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互联网+:小米案例版
9354700000026

第26章 路线一:以“互联网+”实现跨界,大举建设生态系(1)

我们以智能硬件领域为例,来看企业如何进行生态系建设。

2014年雷军对外公开了他今后的工作重心:“今天我主要是关注小米生态链的建设,投资对我们来说只是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用资本的力量来帮助小米建立完善的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生态链,还有内容的生态链,所以整个是围绕建立生态链来投资的,大家看到我们好像天天都在投资,我总结一句就是围绕小米生态链投资,只要小米起来了,生态链就能成,生态链的核心是帮助小米业务成长。”

2015年3月10日,我作为海尔集团的战略顾问,参加了海尔“智慧U+,引领开放”的智慧家庭发布会,在轮值总裁梁海山之后,做了主题为“万物互联,扑面而来”的演讲。整个发布会围绕着两个字:连接、开放。“互联网+”的技术推动力是连接,商业推动力是开放。连接和开放,让产品走向平台,平台走向生态。

因为连接和开放,因为生态,发布会后第二天海尔的股价大涨。

生态系是平台型公司才能做起来的。我们把公司分成产品公司和平台公司。比如美的做冰箱,苏宁把它卖掉,苏宁是个平台级的公司,美的是个做产品的公司。小米其实不仅仅是一家做产品的公司,更主要的模式是做平台,小米通过做手机标准品,用360做软件的办法,零利润来获得用户,然后卖别的东西,其实是平台级的公司。

刘德认为,对平台这个概念的理解实际上在变化,在演进:

在传统概念里,这些单体的产品都是在平台上的,是其中的一个点。但是在今天,手环自身可能是一个平台,所以平台的概念在扩展,平台的品类也在扩展。在今天看来,所有东西都可以互联起来,都可能是平台,你家里任何一个硬件都可以。所以很难解释这个问题,很难说我到底是做平台还是做产品。这款产品我做得少卖得少,就叫产品,一旦有1000万人拥有了,它就是个平台,有一个质变量变的东西在里面。每个产品的属性随着量的改变都在改变。只要海量销售,这样的产品都可能是互联互通的平台。

黎万强认为,其实所有的产品,如果用户是可以共通的,就是平台:

传统企业是没有用户信息获取途径的,用户间是没有互动的。而小米的产品本身,手机联网了,用户的信息、用户本身是可以互动的。所以不管什么产品都可以变成平台,只要用户能互联互通。

小米对平台的理解决定了它的生态系投资逻辑。

生态系产品互联互通

今天小米已经做得很强大,再往下走,就不是一家公司了,是跟很多机构合作形成生态系。

生态系的各种产品要互联互通,才能形成合力,提供更大价值,获得更强竞争力。

在《小米的未来智能家庭》演讲中,雷军说要复制一百家小米,将这些硬件设备都跟小米手机连接在一起:

“我觉得小米模式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我认为小米模式是可复制的,可以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愿意在未来的三到五年里复制一百家小米,来带动整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先说一下紫米科技,它做小米充电宝,把充电宝做到全球最好,全部用最高品质的电池,最高品质的工艺做工,成本价零售。我们的电芯全部用国际大厂的,如果这些电池爆炸,第一个赔的是LG、三星,电芯贵,质量有保证。我们做完了以后,多少钱?69元人民币,市场平均价200元。当时供不应求,69元的充电宝都要抢,一个月销量接近300万只,世界第一。今年预计销售额大概是15亿元人民币,去年8月还是零。

“做小米耳机的公司是去年3月份创办的,去年10月份上市,今年大概10亿销售额。

“我现在在干一件什么事情?我有一次看到地上全是线,我说我希望把插线板做好,我说所有的插线板怎么看起来这么丑,我想做一个像艺术品一样精致的,能放在大家床头柜、电视柜和办公桌上的插线板。而且这个插线板能不能内置手机充电器,并且是高速的充电器,能充手机和平板,这个计划我们也正在做。

