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讲点人文知识
938300000036

第36章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3)

一种解释是,猫在史前在我国属于“珍稀动物”,数量极少。现在见到的最早的猫捕鼠图,是东汉古石墓中发现的。直到唐代,人们才开始养猫。十二生肖形成得相当早,所列入的动物都是那些最常见的,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因此,当时属于“珍稀动物”的猫没有被列入十二生肖,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种是以“同属”的道理来解释,猫与虎同属,民间传说猫是虎的舅舅,俗话说“照猫画虎”,因此既然十二生肖中有了虎,那么也就不用再把猫列入十二生肖了。

圣诞节与耶稣的出世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穿红装,留白胡子的圣诞老人,每到圣诞节这天,他便会骑在驯鹿上,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给每一个孩子送礼物,当然是在我们熟睡的时候才会送来。于是我们总盼望着圣诞节这一天的到来。同时,也为有这样一个节日而兴高采烈。那么,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每年的12月25日,是许多国家最为隆重的节日——圣诞节。它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而设的节日,因此又名耶诞节。这一天,全世界的基督教会都会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以纪念耶稣的诞生。

罗马教会早在336年就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到了中世纪初,圣诞节已经成为教会的传统宗教节日。后来,圣诞节开始大众化,宗教节日的色彩逐渐暗淡,演变成许多国家的法定节日。

现在,人们用圣诞树、圣诞老人装点节日气氛,共进圣诞晚餐,互赠圣诞礼物,唱圣诞歌,一起狂欢平安夜……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盛大节日。

耶稣的复活——复活节

复活节前夕,你可能会很兴奋地忙活着,全神贯注地往鸡蛋上画画,希望画出最美的彩绘蛋送给家人和好朋友,并且开始期望复活节的礼物了!可是这个舶来节到底有着怎样的寓意呢?

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是复活节,在欧美国家,它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复活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相传,耶稣是在他去参加犹太教“逾越节”那天遇难被定在十字架上的,他死后复活升天。他复活的日子又恰恰是古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庆祝大地回春的“春太阳节”。后来,复活节逐渐取代了“春太阳节”和“逾越节”。

古代,各地复活节日期有所偏差,公元325年,在罗马帝国的一次教士会议上,决定以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作为复活节。

复活节期间的彩蛋象征着太阳与美好幸福的生活,送亲朋好友彩蛋,也意味着你送去了一个个美好的祝福!

感恩的节日——感恩节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想必你也曾听过这首歌吧!对他人和社会要有感恩之心,这是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感恩这种美德不仅仅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外国人的传统美德,他们还有专门的节日——感恩节!

感恩节是北美庆贺丰收的民间节日。美国的感恩节定于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人们在那天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着102名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逃出英国,他们于当年的11月21日到了美洲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因为对人地生疏,又没有带足够的粮食,天气也越加恶劣,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多人。这时,当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食物,春天,当地人还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第二年,他们在当地人的帮助下,获得了丰收,这些清教徒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大丰收和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于1621年的秋天,用火鸡、玉米、红薯等做成美味佳肴,邀请当地的印第安人一起进餐。他们一连狂欢了三天。如此年复一年,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节日。1795年,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以后,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狂欢,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还会搞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分开的亲人朋友也会在这一天从四面八方相聚一堂,共同品尝感恩节的盛宴。

愚人节里的“四月傻瓜”

在4月1日愚人节这天,你或许会想些奇怪的点子捉弄一下你的小伙伴,或者骗骗你的父母,当他们上当时,你就会喊“四月傻瓜”,然后笑着转身跑开。愚人节“四月傻瓜”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它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高利(即现在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的开端,但一些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他们坚持过去以4月1日作为新年开端的历法,并且依旧在4月1日这天互赠礼物,庆贺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改革派中,一些机智滑稽的人便在4月1日这天给顽固派赠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的宴会,并把这些受愚弄的保守派人士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之鱼”。

从此,人们在这一天相互愚弄,并逐渐演变成法国流行的一种风俗。该节在18世纪流传到英国,后来又被英国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现在,很多国家的人都会过这个有趣的节日,人们会在这天开一些并不离谱且轻松幽默的玩笑,让被捉弄的人也引以为乐!

狂欢节上的疯狂欢娱

我们经常在电影或电视里看到国外狂欢节的热闹场面:男女老少化着各种各样的装,密密麻麻地挤在街头,载歌载舞,疯狂地、尽情地欢乐……仿佛整个城市都要沸腾起来了,这便是国外狂欢节的景象。

狂欢节是欧洲、南美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非基督徒的节日庆典,如希腊酒神节、古罗马农神节和牧神节等。狂欢节的名称、内容因地而异。时间上,大多数都在二三月份举行。化装舞会、彩车游行、假面具和宴会是狂欢节的几大特色,在世界各地的狂欢节中,巴西狂欢节算得上是最大的。

巴西狂欢节之日,男女老少都集中到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穿着千姿百态的艳丽服饰,戴上奇特的假面具,画出形形色色的脸谱,涌向街头和广场。他们载歌载舞大规模地游行,有仪仗队、彩车队和歌舞队,场面极为壮观,堪称世界之最。

西方的鬼节——万圣节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晚上,孩子们就会打扮成鬼精灵模样,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孩子们还千篇一律地说“不请吃就捣乱”,以此来获得主人的糖果。这一天,便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万圣节。

