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和希望一起飞
9285400000015

第15章 走向多彩人生(2)

也许,年轻人只是偶然地遇到这两件事,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机会;但这种偶然性当中其实已包含了必然性,因为越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越能看出一一个人的本质来。一个对自己经手的事情敷衍塞责的人,怎么可能是认真、敬业的人呢,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与赏识呢?年轻人最初的草率,已注定他日后将丧失良机。反之,一个人若是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竭尽全力,那他必将为自己赢得越来越多的机遇。

1903年,帕特·奥布瑞恩在纽约参加一出名为《向上,向上》的话剧演出。其中有一段是帕特与两个怒气冲冲的人争执不休的表演。

由于这出话剧的反响不够理想,剧团后来移到一家小剧院去演出。演员的薪水也削减了,他们的前途一片黯淡。然而,多年的教育,使得帕特养成了“凡事尽力而为”的习惯;因此每一次演出,他的整个身心都融化在角色中,从场上下来时总是满身大汗。

8个月后的一天,帕特接到一个电话,邀请他参加电影《扉页》的拍摄。

原来,《扉页》的导演刘易斯·米尔斯顿偶然间看到了《向上,向上》,帕特在桌边与人争吵的那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推荐帕特在《扉页》里一场戏中扮演一个角色。

这是帕特·奥布瑞恩银幕生涯的起点。日后,他成了非常著名的电影f归星。

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的命运看似变化莫测,但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已为明天埋下了伏笔。也就是说,我们的明天,是由今天的所作所为决定的。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如同我们随手撒下的一粒种子,在时光的滋润下,那些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最终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苇笛)

做面尽职的镜子

光明之道的传播,需要蜡烛的燃烧,也需要镜子的反射。只有通过无数面镜子产生的反射效应,光明之道才能被传达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清澈的风气。

台湾学者李敖说过一句话:“传播光明之道有二,身为蜡烛或身为镜子,后者比较好,因为自己不牺牲。”李敖这话说得有些“势利”,因为没有光源,做镜子再鲜亮,也不会发光的。这话又说得很“实际”,对于我们这些整天为“生计”而奔忙的小民来说,做不成蜡烛,做面尽责的镜子,不是坏事,绝非易事。

关于蜡烛的话题其实由来已久。李商隐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是一句情诗,后来慢慢地就有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意思。近年来,对“蜡烛”的讨论陡然多了起来,比如一个小学生为了保护8元班费,结果把手给“牺牲”掉了。

众人议论纷纷,一种意见认为这样做固然伟大,但毕竟不够现实,就好像光天化日下点蜡烛,浪费了成本,又不见什么成效。

众人对蜡烛话题的议论,虽然计较成本,但不能算是堕落。人的生命有限、资源有限,除非像尼采说的那样是太阳,能无限给予,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个问题上谨慎一点,是人之常情。何况蜡烛精神之所以崇高,在于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如果谁都能达到那种高度,“崇高”这样的行为实在没什么存在意义。

我要说的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做不成蜡烛并不要紧,最要紧的是你对蜡烛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判断,就像一面镜子。现在社会上有这么一种价值观,喜欢把“崇高”理解成“弱智”——为革命献身傻,与歹徒搏斗傻,为官清廉傻,助人为乐傻,拾金不昧傻……甚至对公车上给老人让座、扶阿婆过马路这类的小牺牲,都持讥笑的态度。网上流行一种恶搞,就是把董存瑞、雷锋之类的崇高人物恶搞成低俗小人,博大家一笑。不说这类恶搞的人是如何坏,但最起码在是非善恶的判断方面,是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麻木与疲劳。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镜子,这就是所谓的镜子效应。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这个道理。一种坏的观念经过无数面镜子的折射,会一传十,十传百,进而形成一种坏的社会风气。事实上,多年来我们在树典型方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努力,结果还是收效甚微。原因是在坏的观念已形成一定基础的背景下,社会的镜子对崇高的理念已经形成了一种审美疲劳。我有一个朋友,曾经抱怨他的孩子慢慢学坏了,都是学校和老师的错。对这种“学校教坏学生”的看法我是不敢苟同的,因为老师何尝不把真善美的东西教给学生,但老师教得再好也不如社会风气的教坏来得快,所谓言传不如身教,也许孩子的坏还有你的一份“功劳”呢。

