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名将与名战: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著名将领和战役
9208200000020

第20章 传奇元帅朱可夫(1)

———刺向纳粹心脏的柏林战役

〔人物剖析〕

翻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几乎没有一个将领所建立的战功能与苏军元帅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相比。他不仅以不败的战绩闻名于世,更以其卓越不凡的军事才能,几次挽救战争和战役危局,为解放在纳粹铁蹄下痛苦挣扎的苏联及东欧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从而成为世界军事史上一颗璀灿的明星。他一生辉煌的战争指挥实践,给世界军事理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卡卢加省斯特烈耳科夫卡村。10岁时从教区小学毕业,12~18岁在莫斯科一家皮匠铺当学徒,期间自学并通过了莫斯科市中学的全部课程考试。1915年,朱可夫应征进入俄国骑兵部队,1916年8月结束训练,参加战争。同年10月在战争中受伤,并获得两枚圣乔治勋章,1枚是因为俘虏一名德军军官,另一枚是因为被地雷震伤。而后回到家中养伤。1917年10月革命后,其所在连队解散。1918年,朱可夫22岁时参加了红军,进入莫斯科骑兵第1师第4团,该师是由布琼尼所指挥的光荣部队。1919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20年7月提升为红军军官,1921年夏在国内战争的后期剿匪战斗中,在东线与高尔察克的白军进行战斗。期间,朱可夫的军事才能及经历受到布琼尼、伏罗希罗夫、伏龙芝甚至斯大林的注意,也为其后他在军队的快速晋升打下基础。

1922年升任骑兵连长,1923年4月任布祖卢克骑兵第39团团长。1924年进入列宁格勒,在骑兵指挥员深造班学习,其同学有罗科索夫斯基、巴格拉米扬、叶廖缅科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苏军著名将领。毕业时,朱可夫与另两名同学计划进行远距离骑乘,返回明斯克,目的是“检验一下我们所受的训练是否足以进行远距离的乘骑强行军”。经历七昼夜,他们完成了长达936公里骑乘。

1929年,朱可夫进入高干深造班,次年毕业后任萨马拉骑兵第七师第二旅旅长。1933年,他37岁时任骑兵第4师师长,隶属于布琼尼骑兵第一集团军。期间,于1930年因作战和政治训练方面的重大成绩,获得第一枚列宁勋章。1938年,朱可夫任骑兵第6军军长,不久后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

1939年6月,朱可夫受命指挥苏军与蒙古军队对日作战。6月初,朱可夫抵达战场,此时苏军面临三倍于己的日军的进攻。朱可夫迅速组织起有效防御,并敏锐判断出日军绕过苏蒙军队左侧,偷渡哈勒欣河,夺取巴英查岗山,围歼苏蒙军队的战役企图。朱可夫因敌而动,决定用敌意想不到的攻势行动,破坏其企图,稳定战局。他指挥苏军分兵三路,突然而集中地打击日军突出孤立之敌,使日军慌乱后撤,进攻企图严重受挫。苏军初战告捷,士气大振,战局得以控制。至1939年8月,苏蒙军队已加强至10万人、飞机515架,日军也增至75000人、飞机400余架,但苏军逐渐掌握了战役主动权。8月20日,苏军先敌发起总攻,仅用3天时间就合围了日军主力。至8月31日,全部歼灭蒙古境内的日军,取得歼敌5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有效地震慑了敌人,使日军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主动向苏军发起进攻了。

这一仗朱可夫初露锋芒。作战中,他善于协调步兵、炮兵、装甲兵、航空兵的行动,善于运用高度机动灵活的战法,大胆运用坦克兵团实施迂回包围,多路突击、快速割歼,显示出驾驭机械化战争的卓越能力。因为哈勒欣河战役的胜利,朱可夫受到斯大林的亲自祝贺,第一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朱可夫被提前晋升为大将,并担任苏联最大军区———基辅特别军区的司令。1941年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在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宽约1500公里的正面上,从北、中、南三个方向投入190个师、4300辆坦克、5000余架飞机,总兵力550万人,对苏联实施“闪击”战。苏军西部边境军队由于准备不足,仓促应战,损失惨重,德军得以长驱直入。至9月,德军北路包围列宁格勒,中路推进至莫斯科400公里处的斯摩棱斯克,南路占领了基辅,苏联半壁河山沦丧。这一期间,朱可夫因与斯大林在是否放弃基辅的问题上意见相左,而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降任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就任后,他立刻投入到斯摩棱斯克会战中,组织指挥了叶利尼亚战役并赢得胜利,收复了叶利尼亚突出部,这成为苏德战争开始以来苏军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朱可夫重新得到重任,被派往最危急的列宁格勒,保卫俄国革命的摇篮。

1941年9月13日,朱可夫到达列宁格勒。这时列宁格勒的防御已接近崩溃,列宁格勒方面军原来的30个师只剩下5个齐装满员师,其他师损失达80% ~90%。德军已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陆上封锁,并加强对列宁格勒的攻势。朱可夫马上着手三方面准备,一是下达了著名的第一号命令:“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朱可夫的口号是:不是列宁格勒害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永远不要考虑列宁格勒一旦失守怎么办,列宁格勒不能失守。”这一命令极大坚定了红军与全城人民誓死保卫列宁格勒的信念。二是迅速整顿指挥系统,果断地将作战不力人员撤换,严厉处置失职人员。不足一周时间内,他便调整了方面军作战科长、第42集团军司令、第8集团军司令等一批人员,重新振奋了部队的战斗作风和士气。三是改变防御方针,着手调整重建新的防御体系。他迅速抽调部分高炮,配置在城市最危险的防御地段,进行直接瞄准射击,加强对坦克的防御;集中全部舰炮支援第42集团军在乌里次地区的防御作战;在要害方向上建立纵深梯次防御部署,埋设地雷和电网,增强防御的可靠性;同时以第8集团军的兵力主动打击德军的后方和侧翼。朱可夫强调,部队“哪怕有最小的可能性,也要日夜连续地反击敌人,疲惫敌人,消耗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其进攻措施”。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苏军顽强地顶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

至1941年9月底,德军攻势被遏止,其北方集团军群被迫全线转入防御,整个列宁格勒战线稳定下来。德军将进攻重心重新转向莫斯科方向,开始实施其“台风”计划: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从正面直扑莫斯科,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抽调精锐装甲部队从侧翼包围莫斯科,陆军元帅阿尔培·凯塞林指挥第2空军大队支援地面作战,德军投入到“台风”计划中的总兵力达180万人。而苏军进入防御的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只有125万人。苏联首都岌岌可危。加之10月初德军中央集群向东突击,古德里安第2坦克集团军向布良斯克突击,合围维亚兹马,共有60万苏军被俘,致使莫斯科的局势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