样传授了良好的道歉艺术——直率。”一般来说,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

李教授要去南方开一个学术研讨会。他刚下飞机,正准备给负责接待他的人打电话时,一位小姑娘由于走得太快太急,不小心踩到了李教授的脚。小姑娘穿着细跟高跟鞋,这一脚踩下去,李教授“哎哟”一声,疼得蹲下了身,纵使修养再好,痛到这样的程度,嘴上免不了抱怨一番。

这时候,小姑娘也马上蹲下身,焦急地说:“对不起,实在是对不起,您看我走得实在太急,都不瞧路了。咱们现在就去医院看看吧,医药费我来掏。您看行吗?”听到这些话,李教授顿时怒气全消,觉得小姑娘年纪轻轻,倒也挺懂事的,自己一个大老爷们儿跟她较真,实在没必要。于是,李教授一咬牙,挺了挺腰板,说:“我没事儿,你走吧。”

很多人在做错事后,会搬出很多理由试图保护自己,也有人碍于面子而不肯诚实认错。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将招致反效果。做错了事,最重要的是“自己先认错”,唯有自己勇于认错,才能让对方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宽大态度给予谅解。

学会道歉,检讨自己,是一种美德和值得尊敬的事,因此不必躲躲闪闪,羞羞答答,但也不必夸大其词,一味往自己身上揽过。那样,别人不仅不会接受你的道歉,反而可能觉得你虚伪。

心理学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及时的道歉可以缓解甚至消解对方的怒气,“对不起”三个字能够很好地转变对方否定的观点,对让对方自觉厌恶情感进行批判,感觉自己被理解。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说了“对不起”,很多事情就可以顺利解决,矛盾也可以轻松化解。

很多人认为说“对不起”、认了错就会被瞧不起,会得不到信任,失去威严。其实不然,能从错误中得到教训的人是最有智慧的人,因为他的进步最快,反而能因其勇气和最终的成就而得到更大的尊重

那么,我们在对别人表达自己的歉意时,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简洁扼要地说明事情经过。极力为自己辩解往往会招致对方反感,但简洁扼要地说明事情经过和失败的理由则是必要的。通过说明,对方才能明了事情的真实状况。

其次,用身体认错。所谓“用身体”是指我们所表现的态度要发自内心。光是嘴巴认错,态度草率轻浮,恐怕立即就会引起对方反感。对方在意的往往是我们的态度,而不是言词。

总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错误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把错误带来的影响降至最小。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不会犯错,多半是因为你不够投入。”错了就及时、勇敢而且坦诚地说一句:“对不起,我错了。”就算不对别人说,对自己说也是一种激励。

为什么我们总希望交际对象是最好的听众

每个人都有“曝光”的欲望,因而常在人前滔滔不绝。如果我们想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好人缘,就可以在别人想要表现的时候,打开自己的耳朵,给他一点曝光的时间。

倾听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背后到底有什么心理学原理呢?

人类存在几种共通的需求,其中一种就是身体刺激和心智刺激的需求,称作为对刺激的需要,就像婴儿需要我们对其身体进行触碰、抚摸、拥抱等。成年后,这种需求转化成需要对方认可的需求,可称其为“被认可的需求”。经过人际交往中的循环互动,我们在沟通中获得和给予这种认可,从而获得心理满足并满足他人,同时转化为心理能量。可以说,倾听就是在沟通中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态势来表达自己对交谈对象的重视,这种重视就成为对其价值的一种认可。

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关注,也是我们与别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它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会倾听的人往往能够表现得更大度,散发出特有的温情魅力,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会倾听呢?

1.倾听时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倾听的重要前提,如果倾听时委靡不振,就无法取得良好的倾听效果,最终使沟通的质量大打折扣。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求倾听者集中精力,随时提醒自己交谈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听话时应保持与谈话者的眼神接触,但对时间长短应适当把握。如果没有语言上的呼应,只是长时间盯着对方,就会使双方都感到局促不安。

2.使用开放性动作

开放性动作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代表着接受、兴趣与信任,是开放式态度的一种体现。而开放式态度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意味着要控制自身的情绪,克服思维定式,做好准备积极适应对方的思路,去理解对方的话,并给予及时回应。所以,热诚倾听与口头敷衍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传达给他人的是肯定、信任、关心,乃至鼓励。

3.及时用动作和表情给予回应

作为一种信息反馈,沟通者可以使用各种对方能轻松理解的动作与表情、传达自己的感情、理解以及对谈话的兴趣。如微笑、皱眉、迷惑不解等表情都可以给讲话人提供相关的反馈信息,以利于其及时调整。

4.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信息,知道彼此在想什么,要做什么。因此,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是一种倾听的好方法,它能够给讲话者以鼓励,有助于双方的相互沟通。

5.要有耐心,切忌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有些人话很多,或者语言表达有些零散甚至混乱,这时就要耐心地听完他的叙述。即使听到我们不能接受的观点或者某些伤感情的话,也要耐心听完,然后才可以有技巧地表达我们的不同观点。在别人专心地谈话时,随便插话打岔,或者任意发表评论,都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6.必要的沉默

沉默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手段,它蕴涵了丰富的信息。它就像乐谱上的休止符,运用得当,则含义无穷,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倾听是一种动听的“语言”,是我们对别人最好的一种“恭维”,很少有人拒绝接受专心倾听包含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