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说:“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业务多元化、业务全球化、策略性保持稳健财务状况和“不为最先”的策略,是李嘉诚及其长江集团多年来在经历过数次危机后,仍能平稳发展的四大法宝。
《管子》说:“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弗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
李嘉诚有别于一般中国商人,他既胜在经营,也胜在管理。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确有他独到之处。为此,香港有人专门写了一本《李嘉诚人力资源管理魔法》加以评述。
在用人上,李嘉诚的核心理念是“长江不择细流,有容乃大”。他在诠释公司名字的由来时做了这样一番陈述:
长江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因为你要有这样旷达的胸襟,你才可以容纳细流——没有小的细流,又怎能成为长江?只有具有这样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色,承认他人的长处,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假如今日,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哲学。
李嘉诚不但拥有杰出的个人商业才能,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商业精神的推崇者和亲身实践者。但是,即使是这样,李嘉诚在传授中国传统的“管理的艺术”
演讲时,也不忘提醒台下那些虔诚的MBA学员:
事实上,我是依靠西方管理的模式,不然也难以从五十年前的个人的小型公司,发展到今天全球五十二个国家超过二十万员工的企业。
李嘉诚的用人哲学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具体体现在他的用人实践中。概括起来,他采用了三个结合,即“新老结合”、“中西结合”、“内外结合”。
首先是“新老结合”,这指的是处理好元老重臣与后起之秀的关系。李嘉诚认识到,创业之初,忠心苦干的左右手可以帮助富豪起家,但元老重臣并不能跟上形势。
到了某一阶段,倘若企业家要在事业上再往前跨进一步,便难免要向外招揽人才,一方面以补元老们胸襟见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利用有专才的管理层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故此,一个富豪便往往需要任用不同的人才。
与霍建宁任同等高职的少壮派中的还有周年茂。周年茂赴英专修法律,回港后即进入长实,被李嘉诚指定为公司发言人。两年后选为长实董事,1985年提升为董事副总经理,负责长实系的地产发展,并代表长实参与政府官地拍卖。与霍建宁、周年茂一起,被称为长实系新型“三驾马车”的还有洪小莲。她原跟随李嘉诚任秘书,后来任长实董事,不到四十岁,就全面负责楼宇销售。长实的管理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本上实现了新老交替,各部门负责人,大都是三十至四十岁的少壮派。
李嘉诚统领的长江和黄集团,所有行政人员和非行政人员,在过去二十年内,变动是所有香港大公司中最小的,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率更是低于百分之一。为什么会这样呢?李嘉诚先生自我“揭秘”:“第一给他好的待遇,第二给他好的前途。”李嘉诚先生把待遇放在第一位,可见待遇对留住人才的重要。
其次是“中西结合”。这指的是李嘉诚在参加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引进了国际型人才。李嘉诚认识到,要管好在港控股的几家老牌英资企业,最有效的办法是以夷制夷,用洋人管洋人,这样更利于相互间的沟通。而长江集团走跨国化道路,雇用洋人做大使,更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和进行海外投资,因为他们具有血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天然优势。
其三为“内外结合”,这指的是李嘉诚不仅善用公司内部的人才,还善于借助公司外部的智力资源,即所谓“客卿谋士”类的精英。
马世民生于英国,原名西蒙·默里,当时尚在李嘉诚对手怡和集团工作的马世民,来到长江集团推销办公室冷气系统,而且坚持要见李嘉诚,前台接待员经不住马世民的软磨硬施,便通告了李嘉诚。
李嘉诚不情不愿地放下了案头工作。马世民与李嘉诚就这样相识了。
马世民一上任,便为和黄赚了大钱,并辅佐李嘉诚成功收购港灯集团。马世民还是李泽楷的“太傅”,李嘉诚亦专门安排自己的儿子跟洋大班学艺。无奈心高气傲的李泽楷并不把这位洋太傅放在眼里,有时甚至在马世民的下属面前,给识途老马难堪,大有不把老马师傅放在眼里的架势。
虽然,李嘉诚一如既往地信任支持马世民,并放手让他施展自己的才干,但是,一山不容二虎,觉得有点窝囊的老马,渐生退意,并在大老板李嘉诚面前婉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李嘉诚又如何能轻易放走他看中的人,于是这件事就这样拖了下来。
到了1993年年初,有关马世民离开和黄的传闻再度甚嚣尘上。奇怪的是,李嘉诚与马世民在公众场合都不曾辟谣。
1993年9月,和黄突然宣布,马世民辞去和黄董事总经理一职。令人再度意外的是,接任人不是二公子李泽楷,而是副董事总经理霍建宁。
马世民后来披露,自己在和黄大班任上做了足足九年,是和黄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大班。最后,在第一次请辞被李嘉诚拒绝后,马世民与老板做一次长时间的促膝谈心,自己再三解释了离开和黄的原因,并获得李嘉诚的谅解。马世民更夸赞老板李嘉诚贤明通达,体察下意,心胸豁达。此地无银三百两,马世民极力否认与李泽楷不咬弦。
