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补肾养生法
933900000004

第4章 常用补肾中药 (2)

第二章 常用补肾中药 (2)

【临床应用】

(1)用于肾虚腰痛:制狗脊30克,续断10克,猪腰子1只(洗净)加水煮汤,去药渣,饮汤食腰子。连服3天。

(2)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四肢麻木:制狗脊15克,淮牛膝10克,肉苁蓉15克,水煎服。

【用量】 10~15克,煎服。

【注意】 本品温热,火热证忌用。

胡芦巴

【性味】 苦,大温。

【归经】 入肾经。

【药理作用】 温肾阳,逐寒湿。种子有某些致泻和驱肠线虫作用。

【临床应用】

(1)肾脏虚寒、阳萎遗泄,与附子、肉桂、锁阳、阳起石等同用。

(2)虚寒疝气、小腹与睾丸引痛,与小茴香、川楝子等同用。

【用量】 3~9克,水煎服。

【注意】 阴虚阳亢者不宜应用。

锁阳

【又名】 不老药、地毛球、锁严子。

【性味】 甘,温。

【归经】 入肝、肾两经。

【药理作用】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1)能降低血压。

(2)对肝糖原升高有下降作用,能使细胞内DNA和RNA合成增加。

(3)促进唾液分泌。

【临床应用】

(1)肾虚阳萎、腰膝无力,与牛膝、枸杞子、山萸肉、五味子、熟地黄等同用。

(2)虚人便秘,与火麻仁、柏子仁同用。

【用量】 3~9克,水煎服。

【注意】 性欲亢进和便溏者忌用。

益智仁

【又名】 益智。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入脾、肾经。

【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萜烯、倍半萜烯、倍半萜醇等,尚含有苷类。

【药理作用】 益肾补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遗精、早泄、尿频、遗尿、白浊;脾阳不足、泄泻、口涎自流。

(1)本品有升高外周白细胞作用。

(2)健胃,抗利尿,减少唾液分泌。

【临床应用】 用于脾虚多唾,口涎自流;益智仁10克,生晒参6克,水煎服。

【用量】 3~10克,煎服。

肉 苁 蓉

【又名】 肉松蓉、大芸、地精等。

【性味】 味甘酸咸,性温。

【归经】 入肾、大肠经。

【成分】 含有微量生物碱及结晶性中性物质,又有报道谓其含有苷类和有机酸样物质。

【药理作用】 滋肾益精,壮阳润肠,悦色延年,养生抗衰。

(1)有降低血压作用。

(2)促使唾液分泌的作用。

(3)能增加脾脏及胸腺重量,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抗体形成。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男子阳萎、女子不孕、腰膝冷痛、血枯便秘。

(1)治疗肾虚患者:对肾虚型神经衰弱,有精神不振、体倦、腰酸、健忘、听力减退的患者,尤为适宜。常配枸杞子、五味子、麦门冬、黄精、玉竹等。

(2)治老人气虚血虚所致的便秘。

【用量】 6~18克。

【注意】

(1)一般用淡苁蓉,偶用咸苁蓉,乃取其有固涩作用,治小便频数和滑精。

(2)大便溏泄,以及实热便秘者不宜用。

巴戟天

【又名】 兔肠子、鸡肠风。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归经】 入肝、肾经。

【成分】 根含维生素C、糖类、树脂,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

(1)对实验动物有降压、利尿作用。

(2)能调节免疫功能,并具有抑菌作用。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使肝糖原含量增加。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亏损而致的阳萎、腰痛之症。

