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自学百日通
9206800000116

第116章 针灸学入门(9)

【针刺治疗】

治则:益心安神,定悸止惊。

处方:郄门神门心俞巨阙

随证配穴:心胆气虚配胆俞,心脾两伤配脾俞,心肾不交配肾俞、太溪,心阳不振配膻中、气海,心脉痹阻配血海、内关。

操作: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针灸治疗心悸、怔忡效果较好,本病可发于多种疾病,治疗时须明确诊断。

十四、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患,哮与喘同是呼吸急促的疾病,但在症状表现上有所不同,“哮”是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声,“喘”是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正如《医学正传》说“大抵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临床上所见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其病因病机大致相同,故合并叙述。

本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寒冷季节和气候急剧变化时较多,且易复发,男女老幼皆可罹患。现代医学中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均属中医“哮喘”范畴。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炎症和免疫缺陷有关。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呼吸急促,喉间哮鸣,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症,一般分为实证、虚证两类。

1.实证如风寒外袭,症见咳嗽喘息,咯痰稀薄,形寒无汗,头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如痰热阻肺,症见咳喘痰黏,咯痰不爽,胸中烦闷,咳引胸胁作痛,或见身热口渴,恶心纳呆,苔黄腻,脉滑数。

2.虚证如肺气不足,喘促气短,喉中痰鸣,气怯声低,吐痰稀薄,或烦热口干,两颊潮红;如久病肺虚及肾,则气息短促,动则喘甚,形瘦神疲,汗出肢冷,舌淡苔红,脉沉细。

【针刺治疗】

1.实证

治则:祛邪肃肺,止哮平喘。

处方:肺俞膻中天突尺泽随证配穴:风寒者配风门,风热者配大椎、曲池,肝郁者配太冲,痰盛者配丰隆,喘甚者配定喘。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背俞穴可艾灸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虚证

治则:补益肺肾,止哮平喘。

处方:肺俞肾俞膏肓太渊随证配穴:肺气虚配气海,肾气虚配太溪,盗汗配阴郄,喘甚配定喘、天突。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亦可艾灸、拔火罐,每日1次或2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哮喘可见于多种疾病,发作缓解后应积极治疗其原发病,对发作严重或哮喘持续状态,应配合药物治疗。

(2)气候转变时应注意保暖,属过敏体质者,须避免接触致敏原、进食过敏物。

十五、呕吐

以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呕吐。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既可单独为患,亦可见于多种疾病。任何病变,有损于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容物突然上逆吐出为其主症。呕与吐在古代文献中有所区别,急性胃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胆囊炎、胰腺炎等病,均可产生呕吐症状。

呕吐为一临床症状,诸多疾病皆可引起,除胃肠病变外,如梅尼埃病、中毒、癔症、脑膜刺激征、颅内病变、头痛、高热和一些传染病等。临证时应检查原发病,勿忽视病因。

【辨证分型】

寒邪客胃,症见时吐清水或痰涎,食久乃吐,喜暖畏寒,大便溏薄,苔白,脉迟。

若属热邪内蕴,症见食入即吐,呕吐酸苦热臭,口干而渴,喜寒恶热,大便燥结,苔黄、脉数;若痰饮停聚,症见头目眩晕,胸满痞胀,呕吐痰涎,或见心悸,苔白腻,脉滑;若宿食不消,症见脘腹胀满或疼痛,食入更甚,嗳气厌食,便秘矢气,苦厚腻,脉滑实;若肝气横逆,症见胁痛呕酸,多烦善怒,苔薄腻,脉弦;若胃气虚弱,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呕吐即作,倦怠乏力,纳差便溏,苔薄,脉弱无力。

【针刺治疗】

治则:和胃降逆,行气止呕。

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

随证配穴:寒吐配胃俞,热吐配金津、玉液放血,痰饮配丰隆,食滞配梁门、天枢,肝气郁结配太冲,脾胃虚寒配脾俞、胃俞。

操作:毫针刺,补虚泻实,或先泻其邪以止呕,再补其正,虚寒者可加艾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针灸治疗呕吐效果良好,因妊娠或药物反应引起的呕吐,可参照上述治疗,因其他疾病而致呕吐,须明确诊断后治疗。