光明之道的传播,需要蜡烛的燃烧,也需要镜子的反射。只有通过无数面镜子产生的反射效应,光明之道才能被传达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清澈的风气。遗憾的是,我们都未能尽到做好一面镜子的责任。胡适先生曾对他的学生说,“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此话含义是可以类推的。做无私奉献的“蜡烛”不是谁都能做到,而做面尽责的“镜子”,或许还能为社会、为后代做点有益的事。

(叶树浓)

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

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个词,一个叫认真,一个叫执著。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著的人改变命运。

在娱乐圈我一直有两个偶像,一个是刘德华,一个是周星驰,在两个细节上我对他们有深深的敬意。

先说刘德华。在2007年另一个歌星的演唱会上,他作为嘉宾出场,唱了一首《冰雨》。当时舞台现场制造出一场大雨,而刘德华在雨中唱完这首歌,全身淋湿。作为一个巨星,他有没有必要在一个别的歌星的演唱会上做出这样的举动?他如果唱一首其他的歌,或者就唱《冰雨》,但现场不必造雨,会影响他的江湖地位吗?不会!但他依旧这么去做,因为他是刘德华。他唱不过张学友,演不过周润发,但他一直是一线巨星,为什么?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他每一次出现在观众面前必须是完美的,不容有任何的缺陷。正是这种态度,这种对自己的苛求,才有他今天歌坛常青树的地位。

再说周星驰。“五一”期间我又看了一遍他的《喜剧之王》。事实上周星驰的一生就像一场“喜剧之王”,从不成功的跑龙套开始,屡受挫折,几乎所有的打击和失败都冲着他来,但他靠什么坚持下来?靠对自己的信心。我最喜欢他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一个专业的演员”。被人呵斥“连龙套都跑不好”的时候,他坚信“我是一个专业的演员”,每天去看《演员的自我修养》,每天去学习、去改正、去尝试、去表现。当所有的失败都无法挫灭他内心的信心时,失败退却了。人生如戏,只要你够投入,一心一意地想做好一件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

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个词,一个叫认真,一个叫执著。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著的人改变命运。

(江南春)

只是多了一个想法

饮料还是原来的饮料,小虾依旧是原来的小虾,但加上一个故事、一个寓意之后,产品变得好玩起来,一下吸引了顾客的眼球,成了抢手货,而且身价倍增。

台湾有家饮料公司生产的一种饮料原先销路不畅,后来他们采纳了一位专家的建议,在每包饮料的包装上印上一别具动人的、很有诗意的爱情小故事。并将此饮料命名为“爱情饮料”。品种依旧,但包装一换,马上就吸引了众:多的青年男女,他们边饮用边欣赏故事。接着该公司又动脑筋搞了个征文比赛,将从中选出的爱情故事印在包装上,反响十分强烈,参赛者踊跃。这些参赛者还做了公司的义务推销员,饮料销量顿时猛增。

无独有偶,日本有个叫吉田正夫的人,他有一次去外地省亲,在市集上看到一个渔民在摆弄一种小虾,这种虾不是用来吃而是用来观赏的。原来这币叶虾产于日本的南方,自幼就习惯于成双成对地生活在石缝中,长大后已无法从石缝中游出来,就这样在石缝中度过一生。渔民根据这种虾的特性,捕捞后,把它们一对对放在稍作加工的石缝中,注入清水,略加装饰,作为观赏性的小动物出售。

但吉田正夫更进一步想,这些小虾成双成对地在石缝中生活一辈子,不是可以作为爱情专一的象征吗?吉田正夫顾不得省亲,急忙赶回东京,经过一一番筹划后,在东京开了一间结婚礼品商店,专卖这种小虾。

他经过精心设计,使用一种小巧玲珑的玻璃箱,将人工制作的假山石置于其中,作为小虾的“房子”,再装饰一些水生植物,直入清水,让虾在“石房子”内生活得十分安逸。纪念品上还附有简短说明,把小虾从一而终、白头偕老的故事描绘得真切动人。许多新婚夫妇见了后都会买一件带回家,甚至很多老夫老妻也纷纷买一件回去作观赏和纪念。

同一种东西,换一种方式和角度去经营,收到的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饮料还是原来的饮料,小虾依旧是原来的小虾,但加上一个故事、一个寓意之后,产品变得好玩起来,一下吸引了顾客的眼球,成了抢手货,而且身价倍增。

其实,世上本没绝对无用的东西或失败的事物,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罢了。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或者在不同的际遇里,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关键还是看你怎么去运作和经营。

(佚名)

