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秦相吕不韦
9223900000004

第4章 遇奇(2)

就在这时,场面上有一类人不甘寂寞了。

当时,各国之间有一种制度:把本国王室成员派到有关国家,作“人质”,表示信誉。这些被当作“人质”的人,大多是有政治前途的王室“公子”。这些人因此被称作“质公子”。廉颇是赵国有名的将军,多年兵权在握,是一个声望极高的人物,所以,各国在赵国的“质公子”便都出席了宴会。

当时,各国之间今天你攻我,明天我攻你,“质公子”之间的关系如何,便往往由国家之间的关系来决定。

秦国接连不断地向六国发起进攻,故被六国所憎恨。这样,秦国的“质公子”便成了其他六国攻击的目标。

眼下,秦军和赵军主力集结于长平,双方正在准备决战,举世瞩目。眼下,尽管诸位“质公子”看出种种因素形成了“不言此战”的禁忌,但长平的阴影在他们的脑子里是挥之难去的,甚至这成为促成这些人不甘寂寞站出来有所作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这样,秦国的“质公子”就要成为一个被攻击的靶子了。

当然,他们会把握一条线,即不越过面上“不言此战”的那条禁忌。

首先发难的,是魏国的质公子。他是暗中被推举出来的。他等了一个机会,站起来对廉颇道:“老将军,我等诸国公子被邀,不胜荣幸。众人推我与将军贺寿……”

说着他站起来,并举起了手中的尊。其他诸公子都站了起来。

可怜的秦公子也跟着站了起来,因为他并不晓得这一行动下面的一系列行动实际上是对着他的。

廉颇一看也站了起来,其余宾客自然也坐不住,纷纷站起。

魏公子敬了酒,请大家落座,然后道:“诸位公子还推举我宣我等礼单……”

无疑,这是多此一举,因为没有什么人宣布自己的礼单。可话再说回来,现实中,也没有什么人立规矩,不许这样做。

魏公子开始宣布:“敝公子金如意一双,楚公子金兽头一对,韩公子玉如意一双,齐公子雌雄剑一对,燕公子金麒麟一对,秦公子战靴一双……”

听了最后的礼品,座中发出了笑声。

秦国的“质公子”是子楚。现在,他已经意识到,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攻击。

魏公子说被推举出来宣布礼单,可事先并没有征询他子楚是否同意。这显然是子楚可用来进行回击的一个破绽。但应该用这回击吗?它会是强有力的吗?子楚思索着。

在子楚犹豫之际,楚公子熊无忌又站了起来。

六国中,最嫉恨秦国的当属楚国。楚国质公子无忌自然不肯放过攻击子楚的这个机会,他道:“敝公子有一事不解,敢问秦公子:公子此等礼物,想是邯郸估衣市上买到的,如此鱼目焉可混珠!老将军赵之良将,以示蔑视乎?”

秦子楚已经意识到,这些歹人是想借他的礼物的微薄挖苦他。

现在,楚公子一语道破。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子楚应如何是好?他想讲点什么,但礼物微薄是一个难以争辩的事实,因此,觉得自己讲话没有什么底气。

就在这时,廉颇出来解了围,他道:“今日诸君赏脸过来,都是老夫的贵客,岂能分礼轻礼重?喝酒……”

众人继续欢饮。

但楚公子不肯就这样便宜了子楚,他又道:“愿听老将军指教,可是,敝公子另有一事不明:今天下汹汹,皆因有秦也。秦国固强,可百姓苦到了家,不恤百姓之苦,穷兵黩武,今日攻韩,明日掠楚,秦是不是不以自己的百姓苦难为限,而要天下百姓一起跟着苦才算满足?”

秦子楚红着脸,要回击楚公子。

廉颇再一次出来解围,向楚公子道:“公子勿复再言——秦今日取韩地,明日下楚都,非秦之强,实乃我辈无能也……公子勿复再言……公子勿复再言……”

楚公子数落、侮辱秦国的子楚的一番话,表面上守住了“不言此战”那条线,可实际上它不可能不让人联想到长平之役,故而,它不能不捅到廉颇的痛处。

廉颇止住了楚公子,自己说着说着,不觉潸然泪下。

吕不韦在邯郸有自己的宅第。从廉颇府回来,到了自己宅第的门前,吕不韦下了车。他的随从嫪毐也跟他一同下了车。我们看清楚了,这妨骞不是别人,正是在路上那片树林里撒尿的那位车夫。

眼前,如果光看他那身华丽的衣裳,人们一准再也认他不出了。

下车后,吕不韦吩咐嫪毐说:“车不要卸……”说着,见有一辆车停在门口,吕不韦正在疑惑,就见门人迎上来说:“赵公在等相公……”

赵公?哪个赵公?

门人见吕不韦越发地疑惑,便说了一句:“小的并不认识……”

吕不韦到了堂前,看清楚了,原来是他在路上搭救的那位女子的父亲。在路上吕不韦了解了那女子的身世,当日一进邯郸,吕不韦就把那位女子送回了家。由于他急着到廉府祝寿,当时,没来得及与这位赵公叙谈。

吕不韦一见,忙道:“原来是赵公,失敬失敬,让你久等了……请坐。”

吕不韦复让赵公坐了。赵公道:“小女蒙吕公搭救,又特意送到敝舍,特来致谢……”

吕不韦道:“只因有事要办,方才匆匆离去,请赵公海涵……

不想又要赵公跑一趟……”

赵公:“救女之恩,没齿不忘……今携来薄礼,望吕公笑纳……”

说着递过礼单。吕不韦接了,看过,道:“路见危难,施以援手,理当做的,怎么敢收此大礼……”

赵公:“以示感激之情罢了……”

送那少女时,虽未深谈,但赵公已经向吕不韦说明了他的女儿是自太原姨母那边回邯郸,不料途中遇上了歹人。

当时,吕不韦记起,在路上出事的前一天,曾有一队马车赶过了他们的车队,共有三辆车——一辆篷车,两辆大车,另外还有四匹马,四个壮年骑着,显然他们是护卫。看到那一车队的当天黄昏,他们赶到了一个镇上,发现那一车队停在了那里。次日,吕不韦起得早,出发时,那一车队还没有动静。

在进那片树林前,吕不韦发现后面那车队跟了上来。进入那片树林后,吕不韦觉得那里有一股凶气。于是,他想到了后面那车队:不但没有任何伪装,还有几名壮丁护卫着,如此在强盗面前招摇,必然凶多吉少。出树林后,他便命令大家停下来。后来果然出了我们所看到的那些事。

他带着大宗的货物,按说,当他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之后,本可以自走自的路,免得惹来什么麻烦。但他带领嫪毐等回去查看了现场。一来,这样做,他判定并没有什么危险,因为强人得手后会立即带着所获物品离开,而不会在那里久留。二来他之所以回去,似乎还有另外一种因素:冥冥之中,后面有一种声音在召唤他。正因为如此,也才有了本书的故事。

吕不韦记得,当他出了那片树林回去看了现场时,他曾想到,强人们埋伏并不是从大路上过去的,因为当他的车队路过那里时,路上并没有任何脚印。他曾感叹强盗们的狡猾,或说感叹那些人都是行家里手。

现在,吕不韦本可把这些事情给赵公讲一讲,但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计划要去实施,因此,接过赵公的礼单之后,他说:“改日一定去府上拜谢……”

赵公一听,明白吕不韦有事要做,便道:“一天劳顿,不再相扰……”便辞了出来。

吕不韦送赵公出门登车。自己回宅,穿过前堂,进人内室。出来时,换了一身衣裳,出门登车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