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秦相吕不韦
9223900000054

第54章 苦读

秦王命赵高亲自去送李斯,并跟李斯一起到李斯的住处去取韩非的书简。

李斯谏秦王收回逐客令,赵高很是高兴。他叫了宫中的车子,与李斯同乘一车,送李斯回去。赵高在路上对李斯讲,他很快就会抖起来的,因为他不但受到了秦王的赏识,也必定得到相国的信任。李斯并不了解这个太监,话很少。他绝对想不到,将来,自己的命运会掌握在这个太监的手里——这已不是本书所要记述的内容了。

到了李斯的住处,赵高把李斯带来的《韩非子》装上了车。临别时,赵高还笑着嘱咐李斯,要好好保养身子。

秦王正在等着。赵高一到,小太监从车上搬下第一批书简,秦王就读了起来。

在搬运中,韩非的书简被弄乱了,码放不再是原来的次序。秦王抓到手上的,是(锾臣第四》。说来也是凑巧,秦王近来终日所想的,是君主与大臣的关系问题。他所思虑的这一问题,是不能公宣于世的。而现在,秦王一下子找到了知音。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这样的两句话映入眼帘,使秦王产生的感觉,就像一个长久经受阴霾折磨的人一下子看到了晴朗的天空。

秦王接着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威而倾其国……晋之分也,齐之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故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货于家……”

读罢,秦王合卷,回忆着简中内容,久久不能平静。有几处,他要印证自己记下的是否有误,便重新翻开竹简,查找那些话,接下来,秦王又展开了另一篇,一看,题目是《有度》,开头写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秦王读着,一口气读到,“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

和第一篇一样,秦王合卷,回忆着简中内容,久久不能平静。

有几处,他要印证自己记下的是否有误,便重新翻开竹简,查找那些话。

回想、印证,印证、思考,最后,秦王站了起来,喃喃道:“韩非,你分明就是专为寡人书此简啊!”

秦王一连读了三天三夜,吃就是几上吃,实在困了就趴在几上眯一会儿。

赵高也跟着熬着。

最后,秦王命再召李斯。李斯二次进宫,秦王的兴奋劲儿还没有过去,见李斯道:“李斯,上次进宫,寡人还没有问你:你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吾国乎?”

李斯笑着回道:“臣一为强秦而来,二为谋自家利益而来……

来时,我辞老师荀卿说‘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建功者,欲西入秦……”’

秦王大笑道:“真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学生。你的师兄韩非说:‘今学者之说人主也,皆去求利之心,出相爱之道,是求人主之过于父母之亲也,此不熟于论恩诈而诬也,故明主不受也。’寡人就是爱听讲真话的,而且这话讲得对!寡人读了韩非的文章!韩非有本事,寡人想讲讲不出来的道理,他统统讲了出来,而且讲得是那样地中肯,那样地透彻!”

接下来,秦王开始背诵韩非的文章:“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日利,二月威,三日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以同道也……”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民难使也;有行者,法制毁也……此……匹夫之私誉,人主之大败也……”

秦王遂道:“好哇!寡人就是讲利,讲威,讲名,寡人就是要去匹夫之私誉……”

对秦王表现的热情,对秦王的记忆力,李斯很是吃惊,但他并没有讲什么。

最后,秦王道:“李斯,离开相国府,到朝廷做事吧——先作侍中。”

李斯离开了,秦王的激动劲儿还没有过去。他在殿中踱步,依然背诵着韩非的文章:“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国柄而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

赵高听着,觉得像是有一把剑,剑锋的朝向,让他感到惊恐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