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秦相吕不韦
9223900000031

第31章 尾随

秦军最后是被吸引来了,可楚太子自作聪明,一连串出现决策失误。最后,只有接受败局。

廉颇思考着,乐开垂泪进了帐,哭道:“将军,末将的哥哥当年力追子楚、吕不韦,今被他们捉去,恐怕死路一条了……”

廉颇安慰乐开道:“将军勿虑,这次秦军行事,看来吕不韦举足轻重。他不是小肚鸡肠之人,绝不会加害你的哥哥……”

乐开被劝,刚刚安静下来,一军士便进帐报告:“报告将军,楚军已经拔营向东开进……”

廉颇和乐开听后都大吃一惊。廉颇立即道:“险了!”随后,想了片刻,急忙传令,“坚壁营垒,取消二更拔营出动军令。”并向乐开,“将军速去魏营、韩营通报,让他们亦坚壁营垒,取消二更出动的军令。”

赵军、魏军和韩军成犄角之势,三军的战车都不曾卸马,并派巡逻人员出营,互通情况,紧紧张张过了一夜。次日天明,仍不见秦军动静。

现在,廉颇成了联军主事的,天明之后,立即招魏将郑会和韩将石勇到营中商议撤军之策。郑会不住地大骂楚太子,廉颇任他发泄,过了一阵,郑会的气消了,三人开始议论正题。还没有讲上两句,就见一将急忙进帐向廉颇报告:“报告将军:楚军东行三十里中秦军埋伏,全军覆没,楚太子下落不明……”

郑会虽然对楚太子不满,但对楚军如此下场,亦叹息不已。廉颇道:“可叹楚国十万男儿,就如此葬送……”

石勇对廉颇和郑会道:“眼下就说我们当如何是好吧……”

廉颇道:“十分明显,破联军之法,就是进行反间,以便各个击破……”随后,廉颇向郑、石二将讲了吕不韦人营、楚太子追究礼物、楚太子中吕不韦反问之计、怀疑他与吕不韦串通等事,郑会、石勇这才明了内情,又纷纷骂了楚太子一阵。楚太子最后自顾自,实际上害了自己。大家看到了各顾各的危害,商定撤军时首尾相顾,宿营时派巡逻人员出营,互通情况,营中部分战车不卸马,三军形成一个整体。撤出的时问定为午饭后……

午饭过后,三军拔营东进。

探马报告,秦军尾随了过来。

一日过后,联军扎营,秦军亦扎营。

夜里,联军按商定办法,各自都派巡逻人员出营,互通情况,营中部分战车不卸马。一夜紧张,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次日,情况又是如此。

一连三天,天天如此。石勇提醒廉颇和郑会:“秦军这是先让我等紧张,使我军见如此无事而懈怠下来,然后攻我……”

廉颇和郑会认为这话有理,都不敢有半点懈怠。

第四日三军又驻了下来。按路况,次日,韩军与赵军和魏军应该分道回都城了。夜里,石勇将军和郑会将军聚到了赵营廉颇大帐。石勇是一个诚实的人,他提出,秦军之所以尾随联军又不出击,想必是在等这样的日子:韩军回都城去了,魏军也回都城去了,只剩下了赵军,那时,再出击……

郑会则提出,说不定,在韩军回都城的路上,秦军已经设了伏对这个问题,廉颇已经想了好几天。直到如今,他还没有想明白,秦军这是要做什么。在韩军回都城的路上设伏;韩军回都城去了,魏军也回都城去了,只剩下了赵军,那时再出击……他都想过了,可能性不能排除,但又不太像。实际上,要向联军发起攻击,并获取胜利,对秦军来说,已经出现了若干次机会,而秦军都没有抓住,还是说放弃了?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是好?明日,韩军就应该回都城了。让不让韩军离去呢?而不离去,大家又做些什么呢?继续驻扎,防止秦军各个击破?那何时为了?

放行吧!赵军为了避免将来只身与秦军作战,总不能永远把韩军和魏军栓在自己的战车上。

还有,不放韩军和魏军,大家驻扎下来,那秦军也就驻扎下来,而那样,就再次形成双方对垒的局面。从眼前的情况看,那种局面联军是应该竭力避免的。因为联军实际上没有力量应战了……

放行!

至于韩军回都城的路上会不会遭受伏击的问题,那不能不防,但可能性不是太大。一是离韩国都城不是太远了,韩军很容易得到救援。二是,那样秦军就要分兵,它设伏伏击别人,也当防备别人设伏伏击它。因为此处到底是韩国的地面。

廉颇想明白了,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郑、石二将听后十分感动。三人又讲了些有关事宜,郑、石二将便回营去了。

廉颇派出更多的探马,到秦营周围打探秦军的动静。

一夜又平安地过去了。次日,石勇来与廉颇和郑会辞行。

一段时间的共患难,三将彼此间有了很深的感情,三人挥泪而别不提。

两日后,郑会也同样别去。此后,赵军单独行动。秦军依然尾随。

且说赵军独行两日后进入赵境,不日到达邯郸城郊。

廉颇决定赵军不入城,而是就地扎营,看看秦军的动静再说。

廉颇叫过乐开,吩咐道:“一路之上,秦军尾随我军,不即不离,吃不透他们要行何策。三军在此驻扎,我进城向大王回奏,听从王命,将军在此坚壁勿出,免中秦军奸计。”

乐开诺诺,廉颇进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