(1)治肾阳虚寒而致的小便失禁、小便频数。取其有温肾作用,配以肉苁蓉、补骨脂、核桃肉、覆盆子、芡实、茯苓、黄精等。

(2)治腰膝风湿疼痛、脚气水肿,取其强筋骨,逐寒湿之力。

【用量】 6~12克。

【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仙茅

【又名】 独茅参、仙劳参、婆罗门参、独茅、地棕。

【性味】 味辛,性热,有小毒。

【归经】 入肾经。

【成分】 含脂肪、淀粉、鞣质、葡萄糖、葡萄糖醛酸、甘露糖、黏液质、树脂等。

【药理作用】 壮阳温肾,祛风除湿。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仙茅水提取物可促进抗体生成。仙茅的有效成分仙茅苷可促进巨噬细胞增生,并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另一成分石蒜碱则可使胸腺萎缩。故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2)兴奋性功能:仙茅煎剂给大鼠灌胃,可明显增加卵巢、子宫、垂体前叶的重量,提高卵巢对黄体生成素的反应性,改善性功能。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仙茅所含石蒜碱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并有显著的镇痛和解热作用。

【临床应用】

(1)肾阳不足,阳萎精寒,与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

(2)老年遗尿,配伍附子、金樱子、覆盆子等。

(3)治妇人更年期高血压,与淫羊藿、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同用。

【用量】 3~9克,水煎服。

若量大中毒,可用大黄、玄明粉解毒。

补骨脂

【又名】 破故纸、黑故子、胡韭子。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入肾经、脾经。

【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有机酸、甲基糖苷、碱溶性树脂,不挥发性萜类油、皂苷。种子含香豆精类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尚有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

(1)抗菌作用。

(2)外用能治疗白癜风、牛皮癣,促使皮肤色素产生。

(3)对实验性肉瘤有抑制作用。

(4)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扩张冠状动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有轻度升高血压和镇静解痉作用,能促进皮肤黑色素新生。

(5)止血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脾肾阳虚。

(1)治肾虚久泻(如五更泻),能调整肠管功能状态。

(2)治脾虚腹泻(消化不良),有一定疗效。

(3)治肾虚尿频、夜尿多,常配益智仁、菟丝子等。

(4)治白癜风,取其酒精浸剂外擦患处。

【用量】 3~9克,不宜多服。

【注意】

(1)阴虚火旺不宜服。

(2)本品对胃有刺激,胃病者慎用。

(3)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菟丝子

【又名】 吐丝子、菟丝实、黄萝子。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归经】 入肝、肾经。

【成分】 菟丝子含树脂苷、糖类。大菟丝含糖苷,维生素A类物质。大豆菟丝子含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5,6-环氧-α-胡萝卜素,蒲公英黄质和叶黄素。

【药理作用】 补肝肾,益精髓,明目,益脾止泻,养生抗衰。

(1)菟丝子的酱油制剂、浸剂及酊剂能增强蟾蜍心脏的收缩力。

(2)对离体子宫表现兴奋作用。

(3)能促进抗体形成,具有抑菌作用。

(4)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血压。

【临床应用】

(1)阳萎遗精、小便频数及肾虚腰痛,与枸杞子、潼蒺藜、杜仲同用。

(2)肝肾不足、两目昏糊,与枸杞子、女贞子、熟地黄配伍。

(3)脾虚久泻,与白术、茯苓、山药、莲肉同用。习惯性流产,与川断、桑寄生、白术、杜仲同用。

【注意】 虽属助阳药,但温而不燥,补而不腻,配合得当,也可用于肾阴虚者。

淫羊藿

【又名】 仙灵脾、千两金、刚前。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归经】 入肝、肾经。

【成分】 淫羊藿茎、叶含淫羊藿苷,叶尚含挥发油、蜡醇、卅一烷、植物甾醇、鞣质、油脂。脂肪油中的脂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

【药理作用】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抗衰延寿。

(1)对性功能的影响:淫羊藿促进精液分泌,精囊充满后刺激感觉神经,间接兴奋性欲。实验证明淫羊藿使前列腺、精囊、提肛肌重量增加,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2)抗微生物作用:其煎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3)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4)能镇咳祛痰。

(5)提高机体免疫力。

(6)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等。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阳萎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腰膝无力。

(1)用于治疗肾虚阳萎:20%的淫羊藿米酒浸剂,每日3次,每次5毫升,饭前服用,对治疗阳萎、遗精、早泄有一定效果。

(2)用于治疗痹证,尤其是下肢瘫痪疼痛,或筋骨挛缩,手足麻木。现临床用以治疗小儿麻痹症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取得一定效果。

