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层出不穷的海洋舰船
9232800000008

第8章 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

意大利1969年7月建成了准航空母舰“维·维内托号”直升机航空母舰。尽管“维·维内托”具有反潜和对付敌快速舰艇的能力,且装备有九架反潜直升机,然而,它毕竟不是真正的航空母舰,且随着前苏联海军舰队在地中海兵力的不断加大,意大利海军越来越感到建造真正意义的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因而制定了“1975~1984年十年舰艇计划”,拨出1663.81亿里拉的专款。

有了1663.8l亿里拉的拨款,意大利军方和意大利联合造船公司开始了其战后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的设计建造工作。他们决定建造具有本国特点的轻型航空母舰。不过,由于意大利是战败国,意大利人当时对外宣称是建造“载机巡洋舰”,并将这艘航空母舰命名为“加里波第号”。

在意大利军舰建造史上,“加里波第号”首次以纵向布局不对称外形出现。

该舰的岛式上层建筑显得较大,在上层建筑内设有驾驶台、飞机控制室、作战指挥室等。岛形上层建筑位于舰的右舷。舰上的两座飞机升降机也位于舰体右舷,分别设置在上层建筑的前面和后面。升降机长18米,宽十米,载重能力达15吨,可快速将飞机移到机库内或从机库提升到飞行甲板上。上层建筑中间偏后部,设置燃气轮机进排气道和烟囱,烟囱的前后设置两个舰桅,后部的主舰桅顶部平台设R_AT31S型中程警戒雷达。

在岛式上层建筑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装有一座发射“毒蛇”导弹的八联装“信天翁”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在舰体的首部两舷和尾部甲板末端各设有一座同“达多”近防火控系统相连的40毫米双管速射炮。在首部两舷各装有一座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

此外,还在舰尾装有四具“奥托马特Ⅱ”对舰导弹发射筒。

该舰飞行甲板为强力甲板,长173.8米、宽30.14米,飞行甲板前端设有倾斜度为6。30’的跃飞甲板,用于起飞“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飞机。飞行甲板上可停放六架“海王”直升机或相应数量的垂直短距起降飞机。机库设在飞行甲板以下,高约六米,相当于两层甲板的高度;长约110米,相当于舰体总长度的2/3;宽15米,总面积达1650平方米。放12架直升机或垂直短距起降飞机。机库内设有两道防火门,装有先进的灭火装置,该舰生活起居舱室全部按照意大利的标准设计和布置,舰内全部安装有空调设施,居室宽敞舒适,用具齐全。

“加里波第号”最大的特点就是舰上装备有强有力的武器系统,远程、中程和近程各种武器配备齐全,反舰、防空、反潜三种武器皆备,其火力之强甚至超过一艘巡洋舰,这在全球航母中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这样说,“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既是一座搭载众多飞机的平台,也是一艘配备强大武器的海上突击战舰,它出动时根本不需像其他军舰那样与护航舰成群结队、浩浩荡荡。

“奥托马特Ⅱ”巡航导弹发射装置是“加里波第号”航母对舰作战的主要远程防御性武器,共设四座,四个发射装置上携弹四枚,舰上弹库贮弹六枚。该导弹射程较远,为180~200千米,具有超视界攻击能力,舰上有一套数据链,用于在导弹飞行的中间阶段内校正目标位置,并能用直升机作为真空中继站。该导弹发射时不需要精确对准目标,只要合理选择每枚导弹的飞行航迹、控制好发射时间,就能够使导弹从不同方位同时到达同一目标上空,具有饱和攻击效果。“奥托马特Ⅱ”导弹长4.46米,直径0.4米,战斗部重210千克,其弹头为半装甲式,可穿透40毫米装甲而进入敌舰体内爆炸,作战威力相当大,足以对付各种大型战舰。

该舰对空武器由两座“毒蛇”八联装导弹发射装置、三座“达多”40毫米双管速射炮和电子战系统组成。

“毒蛇”导弹是一种中程对空武器,由“麻雀”导弹发展而来,导弹长3.7米,弹头重30千克,内装预成型破片,破片数约为一万片,具有较大杀伤概率。该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最大射程为15~20千米,最近为0.5千米,速度为2.5马赫,作战高度为15~5000米,反应时间小于十秒。

导弹发射架上装弹16枚,舰上弹库贮存48枚。40毫米170炮具有近发引信的特制预分裂炮编导,发射率达600发/分,最大射程12.5千米,最大射高8700米,专门用于反导弹防御,具有反应快、射速高、火力密度强和设计精度高等特点。此外,该舰还设置两座SCLAR多用途火箭发射架,设有四个电子支援装置和三个电子干扰装置,在于截取电磁发射波并对其中最危险的部分进行干扰。多用途火箭发射架使用105毫米箔条干扰火箭,发射架上共装有20管,主要用于消极干扰或照明。

