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民间疗法
9206700000047

第47章 药摩疗法(2)

6.熨法热熨法是中医独特有效的外治方法之一,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摩敷于选定部位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药摩中所用熨法多是药包热敷法,即将药物打碎炒热,装入布袋中,趁热将药袋在患部边熨边摩擦,每次20~60分钟,每日2~3次。吴樽言:“炒熨即摩也”“疾徐轻重,运用手法于炒熨煎抹之中,以药力到为候,无不效者”。熨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是值得推广的外治方法,可广泛地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伤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尤适合于局部病痛如寒痹关节疼痛、风寒感冒、肢体疼痛、寒凝腹痛、伤寒阴毒、肺病喘急、呃逆、胃脘疼痛等病症。本法在操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寒冷季节热敷治疗时,应注意室内温度,预防受凉感冒。

(2)高热、急性炎症等实热证病人禁用本法。

(3)操作过程中,术者要经常检查熨包的温度,熨包是否破漏缺损,防止烫伤、擦伤的发生。

(4)热熨后当避风寒,保温静卧休息。

(5)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应当逐步加温,手法剧烈易致病情恶化。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药摩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它不仅可治疗诸多外科疾病,而且对内、妇、儿以及五官等科疾病也有着明显的效果。

二、禁忌证

一些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各种出血症、严重的内科疾病、休克、外伤出血及骨折早期、截瘫初期等不能使用药摩疗法。精神病或其他不配合者也禁用本疗法。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感冒

1.处方苍术、羌活、川芎、香附、紫苏叶、陈皮、甘草各15g。研末,与白蜜为丸。

2.用法用水化开蜜丸,用拇指、大鱼际蘸此药剂在胸背部抹擦或用布包熨于胸背部。

3.主治适用于外感风寒或有食滞者,风热证者可用商陆根炒炙后热熨头顶及项部。

二、咳嗽

1.处方青黛、瓜蒌、贝母各20g。研末,与白蜜为丸。

2.用法用水化开蜜丸,蘸于大鱼际或掌根,擦胸。

3.主治咳嗽。凡劳嗽、火嗽、久嗽、干嗽、食积嗽、酒嗽者皆可治之。

三、哮喘

1.处方白凤仙花根叶15g,白芥子20g,白芷、轻粉各10g。白凤仙花根叶熬浓汁;白芥子、白芷、轻粉蜜调作饼。

2.用法用汁剂擦背,令皮肤发热;再将白芥子饼贴于第3胸椎处,皮肤有热痛反应为佳。对病程久者,数饼方可显效。

3.主治哮喘,咳嗽,痰湿结胸。

四、眩晕

1.处方吴蓝、大青叶、玉竹、槐角(微炒)、长理石、栀子仁各30g,淡竹叶10g,盐花、曾青、朴硝各60g,真酥90g,生油、莲子草汁各600ml。前6味细锉棉裹。取油、酥、莲子草汁3味放入铜锅中以慢火熬令沸,放入棉袋药包,再煎至半日去药。药汁用棉纸过滤后,放入擦拭干净的锅中,煎至微沸时加入长理石等4味药物,以柳枝轻搅十余沸,膏成,收于密封容器中贮存。

2.用法将药膏均匀涂于头顶或无发处,用铁匙按摩,令药物吸收。摩膏后头生垢腻,用平常方法洗去。若用桑柴灰洗头,则对眼睛有益。

3.主治头晕目眩,风毒冲脑,脑户留热,及脑中诸疾,兼能生发明目。

五、卒中

1.处方川乌(炮)、野葛(去心)各200g,莽草600g。共切碎,用好酒浸渍3日2夜,取汁将猪脂肪500g煎成膏,用其调和药汁,再用苇薪煎,膏成,去渣,收于密封容器中贮存。

