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杀“海上生命线”的大西洋会战
〔人物剖析〕
卡尔·邓尼茨,是纳粹德国潜艇部队的奠基人,海军元帅、军事家。1891年9月16日,邓尼茨出生在普鲁士易北河旁的一个贵族家庭。19岁时加入德意志帝国皇家海军,从此开始了长达35年的海上冒险生涯。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他被英军俘虏。战后获释回国后,邓尼茨被迫转入水面舰艇服役。1935年任纳粹德国第一支新组建的潜艇支队司令,1936年任潜艇部队指挥官(1939年9月起改称潜艇部队司令),1943年任海军总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1945年5月任纳粹德国国家元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1946年9月被纽伦堡国际法庭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80年12月病逝。
大西洋会战
发生时间:1939年9月3日~ 1945年5月
交战双方:德军与盟军
交战地点:大西洋海域
交战原因:目的在于袭击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在大西洋上的运输船队。
战例点评:虽然大西洋会战德军以失败告终,但邓尼茨的潜艇战对盟军的海上交通运输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所创立和推行的以潜艇为核心的战略战术也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国宣战的话音未落,“雅典娜”号客轮便被一艘德国潜艇于当日击沉。随后,邓尼茨下令潜艇倾巢出动,全力向英国舰船攻击。他首先瞄准的目标,是停泊在港口的英国军舰。他认为制舰于港,不仅可以削弱英军的战斗力,而且还能够减轻对潜艇的威胁。于是,在对英国斯卡帕湾海军基地详细侦察后,他决定利用落潮和夜暗,派一艘潜艇从水面穿过霍尔姆海峡一条险象环生的水道,并于10月13日夜成功将停泊在该基地的“皇家橡树”号战列舰击沉。随后他准确判断英军将撤出斯卡帕湾,又在舰队可能转移的海域派出潜艇,使英国“纳尔逊”号旗舰和“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遭到重创。接着,邓尼茨又向奥克尼群岛以西派出两艘潜艇,令他失望的是,潜艇向“纳尔逊”号发射的3枚鱼雷击中目标后没有爆炸。事后,当得知丘吉尔也在这艘舰上时,他感到追悔莫及。到1940年3月1日,德国潜艇已击沉英国舰船199艘,总吨位达701785吨。
当英国开始对商船编队护航后,邓尼茨不仅证明了多艘潜艇采用“狼群战术”打击护航运输队十分有效,而且还坚定了由他本人担负潜艇的全部战术指挥任务。为此,他要将综合分析后的敌情资料通报给海上的所有潜艇,确定潜艇或潜艇群的配置位置,调控潜艇与护航编队保持接触。每一艘潜艇看似都由邓尼茨严格掌控,但攻击命令下达后,邓尼茨就将主动权完全交给艇长们了,而且他认为战果主要是取决于各艇长独立作战和灵活机动的能力。
为了增强“战场感性认识”,每次作战后,邓尼茨不仅亲自向各艇长了解作战情况,而且还要求艇长们将作战日志及对某些问题的专门报告提供给潜艇部队司令部。有时他也通过无线电向艇长们进一步了解战场情况。另外,在邓尼茨的指挥所里,不仅悬挂有标绘战场态势的海图,还有显示潜艇每天击沉敌舰战况的曲线图。综合上述种种情况,他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当前态势,而且还可以有效确定下一步作战的行动方案。
1940年初,由于德军对法国和挪威的进攻,英国在大西洋的海、空护航兵力大部被调走,远洋运输队也被迫改道北海峡。邓尼茨敏锐地发现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频繁地放出一批批“狼群”,向英国船队展开攻击。为了增加对护航运输队的发现概率以及打击效果,他将数艘潜艇组成一个巡逻幕,并在与假定的敌航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向而行。当巡逻幕发现护航船队后,便与其保持接触,直到夜幕降临才下令攻击,这一招果然奏效。另外,在德军占领法国后,他迅速将潜艇部队指挥机关迁到法国,利用法国沿海港口作为潜艇基地,不仅避免了英国封锁德国潜艇出海的可能性,而且将潜艇进出大西洋的航程缩短了800海里,既相对增加了海上潜艇的数量,也延长了潜艇的作战时间。从1940年5月至10月,德国潜艇共击沉287艘舰船,计1450878吨。
1940年11月至1941年1月,邓尼茨发现,与前几个月相比,潜艇的作战效果在下降。他分析认为,除了大西洋上的风暴影响作战外,英国派出飞机参加反潜作战,也迫使潜艇只能在远离英国海岸的广阔海域作战,从而增加了潜艇发现护航运输队的困难。有鉴于此,邓尼茨迫切需要通过空中侦察来配合潜艇搜索护航运输队。在他的强烈呼吁和希特勒的干预下,空军将第40轰炸机联队交由潜艇部队指挥。然而,由于飞机缺乏与潜艇协同作战的经验,飞机还无法解决搜索护航运输队的难题。为此,邓尼茨不得不把潜艇的作战区西移到格陵兰以南海区、北移到冰岛以南海区、东移到爱尔兰西北海区,但潜艇的作战效果仍不十分理想。
当意大利海军提出派遣潜艇参加大西洋海战时,邓尼茨又对“增加耳目”寄予了很大希望,但由于意大利潜艇受技术性能、作战思想和训练水平等影响,无法与德军协同作战,他的愿望又一次化为泡影。更令他大伤脑筋的是,海军总司令部不顾他的强烈反对,多次将为数不多的潜艇从大西洋调往其他海域执行任务。就连英国人也认为:“德国潜艇的转移是否对德国有利,这是值得怀疑的。但他们撤离大西洋而大大减轻了我们在这个性命攸关的战场上的负担,这是非常令人高兴的。”
