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上扣人心弦的神秘巧合
9385400000018

第18章 谁是策划者(1)

在一系列的巧合背后,似乎总有一个导演者在导演着一场场的巧合。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导演者是谁?可是,可能永远不会有答案,因为这些巧合远远超出我们人类的思维范畴和精神领域,那么就让时间来证明吧,相信时间会给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神奇自然

地球与人体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跟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一切,而且与人类有许多更密切的联系,它的结构与人类也有着许许多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例如:胎儿在母体中时,是靠脐带从母体中吸取生命的养料,所以肚脐是人体的供养点。肚脐位于人体中线上,恰好与把人体“黄金分割”的纬线相交。与地球相对应的是,在地球上,中东地区位于东经30度与东经60度之间,北纬30度穿过此地,恰好把东半球中分。如果把人体的供养点相对于地球的“肚脐”,就不难发现,中东地区蕴藏着巨量的液体能源——石油。

再说说人体的头部吧!人体的头部是人生命的中枢机构,而地球的南极恰恰也是位于地球最前端。人们开发南极资源是在19世纪50年代。差不多与此同时人类才开始对大脑的深层进行研究。

另外,中医研究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绝对不能动的穴位,俗称“死穴”。“肚脐”所对应的左腰上部位,在中医称“命门区”,穿过这一区的纬线称之为“保命线”。人体的死穴不仅集中在“命门区”,而且正好排列成九宫图。

再看看地球吧!如果按九宫幻方计算,地球的死穴要比现在发现的“百慕大三角”的范围还要广。中东地区所对应的位置恰巧落在北纬30度线附近,而关于这一纬度线,人们已发现了许多神秘而有趣的自然现象。我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等大江大河的入海口竟都在北纬30度线附近。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海沟——西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也在北纬30度线附近。此外。像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死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远古玛雅文明遗址……还有令人惊恐万状的“百慕三角区”等世界奇迹和迷阵都在这一纬度线上。

看来,我们在一些文艺作品中称呼地球为我们人类的母亲一点不为过,因为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到人体中许多地方像是得到了地球母亲的“遗传”。

《山海经》的巧合

《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书,也是一部包含着许多神话传说的先秦古籍,是一本内容神秘怪异的奇书。《山海经》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然《山海经》全书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却涉及天文地理、宗教神话、民族人口、矿产资源和动植物等许多方面,是研究上古历史的宝贵资料,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精华。《山海经》的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司马迁感叹道:“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直到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校勘整理经传诸子诗赋,才将《山海经》校勘整理并公之于众。然而由于它所述内容多奇诡怪异,并且人们也发现书中所述地理学知识与事实并不相符,因而常被斥为荒诞不经,甚至被人们从科学典籍的行列里除了名。不过,在《山海经》里,确实存在许多惊人的巧合,暗示着它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最近美国的科学家在重新鉴定《山海经》中的若干篇章时,惊奇地发现了这部书令人惊讶的巧合之处。在《东山经》里有四卷描述了“东海”以外的山川形势,科学家们仔细研究这些描述,竟然发现这与中国东海以外的太平洋彼岸——北美洲中西部的地形是契合的。《东山经》中不仅描绘了那里的地形地貌,而且每一卷还描述了当地的风物,生动而精确地描写了美国内华达州的黑色石、金块,旧金山湾的海豹、会装死的美洲负鼠等。第十四章《大荒东经》中描述的“光华之后”“河水流进无深渊”“日生如此”等,任何一个曾经在北美科罗拉多大峡谷旅行和观赏过日出的人,都会明显地看出《山海经》中这段内容指的正是那里。此外,还有不少笔墨是描述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北美东部地区情况的。另外,在《山海经》的第九经和第十经里,还描述到美洲的其他不少地方。