万圣节俗称“鬼节”。公元835年,罗马天主教将11月1日定为万圣节,以纪念宗教的先驱者。万圣节前夜,人们会点燃篝火,戴着面具以吓走“魔鬼”和“鬼魂”;带着贡品请求上苍赐予好收成。女孩子们则在午夜将大麻种子撒在耕耘的土地上,还要念:“我已经播下大麻种子。谁要成为我的丈夫。就请来刈吧。”万圣节前夜,家家户户门口都摆上一个雕着鬼脸的老南瓜。据说,它是巫婆的象征,用来吓唬魔鬼。

时光飞逝,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后,万圣节的意义逐渐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如今,万圣节成了孩子们狂欢的节日。

“给小费”的习俗

在国外,举凡搭乘出租车、在饭店吃饭、机场人员代提行李等,都必须要给为你服务的人一点小费。“给小费”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这种在西方社会颇为流行的小费习俗,源于18世纪的英国伦敦。那时候,伦敦一些大酒店的餐桌上一般都摆着写有“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证服务迅速)的碗。顾客坐定后,只需要将极少的钱放入这种碗中,马上就会得到饭店服务员迅速而周到的服务。

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开来,并逐渐演变成感谢服务人员而付给报酬。而最初碗上的那几个英文单词的头一个字母联起来,就成了“tips”(即小费)。

一般情况下,付小费的方式很多,你可以放在菜盘下面,可以直接交到服务员手中,也可以将付款后找回的零钱作为小费留给服务员。

盛行于中世纪的“决斗”习俗

在欧洲,很多名人为了某种使命或荣誉,参加过决斗,如哲学家蒙田、笛卡儿等。你可能会奇怪:“决斗能解决矛盾吗?”决斗当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它是欧洲的一种流传很久的习俗。

欧洲决斗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中世纪初期,决斗就成为法官办案时辨明是非的凭证。可是说这种行为很荒唐,但在欧洲延续了1000多年。尽管在此期间,各国君主先后严令禁止,但取得的效果甚微。决斗在中世纪的欧洲达到最鼎盛,那时候,人们几乎把它作为一种维护个人人格的手段。直到16世纪初,司法上才严令禁止决斗这种习俗。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决斗的发生。很快,为名誉而战的私人决斗又蔓延于欧洲。一直到20世纪初,这种习俗才自欧美各国消失。

为什么把“戒指”作为订婚信物

甜蜜的情侣订婚时,准新郎会亲自给准新娘戴上订婚戒指,为什么用“戒指”作为订婚信物呢?

当然,很早的时候,戒指并不是结婚信物。世界上第一个用戒指做结婚信物的人是奥地利的麦士米尼。147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公共场合认识了玛丽公主,并对她一见钟情。他被玛丽公主倾国倾城的美貌和优雅的深深迷住,从此坠入爱河,不能自拔。麦士米尼知道,玛丽公主已经与当时的法国王储订婚。但是他并不死心,为了能够赢得玛丽的爱情,他专门命人打造了一枚高贵的钻戒送给她。玛丽公主面对这只精雕细琢、璀璨耀目的钻戒以及麦士米尼的热烈追求,终于决定嫁给麦士米尼。从此在西方,钻戒作为订婚信物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一种习俗。

过生日为什么要吹蜡烛

家人朋友过生日时,大家会聚在一起分享生日蛋糕,主角闭上眼睛,边许愿边吹灭生日蜡烛。整个房间充溢着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可是,为什么过生日吃蛋糕时要吹蜡烛呢?

这一习俗最早始于古希腊。古希腊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的崇拜者们在庆祝月亮女神生日时,总要在祭坛上供放甜蜜蛋糕和很多点亮着的蜡烛。用蜡烛才烘托一种神圣的氛围,以示他们对月亮女神的崇拜。后来,古希腊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着的蜡烛,并且增加了一项吹灭蜡烛的活动。他们认为燃烧的蜡烛具有隐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对着蜡烛许下自己的心愿,并且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便会如愿以偿。于是吹蜡烛成为生日宴上有着吉庆意义的小节目,以后逐渐发展成一种生日习俗,并且流传至今。

为什么西方忌讳“13”

你如果要向一个外国小朋友表示友好,千万别送给他与数字“13”有关的礼物,在他面前,也尽量不要提及这个数字,因为西方人是很忌讳“13”这个数字的。

这种忌讳风俗有两种传说:

耶稣受害前,曾和他的十二个弟子们共进了一次晚餐。在就餐时,耶稣说:“你们中有一人要出卖我。”果真如耶稣所预言的,参加晚餐的犹大,为了30块银元,把耶稣出卖给了统治者,致使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当晚参加最后晚餐的正好有13个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因此人们便认为“13”给耶稣带来了灾难。从此,“13”成了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被认为是不幸的征兆。

还有一个北欧神话:在天堂的宴会上,出席了12位天神。突然,一位不速之客——凶神洛基闯进了宴席。这第13位来客阴谋害死了神奥丁的儿子——代表“善”的巴尔德尔。人们认为这也是“13”所带来的灾难。

因此,在一些西方国家,住宅门牌号没有“13”,座位编号没有“13”,送人礼物数量也没有“13”,“13”这个数字往往用其他符号来代替。〖HT〗〖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