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秦相吕不韦
9223900000062

第62章 往事(2)

“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国柄而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

“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

“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日利,二日威,三日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以同道也……”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民难使也;有行者,法制毁也……此……匹夫之私誉,人主之大败也……”

我们还记得,李斯第二次进宫离开后,赢政在殿中踱步,背诵了韩非的话:“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

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国柄而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当时,赵高曾是惊恐万状。连赵高都觉得像是有一把剑,剑锋的朝向是直接指向相国吕不韦的。

赢政的这一思路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实际上赢政经过了反复地、长时间地思索。

如果是一般意义上的君臣关系,赢政就可以思考动手和如何动手的问题了。

可在思考要不要动手、进而思考如何动手的问题时,赢政思想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障碍。

这个障碍就是,赢政不能确定,吕不韦是不是他的生身父亲。

许多人认为,这一问题不会在赢政心中出现。这方面的问题都应该留在邯郸。就是说,在邯郸,赢政两岁多时吕不韦和赵女已经分开,一直到他九岁来咸阳。来咸阳后,赢政懂事了,身边的人有限,不会有人跟他提吕不韦和赵女往日的事。

这样,许多人便认为,对赢政来说,不存在吕不韦是不是自己的生身父亲的问题。

这许多人中包括吕不韦和赵女。

其实,大家全都错了。

这是因为,大家全都低估了赢政的超人记忆力。

在邯郸,赢政和赵二女、嫪毐和赵高一起在那个园子里安身的第二年,有一次,赵高对嫪毐说:“你说,我那个主儿,是不是有点傻?他就看不出孩子不像他?”

嫪毐道:“看出来又怎么样?你是不是哪里都像你的爹老子?

终日疑神疑鬼,还活不活?”

说着,嫪毐向赵高努努嘴,表示让赵高住口,进而说:“今后,当着孩子的面,不要再讲这个……”

赵高还不服气,嘟囔道:“还吃奶呢……”

其实,那次谈话赢政记下了。他并不明白嫪毐和赵高谈话的真正含义,但两个人谈话的那种语调,引起了赢政的注意,故而他记下了那次谈话。

后来又有一次,赢政睡觉醒来,并没有立即起身,他是脸冲里的,当时,赵二女正在跟嫪毐谈话,就听赵二女道:“刚才你没:有看到,赵正睡着后那个样……”嫪毐问:“什么样?”赵二女回答道:“笑的样儿——活像他爹……”嫪毐道:“那不光是睡时,只要笑就像……”

这话赢政也记住了。

在回咸阳的路上,吕不韦把他从车上抱起来,跟他讲:“今日,我们——你,你母亲,还有我,见了面——你让我高兴,孩子!”

赢政当时已经九岁。他听后感到很惊奇,吕公为什么说“我们”呢?说我们,为什么把他跟母亲和自己放在一起呢?

赢政又把这话与在邯郸赵高、嫪毐和赵二女的那些话联系在一起,放在了心底。

赢政不忘赵二女和嫪毐关于笑的谈话,来咸阳后,他便暗暗观察父亲的笑相。他注意到,自己与父亲的笑相根本没有相同之处。

他却发现,自己笑的时候与吕不韦笑的时候倒非常相像。

这样,他便给自己提出了问题:难道自己并不是父亲的亲生,而是吕不韦的儿子?

还有一件事让赢政记起了“邯郸谈话”,那就是回咸阳的路上吕不韦关于赢政不再叫赢正而叫赢政的话。听了吕不韦那话,赢政摸不着头脑,他以为自己已经改了名字,实际上,回咸阳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依然管他叫赢正。可后来,真的改名赢政了。为什么名字先由吕公提起呢?为此,他曾问过母亲。他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进宫后,吕不韦和赵女是很注意的,两个人接触时,都小心翼翼。然而,二人既是这样的关系,有时免不了有些亲呢的表现,尤其是子楚去世之后。赢政渐渐长大,心中是带着疑问注意观察着的。观察的结果并没有解除怀疑,相反,倒使自己的怀疑增加了。

前几天,他听说不少人聚在华阳宫吵吵嚷嚷,让太王太后给轰了出去。赢政问赵高那里发生了什么事,赵高支支吾吾,躲躲闪闪,赢政疑心大增,但没有再讲什么。过了一顿饭时节,赢政叫过赵高,说他要查一件什么事,让赵高到太王太后那边去找忪孙龙》。秦王还告诉赵高,去后告诉太王太后,请太王太后找到后派人送过来,因为这边有事等赵高处理,不好在那边等待。赵高去了。

三个聪明人碰在了一起。

秦王这一切做得都很自然,开始赵高并没有多想,但随后他把去太王太后那边要《公孙龙》的事与刚刚秦王问华阳宫发生的事联系在了一起。他动起了脑筋。原来,赵高和太王太后宫中的太监华典要好,事情又关系到秦王,华典便把那天众公子说赢政不是赢家种、大闹华阳宫的事告诉了赵高。华典曾问赵高,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赵高遵守以往自己的誓言,没有向华典讲明真相,而是对华典讲,这些人是捕风捉影。这事使赵高心中很是害怕。往日,他会把这事告诉给嫪毒,如今两个人生分了,话不能再讲给缪毐听。现在,话无处可说,无人可讲,感到十分孤单。他只好把这事埋在了心里。他想道,秦王不让他在华阳宫等,而是叫太王太后派人把简送来,极有可能是秦王见从赵高这里问不出话来,便要从来人的嘴里掏出点什么。想到这里,赵高意识到,应该把刚刚秦王问诸公子进华阳宫的事奏报给太王太后,实际上是给太王太后提个醒。到华阳宫后,他这样做了,讲了秦王要简的意思后,说秦王询问,那一天众公子来华阳宫有什么事。太王太后问赵高是怎样回答的。赵高说,他告诉秦王,听说是几个公子不满泾阳太后为儿子讨封的事找了太王太后。太王太后又问:“他问的是一次呢,还是……”赵高立即回道:“也问了第二次,臣回答说,或许还是为了那件事……”太后听后想了一下,便让赵高返回了。随后,太王太后让华典带着《公孙龙》去了秦王那里。华典有备而来,秦王没有从华典口中掏出什么话来。

赢政不好不相信太王太后那边的话,但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因此,思想上的悬案并没有剪除,一直把这事与“邯郸谈话”

联系在一起。

现在,大殿上剩下了他们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