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名将与名战: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著名将领和战役
9208200000029

第29章 苏军智囊华西列夫斯基(1)

———加速日本投降的远东战役

〔人物剖析〕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著名的苏联元帅、军事家。他的名字,在群星璀璨的二战将帅谱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华西列夫斯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烽火的洗礼,既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深谋远虑,又有统领三军、能征善战的骁勇神威。二战中,他直接参与了苏军东西两大战线大部分战役的筹划和指挥工作,成为苏军最高统帅部的“军事智囊”和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

他待人谦和,热诚敦厚,特别尊重同僚和下属。作为军阶至高的元帅,他曾为驾车撞伤自己的无名上尉说情开脱,充分显示了自身谦逊的高尚情怀。他曾说:“衡量战争年代里统帅活动成绩的准绳,当然是完成战略性的方面军和集团军战役的任务,以及把敌人打得惨败的艺术。”而他所建立的功勋恰恰证明了他是其中的佼佼者。

华西列夫斯基于1895诞生于俄罗斯的一位神父家中,8岁起就被父亲送入神学校读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岁的华西列夫斯基提前从神学校毕业,投笔从戎、报效祖国。1915年2月,他进入莫斯科的阿列克谢耶夫军事学校受训,经4个月短训后于6月毕业,成为沙俄军队的一名准尉,开始了军旅生涯。3个月后,他在西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步兵第103师担任代理连长,随队开赴前线。12月中旬,他率自己的连队在霍亭城附近参加了对奥匈帝国军队的阵地战,首次参战并没有获得任何战果。在冬季休整中,他积极整训连队,成效显著。1916年春,他因治军有方被正式提升为少尉连长,表现出不凡的天赋与才干。在全团检查评比会上,团长列昂捷夫上校说:“我到过许多连队和团队,甚至我自己也有过率领一支基本连队的经历,但像华西列夫斯基少尉这样几乎从未与下属发生过纠纷的青年军官,确实是极为罕见的。”

1916年5月,华西列夫斯基参加了著名的勃鲁西洛夫突破之战,突入东喀尔巴阡峡谷,穿越布科维纳地区,攻取基尔利巴巴等一系列高地,将奥军赶回罗马尼亚。21岁的他指挥连队有方,在作战过程中被破格提升为营长,晋升上尉军衔。这次进攻作战使华西列夫斯基获益良多,他本人曾说:“勃鲁西洛夫突破之战对我的作战观点的形成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在进攻期间得到的锻炼,对我后来很有帮助,在各种分队范围内组织战斗行动的经验,在卫国战争时期都派上了用场。”

1917年1月,对沙皇政治深感失望的华西列夫斯基提出了退役申请,并于年底从罗马尼亚前线回到家乡。他先在家乡担任了8个月的役前普遍军训处的教官,后又当了8个月的乡村小学教师。1919年春,24岁的他加入苏维埃政府的工农红军,被任命为预备营一个排的教官(副排长),重新开始了职业军事生涯。在战斗中,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很快便展现出来,并得到上级的重视。在短短几个月内,他被接连提升为连长、营长、副团长,参加了对波兰军队的作战,并获“红旗勋章”。1922年~1931年担任团长,出色地完成了部队训练任务。1931年秋,华西列夫斯基奉命由步兵第48师调入刚刚组建的苏联红军军训部,首次进入司令部机关工作。他先后主持编辑《军训通报》和当时在苏军中最有影响力的军事学术期刊《军事通报》;深入研究了大纵深进攻战役理论及诸兵种合同战斗动作协调等最新军事科学理论,使自己的军事艺术素养有了大幅度提升。1934年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军训部部长。1935年9月,苏军实行军衔制,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上校军衔。1936年9月,华西列夫斯基成为总参谋部军事学院的第一期学员,接受了系统而正规的高级军事教育,使自己逐渐具备了高级指挥员的素质。翌年毕业后调入总参谋部,担任战役训练处处长。1938年加入联共(布),1940年5月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参与制定苏军在北方向、西方向和西北方向战略展开的作战计划。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8月上旬,华西列夫斯基升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获少将军衔。9月底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斯大林将总参谋部分成两个梯队:由华西列夫斯基领导第一梯队共10人留在莫斯科城内负责前线指挥;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率总参谋部大部分人员作为第二梯队迁出莫斯科城外。华西列夫斯基为首的总参谋部第一梯队直接为大本营服务,日夜都在莫斯科地铁车站的列车里进行紧张的工作。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为首的10人工作班子的高效率工作非常满意,授予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军衔。

11月,可怕的严寒和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的攻势逐渐告竭。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代理总参谋长,并命令他立即拟定反攻作战计划。12月5日,华西列夫斯基亲临前线,协调指挥苏军实施了自开战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反攻,迫使德军败退,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德军“闪击战”战略的破产。鉴于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贡献,华西列夫斯基于1942年4月被晋升为上将,两个月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1943年1月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获“苏沃洛夫一级勋章”,这是苏军首次向高级将领颁发象征统帅级别的奖章。2月,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以表彰他为斯大林格勒会战所作出的贡献。

1944年4月10日,在攻下被希特勒称为“绝对攻不破的德意志精神堡垒”东普鲁士城市哥尼斯堡后,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华西列夫斯基“苏联英雄”的称号,并授予他第二枚“胜利勋章”。这令华西列夫斯基激动不已,因为在整个苏德战争中,只有大元帅斯大林和朱可夫元帅同样获得两枚“胜利勋章”。取得东普鲁士战役胜利后,华西列夫斯基奉命返回莫斯科,开始拟定远东地区的对日作战计划。

二次大战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出任苏军总参谋长和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1949年3月出任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1953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9年起出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1977年,82岁的华西列夫斯基与世长辞。

远东战役

发生时间:1945年8月9日~8月底

交战双方:前苏联军队和日本关东军

交战地点:中国东北地区及朝鲜北部等地

交战原因:就前苏联国家利益而言,其直接动因是为日俄战争雪耻,收复南库页岛、千岛列岛;分享对日战争胜利成果,增加今后涉日国际问题的砝码,奠定战后的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