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民间疗法
9206700000034

第34章 药酒疗法(1)

酒,这一日常生活之饮品,早在远古时代,就被用于人体保健、防治疾病了。上古时,人们用五谷酿酒,但多备而不饮,偶患疾病时服酒医治。中古时,酒已成一种常用的保健饮品和治病药物。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知道在酒内浸泡某些药物对人体保健、防治疾病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酒不仅能把一些水所不能浸取出来的药物的有效成分浸泡出来,而且其本身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它有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祛寒气,润皮肤,行药势等功效,因此,古代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随着我国酿酒事业的发展和医药学的不断进步,人们便有意将各种滋补药物、食品与谷物一起酿酒或用这些药物或食品来浸酒,从而形成了药酒这一类方剂。

唐宋时期,运用滋补药酒保健强身、延年益寿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产生了较多配伍合理、制法严密的滋补酒方:唐朝着名医家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收载有较多保健祛病、延年益寿的补益酒方;宋代官方编纂的《太平圣惠方》中所设药酒专节,记载了具有保健强身的滋补酒方30余个;宋代养生学家陈直所着的《养老奉亲书》中还记载了一些适合老年人饮用的补酒,用药温和,着重于保健,对后世补益酒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明清两朝,随着印刷业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药物专着和食疗专着,促进了滋补酒的发展与流传。如在《普济方》《奇效良方》《长医部全录》《本草纲目》《饮食辨录》《随息陆饮食谱》等医书中,均记载了不少滋补药酒方,为保健药酒的研究与运用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药酒在中药方剂学上又称之为酒剂。所谓药酒,一般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动物的全部或内脏,以及某些矿物质成分按一定比例浸泡在低浓度食用酒精、白酒、黄酒或葡萄酒中,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于酒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去除渣滓而制成,也有一些药酒是通过发酵等方法制得。酒有通血脉、行药势、温肠胃、御风寒等作用,“酒可行药势”,所以酒和药配伍可以增强药力,既能防治疾病,又可用于病后的辅助治疗。

药酒的产生是中国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创举。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宋元时期的《太平圣惠方》《济生方》,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中,运用药酒治病的范围已涉及到内、外、妇、五官等多科疾病。在清代,养生保健药酒较为盛行,尤其是宫廷补益药酒空前兴旺。例如,乾隆皇帝经常饮用的益寿药酒“松龄太平春酒”,对老年人诸虚百损、关节酸软、纳食少味、夜寐不实诸症均有治疗作用。

“夜合枝酒”也是清宫御制的药酒,可治中风挛缩之症。

药酒疗法是指用酒作为主要溶剂,再加入具有滋补、保健及治疗功用的药物或食物,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后服用,以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抗衰益寿功效的一种疗法,是我国民间的独特疗法。

第一节操作方法

一、药酒的炮制和用法

根据历代的资料,古代的药酒与现代药酒具有不同的特点。古代药酒多以酿制酒为主,而现代的药酒制作,主要以冷浸法为主,兼有热浸法。从使用方法上来看,多数药酒是内服的,但是也有外用的,还有一些药酒既可以内服又可以外用。

从药酒的作用来看,可以分为治疗类药酒和滋补养生类药酒:前者有特定的医疗作用,使用得当则可取得显着的疗效;后者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其中的一部分还可以日常饮用。在家庭中也可以自配药酒。自制酒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家庭制作的药酒配方,并不是所有药酒方都适宜家庭制作。例如,有些有不良反应的中药需经炮制后才能使用,如果对药性、剂量不甚清楚,又不懂得药酒配制常识,则需要请教中医师,切忌盲目配制、饮用药酒。现代药酒的制作多选用50°~60°的白酒,因为酒精浓度太低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浓度过高有时反而使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溶出。对于不善饮酒的人来说,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黄酒、米酒或果酒等为基质酒,但浸出时间要适当延长或浸出次数适当增加。一般泡制药酒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浸制法

浸制药酒可应用于各种疾病,内服、外用均可,故为临床常用的一种炮制的方法。浸制法又分冷浸法和热浸法。

1.冷浸法此法为最常用的方法。即根据病情需要,将所需药物或食物按处方用量进行调配后,择净洗洁沥干,切片或粉碎,投入到预先准备好的器皿内,按比率兑入优质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浸泡期间,经常振摇或翻动药物。贮存时间,或3~5天,或数月,典籍中亦有浸泡1天者。一般来说,新鲜药物时间可适当短些,一些药性特殊的药品或干燥药品浸泡时间可长些,短者半月,长者可达半年以上。待药物中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药性与酒性充分融合时,将酒汁滤出,每天服数次。此种方法操作方便,容易掌握,故最为大众所接受,尤其适合家庭配制药酒。