《山海经》中的《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部分,“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故又被称为“五藏山经”。对此,普遍的说法是,“五藏”的“藏”是“宝藏”的意思,但也有人认为,这个“藏”应该是“五脏六腑”的“脏”,中国古代文字有“通假”一说,这“脏”与“藏”就是属于同音通假。五脏六腑,是中医对人体各种内脏的总称,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我们仔细查看一下各大陆地壳和人体器官图,再做一下比较,不难发现:南极洲和人脑不但外形相似,而且结构也非常相同:西南极洲为大脑,东南极洲为小脑,东南极洲伸向南美洲的半岛则是脑干。接下来的就是五脏:澳大利亚是心脏,非洲和南美洲是肺脏,亚欧大陆是肝脏——南亚次大陆则为肝脏下的胆囊、乌拉尔山脉则是分割左右肝叶并使肝脏位置固定的韧带,北美洲大陆本部是脾脏,格陵兰岛是肾脏。除了亚欧大陆和肝脏所处的方向相反之外,所有的大陆在地球上的位置都和五脏在人体的位置相符合。难道古人看地图的习惯就是某一种暗示,或说是一种巧合?

月球探源

月亮,跟随地球不知多少年了?也许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之前,它就在天天看着地球。以前,大家都说月亮上的广寒宫里面住着一位古代美女嫦娥,一只白兔,还有一位天天在砍伐桂树的吴刚。然而,在1969年7月19日,美国太阳神十一号太空船登陆月球,没有看到广寒宫,也没有找到嫦娥和白兔,更没有桂树和吴刚,于是许多人的美丽幻想成为科学的失望。

但是,时至今日,太空人登陆月球已有26年了,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并没有增加,反而由于太空人留在月球上的仪器,得到更多的不解资料,让科学家愈来愈迷惑,每当夜晚抬头望向月球时,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复杂情绪,不禁要问:月亮呀,可不可以告诉我们,你的真相?

目前有关月球起源的说法有三种,第一个假说是月球和地球一样,是在46亿年前由相同的宇宙尘云和气体凝聚而成的;第二个假说是月球系由地球抛离出去的,抛出点后来形成太平洋;第三个假说是月球是宇宙中个别形成的星体,行经地球附近时被地球重力场捕获,而环绕地球。

原本多数科学家相信第一种说法,也有少数相信第二种说法,可是自从太空人登上月球,取回不少月球土壤,经化验分析知道月球成分和地球不同,地球是铁多矽少,月球是铁少矽多,地球钛矿很少,月球很多,因此证明月球不是地球分出去的,第二种说法站不住脚了。同样的原因,也使得第一个假说动摇了,因为,如果地球和月球是在四十六亿年前经过相同过程形成的,那么成分应该一样才对,为何差异会那么大呢?所以,科学家只好也放弃第一种说法。只剩第三种说法了,可是如果是其他地方飞来的星体,飞进太阳系后,太阳引力比地球引力大很多,照理讲月球应该受到太阳的引力而飞向太阳,不是受到地球的引力留在地球上空的。

这三种“正统科学家”提出的假说,没有一项能解答所有疑问,也没有一项禁得起严格的质问。事实上,时至今日,“月球来自何处”,仍是天文学未定之论。也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月亮起源的看法,不管多离奇,他人是不能用任何“不科学”的字眼来批评的。

月球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38万公里。太阳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1亿5千万公里。两两相除,我们得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月球到地球的395倍远。太阳直径约为138万公里,月球直径约为3400多公里,两两相除,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395倍大。395倍,多么巧合的数字,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大家想想看,太阳直径是月球的395倍大,但是太阳却离地球有395倍远,那么,由于距离抵消了大小,使这两个天体在地球上空看起来,它们的圆面就变得一样大了!这个现象是自然界产生,或是人为的?宇宙中哪有如此巧合的天体?

从地面上看过去,两个约略同大的天体,一个管白天,一个管夜晚,太阳系中,还没有第二个同例。著名科学家艾西莫夫曾说过:“从各种资料和法则来衡量,月球不应该出现在那里。”他又说:“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食,小到仍能让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学上找不出理由解释此种现象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

难道只是巧合吗?有些科学家并不这样认为。科学家谢顿说:“要使太空船在轨道上运行,必须以每小时1万8千哩的速度在100哩的太空中飞行才行,同理,月球要留在现有的轨道上,与地球引力取得平衡,也需有精确的速度、重量和高度才行”问题是:这样的条件不是自然天成能够做得到的,那么,为何如此?