1941年12月11日,德国对美国宣战后,邓尼茨认为机会再次来临。美国不仅是英国重要物资的来源地,而且美军缺乏反潜战的兵力和经验。于是,他立即派出仅有的5艘潜艇进入这个“处女海域”。为了执行好第一次“击鼓”战,他要求潜艇在开进途中尽量不暴露目标,采用分散作战的方式,攻击时间由他统一下达,而攻击区也精心地选择在圣·劳伦斯河和哈特腊斯角之间。正如邓尼茨所期望的那样,1942年1月13日,5艘潜艇突袭成功。接着,第二批潜艇也很快赶到了那里。据美国海军部统计,德军潜艇在1月中旬至4月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在美国海域共击沉美方商船198艘,共计1150675总吨位。随着美国反潜能力的增强,邓尼茨在5月至6月,又果断将6艘潜艇从美国东部海域抽调到加勒比海沿岸,并又一次抓住了美国人的“薄弱环节”。在这一海区,潜艇共击沉美方148艘商船,计752009总吨位。
当潜艇在美国海区的战况开始不妙后,邓尼茨又将主要精力放在打击北大西洋东部的护航运输队。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在“处女地”海区和美国海域实施攻击。因为他认为,只要这种攻击很经济、有价值,就能取得一些额外的战果,而且还能使盟军到处设兵防守,防不胜防。虽然盟国此时在整个大西洋的反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邓尼茨相信随着潜艇数量的增加和情报部门源源不断的可靠情报,在整个大西洋都具有实施一系列潜艇战的可能性。重要的是必须保持主动,尽量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在敌人企图通过改变航线或加强护航兵力来克服弱点之前就给予打击。
从7月份开始,他将潜艇编成两个潜艇群,对付往返于英、美两国之间的护航运输队,同时又采取快速多变的战术,将其他潜艇派往较远的有价值的战区。7月12日夜,一支英国护航运输队在加那利群岛西北被袭击,5艘商船沉没,总吨位达32186吨;8月5日,一支从纽芬兰驶往英国的护航运输队,被击沉11艘商船,共计52461总吨位。此外,派往加拿大圣·劳伦斯湾、加勒比海以东海区、百慕大东南海域、特立尼达和圭亚那沿海的潜艇,也各有所获。根据潜艇部队统计,潜艇的战斗力(每艘潜艇每个出航日平均击沉吨位数)7月份为181吨、8月份为204吨、9月份为149吨、10月份为172吨、11月份为220吨、12月份为96吨。
此时,邓尼茨并没有被潜艇一时的战果所迷惑,相反,他认为,盟军日益增强的空中侦察力量和反潜能力,使潜艇在攻击中的主要战术优势如隐蔽性和突然性难以充分发挥。对此他感到十分忧虑和不安,并认为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发展,潜艇战的种种困难定会导致大量无法忍受的损失,并使潜艇战的战果及成功希望大大减少。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从1942年开始,他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加快建造水下高速航行的瓦尔特式潜艇;装备探测仪及能旋转360°的雷达观察仪;为潜艇增加防空炮和高射机枪;请求空军派飞机支援潜艇作战;将某些战损潜艇加固并增加火炮后作为“飞机陷阱”;对潜艇进行伪装等等。
1943年1月30日,邓尼茨就任海军总司令后,仍牢牢地掌握着潜艇部队的指挥权。2月18日,邓尼茨接到驻巴黎“空军无线电侦听团”关于北海峡以西300公里一个护航运输队的报告后,火速派遣两个潜艇群赶到该海区,在持续5天的战斗中,潜艇共击沉14艘商船,共计88000总吨位。随后,无线电侦收部门又接连截获了3个护航运输队的位置报告,邓尼茨根据掌握的可靠情报,及时派出3个潜艇群。16日晚,3个潜艇群像“狼”一样,对由H X 229和SC 122两支护航运输队形成的“一支大型船队”展开攻击。在这次与护航运输队持续4天的交战中,潜艇取得了开战以来最大的战果,共击沉21艘商船(计141000总吨位)和1艘护航舰,击伤若干艘护航舰艇。英国海军部后来说:“德国人从来没有像在1943年3月头20天那样,几乎掐断了新旧大陆之间的交通线。”
然而,邓尼茨的潜艇战也已走到了辉煌的顶点。1942年11月,英国潜艇部队总司令马克斯·霍顿接受“西部海防区”最高指挥权,并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将准备已久的护航航空母舰投入使用,弥补了北大西洋上空无空中掩护的“空白”;二是大量使用“支援群”,以加强护航运输队对付潜艇的攻击;三是增加对付潜艇的“超远程轰炸机”的数量;四是在上述各种武器平台上装备了能在任何恶劣环境下发现潜艇的超短波雷达。
邓尼茨认为,英国在物质和技术方面的改进,“给潜艇的作战造成了重大困难”。他在5月24日的战争日志中写道:“……5月份每击沉1万总吨位的敌船就损失一艘潜艇,而前不久每击沉10万总吨位的敌船才损失一艘潜艇,我们的损失已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虽然邓尼茨觉得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停止在北大西洋的作战。但基于种种考虑,潜艇战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值得一提的是,当邓尼茨下令投降的时候,这支由他一手组建的部队拒绝放下武器,有215艘潜艇由船员自行炸沉。
邓尼茨和纳粹德国战败虽然是历史注定的,但客观地讲,邓尼茨在这场海战中所表现的卓越指挥才能,还是值得后来者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