2.热浸法这是一种古老的制作药酒的方法。即按比例配好药与酒的用量,先将药材洗净切片或捣碎,和药酒隔水蒸或用蒸气将药酒加热至沸,然后放冷,贮存一段时间后,再慢慢取酒。这种方法可使浸泡时间缩短,又使药物成分充分析出,但煮酒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也可采用隔水煮炖的间接加热方法。

(二)煮酒法

先将中药材碾成粗末,全部放入沙锅中,加水超出药面约10cm,浸泡约6个小时,加热煮沸1~2小时,过滤后复煎1次。合并两次滤液,静置8小时。取上清液加热浓缩成稠膏,待冷后加入等量的酒,混匀,置容器中,密封约7天。取上清液,即成。这种方法即煮即饮,药性温热,借药力的宣散,达到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等作用。用酒量较少,服用时酒味不重。含挥发油的芳香性中药材不宜采用此法。

(三)酿制法

此法即根据需要按比例选取药物,将药物洗净沥干后,鲜者取汁,干者可粉碎,加水煎取药汁,将药汁过滤后与蒸熟的糯米饭拌匀,变凉后加入酒曲(甘味补益药物还可将药物捣碎后直接与糯米同煮),如酿甜酒法让其发酵,至酒香味甜时,即可取出饮用。此法所制药酒既有酒穗甜,又有药物成分而具备治疗作用,药借酒力,通行全身,故其疗效可靠,且具补益气血作用,适合各类人员服用。但因其酿制工艺技术含量较高,不易掌握,稍不注意酒即变老发酸,只有一定酿制经验的人酿制才易达到要求,故此种服法虽受大众欢迎,但因条件所限,目前不及浸酒法使用广泛。

(四)淋酒法

将药物炒制或蒸熟后,用酒淋洗,可淋洗1遍,亦可淋洗数遍,然后去渣饮用。

二、酒送服法

此即将治疗用药中的丸剂或散剂,取所需用量,用酒送服的方法;亦可将新鲜药物捣汁或干燥药品煎汁再与酒兑服。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充分发挥酒和药物的各自的性能,故在临床上应用的机会较多。除上述方法之外,对于有些内科疾病和很多外科疾病还可采用局部外用的方法进行治疗,这种方法可使药效和酒力直达病所,对于外伤性疾病等效果尤佳,如以酒漱口淋洗伤口或涂搽皮肤、浸泡患处等。

三、药酒的用法

(一)内服

根据疾病性质的不同和药酒的性质、浓度的不同,每日饮用一定数量的药酒。

可每日饮酒1次,亦可1日饮酒数次。

(二)外用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外用药酒的功效、性质,在体表患处或一定部位,运用涂、擦、洗、泡等外治方法进行治疗。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1.因风寒湿痹、劳损、骨质增生、冻伤等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功能活动受限的病证。

2.外力损伤所致的血瘀证。

3.冠心病所致的胸痹,心血管系统的栓塞病变。

4.妇女产后瘀血蓄积所致的恶露不行、小腹疼痛。

5.妇女瘀血所致痛经、月经不调。

6.男女性功能衰弱。

7.老人和体质虚弱。

8.各种皮肤病。

二、禁忌证

1.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2.大出血病人。

3.酒精过敏者。

4.西药中某些化学成分能溶解在酒中,与酒同服则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或使其发生不良反应,故在服西药期间不要用药酒疗法。

5.急性传染病或高热病人不宜饮高度酒。

6.精神病病人不宜饮高度酒。

7.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证型,症见口干舌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者不宜服用高度酒。

8.盛暑高热季节不宜饮高度酒。

9.胃病病人及空腹时不宜饮高度酒,避免乙醇过量对胃产生刺激而损害胃黏膜。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咳嗽