十六、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的症状。

由于疼痛位近心窝部,古人又称作“心痛”“胃心痛”“心腹痛”“心下痛”,明代《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心也。”后世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有了明确的区分。胃痛,病位在胃,而及于脾,与“真心痛”等发生于心系之病证有本质不同,临床应加以区别。

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系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等引起的胃脘疼痛,均属中医“胃痛”范畴。

【辨证分型】

胃痛辨证,当分虚实。

1.实证若寒邪客胃,症见胃病暴作,恶寒喜暖,泛吐清水,口不渴,喜热饮,或伴恶寒,苔薄白,脉弦紧;若为饮食所伤,症见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嘈杂不舒,呕吐或矢气后疼痛减轻,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若为肝气犯胃,症见胃脘胀满,脘痛连胁,嗳气频频,心烦易怒,吞酸太息,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苔薄白,脉弦;若胃痛拒按,痛有定处,食后痛甚,或见呕血便黑,舌质紫暗甚或有瘀斑点,脉细涩,则为瘀血停滞,以上胃病多属实证。

2.虚证多见脾胃虚弱,症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差神疲,甚或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苔薄白,脉虚弱或迟缓。

【针刺治疗】

1.实证

治则:疏通瘀滞,和胃止痛。

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随证配穴:寒邪犯胃配胃俞,饮食停滞配梁门,肝气犯胃配太冲,气滞血瘀配膈俞、公孙。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寒气凝滞可温针灸,或背俞拔火罐。

2.虚证

治则: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处方: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随证配穴:虚寒甚配气海、关元,胃阴不足、虚火上炎配内庭。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亦可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灸治疗胃痛效果良好,但其证候有时可与肝胆疾患及胰腺炎相似,须注意鉴别。

(2)对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

(3)平时注意饮食规律,忌食刺激性食物。

十七、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周四旁的部位疼痛,临床上极为常见,亦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病因复杂,贵在辨证。

一般分为有形和无形之痛,有形之痛,多由食积、瘀血、虫积、结而起;无形之痛,多因气郁、寒、热、血虚而生。有形之痛,痛有定处,胀痛无休;无形之痛,痛无定处,走窜聚散不定。此外,有关脏腑、经脉受侵,均可导致腹痛。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腹痛原因颇多,如急慢性肝、胆、胰腺炎症和胃肠痉挛、胃肠急慢性炎症、腹膜炎、消化系疾病、盆腔疾患、寄生虫病等均可引起腹痛。

【辨证分型】

腹痛是一个症状,牵涉范围较广,临床辨证,需进行全面考虑,根据病因、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以辨寒、热、虚、实。

1.寒证症见腹痛暴急,得温则减,遇冷更甚,腹胀肠鸣,四肢欠温,口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紧。

2.热证症见腹痛拒按,胀满不舒,烦渴引饮,汗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

3.虚证症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神疲乏力,饥饿劳累后加剧,得食、休息后稍减,畏寒怕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4.实证症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腹痛欲泄,泄则痛减,或大便秘结,苔厚腻,脉滑实,若气滞血瘀,则腹痛胀满,连及胁肋;如以气滞为主,则痛无定处,嗳气或矢气后痛减,苔薄白,脉弦;如以血瘀为主,痛势较甚,疼痛多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针刺治疗】

1.寒证

治则:温经散寒,理气止痛。

处方:中脘神阙足三里

随证配穴:泄泻配天枢。

操作:毫针刺,可用温针灸,神阙隔盐艾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热证

治则:清热导滞,行气止痛。

处方:中脘上巨虚内庭

随证配穴:泄泻配天枢。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3.虚证

治则:温运脾阳,缓急止痛。

处方:脾俞胃俞中脘章门

随证配穴:大便溏泄配天枢。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可用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4.实证

治则:通调肠胃,行气导滞。

处方:中脘天枢太冲

随证配穴:大便秘结配支沟。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针灸治疗腹痛效果较好,如属急腹症在针灸治疗的同时,严密观察,凡适应手术的急腹症,应转科治疗。