希望无敌

你可以失败一百次,但你必须第一百零一次燃起希望的火焰。

人生真的是希望无敌。

鲍勃·摩尔在参加哈佛大学的招生考试时,列人考试的五门功课中,竟然有三门功课不及格,因此没有能够顺利地进入到这所世界著名的大学深造。

用中国考生的话说就是他考砸了。在那段高考落榜、赋闲在家的日子里,鲍勃·摩尔感到非常的自卑,常常将自己独自关在黑屋子里,怨天尤人,唉声叹气。

这年夏天,鲍勃·摩尔的家乡接连下了一个多月的暴雨,终于,山洪暴发了。鲍勃·摩尔不幸被滚滚的山洪卷进了咆哮的河流。在浊浪翻滚的河水中,他像一片轻飘飘的树叶一样被抛来甩去,生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他多么想抓住一样能够拯救生命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木板、一根芦苇也好。然而,湍急的洪水中除了翻卷的泥沙,他什么也抓不到。他心下暗想,这回算是完了,没有救了。也罢,人生在世,总有一死,死就死吧!

他的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便立刻犹如散了架一般浑身乏力,四肢酸软,再没有一点挣扎的力气。整个人都在随着汹涌的波涛在沉沦,在漂浮。

就在鲍勃·摩尔万念俱灰,最后一丝生的希望也即将被死神抽走的时候,脑袋突然被洪水中滚动的石块给碰了一下,骤然的疼痛使他突然清醒过来。

刹那间,他突然想起去年夏天与女友在这条河中漂流探险时,曾在这条河的下游遇到过一棵粗壮的老树,老树有一个粗大的枝丫,正好斜长着横贴在水面上。只要能够抓住这根树权,他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一想到这里,他的心中顿时充满了希望,一有了希望,浑身上下顿时力气倍增,心也不慌了,僵硬的四肢也变得灵活了。

鲍勃·摩尔心中默念着那棵救命的老树,在洪水中顽强地坚持着,拼命地挣扎着……历尽艰险,他终于游到了那棵老树跟前。但是,当他拼命地抱住伸向河面的树杈时,谁知那根树枝早已经枯朽。使劲一拽,便“咔嚓”一声断为两截。鲍勃·摩尔只好紧抱着断落的树权,继续随水漂流。刚漂出没有多远,就被河边经过的抢险队员搭救上岸。

事后,鲍勃·摩尔说,要是他早知道那根树杈是枯朽的,他兴许就不可能坚持游到那儿。

得知这次事故后,远在英国的父亲打电话给鲍勃。摩尔:你瞧,连死神都害怕希望呢!只要你的心中还有希望,那么,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你都能够战胜。你想,既然你已经通过了两门考试,那就一定能够通过更多的考试。记住,哈佛大学就是你生命的下游那棵紧贴河面生长的“大树”。

鲍勃·摩尔心中豁然开朗。于是,他重新回到学校,走进了教室,拿起了课本。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哈佛大学,成为哈佛大学自开办动机激励教育学科以来最出色的学员之一。

后来,他的代表作《你也能当总统》一书,鼓舞和激励了成千上万的奋斗者,使他们由一个个平凡甚至平庸的无名之辈,最终变成了万人瞩目的社会名流。

鲍勃·摩尔说:“你可以失败一百次,但你必须第一百零一次燃起希望的火焰。人生真的是希望无敌。”

(佚名)

抬头是片蓝蓝的天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随时都会和他们两位一样碰上湍流与险境,如果我们低下头来,看到的只会是险恶与绝望,在眩晕之中失去了生命的斗志,使自己坠入地狱里。

在一个贸易洽谈会上,我作为会务组的工作人员,把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小伙子送进了他们的住房——本市一家高级酒店的38楼。小伙子俯看下面,觉得头有点眩晕,便抬起头来望着蓝天,站在他身边的中年人关切地问,你是不是有点恐高症?

小伙子回答说,是有点,可并不害怕。接着他聊起来小时候的一桩事:“我是山里来的娃子,那里很穷,每到雨季,山洪暴发,一泻而下的洪水淹上了我们放学回家必经的小石桥,老师就一个个送我们回家。走到桥上时,水已没过脚踝,下面是咆哮着的湍流,看着心慌,不敢挪步。这时老师说,你们手扶着栏杆,把头抬起来看着天往前走。这招真灵,心里没有了先前的恐怖,也从此记住了老师的这个办法,在我遇上险境时,只要昂起头,不肯屈服,就能穿越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