其实,当初李嘉诚决定大举投资盐田港,遭到马世民的极力反对,马世民并以此为契机,劝告李嘉诚将投资重心撤离香港,转向海外,希望长和系染蓝而弃红,招致李嘉诚的强力反对,这才是马世民离巢的真正原因。
马世民曾经为此辩解道:“我确实不赞成在内地搞码头,和黄在香港码头独大,如果在近在咫尺的盐田再搞一个,那岂不是用自己的左手打自己的右手,用自己的左脚踢自己的右脚。在这个问题上,我是纯粹从商业角度考虑的。我不像凯瑟克家族那样害怕共产党。”
但是,李嘉诚不这样认为,与其等待别人伸出脚来踢自己,不如自己先伸出脚去占领这个有利战略位置,等别人想踢我的时候,由于不得力,自然也就无伤大雅。这样做,虽然可能会分薄码头利润,但无非是将自己口袋里的钱转到自己另一个口袋而已,而不是跑到别人的口袋里。
李嘉诚不愧是李嘉诚,马世民也只能是马世民。不过,马世民绝非泛泛之辈。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一个基本的游戏规则。况且,对于马世民这一级数的人物。马世民是一个爱出风头的人,是一个政治嗅觉迟钝但又时不时爱玩政治的人,并因此给李嘉诚带来不少麻烦,需要李嘉诚频频善后的人物。
20世纪90年代初,港督彭定康抛出香港政制改革方案,遭到北京及香港左派力量的全面围剿,一时间,香港充满了火药味,甚至过往风度翩翩的绅士也破口骂街,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笼罩香江,香港人对香港未来之前途再次忧心不已。
商界更是噤若寒蝉,敬而远之,尽可能保持沉默。而就在这个时候,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内地再次掀起改革开放浪潮。李嘉诚亦借此大好时机,开始大举投资内地。与彭定康私交甚笃的李嘉诚,唯恐北京误解,对政治极力保持沉默再沉默,对肥彭也敬而远之。偏偏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马世民不识时务,接受英国《卫报》访问,信口开河,公开支持彭定康政改方案。
马世民一夜间成了全城的焦点,连北京也忙着打听,马世民何方神仙。闹了半天,原来是李嘉诚的心腹。这还了得,新华社的热线电话即刻打到了李嘉诚的办公室。甚至李嘉诚回到家里,还要接听类似的政治电话,接受爱国主义再教育。李嘉诚真个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超人尴尬难堪至极。
马世民也曾为其政治热情高涨辩护。“李先生希望我在政治方面闭嘴。做生意的,若对当地政治发展无兴趣,会错失很多资讯,做生意的态度也受影响;话虽如此,我却无意在政治上多花时间。”面对去意甚坚的马世民,李嘉诚放下身段,再三挽留,李嘉诚会建议,由和黄投资建立新公司,交给马世民全权自主打理,被心高气傲的马世民一口拒绝。
2005年12月23日,澳洲最大投资银行麦格里来港大展拳脚,宣布找前和黄大班、曾远征南极的马世民,出任该行的亚洲区企业融资业务主席。跳槽麦格里前,马世民曾出任德国银行亚太区执行主席。
如今,虽然他离开和黄已十多年,但大班形象仍深入民心。原来他年少时父母离异,生活艰辛,更要到非洲当五年兵。直至他来到香港,遇上李嘉诚才改变他的命运,经历人生光辉的十年。问他几时退休叹世界?他只回答:“不,对生活疲倦的人才会想到退休!”答案与前老板李嘉诚不谋而合。
和马世民倾谈,的确充满大班风范,问他任何问题,即使内容略带尖锐,甚至尖刻,或许尖酸,他都面不改色徐徐地回答,答案都是那么精彩。马世民认为,他主政的年代,和黄无论投资在电讯、能源,甚至在港灯都只是新丁,现在和黄已经成熟,更有财力及经验,可以做更大的交易,承担较高风险,所以投资3G也可以理解。
外间喜欢将他与继承者霍建宁比较,他也答得非常理智得体:“任何东西都是一种比较,今早起来天气怎样,一杯咖啡好不好饮,都没有绝对的,只是和昨天比较。要将现在的和黄,与我效力时的年代比较,要比较我和霍建宁,都是不公平的,因为时代不同,环境不同。”
当时很多人以为和黄投资赫斯基石油是马世民的主意,但马世民澄清,这全是李嘉诚的主意。他说:“李先生很早已留意石油投资,并且找到赫斯基石油这个项目,我只负责谈判。”马世民回忆当时谈判过程长达半年,并且经常需要往返香港与加拿大。
谈到李嘉诚,他依然对这旧老板赞口不绝,与他共事十年,他觉得李嘉诚成功之道,在于把握时机,并且懂得用人。而李嘉诚比他大十二年,依然不言退休,对他很有启发。“李先生也是一个永不言休的例子,他只是逐渐减少工作。因为他仍热爱工作,仍对公司有很大的贡献。他有很好的经验,无人可以代替。”
100%的失败是因为贪婪
李嘉诚认为,企业起伏在国内国外都有,最要紧的是企业不论大小,一定要有核心业务,经济整体往下掉50%时,你的业务只掉10%,这就是核心业务。核心业务可以在经济起伏时起到很大作用。宏观调控虽然是国家的规划,但国家是不会让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的,(钢铁)现在若不控制,将来问题不小,民营企业机会还有,现在不要放弃,困难时要多探讨多听意见,要更投入,要自己努力改变环境。
走偏路走歪门邪道的商人发展快掉下去也快,100%的失败是因为贪婪。要知止,走正途最好。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
长江集团是如何通过收购策略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而如何的风险管理可以使得集团整体保持平稳的收入和盈利之余,也能不断增长呢?
整个和记黄埔的货柜码头业务是由其在香港的旗舰公司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的运作开始的。和黄1977年成立后,一直将货柜码头作为其业务发展的重头戏。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此项业务便开始不断向海外扩展。
李嘉诚今时今日的地位,对香港经济举足轻重,一举一动都惹人注目,每当市场传出李嘉诚入股某公司,这些公司的股价无不三级跳,跟李嘉诚买股,往往成为散户发财的捷径,不过,长和系入股的上市公司众多,投资者要跟也要跟得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