(3)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适用于阴阳两虚者。

(4)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主要用于祛痰、镇咳作用较好,平喘较差。

【用量】 3~9克。

【注意】 阴虚而相火易动者忌服。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萎亦忌之。

阳起石

【又名】 阳启石。

【性味】 咸,微温。

【归经】 入肾经。

【功效】 温肾壮阳。

【临床应用】

(1)肾虚阳萎、遗精、早泄、子宫虚寒,与补骨脂、鹿茸、菟丝子、肉苁蓉、锁阳配伍。

(2)治疗腰膝酸痛,与杜仲、川断、牛膝同用。

【用量】 9~15克,水煎服。如入丸剂,每次吞服量为0.3~0.9克。

【注意】 本品只宜暂服,不宜长用。阴虚火旺者忌用。

山茱萸

【又名】 肉枣、药枣、山萸肉。

【性味】 味酸涩,性微温。

【归经】 入肝、肾经。

【成分】 果实含山茱萸苷、皂苷、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及维生素A,种子的脂肪油中含棕榈酸、油酸及亚油酸等。

【药理作用】 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

(1)抗菌作用:果实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对伤寒、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2)山萸肉体外试验能杀死腹水癌细胞。

(3)解痉作用:缓解肠痉挛。

(4)增强免疫功能,增加血清抗体IgG的含量,升高白细胞。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肝肾不足而有滑脱证候者,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

(1)可治肾虚(阳虚和阴虚):对有小便频数、夜尿、头晕耳鸣、腰膝酸痛者尤为适用,常配以熟地黄、山药等,方如六味地黄汤(丸或口服液);治肾虚所致的阳萎、早泄、则配金樱子、鹿角胶、补骨脂等;对肝肾不足所致的高血压,常配以杜仲、石菖蒲、鸡血藤等。

(2)治崩漏、月经过多而属气血虚弱者:需重用山茱萸,并配以炭类止血药。

(3)用于止汗,尤其是亡阳而汗出不止,有良好效果。

(4)治心腹疼痛而有肝肾不足者,因山茱萸在固涩之中又兼具条达疏通、理气、镇痛之性。

【用量】 3~90克。

【注意】 小便不利者不宜服。

熟地黄

【又名】 大熟地、熟地。

【性味】 味甘,性微温。

【归经】 入心、肾、脾经。

【成分】 含地黄素、葡萄糖、维生素A类物质及铁质等。

【药理作用】 滋阴补血,强壮,利尿,抗过敏。

(1)抗血栓形成:对实验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2)可升高实验动物的血压,并有利尿作用。

(3)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的减少。

(4)试管内对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等。

(5)升高失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刺激骨髓造血系统增殖。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真阴中足。

(1)用于血虚:治疗贫血和其他以血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与当归、白芍等配伍。

(2)用于阴虚:治疗多种慢性亏损以阴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凡因体弱精血不足,有内热、腰膝酸软、咽燥口渴、舌尖红、脉细数的患者,常用熟地黄,配以山茱萸补益肝肾;配茯苓、山药健脾渗湿;配牡丹皮凉血清热;泽泻利水。此乃治疗阴虚的基本方——六味地黄丸,对多种阴虚表现的慢性病有效。

(3)用于治疗虚喘:“熟地黄为治虚痰之良药”,有虚喘患者平日可用熟地黄煎汤代茶。

(4)用于治阴虚肠燥而致的习惯性便秘。

【用量】 12~30克,可用至每日45~60克。

【注意】

(1)熟地黄味甘而腻,久服有碍消化,可能有腹胀、腹泻、胃纳欠佳等反应,与砂仁同用可减少副作用。

(2)凡外感未清、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大便泄泻者不宜用。

(3)凡肝阳上亢而肝肾阴虚的高血压病者不用或慎用。

(4)咳血而带痰火者不宜用。

(5)熟地黄浸酒,在补血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活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