十八、泄泻

泄泻,亦称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清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泄如水样而言,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下者为“泻”。

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受病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在古代文献中对本证的名称和分类繁多,概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

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引起的腹泻,可参阅辨证施治。

【辨证分型】

1.急性泄泻发病急骤,大便次数增多,偏于寒湿者大便清稀,水谷相杂,肠鸣腹痛,身寒喜温,苔白滑,脉迟缓;湿热甚者,便稀有黏液,肛门灼热,口渴喜冷饮,腹痛,小便赤,苔黄腻,脉濡数;如食滞胃肠,则腹痛肠鸣,大便恶臭,泻后痛减,伴未消化之物,苔厚腻,脉滑。

2.慢性泄泻发病势缓,病程较长,如属脾虚,迁延反复,大便溏薄,腹胀肠鸣,面色萎黄,神疲肢软,纳差,喜暖畏寒,舌淡苔白,脉濡缓,如肝郁侮脾,则胸胁胀满,嗳气频频,苔白,脉弦;如属肾虚,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针刺治疗】

1.急性泄泻治则:除湿导滞,疏调肠胃。

处方:天枢阴陵泉上巨虚

随证配穴:热甚配内庭,食滞配中脘。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慢性泄泻治则:健脾调肠,温肾止泻。

处方: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

随证配穴:肝郁配太冲,肾虚配肾俞、命门,腹胀配公孙。

操作:毫针刺,脾肾虚弱用补法,肝郁泻太冲,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灸治疗急、慢性泄泻效果较好,急症暴泻病情急重者,应综合性治疗。

(2)注意饮食卫生。

十九、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粪便干燥艰涩难解而言。可见于多种疾病,主要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液被吸收,而致使质干燥难解。本证概分为偏虚、偏实两类。

【辨证分型】

1.实证症见大便干结,经常三五日1次或更长时间,临厕努责,干燥难下。如属热邪壅盛,则见身热烦渴,口干口臭,喜冷饮,苔黄燥,脉滑实;若气机郁滞,症见便秘胁痛,胀满不舒,嗳气纳差,苔黄腻,脉弦。

2.虚证症见大便干燥,数日不行。若因气血虚者,则见面色白,神疲气怯,头晕心悸,汗出气短,舌淡苔薄,脉虚弱;若阴寒内结,则腹中冷痛,喜热畏寒,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

【针刺治疗】

1.实证

治则:清热理气,通导肺腑。

处方:天枢支沟曲池内庭

随证配穴:气滞者配太冲。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虚证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通便。

处方: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随证配穴:气血虚配足三里,阴寒盛灸神阙穴。

操作: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二十、癃闭

癃闭是以排尿困难,少腹胀痛,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癃”是指小便不利,点滴而下,病势较缓;“闭”是指小便不通,欲溲不下,病势较急。

癃、闭虽然有区别,但都指排尿困难,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故合称癃闭。

本证可包括膀胱、尿道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所造成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辨证分型】

癃闭一证,辨证当分虚实,由肺热气壅、肝失疏泄、中焦湿热下注,或因尿路阻塞引起的属实证,由肾阳虚衰、脾气虚陷引起的属虚证。

1.实证发病急,小便点滴而下,短赤灼热或闭塞不通,小腹胀痛,苔黄,脉弦涩。若肺热壅盛,兼见呼吸短促,咽干咳嗽,苔黄,脉数;若肝失疏泄,兼见多烦善怒,胁腹胀满,舌红苔黄,脉弦;若膀胱湿热,兼见小腹胀满,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数;因气滞血瘀则兼见小腹满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2.虚证发病缓,小便不通,排出无力,精神疲倦,舌质淡,脉沉细而弱。若脾虚中气不足,兼见气短纳差,小腹坠胀;若肾阳虚弱,命门火衰,兼见面色白,神气怯弱,腰膝酸冷,畏寒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

【针刺治疗】

1.实证

治则:清热利湿,通利三焦。

处方: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随证配穴:肺热壅盛配尺泽,肝郁气滞配太冲,外伤血瘀阻络配血海。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