月球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地球,它的背面直到太空船上去拍照后人类才能一窥容颜。以前天文学家认为月球背面应和正面差不多也有很多陨坑和熔岩海。但是,太空船照片却显示大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相当崎岖不平,绝大多数是小陨坑和山脉,竟然只有很少的熔岩海。

此种差异性,科学家无法想出解答,照理论言,月球是太空中自然星体,不管哪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陨石撞击的几率应该相同,怎会有内外之分呢?月球为何永远以同一面向着地球?科学家的说法是说它以每小时16.56公里的速度自转,另一方面也在绕着地球公转,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一面向着地球。

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卫星都没有这种情形,为何月球“正好”如此,这又是一种巧合中的巧合?难道除了巧合之外,不能找一种其他的解释吗?

复活节岛上的巧合

复活节岛是东太平洋上一座远离其他岛屿的孤岛。这座岛屿是由荷兰探险家雅各布·罗格文发现的,因为他们在登上那座岛屿的时候恰恰是复活节。因此就被命名为复活节岛。这座长22.5公里、总体面积17平方公里的三角形的孤岛贫瘠而干旱,中部是风沙横行的沙漠,农作物根本无法生长。岛上也绝少树木,只有杂草。没有供水,没有河流,岛民只能靠挖池塘蓄存雨水度日。除了老鼠,岛上再没有其他野生动物。居民既无法种粮,又无法狩猎,只能用简陋的木制工具打洞栽种甘薯和甘蔗,艰难度日。所以这里的岛民长年累月目所能及的除了大海、太阳、月亮和星星,实在是别无他物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干旱、荒凉,只有少数土著居住的孤岛,却遍布着一千多尊巨大无比的巨人石像。这些巨人石像最重的可达90吨,高9.8米,最普通的也有二三十吨重。更加令人惊异的是,这些巨大石像还大都顶着巨大的红石帽子。一顶红石帽,小的也有20来吨,大的有四五十吨。

这些巨大的石像是谁制造的呢?要制造出这样的石像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所需的人力以及物力也极其浩大。而复活岛是一个贫瘠的小岛。岛上的粮食最多能勉强维持2000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怎么能养活造石人像的强劳力呢?他们吃什么?

岛上的巨人石像让我们产生了无数的疑问,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好奇。自1914年,科学家们就对复活节岛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绘,并逐一统计了岛上石像的分布情况,希望能够解开这一谜团,可是越来越多令人难以解释的问题出现了。

在离复活节岛500米的海面上,有3座高达300米的小岛,分别叫作莫托伊基、莫托努俟、莫托考考。它们四周是危崖绝壁,任何船只都无法靠近。然而岛民们清楚地记得,原来有几尊巨人石像就高高耸立在这危崖的顶端。法国考古学家马奇埃尔证实,这石像确已跌入海中。可石像的基座石坛还稳稳地坐落在危崖绝顶上。

考古学家面对着这3个小岛的石坛,真是目瞪口呆。因为他们知道,别说是在史前的原始社会,就是在现代,除了最先进的直升直降的飞行器,谁也无法把这些巨人石像运到悬崖绝顶。

还有,这些巨人石像是谁造的?据第一个到达岛上的罗格文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的岛民有的皮肤为褐色,就颜色的深浅而言与西班牙人相似,但也有皮肤较深的人,而另一些完全是白皮肤,也有皮肤带红色的人。只有数百口人,却分为多种肤色,这更加让人不可思议。为什么会有多种肤色呢?难道又是一个巧合?

更令人惊讶的是,复活节岛的居民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世界的肚脐”。这种叫法,一开始人们并不理解,直到后来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高空鸟瞰地球时,才发现这种叫法完全没错——复活节岛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确实跟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模一样。难道古代的岛民也曾从高空俯瞰过自己的岛屿吗?假如确实如此,那又是谁、乘坐什么飞行器到高空的呢?如果不是,又为什么会如此巧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