2.用法将药均匀涂于患处,向火摩三千遍,汗出即愈;若感风寒鼻塞,对火摩头顶,鼻中即通。

3.主治贼风,身体偏枯不遂,口眼斜。兼治伤寒,身强直。

4.备注若卒中热证者,可用牛黄清心丸,温水化开,擦胸口;若风中脏腑闭证塞阻失窍者可用苏合香丸,用姜汁化开,擦胸口。

六、痰证

1.处方贝母、半夏各30g。用姜汁调为丸。

2.用法用温开水化开,手掌蘸上擦胸背。

3.主治痰证。

4.备注若治风痰、热痰、湿痰、食积痰及痰饮流注、痰毒等,可加用控涎丸,姜汁化开,擦胸背手足心;若寒痰,可将生姜、附子研碎,炒热布包,熨胸背。

七、水肿

1.处方莽草600g,川乌、附子、踯躅各180g,苦酒1000ml,猪脂肪2500g。

前4味先用苦酒浸渍1夜,加入猪脂肪,煎三上三下,绞去渣。

2.用法先将药膏均匀涂抹患处,再向火以手按摩300遍,令药物吸收,应手即瘥。耳鼻病可用棉裹药膏置于鼻孔中。

3.主治诸风肿,脾风入五脏,恍惚,兼治诸疥癣杂疮。

4.备注若阳水,可用五皮饮合八正散;阴水,可用木香顺气汤合肾气丸,或平胃散合五苓散,水煎或捣碎炒热布包,抹腹或熨腹。

八、噎嗝、反胃

1.处方贝母15g,九香虫、青黛、玄明粉各10g,木香、沉香、朱砂各5g,牛黄3g。共研末,以万年青捣汁加陈酒和团。

2.用法擦胸,可以应急,然必多擦为是。

3.主治噎嗝,反胃。

九、泄泻、痢疾

1.处方苍术、厚朴、青皮、陈皮、丁香、木香、高良姜、干姜、八角茴香各15g,生姜3片,大枣1枚。研碎炒热布包。

2.用法主要为熨胸腹部。布包冷却后可再次炒热,重新布包后再熨,或用熨斗熨之,逼药气入腹。

3.主治脾胃寒胀并见心腹刺痛、泄泻者。

4.备注药摩治疗泄泻多为寒泻,热泻慎用。

十、吐血

1.处方水牛角30g,生地黄200g,白芍90g,牡丹皮60g。水煎剂。本方为犀角地黄汤。

2.用法大鱼际或掌根蘸药剂抹胸背。

3.主治胃火吐血。

4.备注若伤寒失汗、热入脏腑而吐血者可用郁金或韭汁,棉蘸擦背。

十一、伤食

1.处方苍术、香附、厚朴、半夏、陈皮、枳壳、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紫苏叶、生姜、食盐各10g。研碎炒热布包。

2.用法熨胸。

3.主治用于内伤饮食,症见胸膈饱闷或腹痛吐泻,重者发热头痛、手按胸口刺痛。

十二、便秘

1.处方生杏仁30枚(汤浸去皮尖),葱白3茎(须叶细切),细盐5g。3味同研如膏。

2.用法取如酸枣大许,置于手心中,摩脐上300遍,须臾即利。

3.主治大便不通,腹胀等。

十三、黄疸

(一)方法一

1.处方苍术、厚朴、陈皮、茵陈、黄连、黄芩、栀子、龙胆、葶苈子、车前子、泽泻、木通、寒水石、滑石各15g。水煎剂。

2.用法蘸药剂抹胸腹。

3.主治适用于阳黄疸、酒疸、谷疸等。

(二)方法二

1.处方苍术、厚朴、陈皮、茵陈、川芎、川乌、干姜、吴茱萸、青皮、姜黄、肉桂、丁香、花椒、车前子、泽泻各15g。水煎剂或研细炒热布包。

2.用法蘸药剂抹胸腹或熨脐、命门。

3.主治适用于阴黄疸、女劳疸。

十四、痹证

1.处方川乌、生附子、当归各60g,羌活、细辛、肉桂各20g,防风(去芦头)、白术、花椒、吴茱萸各30g,猪脂肪2500g。诸药细切如大豆,醋微浸一夜。猪脂肪熬化去滓,放入诸药慢火煎煮,候附子变黄色时膏成,收瓷盆中贮藏。

2.用法将药膏均匀涂于患处,再按摩使药物吸收,每日数次,以手涩为度。

3.主治风湿顽痹,腰腿不遂,四肢拘挛。兼治扭伤疼痛不可忍及白疕诸疮、脚气等。治疗期间宜避风寒。

十五、麻木

1.处方前胡、生白术、白芷、川芎各150g,花椒、吴茱萸(炒用)各60g,生附子、当归各300g,细辛、桂枝各90g,苦酒300ml,猪膏500ml。诸药锉捣,用苦酒搅拌均匀,同浸1夜,加入猪膏,与药物微火共煎,候白芷变黄紫色,去滓膏成。

2.用法外摩、内服均可。病在内,以热酒调化,服樱桃大;病在外,用膏摩患处,用手摩擦,热彻为度。

3.主治适用于肉痹,即荣虚卫实、肌肉不仁之证。兼治疥癣疮痍,麻木疼痛,伤折及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