(一)方法一

1.处方阿胶400g,黄酒1500ml。

2.用法用酒在慢火上煮阿胶,令胶化尽,再将酒煮至1000ml,取下候温。

分作4次服。空腹时细细饮服,不拘时候。服尽仍不愈者,再依前法制之。

3.主治阴虚咳嗽、虚劳咯血、吐血等症。

(二)方法二

1.处方猪胰3具,枣100枚,酒3000ml。

2.用法3味共浸泡,秋、冬7日,春、夏3日,绞去滓后服酒。每次20~30ml,逐渐加至50ml。忌盐。

3.主治久咳上气不瘥者。

(三)方法三

1.处方西洋参30g,米酒500ml。

2.用法将西洋参入净瓶内,用酒浸泡7日后开启服酒。每次空腹服1小杯,每日2次。

3.主治阴虚火旺、咳嗽哮喘、痰中带血者。

(四)方法四

1.处方三叶酸、黑桑葚各250g,醇酒1500ml。

2.用法先将三叶酸切细,与黑桑葚同入净器中,注入醇酒,密封浸泡,7日后取用。每日随量饮酒,但勿使醉。

3.主治燥热咳嗽。

(五)方法五

1.处方百部根、酒各适量。

2.用法将百部根切碎略炒,以袋盛,置酒中浸泡数日后取酒频频饮服。

3.主治一切新久咳嗽。

(六)方法六

1.处方龟肉300g,酒曲150g,秫米3kg。

2.用法将龟肉煮烂,秫米煮饭,连汁和曲同酿,候酒熟时取酒饮服,每日3次,每次饭后饮1~2小杯。

3.主治咳嗽经年不愈。

(七)方法七

1.处方鹿髓、生地黄汁各500ml,杏仁、桃仁各90g,酒500ml,酥、蜜各30g。

2.用法将杏仁、桃仁去皮捣烂,加酒同捣,取汁,与地黄汁同煎至半量后,加入鹿髓和酥、蜜再共煎如稀饧。每取1匙含服,徐徐咽下。每日3次。

3.主治肺痿咳嗽、伤中脉绝之症。

(八)方法八

1.处方硫黄、乳香各等份,酒适量。

2.用法将硫黄、乳香研为细末,共入酒中煎煮。煮时令病人嗅酒气,咳逆即止。

3.主治咳逆。

(九)方法九

1.处方天冬500g,生地黄250g(酒拌),酒不拘量。

2.用法将生地黄置沙锅内蒸至变黑,与天冬均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次服3丸,用温酒1盏送服。每日3次。

3.主治咳嗽痰中带血。

二、哮喘

(一)方法一

1.处方小叶杜鹃60g,白酒500ml。

2.用法浸泡7日后,去滓备用。每日2次,每次服10ml。

3.主治慢性气管炎哮喘。

(二)方法二

1.处方桑白皮250g,吴茱萸根皮150g,黄酒1500ml。

2.用法将药物切细,用酒煮至500ml,去滓,将酒分作3份。每日空腹饮1份。

3.主治肺热咳喘,痰多而黄,身热口渴甚或吐血者。

(三)方法三

1.处方猪胰3具(细切),大栗30个,酒3000ml。

2.用法同置容器中浸泡,秋、冬3日,夏1日,春2日,密封。以布绞去滓,空腹温服适量。

3.主治老人上气喘急者。

(四)方法四

1.处方芥子750g,酒1500ml。

2.用法将芥子捣细末,以绢袋盛,置酒中浸7日后,空腹温服2~3杯酒。每日服数次,渐渐加之,以知为度,酒尽旋添之,无所忌。

3.主治气喘。

三、胃痛

(一)方法一

1.处方生姜、白酒各适量。

2.用法以姜浸入酒中数日,取酒温暖后服1碗。或用姜汁和曲,如常法造酒服,亦佳。

3.主治心腹冷痛。

(二)方法二

1.处方红糖30g,白酒15ml。

2.用法将白酒点燃烧至沸腾,将红糖倒入,搅拌后趁热服下。3分钟后可止痛。

3.主治饮食不调或受寒所致的胃痛。

(三)方法三

1.处方鲜玫瑰花3.5kg,冰糖2kg,白酒1500ml。

2.用法将玫瑰花和冰糖同浸入酒中,不可加热,密封浸泡1个月左右取服。

每日1~2次,每次饮1~2盅。

3.主治肝胃不和所致胃脘胀痛或刺痛连及两胁,嗳气频作。

(四)方法四

1.处方佛手30g,白酒1000ml。

2.用法将佛手洗净,用清水润透后切片,待晾干水气后。放入坛或瓶内,然后注入白酒,封口浸泡。每隔5日将坛摇动1次,10日后开坛取酒饮服。每次适量,每日2~3次。

3.主治胃脘胀痛连及胁肋,嗳气吐酸,嗳气后疼痛减轻者。

(五)方法五

1.处方青核桃3kg,白酒5000ml。

2.用法将青核桃捣碎,装入小缸,加入白酒,密封,曝晒20~30日。待酒和核桃变黑色时,过滤研取,加单糖浆1350ml,亦可加白糖。每日2次,每次服10ml。

3.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所致的胃痛。

(六)方法六

1.处方砂仁(炒研)、酒各适量。

2.用法将砂仁用绢袋盛,浸酒中,数日后取酒服用。每日2~3次,每次1~2盅。

3.主治各种原因所致之胃痛。

(七)方法七

1.处方地榆64g,青木香64g,白酒1000ml。