“国际知名品牌的手环大概卖1400到1700元,我过去两年差不多全部用过,中科大一个博士今年创办的公司,他们原来做智能手表,原来我说智能手表不好,每天一充电,我说能不能做手环,他做了小米手环,7月份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比我想象的好太多,这个手环表面用铝合金面板,它能够记录你运动、睡眠的情况,除了这两点以外还有几点特别强大,它充一次电能用50~60天,洗澡游泳的时候都能戴,还有它能做成身份的ID,可以用在手机解锁、支付、智能家居环境里。这么一套东西非常好,还可以刻字,我们小米之家免费提供激光刻字,可以送给朋友做纪念品。这样好的东西,成本定价79元人民币。7月份发布的时候,全场振奋,因为那个发布会来的基本都是IT业的,我们只卖到国际品牌5%的价钱。小米用中国产地成本价,用中国最优质的产品,造福全世界造福全人类。所以光小米一家不够,我们应该像当年索尼代工日本整个工业一样,让中国所有产品都变得更加优质。

“还有智能血压计,送给家里的老人,有高血压的就特别好,插在手机上直接联网就马上知道你血压的情况,原来170元美金,我说这个价钱太贵,我们只卖199元。

“这些设备都跟小米手机智能连到一起。我希望有一天你掏小米手机,你家里所有智能设备都连在一起,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容易,你回家不用掏钥匙门就开了,灯就亮了,音乐开始响起来,整个生活变得非常舒服,这是我们整个推进的生态链计划。我们组成一个航空母舰舰队,把它们全部有效地组合在一块儿,全部用小米手机控制、管理、存储,让生活变得更容易。我们觉得手机就是随身带的电脑,怎么用这个电脑管理你的生活,管理你的工作,让生活和工作都变得很轻松,这是我们正在追求的东西。

“我们的目标是带动一百家这样的企业一起成长,一起在中国做大,一起扬帆出海,成为全球企业。我们希望带动中国企业在各自分类领域成为世界第一,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我希望小米的这波创业对中国的影响,就像三星之于韩国,索尼之于日本,我希望小米的梦想成为中国的未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全世界范围里面崛起,成为‘优质平价’的代名词,让全世界享受中国科技创新的力量,我觉得这才是我做小米对社会有点帮助的地方。”

生态系投资:尽量不漏掉明天的闪光点

洪锋认为小米软硬件结合的模式,使它生态有明显的优势:

小米支付刚开始做,我们还在练童子功,跟米聊一样,也是处在需要有大量人才积累和技术积累的阶段。

现在阿里和腾讯的支付做得如此强大,为什么小米还要做支付?因为我们在软硬件结合方面能够做出一定的特色。

我们做什么事情要锻炼团队都很简单,我们做支付自身有足够的交易额,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把这个做好。当然了,我们也不希望做在线支付,因为支付宝和微信都做得很出色。我们还是希望跟手机有一个非常紧密的结合,我觉得软硬件一体化能够做的体验是纯软件支付有时候做不到的。而且当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可以拓展与很多合作伙伴的关系。比如小米手机的硬件和POS机的硬件,可以有安全芯片的合作,在支付的风险控制方面可以结合你的位置、当前的动态做出调整,安全储存方面,可以储存在芯片或者CPU的保密区……我觉得我们做这个事情不需要和任何人商量,我们想怎么做就做了。支付宝可能还要和华为商量一下,还要和联想商量一下,我们能不能搞一个卡,公司和公司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要扯皮。我们软硬件一体化,就很简单,想干吗就干吗,雷总说干就干。小米手机软硬件端到端,甚至包括销售和服务端到端,全部搞定。

刘德介绍了小米布局生态系的具体操作思路:

小米自己的工程师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就2000人,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我们把手机、电视、路由器做好就很好了。我们靠什么来布局,抓住未来的机会呢?我们想了一个方式,就是通过生态链的投资来抓住机会。

那么我们大概会用哪几个思路找公司来投资呢?

