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9333400000025

第25章 社会矛盾激化源自改革停滞(1)

前二十五年的改革积累的改革红利使得过去十年成为经济增长最好的十年;而过去十年改革的停滞乃至倒退,是导致我们社会越来越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失去的十年要理解未来,我想我们得理解过去,至少要理解过去三十五年的改革的历程。这个三十五年的过去,我们可以有好多的划分,我的一个最简单的划分就是把过去的十年和之前的二十五年区别开来。

我先从过去的十年(2003—2012)讲。对过去十年我有这样三个判断:第一,从经济增长速度的角度来讲,是过去三十五年里最好的十年;第二,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角度讲,是过去三十五年里比较严重的十年;第三,从体制改革的角度讲,是失去的十年。这就是我对过去十年的基本的评价。

我们先看经济增长。简单说,我们的GDP过去十年平均达到10%的增长率,并且没有大的起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我们的贸易出口增长平均达到20%,我们的外汇储备从2000亿美元增加到34000亿美元,我们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我们的经济规模在世界上的排名,从十年前的世界第五位变成了三年前的第二位。所以中国人现在觉得很了不起,有人预测再有二十年中国就超过美国了。

但是看看我们的社会矛盾,比十年前要激烈得多。我感觉到,现在你要找一个满意的群体好像很难,到处都在抱怨,到处都在发牢骚,没有一个群体总体上是满意的。企业界人士,你去跟他们聊就会发现,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全感,所以好多人开始移民。穷人不满还可以理解,富人也不满,那就不好理解。老百姓不满还可以理解,但你发现政府官员也不满。各种各样的群体事件不断发生,官员、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政府和知识界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我觉得,过去三十五年里,好像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普遍不满。现在政府遇到一个什么麻烦,好多老百姓当笑话看,似乎这个国家不是我的,这个国家是别人的,与我没关系,我只是一个旁观者。

再看体制改革,为什么说是“失去的十年”?过去十年基本上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性的改革,反而有些方面出现了倒退。比如说,前二十五年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到90年代开始国退民进,但是过去十年逆转了这个趋势,变成了国进民退,国有企业越来越强势,民营企业越来越弱势。十年前本来已经开始审批制改革,但现在需要审批的项目反倒比原来增加了许多。还有法治的问题。十年前,我们强调建立法治国家,但过去十年,我们已经不再这么强调了。我不需要举更多的例子,大家可能都有一些切身的体会,过去十年在改革方面确实是没有大的作为。

前二十五年的改革红利大家自然会问:经济增长依赖于体制改革,既然我说过去十年改革方面没有进步,那怎么能够取得高增长呢?我的答案是,过去十年的经济成长主要来自前二十五年积累起来的改革红利。

我来举三个例子。第一个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过去十年,尽管民营企业受到好多的压制,但是我们90%的就业都是由民营企业解决的,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在前二十五年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夹缝里生存,到90年代获得“正宗”地位(就是说,法律上承认了),我们怎么可能有过去十年的高增长?我稍微回顾一下,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个人做生意一开始只能当个体户,私营企业是不合法的,而后到了1988年,私营企业才变得合法,个人才可以在工商局注册成立私营企业。在这之前办的好多私营企业都是打着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的招牌,就是在法律上那样注册,戴一个“红帽子”,所以后来在90年代,有一个“摘帽子”的运动,就是原来非正式注册的私有企业变成了正式注册的私有企业。这个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好多的矛盾。当初人家给你戴一个红帽子也不能白戴,所以改制中出现了一些政府部门的敲诈勒索。但是,总体来讲,私有企业的份额不断增长。然后再到了十多年前,出现了互联网企业,互联网这个行业基本上都是民营的,是靠外资和民营资本发展起来的。当然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府那时候不太懂这个东西。

第二是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改革一开始是想在维持国有体制的前提下通过“放权让利”改善国有企业的效率,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企业好多都亏损,各地政府被迫出售一些他们控制的国有企业,所谓“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有些地方把国有企业整体打包出售,或者单个出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