该舰的反潜武器,除直升机外,还有鱼雷发射装置,两座三联装MK32鱼雷发射管可发射美制MK46鱼雷(或意大利生产的white—headA一244型鱼雷)。

与所有航空母舰一样,舰载飞机同样是“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的称雄之本。“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的载机方案分为直升机方案和垂直短距起落飞机方案两种。直升机方案将搭载18架SH一3D“海王”直升机;垂直短距起落飞机方案将搭载同样数量的AV一8BⅡ(+)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和EHlol直升机(原先搭载16架“海鹞”飞机和一架“海王”直升机)。这些都是当今十分先进的飞机,被人们称为“2l世纪的作战飞机”。

“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的建成,标志着意大利海军正从海岸警卫队式的海军发展成为真正的蓝水海军,它所起的作用是意大利现有任何舰艇无法取代的,其拥有的作战能力和完成的作战任务也是其他任何舰艇无法替代的。

印度维竞兰特号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原属英国“尊严”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原名为“大力士号”。1943年10月14日由英国维克斯一阿姆斯特朗公司开工建造,1945年9月22日下水。

1946年5月,由于当时英国国内一片反对建造航空母舰的呼声,加之经济紧张,该舰在舾装工作仅完成75%时就被搁置起来。

1957年1月,印度决定购买这艘已完成大半的航空母舰,这样,余下的舾装工程重新由英国哈兰与沃尔夫有限公司完成,并根据印度人的需求进行了部分改装。1961年初航母建成,同年3月4日在印度海军服役,并易名为“维克兰特号”,航号R—ll。

近30年来,尽管在印度洋上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海战,但是,“维克兰特号”这艘堪称印度洋第一舰的航空母舰却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该舰搭载的飞机是英国的“海鹰”战斗机和法国的“贸易风”反潜直升机,具有一定的综合空中支援能力。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孟加拉之战,对海军特别是海军航空兵是一次特殊的考验,印度海军在这次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东部战线,“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维克兰特号”航母上的“海鹰”战斗机和“贸易风”反潜机袭击了东巴基斯坦海港科克斯巴扎尔、吉大港、库尔纳和孟拉以及内河港巴里萨尔和纳拉扬甘杰,有力地支援了陆战,在这次战斗中,“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以机动性和综合能力强,可进行有效的海空封锁等特点显示了巨大威力。这次战争中,“维克兰特号”航母不仅起到了较强的政治和战略威胁作用,而且一举洗刷了1965年印巴战争期间因其正在船厂进行大修未能参战所蒙受的耻辱。

这之后,印度海军将这艘亚洲第一的“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作为显示军力的重要手段,不断出访印度洋沿岸各国港口,并在许多重大海上军事演习中充当主角,成为印度海军强大的象征。

1979年,“维克兰特号”航母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改装,主要对舰艇进行全面大修,并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更新。1982年,“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的防空武器系统进行了更新,安装了八门由四部轻型指挥仪控制的博福斯L一70型火炮,并安装了一部拖曳式鱼雷诱饵系统和一部海水测温仪,使航空母舰的反潜防御能力得到增强。此外,该航母还增加了一部声波直线路径分析器,从而可准确地捕捉水下信息。

为使“维克兰特号”航母作战能力更强,印度海军于1983年决定采用多用途“海鹞”飞机取代原先的“海鹰”飞机。“海鹞”飞机作为一种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在马岛战争中显示了较强的作战能力。1984年,“维克兰特号”航母不仅装上了“海鹞”飞机,而且安装了跃飞甲板,同时还在飞行甲板上安装了强力照明系统、着舰灯光系统和跑道对准系统,同时保留了蒸汽弹射器,使该舰同时能为常规和非常规起降的固定翼飞机提供适用的平台。

1987年,印度海军提出装备现代化和国产化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维克兰特号”航母于1987~1989年进行了现代改装,其目的是延长服役期,以使该舰能够服役至新的航空母舰建成之时。

1990~1991年,因跃飞甲板强度不够而进行了加固,从而确保满载状况下的“海鹞”飞机安全起飞,提高了舰载机的支援能力和使用效能。

经过多次改装。现在,“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成为既搭载“海王”直升机、也搭载“海鹞”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各功能攻击型航空母舰,该舰标准排水量16000吨,满载排水量19500吨,舰长213.4米、宽24.4米、吃水7.3米,飞行甲板长210米、宽34米,可搭载9架MK一42“海王”反潜直升机、一架“猎豹”搜索与救援直升机、六架FRSMK一5l“海鹞”垂直短距起降飞机,载有七门40毫米炮(单管,右舷4门)。该舰有四座蒸汽压力为28千克/平方厘米的锅炉,温度为37l度,主机采用两台蒸汽轮机,29.4兆瓦,双轴推进,最大航速24.5节。该舰能装载燃油泵200吨,以14节航速航行时续航力为1.2万海里,以23节航速航行时,续航力为6200海里。平时有舰员1075名,战时可增至1345名。电子设备有Lw一08对空雷达、DA一05对海对空雷达、ZW一06导航雷达、ZW一10/11火控雷达、750型舰壳主动搜索与攻击声呐以及IPN一10作战数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