第一,这款产品的领域是大市场,这个市场足够大才能有机会。

第二,这个产品的领域有痛点,有不足,贵也是痛点。

第三,这个领域的产品可以备份,这样可能就会迭代,才能促使迭代。

第四,这个产品符合小米的用户群,小米主力用户群大概是20~30岁,理工男,以及他们能影响到的周边的人,比如女朋友、朋友、父母、亲戚等等。

第五,这个团队足够强,他们是用牛刀做一件杀鸡的小事,你看到是一个普通的智能产品,但是背后的我们的投资团队是足以做精英的团队。

最后一点,团队的老大要跟小米有共同的价值观,不追求赚快钱,想提高一代年轻人的生活质量,想做性价比很高的产品,追求单品爆款,在未来不急于赚钱。

我们基本按这个思路找团队投。

假设小米是一所房子,生态链非常像房子后面的院子,大家觉得这个房子很值钱。但是我打开后门让你看,后院更值钱,后院我探明有金矿,储量不明,所以我很值钱,有想象空间。

再有就是我们投资的这些领域也跟小米有业务结构性的契合,就是小米的用户喜欢的,或者能跟小米手机互动的。如果说未来十年是智能、互联、云端,但是我们不知道那个版图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就会把所有的在未来版图里可能显现出来的亮点都找到,找到亮点里最好的公司,投资它,让它变成小米的合作公司。这些公司投资多了以后,自然出来一个面向未来的版图。今天的发展变化速度太快了,没有谁有眼光和能力看到若干年后的版图是什么样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布局方式。

小米自身只做手机、路由器、电视,这是小米狭义的边界,我们就做这么多东西。广义的边界在哪儿呢?小米在布局明天,明天是智能、互联、云端这六个字组成的。那么明天的边界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大家都不知道。所以我们不讨论小米未来的边界是哪儿了,所有未来的新兴领域,我们都能够通过生态链投资的方式捕捉到它,一起把明天的版图画出来。我们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我们也探讨不出我们的边界在哪里,我们只是尽量不落掉明天的每一个闪光点,这是一个公司对未来的探索,非常难划清边界。

我今天不可能跟你讲,我绝对不会进入XXX这种产品,因为这种产品还没出现。但是一旦我捕捉到XXX这款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创意团队在做,也许这是明天重要的节点,我马上会做,马上就会找这个领域重要的节点,找最具有闪光点的团队,跟他们合作,跟他们谈,或者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点做亮。我们不会放弃智能硬件领域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客观上我们可能会落掉几个,但是主观上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闪光点,因为这是对明天的拥抱,我划不出这个边界,我不做什么。除非你问我说,小米会做房地产吗?我说不会。你问小米会开餐馆吗?我说不会。因为跟智能、互联、云端没有关系。

明天我们什么都要,但是我们自己都不做,我们都找一些兄弟公司、兄弟团队做这些事,大家一起来探索明天到底是什么样的,未来的版图到底有多大。小米狭义的边界很清晰,就是那几款产品,广义的边界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的不知道。

生态系的内外部利益关系

小米做了几个核心产品以后,也许出现下一个产品,生态系里已经有人在做了,小米也做,因为这个东西必须得自己做,因为这是一个能搭建新平台的硬件,那小米的边界在哪里?

刘德认为:

小米生态链投资的速度要远远超前于小米路由器生态系统的建设。这个问题是假设有一个产品,非常适合于接到路由器上,慢慢做得很好,那小米要不要投这种产品?小米要是做了他就不能做了。其实往往都是小米这边发现手环有价值,先做了手环,手环返回来接到路由器上。所以就不太会出现已经有了合作产品,然后小米再去投资的情况,因为我们其实跑得比它快。

刘德强调,从时间顺序上来讲,小米同生态系之内的合作伙伴是没有冲突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做的手环,在整个生态链里面是一个重要的ID、连接者。手环本身会成为一个硬件平台,我把手环的数据开放,所有的人都可以为我这个手环做配件或开发APP,大家花钱围绕着手环,自然就出现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手环是个种子,手环在我的生态链上。

在小米没有做手环之前,不会有什么手环成为小米生态系的一员,我们是通过小米投资手环才把手环变成小米生态系统的一环,是这么个思路。在我们投资手环之前,我们没有跟任何一家手环有合作,也没有任何一家手环是我生态系的一部分。不存在某个领域我投资了,就把我生态系统里的这个领域都破坏掉了,别人都干不了。因为它们原来就不存在,我体系里没有。

假设今天小米做耳机了,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耳机是小米的生态链的一部分啊。不存在我做耳机就把生态系里的耳机做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