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的特征
知识目标
1.熟知会计的分类
2.熟知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
3.知道财务会计的目标
能力目标
会区别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不同
知识准备
一、会计的分类
人类的社会活动大多通过某种组织来完成,组织通常可分为营利性组织、政府及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一般被称为“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而政府及非营利性组织是指各级政府机构以及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类学校、医院、公共福利组织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等。以企业经济活动为核算对象的会计,称为“企业会计”;以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经济活动为核算对象的会计,称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
(一)企业会计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获利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获得利润,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扩大收入、降低成本、合理分配利润。因此企业会计涉及从筹集资金、采购物资、组织生产、销售产品到分配利润的全过程,还要向投资人、债权人等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信息。
(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
与企业不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而是以加强政府管理、提高全社会公共事业服务水平为宗旨的社会组织。由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具有与企业不同的目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在会计核算的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也不同于企业会计,从而形成了与之不同的会计分类。
二、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一)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企业通过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等方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所有者权益变动等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会计学科。它主要是为了适应企业内部计划和控制的需要,以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有关资料,运用数学、统计学等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为企业管理部门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两者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企业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两者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都来源于财务会计,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
1.从服务对象来看,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
2.从提供信息的范围来看,财务会计受会计准则约束且具有强制性;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准则约束,不具有强制性。
3.从会计核算过程来看,财务会计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统一,主要提供有关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信息;但管理会计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灵活,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
4.从信息的报告格式来看,财务会计具有规定的公认的报告格式;而管理会计不注重报告格式。
本书主要介绍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目标又称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在整个财务会计系统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构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并制定各项准则的基本出发点。
(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其中最主要的使用者是投资者,其他使用者的需要服从于投资者的需要。因此,在提供财务报告时,应首先考虑报告所涵盖的信息是否有利于投资者的决策。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受托责任观)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能力操练
下列关于财务会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
B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C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D财务会计受会计准则约束且具有强制性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知识目标
1熟知会计基本假设
2理解会计基础
3明确信息质量要求
能力目标
会运用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及费用
知识准备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要开展会计工作,首先应明确会计主体,也就是会计人员的立足点(立场),解决为谁记账、算账、报账的问题。会计人员只为特定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工作。每一会计主体不仅与其他会计主体区别开来,而且也独立于其本身的所有者之外。也就是说,会计反映的是一个特定的经济主体的经济业务,而不是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也不是企业所有者的经济活动。明确会计主体就是要求会计人员明白,其所从事的会计工作是一个特定主体的会计工作,而不是其他会计主体或企业所有者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必须站在这个特定会计主体的立场上来开展工作。
从理论上说,会计主体的规模并无统一的标准,可大可小。它可以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一个独立的法律个体;也可以是不进行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班组,一个非法律个体。但是,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特别是需要单独反映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编制独立的财务报告的实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财务会计的一系列方法都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如只有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才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就必须用清算会计的方法计量。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的、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世界各国的会计年度起讫日期并不统一,有的国家是本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有的国家是本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我国是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四)货币计量
会计提供信息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统一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本身的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要实际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除了应明确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之外,还需要具体确定记账本位币,即按何种统一的货币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企业的经济业务涉及多种货币的情况下,需要确定某一货币为记账本位币,涉及非记账本位币业务的,需要采用某种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登记入账。
二、会计基础
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显然,权责发生制反映的经营成果与现金的收付是不完全一致的。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在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权责发生制较之收付实现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及中立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给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损失。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