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名将与名战: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著名将领和战役
9208200000041

第41章 美国现代空军之父阿诺德(1)

———摧毁日本战争根基的空袭日本本土战役

〔人物剖析〕

阿诺德于1886年6月25日出生,是美国空军建设和空战理论的奠基人,是美国空军第一名也是唯一的五星上将。

关于阿诺德进入军旅生涯,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在阿诺德17岁那年,他父亲为阿诺德的哥哥在世界有名的西点军校谋到了一个位置。然而,阿诺德的哥哥对军校不感兴趣,这可急坏了这位善良的父亲。情急之中的老人,只好让阿诺德去顶替。于是,17岁的阿诺德于1903年7月来到了西点军校,成为军校的一名学员。或许,要是没有阿诺德哥哥的“谦让”,就不会有阿诺德后来的彪炳千秋。

在校期间,阿诺德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突出,在这些学员中也没有显示出什么领导才能或指挥艺术。不过他是个出色的运动员,而且他的智慧在学习之外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快要毕业的前一天,他为了哗众取宠,居然不顾军纪,拿焰火开了一个玩笑。结果,他被“请”到了一间房子,自行反省了好长时间。

1907年,阿诺德终于从军校毕业。这个时候,朦朦胧胧的他觉得装甲部队很威风、很气派,十分想去装甲部队。然而,上级偏偏把他分到了步兵部队,满肚子委屈的他大为不满。其实,这次分配对他来说又是人生一大转折,假如真的按他所要求的去了装甲部队,将来至多弄个师长之类的官职干干,而不可能成为世界有名的将帅,也不可能成为美国空军的五星上将。

1911年,阿诺德师从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学习飞行并取得飞行员证书,成为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飞行员之一。1918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那年,他进入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门从事参谋工作。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当人们还不清楚“飞机到底能干什么”的时候,阿诺德就断言:未来战争的命运将由天空来决定。为宣传自己的理论,他一口气写了5本书,极力主张航空兵独立,力主建立一支与陆、海军并驾齐驱的“大空军”。但是,他的建议在当时成为“异议”,无人问津。究其原因,是在他的头上有一大群挂满勋章而又自负、僵化的陆、海军将领,而航空兵仅仅配属于陆、海军,分别为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

20世纪30年代起,阿诺德伴随着美国空中力量迅速成长,先后任陆军航空兵联队队长、圣迭戈罗克韦尔航空兵基地司令、陆军航空兵副司令。这一时期,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朱利奥·杜黑的“轰炸机至上论”风靡世界,战斗机被公认已经退出战争舞台。对此,阿诺德深以为然,他在美国军界最早提出重点发展四引擎重型轰炸机的建议。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空军在入侵北欧(丹麦、挪威)、闪击西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狂轰英伦(军史上著名的“不列颠之战”)中大施淫威。1941年6月,在庞大机群的掩护下,德国又闪击苏联得手,极大地震撼了美国军界。1940年起,一直被国会议员们贬称为“空军义务宣传员”的阿诺德,出任主管航空兵事务的陆军副参谋长,负责提高美国军用飞机的生产能力和飞行员的训练水平,并负责美国陆军航空兵的编组、训练和作战。接任后,他立刻“向希特勒德国空军宣战”。在他的努力和要求下,%成千上万架飞机、成千上万名飞行员跃上蓝天。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卷入亚洲战场,此时美国陆军航空队所有人员还不到3万人,能适应作战的飞机不过1500架。于是,阿诺德反复向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要求扩大空军力量,尤其是要批量生产有“空中堡垒”美誉的美国第一代战略轰炸机B17,以尽快形成战略轰炸力量。罗斯福总统满足了阿诺德的愿望。到大战结束时,由于阿诺德的努力,陆军航空队各类服役人员高达230%万,作战飞机高达7万架。

1942年1月23日,根据美英联合作战的需要,罗斯福总统与温斯顿·丘吉尔共同创建了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以密切协调英美军事行动。同年2月,美国在原来的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基础上成立参谋长联席会议,由参加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的阿诺德等4人组成,它是陆、海、空三军的主要协调机构,直属于美国军队总司令罗斯福总统,对美国武装部队实施统一指挥。能进入参谋长联席会议并事实上代表空军力量,可见阿诺德在美国军界的声望和影响。1942年3月,为使阿诺德真正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中代表空军力量,罗斯福总统任命他为美国陆军航空兵(美国空军前身)司令,全盘谋划美国空中力量的建设。

在对日本作战的军事行动中,阿诺德领导的美国空军扮演了重要角色。1942年春,为打击日本在西南太平洋的嚣张气焰,美国高层决心对日本发动一次大范围空袭,而东京自然成了引人注目的首要目标。当时,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首先,美国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没有足以进袭日本本土的空军基地;其次,当时美国最远程的轰炸机也无法从夏威夷直接飞抵日本本土;再次,如果用作战半径很小的舰载飞机袭击,负责接应飞机返航的航空母舰必须驶近日本才能成功,这将使航空母舰进入日本陆上轰炸机的作战范围,严重威胁航母安全。然而,当时美国仅有的几艘航空母舰已成为其海军力量的支柱,损失了就意味着丢失了整个太平洋。

这时,阿诺德展现了一个空军战略家“战术天才”的一面,设想用续航力大大高于海军舰载飞机的陆军中远程轰炸机从航空母舰起飞,单程飞行,完成轰炸任务后到中国机场降落。这样既可以突击日本,又可使航空母舰尽可能远离日本陆上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外。无疑,这是个将海、陆、空力量融为一体的奇妙设想,成为太平洋战场上一个十分出色的海空突袭战例。

阿诺德主持的这次突袭,虽然就物资破坏而言价值不大,但对这个世世代代以为本土固若金汤的日本民族来说,在心理上引起了难以言喻的震动。同时对日本帝国参谋本部更是有着巨大的心理冲击。愤怒的日本将领做出了过分的系列反应,打乱了既定的战略步骤,迫不及待地分兵向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两路进军,播下了以后一败再败的种子,使日美的海空优势、攻守态势发生了易位。在这种变化中,阿诺德将军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整个战争期间,阿诺德致力于提高美国军用飞机的生产能力和飞行员的训练水平,并负责美国陆军航空兵的编组、训练和作战,为建立独立的美国空军奠定了基础,被誉为“美国现代空军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